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要豆科牧草药及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四种豆科牧草花药及组织培养研究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对红豆草、苜蓿、百脉根和鹰嘴紫云英进行花药培养及茎尖、茎段的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苗且移栽成功。同时对无根苗直接移栽土壤中刺激生根,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通过多个品种和30多种培养基的试验,筛选出最适的各类培养基。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牧草育种和快速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几种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6种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其拦蓄径流量比农作物高17.8%、减沙量比农作物高70%,产投比为13.1∶1。  相似文献   

5.
豆科牧草根腐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紫花苜蓿、红豆草、草木樨和三叶草病害的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共检出8种病原真菌,其中苜蓿霜霉病和苜蓿褐斑病发病很普遍,病害分布很广。根据各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分别提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几种豆科牧草种子不同萌发时期营养物质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几种豆科牧草在内蒙古干旱草原的建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安琳 Holzw.  L 《中国草地》1994,(6):12-15,27
对不同来源的14份豆科种质材料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进行了建植评价试验。扁蓿豆和赤峰沙打旺适应范围广,在试验区建植效果最佳,和林沙打旺在暖温型典型草原区建植较好,直立黄芪,胡枝子和牛枝子在荒漠草原区的建植率高于典型草原区,草木樨状黄芪,北美岩黄芪和2上北美杂交苜蓿旱特殊性平左,建植率受播种当年降水条件的严重影响。2个羊柴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的和幼苗成活率低,建植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0.
在1987年分离,培养4株红豆草根瘤菌(红1,红2,红3,红4)的基础上,又分离出红三叶,鹰嘴紫云英,斜茎紫花黄芪,箭舌豌豆及美国Nitro苜蓿根瘤菌5个菌株;对已回接成功的红豆草根瘤菌株“红1”和待回接菌株“红2”及红三叶,美国Nitro苜蓿根瘤菌进行植株感染试验。其中“红1”菌株感染力有所降低,“红2”,“红三叶”及Nitro苜蓿菌株感染植株均获成功。从感染后所结根瘤的形态解剖特征看,均属有效  相似文献   

11.
干旱处理下豆科牧草在三个生长期游离脯氨酸积累动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选择7种豆科牧草在苗期、分枝期、蕾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后,测定其游离脯氨酸的积累量的变动与牧草抗旱性的关系;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可作为抗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豆科牧草对土壤酶活性及肥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松 《草业科学》1993,10(5):20-23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种子萌发12d产生无菌苗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在MS培养基上附加2,4-D0.5mg/L,6-BA0.1m/L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然后在2,4-D0.25mg/L,6-BA0.5mg/l培养基上获得胚状体及试管苗。实验表明胚状体的发生2,4D和6-BA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4.
万国栋 《草业科学》1993,10(1):21-23,26
本文通过对武威地区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牧草栽培状况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栽培牧草区划意见。共划为4个区,并分别对各区的基本特征、生产方向和适宜栽培的牧草种类进行了叙述,为该地区今后发展草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鲁北滨海地区引种豆科牧草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鲁北滨海地区对经一般观察后初步入选的14种豆科牧草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繁殖系数、折干率、叶量率、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好的豆科牧草是草木樨属牧草,其中白花草木樨尤为突出;其次为沙打旺和美国苜蓿,也是适于鲁北滨海地区种植的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16.
白羊草幼穗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羊草幼穗在附加在2,4-D 1.0mg/L,水解酪蛋白500或1000mg/L的N6或MS培养基中,在25±1℃,暗光培养条件下,两周时形成0.5cm^2大小的愈伤组织块。愈伤组织的发生率为84%,培养3周后形成旺盛生长的的愈伤组织。其分化是在含有NAA0.5mg/L,KT1.0mg/L的MS培养基上或在附加有KT1.0mg/L、IAA0.4mg/L、BA1.0mg/L的N6培养基上2 ̄4周后  相似文献   

17.
重要豆科牧草花药及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红豆草、苜蓿、百脉根和鹰嘴紫云英的花药、茎尖和茎段进行试管培养,诱导花药愈伤组织培养基以B_5、N_6、MS分别附加2、4—D_(0.05-2)、KT_(0.5-3)、6—BA_(0.5-1.5),LH300,蔗糖3%、琼脂0.6—0.7%,配成12种培养基。红豆草、苜蓿、百脉根和紫云英的诱导出愈率分别为8.94%,10.88%,23.25%和8.07%。其中红豆草和苜蓿以B_5最好,百脉根和紫云英较适宜N_6。用-2—3℃低温处理,24—30小时红豆草可提高出愈率4.48倍。分化培养基以N_6和B_5附加2.4-D_(0.05-0.5),KT_(1-3)、IAA_(0.5)、NAA_(0.5-2)、蔗糖3%、琼脂0.5%配3种培养基。以N_6和B_5附加2.4—D_(0.05)、KT_3、NAA_2为最好。还可以一次培养成苗。其次是以N_6和B_5附加IAA_(0.5)。pH值为5.8—6,并对形成愈伤组织及其分化过程、培养方法、条件和影响因素及快速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为豆科牧草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大赖草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丽  邹明谦 《草业科学》1995,12(6):42-44
大刺草在成熟胚在含有2mg/L2,4-D的MS培养上形成颗粒状愈伤组织,减少培养基中的2,4-D浓度,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的芽点。生根培养基为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有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可以在保持培养基(MS+2mg/L2,4-D+0.5mg/LBAP)上长期保存,利用这一培养程序可以快速,大量地繁殖大赖草,文章还对外源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百脉根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时永杰  周丽霞 《草业科学》1997,14(5):61-61,64
百脉根下胚轴在附加有2,4-D 0.6 ̄2.0mg/L、KT 0.3mg/L的MS的培养基上,3 ̄4周时形成愈伤组织,继代2 ̄4次后,在附加有BA 0.5 ̄2.0mg/L,NAA0.1 ̄2.0mg/L的MS培养基上2 ̄3周有白色根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集泌乳期奶牛的瘤胃液,按2×4×2因子设计,用体外尼龙袋发酵技术研究了60:40和50:50两种精粗比日粮,棉籽油作为能源在奶牛日粮中分别添补0%、2.5%、5%、10%和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0.5%的酵母培养物及其互作对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产泌乳期奶牛而言,精粗比为60:40的奶牛日粮其干物质降解率高于50:50的精粗比日粮;奶牛日粮中添补植物油和酵母培养物均能显著提高体外干物质降解率(P<0.05);日粮精粗比与能量的互作对6小时的干物质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1);日粮能量添补与酵母培养物添补亦对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有显著互作影响(P<0.05);而日粮精粗比与酵母培养物添补的互作影响则不明显;植物油作为奶牛日粮能源其添补量不宜超过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