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蜗牛和蛞蝓是三叶草草坪上的主要有害动物,直接影响绿化景观的观赏价值和人居环境。蜗牛和蛞蝓喜阴湿,春秋季节发生比较严重。试验应用密达颗粒剂毒饵诱杀同型巴蜗牛效果较差,不宜推广应用;诱杀野缨蛞蝓的效果达90%左右,其用药量以7.5kg/hm^2为宜,可推广应用,但成本较高。应用碳酸氢铵50倍液防治这两种有害动物的效果均在95%以上,此法成本低,效果快,无污染,对植物安全,且有一定肥效,是一项环保措施,应首选应用。防治蜗牛和蛞蝓应采用综合防治的措施,人工捡拾蜗牛和春季耙除枯黄枝叶、5~7月保持土壤干旱,都是防治这两种有害动物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软体动物对蔬菜、花卉等作物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有些地方危害特别严重,造成缺垄断苗,损失达80%以上.这些软体动物的共同点是食性杂,即寄主范围广、种类多;昼伏夜出,傍晚或清晨危害.它们的幼、成体取食植物的幼嫩部分,将之咬成大小不等的孔洞,或咬断根部及嫩茎,其爬行过的地方留下白色胶质及绳状粪便,使菜果失去商品价值,也不能食用.同时,它们的危害也为一些病原菌侵入植物体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蔬菜冬暖式大棚发展较快,蔬菜面积逐年增加,菜田生态条件发生了变化,为蜗牛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适宜的栖息环境,蜗牛发生相当普遍,已由次要有害动物上升为主要有害动物。介绍了蜗牛的危害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影响因素等,提出了蜗牛绿色植保技术。 相似文献
5.
6.
危害特点:蜗牛、蛞蝓都属于软体动物,几乎所有的兰花商品生产基地,都曾经受到过蜗牛、蛞蝓的危害。该类害虫食量大,喜欢取食兰花的根尖、嫩叶、新芽,将其啃食成不规则的洞或缺刻,甚至咬断幼苗,啃食部位易感染细菌而致腐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续建华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4,(6):42-42
近年来,夏县保护地内野蛞蝓的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一般被害株率达40%以上。根据近年的系统调查和田间试验结果,现将野蛞蝓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蜗牛科,是农田常见的陆生软体动物之一,近年来在部分菜田严重发生,以齿舌刮食寄主叶、茎,形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必须进行及时防治。蜗牛1年发生1代,以成贝、幼贝在菜田、绿肥田、灌木丛及作物根部、草堆、石块下等潮湿阴暗处越冬,一般在4-5月和9-10月份大量活动为害,且秋季为害重于春季。蜗牛属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动物,交配时间一般在黄昏和夜晚或阴雨天,交配 相似文献
12.
13.
徐丽萍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6,(12):41-41
野蛞蝓俗名鼻涕虫,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是保护地蔬菜常见的软体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的大面积推广,青海西宁地区冬春蔬莱棚室虫害发生很严重,造成蔬菜商品性下降,影响莱农的收入。笔者与3月10日在城北区一日光温室芹菜田调查:未经防治的被害株达74.3%,平均每株有虫3~5头。 相似文献
14.
15.
16.
续路林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21,(11):41-42
近几年,随着蔬菜产业不断扩大发展,蜗牛成为蔬菜种植中危害较大的农业害虫.该文分析了曲靖市蔬菜地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发生成因,提出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危害程度,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商丘地区菜田蜗牛的种类、危害情况、生活史等进行总结,并初步提出生物防治、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野蛞蝓在贵阳蔬菜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二、三代成、幼体越冬,以春、夏季发生量大、危害重、秋、冬季发生量较小,危害较轻。全年田间数量消长有三个明显的高峰,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以第一次高峰的田间数量大。采取压低越冬虫源基数,恶化各虫态的生存环境,抓住第一次高峰期用药防治,酌情用药防治第二、三次高峰,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者于1999-2001年,对害莱阳市蔬菜的蜗牛优势种同巴蜗牛(Bradybena Similaris Similaris Fwerussac)进行了研究。该虫1年发生1代,以成贝或幼贝越冬,雌雄同种,异体受精,卵期约15-25d,平均单头产卵36粒,昼伏夜出,温度在11.5-18.5度,土壤含水量在20%-30%左右利于其发生,蔬菜田以韭菜地虫口密度最大,其天敌主要有步行虫,晰蝎和微生物,每667m^2施用6%蜗克星500g,药后14d调查,防效达到9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