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草鱼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基因在防御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感染过程中的免疫作用,为有效防控鱼类多子小瓜虫感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多子小瓜虫感染草鱼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在不同时间点(感染后6 h、12 h、1 d、2 d、3 d、5 d和7 d)草鱼部分TLRs基因(TLR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在其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动态变化.[结果]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后,TLR1、TLR2、TLR9、TLR20和TLR21基因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主要呈上调趋势,TLR4基因在皮肤中主要呈上调表达,在脾脏中则主要呈下调表达;TLR信号通路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的表达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其中,MyD88基因的表达在感染后第1~3 d均呈显著上调趋势(P<0.05,下同),而TRIF基因的表达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点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IRAK4和IRAK1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也主要呈上调趋势,但在脾脏中IRAK4在感染后第1 d和IRAK1在感染后第6 h的表达呈显著下调趋势;IL-1β和TNF-α在绝大多数时间点均显著上调,但IFN的表达基本没有变化.[结论]草鱼TLR信号通路中的部分TLRs基因(TL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下游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均参与防御多子小瓜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在感染早期和中期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禽腺病毒血清 2 型(FAdV-2)的发病模型,为评价 FAdV-2 的免疫原性和疫苗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对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的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株 Fiber 基因和 Hexon 基因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使用 DNAStar 和 MEGA7.0 软件对分离株和其他 FAdV 代表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在确定分离到的病毒为 FAdV-2 后,通过动物实验分析分离株在不同感染途径和不同感染剂量下对 6 周龄 SPF鸡的致病性,筛选出建立 FAdV-2 血清型发病模型的最佳感染方式和最佳感染剂量。【结果】从发病鸡组织样品中成功分离得到 1 株 FAdV-2 血清型毒株,命名为 KM 株。遗传演化分析表明,KM 株和 GX01 株同属于禽腺病毒Ⅰ群 D 种中的 FAdV-2 血清型;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KM 株和 GX01 株的 Fiber 基因和 Hexon 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8.9% 和 99.3%,推导出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8.9% 和 98.8%。KM 株静脉注射感染途径的致病性高于肌肉注射,试验鸡出现明显的心包积液 - 肝炎综合征;KM 株发病模型的感染途径为静脉注射,感染剂量为 108.0 TCID50,感染后鸡群死亡率为 50%,剖检病死鸡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鸡群感染后 1 d 泄殖腔排毒阳性。【结论】首次验证了 FAdV-2 能引发心包积液 - 肝炎综合征,建立了 FAdV-2 感染 SPF 鸡的发病模型,可为药物研发和疫苗评价提供一定参考,将有效预防和减少 FAdV-2 传播。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发酵乳杆菌能否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调控下游炎性细胞因子,进而对脂磷壁酸(LTA)所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BEND)炎性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并通过体外试验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为解决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难题提供方向。以牛子宫内膜细胞为研究对象,LTA和发酵乳杆菌分别作为毒药与解药来建立体外细胞试验模型,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分泌量和炎性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IL-8、TLR2、MyD88、NF-kB p65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LTA组、LTA+Lf组、Lf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T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Lf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IL-6细胞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IL-1β、IL-8细胞因子差异显著(p0.05);LTA+Lf组与LTA组比较,TNF-α、IL-1β、IL-6、IL-8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LTA组、LTA+Lf组、Lf组的TNF-α、IL-1β、IL-6、IL-8、TLR2、MyD88、NF-kB p65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LTA组与对照组相比,7种基因m 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Lf组与对照组相比,TNF-α、IL-6基因mRNA的表达量增加不显著(p0.05),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增加显著(p0.05),IL-1β、TLR2、MyD88、NF-kB p65基因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LTA+Lf组与LTA组相比,7种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发酵乳杆菌能够抑制NF-kB信号传导通路,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释放,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缓解LTA的细胞毒性,对LTA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炎性损伤起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禽呼肠孤病毒(ARV)感染SPF鸡后免疫器官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相对动态转录时相,为揭示ARV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鸡IL-1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ARV感染对SPF鸡免疫器官中IL-18mRNA动态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SPF鸡感染ARV后,免疫器官发育不良,其脾脏、胸腺、法氏囊重量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除感染后21d的胸腺、法氏囊和35 d的脾脏、胸腺中IL-18表达下调外,其他时间点免疫器官中的IL-18均表达上调,且都在ARV感染后第1d达峰值,上调倍数分别为3.59(脾脏)、7.99(胸腺)和8.35(法氏囊)倍.[结论]ARV感染可导致IL-18转录时相发生变化,推断IL-18与ARV对免疫器官的损伤与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MyD88在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肺泡上皮细胞中的分子机制。用不同浓度的抑制剂ST2825与细胞孵育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MO感染细胞后,于4、8、12、24 h收集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不同浓度的MyD88抑制剂ST2825与细胞孵育1 h,然后用MO感染细胞,于24 h收集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用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caspase-8活性、H_2O_2浓度、NO浓度和LDH浓度变化。结果显示,MO于4、8、12、24 h显著提高细胞MyD88 mRNA表达水平;MO显著提高细胞IL-8 mRNA水平、TNF-α mRNA水平、caspase-3活性、caspase-8活性、H_2O_2浓度、NO浓度和LDH浓度(P0.01),而ST2825(浓度为10μmol/L和20μmol/L)能够显著降低MO介导的以上指标(P0.05),表明MyD88在MO感染肺泡上皮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雏鸡感染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及其PhoP/Q缺失株后β-防御素6(AvBD6)在小肠内的分布和表达规律。【方法】将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APEC攻毒组和PhoP/Q缺失株攻毒组,其中对照组雏鸡腿肌注射生理盐水0.5mL/只,APEC和PhoP/Q缺失株攻毒组雏鸡腿肌分别接种相同剂量1×106 CFU/mL的菌液,分别于攻毒后0,6,12,24,36和48h采集各组鸡小肠样品,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各组织内AvBD6mRNA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IHC)技术对AvBD6蛋白分布进行观察。【结果】FQ-PCR结果显示,感染后24~48h,APEC攻毒组雏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AvBD6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于48h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0h(P0.05);在同一时间下,PhoP/Q缺失株攻毒组AvBD6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PEC攻毒组(P0.05)。IHC结果显示,AvBD6主要分布于各小肠段的绒毛上皮细胞和肠腺部分。【结论】APEC能够诱导雏鸡肠道内AvBD6的表达,且PhoP/Q可能参与APEC调控AvBD6的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及其感染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安徽省某禽类养殖场疑似心包积水 肝炎综合症的鸡肝脏组织样本,用鸡肝癌细胞(LMH)对病原进行分离,采用PCR、透射电镜(TEM)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采用分段扩增后拼接的方法克隆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序列重组分析。基于柯赫法则,用分离毒株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检验其致病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离毒株对LMH细胞天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环鸟苷酸-腺苷酸(cGAS)、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白介素-1β(IL-1β)、IL-6、IL-8、干扰素-α(IFN-α)、IFN-β、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α、MHCⅡ-β等11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结果】分离鉴定到1株FAdV,其在LMH细胞中培养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病毒粒子直径为70~90 nm,符合FAdV-4的结构特征;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分离毒株的LMH细胞内可观察到亮红色荧光,而对照细胞没有荧光;将该毒株命名为FAdV-4-AH-F41。采用分段扩增后拼接的策略获得了FAdV-4-AH-F41全基因组序列(43 708 bp);遗传进化分析和序列重组分析发现,FAdV-4-AH-F41与FAdV-4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9.6%;存在3个重组事件,第1个重组事件发生在30 453-30 674 bp,第2个发生在36 884-36 988 bp,第3个发生在43 401-43 715 bp。致病性试验显示,FAdV-4-AH-F41是导致鸡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的病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DMEM/F12处理)相比,用FAdV-4-AH-F41处理后LMH细胞中11种免疫因子的表达量水平均有提升,其中cGAS、IL-6、IRF7、MHCⅡ β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IL-1β、IFN-α、MAVS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STING、IL-8、IFN-β、MHCⅠ-α差异不显著。【结论】成功分离1株重组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LMH细胞会诱导强烈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以specific pathogen-free(SPF)鸡为研究对象,通过滴鼻点眼方式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强毒株(CK/CH/LDL/140520)和IBV弱毒株(γCoV/ck/China/I0718/17)。分别在感染后12、36 h和3、7、14 d,采集法氏囊、脾脏、肾脏和气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感染不同毒力IBV后,SPF鸡各脏器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表达差异,初步探讨SPF鸡对不同毒力IBV免疫反应机制。结果表明,IBV弱毒株感染早期主要上调Toll样受体15(Toll-like receptors 15,TLR15)基因表达水平,提高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8基因表达量。法氏囊是介导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的主要器官;脾脏是介导调控获得性免疫反应的主要器官,IBV强毒株在感染后期持续诱导提高TLR7、TLR15、TLR21基因和IL-6基因表达水平。可知,不同毒力IBV诱导SPF鸡炎症反应的免疫活化机制及介导调控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器官存在一定差异,为进一步揭示IBV强弱毒株...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免疫基因TLR2-2对MyD88-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将体外合成的dsRNA注射进入成体长牡蛎体内,72 h后检测TLR2-2基因和MyD88-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成功地对TLR2-2基因和MyD88-2基因进行了干扰,而在TLR2-2基因被干扰后,MyD88-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但在MyD88基因被干扰的长牡蛎中TLR2-2基因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禽β-防御素9(AvBD9)的DF-1细胞系,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将AvBD9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OV-eGFP中,将重组质粒与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含AvBD9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将其感染DF-1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和纯化,获得稳定表达AvBD9蛋白的DF-1细胞系。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vBD9基因在DF-1中的转录和表达;将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耐药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检测其抗菌效果,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菌体的损伤情况。【结果】筛选出了稳定表达AvBD9的DF-1细胞系,且AvBD9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细胞培养上清使耐药大肠杆菌的存活率低于55%,电镜观察显示菌体皱缩,损伤严重。【结论】成功建立能够稳定表达AvBD9的DF-1细胞系,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生产制备提供了借鉴思路,为进一步开展AvBD9的抗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明槲皮素对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EECs)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和差时消化法分离纯化bEECs, 1μg/mL脂多糖(LPS)作用12 h后,添加不同浓度槲皮素(10, 20, 40μM)孵育12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和MyD88蛋白的表达,同时通过qRT-PCR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经CK18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获得的bEECs纯度较高。LPS作用后,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比于LPS组,槲皮素孵育后,可降低炎症因子和TLR4/MyD88的表达(P<0.01)。【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抑制TLR4/MyD88的表达,改善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该结果将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泛素(ubiquitin,简称Ub)对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通过脂质体将短发夹RNA(shRNA)质粒转染猪小肠上皮细胞,使其泛素基因沉默,于转染后6、12、24、48 h收集细胞及其上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TLR4、NF-κB、MyD88、IκB-α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NF-κB、IκB-α及炎性因子TNF-α、IL-1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shRNA质粒有效地抑制了泛素基因的表达,转染shRNA质粒后,TLR4/NF-κB信号通路中TLR4、NF-κB、MyD88和IκB-α的mRNA表达量及NF-κB、IκB-α、TNF-α和IL-1含量均普遍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泛素在炎性因子的释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泛素基因的沉默能够抑制该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3.
 将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3/96(H5N1)毒株的HA和NA2个基因同源重组到禽痘病毒基因组中,获得了能同时高效表达这2种蛋白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HA-NA)。将rFPV-HA-NA经翅膀刺种途径接种8周龄SPF鸡,免疫后4周分别用10LD50的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HPAIV)A/Goose/Guangdong/1/96(H5N1)和A/FPV/Rostock/34(H7N1)毒株进行攻击。结果重组禽痘病毒免疫鸡群诱导产生了高水平的抗体,能够完全抵抗H5N1和H7N1亚型病毒的  相似文献   

14.
制备禽腺病毒4型(FAdV-4)Fiber2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将重组蛋白FAdV-4 Fiber2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分离脾脏中的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筛选得到10株能稳定分泌抗FAdV-4 Fiber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1B5F1、1B5G11、1B5C1、1B5D2、1B5E3、1B5F3、1B5E4、1B5G4、1B5A8、1B5G8,取分泌抗体水平最高的1B5F1细胞株制备腹水,利用斑点杂交(Dot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制备10株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的腹水能与FAdV-4 Fiber2蛋白及FAdV-4攻毒后的鸡肝组织产生特异性反应,证明成功制备了FAdV-4 Fiber2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苦参碱在小鼠体内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利用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诱导小鼠肺炎模型,将32只昆明小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PCV2组、苦参碱处理组(40mg/kg)和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40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5mL PCV2,攻毒后的第5天开始腹腔注射对应药物,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d。在攻毒后的第11天,观察小鼠肺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qPCR检测PCV2 Cap基因,IL-1β、IL-6、IL-8和TNF-α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应炎症因子、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NLRP3炎症小体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显著抑制PCV2感染诱发的肺间质增宽现象。2)苦参碱可显著降低肺脏PCV2病毒载量(P<0.05)及炎症因子IL-1β(P<0.05)、IL-6(P<0.000 1)、IL-8(P<0.000 1)和TNF-α(P<0.000 1)的mRNA和蛋白(P<0.000 1)的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开发中药防治畜禽沙门氏菌病,根据沙门氏菌病中兽医辩证进行中药组方,为今后畜禽养殖减抗限抗的替代疗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复方板蓝根口服液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变化。试验选取150羽1日龄雏鸡,随机取出30羽做空白组,其余120羽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制备雏鸡感染模型。将感染雏鸡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中药预防组,每组30羽。观察雏鸡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于治疗后1、3和5 d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PCR检测禽β-防御素6 (avian beta-defensin 6,AvBD6)和鸡Toll样受体15 (chicken toll-like receptor15,ChTLR15)在雏鸡小肠中的转录水平。【结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MIC和MBC分别为62.5和125 mg/mL;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体出现溢缩,断裂形成许多残体,形状不规则。中药预防组可降低雏鸡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预防组和中药治疗组均可降低IL-1β和TNF-α含量。而ChTLR15和AvBD6在感染初期表达量高,治疗后期趋于正常。【结论】复方板蓝根口服液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杀菌机制是通过改变菌体的形态结构使细菌丧失活性。试验证实复方板蓝根口服液可有效预防雏鸡沙门氏菌感染,并能有效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安徽流行株的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感染途径与致病性的关系,选择2015-2020年6株FAdV-4安徽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并以CH/AHMC/2015株对10日龄SPF鸡进行不同感染途径(皮下注射、口服、点眼、滴鼻及其分别同群混养)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6株FAdV-4安徽分离株的基因组全长均为43 719~43 723 nt,其核苷酸同源性达99.97%,与国内FAdV-4主要流行株同源性为99.56%~100%,与国外经典毒株ON1、KR5、MX-SHP95同源性为98.45%~98.78%;6株病毒与国内代表株HB1510具有13个核苷酸位点差异,并导致5个位点氨基酸变化,与国外经典毒株存在特征性差异。氨基酸分析显示,Hexon蛋白aa188、Fiber-2蛋白aa219和aa380 3个氨基酸位点存在一定的特征性,致病株主要为R、D、T,非致病株主要为I/V、G、A。进化分析显示,国内FAdV-4流行株与巴基斯坦、印度分离株的遗传关系最近。感染试验显示,皮下注射、口服、点眼、滴鼻4 组人工感染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55%、50%、60%和90%、20%、40%、50%,各组同群混养鸡的发病率为20%~40%,仅皮下注射组混养鸡出现死亡,死亡率为20%。结果表明,2015-2020年FAdV-4安徽省流行株具有国内主要流行致病株特征,其不同感染途径的结果进一步揭示该病的临床流行特点,为该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不同时间鸡盲肠和脾脏组织TLR4、TLR5、TLR15和TLR21 mRNA的表达规律,选用沙门氏菌阴性济宁百日鸡36只,随机分为2组,饲喂于隔离器中,2日龄分别接种1.23×108cfu鼠伤寒沙门氏菌和PBS溶液,接种后第1、3和7天采集盲肠和脾脏组织样品,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各时间、各组织中TLR4、TLR5、TLR15和TLR2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济宁百日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后盲肠中TLR4、TLR5、TLR15和TLR21表达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2)脾脏中TLR21和TLR4的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上调(P0.05),而TLR5和TLR15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3)感染后各时间点脾脏中TLR5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盲肠(P0.01),而TLR4、TLR15和TLR2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盲肠(P0.05)。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鸡TLRs在盲肠和脾脏中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而且这种表达调控表现出一定的时序性。  相似文献   

19.
cGAS作为一种新型的胞质DNA受体,在宿主抵抗DNA病毒而触发的天然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清4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是无囊膜的一种双链DNA病毒,可引起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为明确鸡cGAS(chcGAS)基因功能,探究在鸡肝癌(LMH)细胞中过表达chcGAS以及FAdV-4感染前后细胞定位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针对chcGAS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分析该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同源性以及预测该基因的结构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chcGAS进行原核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利用激光共聚焦观察FAdV-4感染LMH细胞前后chcGAS细胞定位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克隆得到大小为1 317 bp的chcGAS基因,与其他物种同源性为50.5%~84.4%,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chcGAS蛋白主要以可溶性蛋白质的形式在上清液处表达,目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75 000,与预期大小相符。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FAdV-4感染可导致定位于细胞核膜上的chcGAS蛋白转移到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检测禽β-防御素6(avian beta-defensin6,AvBD6),建立了AvBD6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应用于鸡血清中AvBD6浓度的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包被抗体(鼠抗AvBD6 B细胞线性表位的多克隆抗体)、检测抗体(兔抗AvBD6氮端的多克隆抗体)和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羊抗兔IgG的最佳工作稀释倍数分别为2 500、2 000和10 000,AvBD6在20~320 ng/mL的线性范围内,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12 024x-2 583,(R2=0.984 2)。对不同状态下鸡血清AvBD6浓度检测结果显示:ACTH(25 IU/kgBW)注射1 d后,对照组AvBD6浓度高于ACTH组;连续注射ACTH 5 d,对照组AvBD6浓度低于ACTH组,但二者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大肠杆菌感染后24 h和沙门氏菌感染后3 h、24 h,感染组AvBD6浓度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AvBD6参与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系统感染的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