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外前发酵变传统的单堆大堆料为贴堆小堆,室内二次发酵的基础上,分床整料后再次通蒸汽,进行第三次发酵;覆土处理采用管道式蒸汽消毒,结合水、光、气等配套技术的管理,能显著提高双孢蘑菇单产(10.5~11.5 kg/m2)和品质,并节约用工成本。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中波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从波兰引进了7株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菌株,通过小试、中试的筛选工作,获得了Ap2菌株,其工厂化栽培产量达到21.76kg/m2。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①小试菌株和常规栽培试验菌株:Ap1~Ap7共7个参试考察菌株和一个CK(F56)共8个菌株,从波兰蔬菜作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引进。②中试菌株:Ap1、3、6、7、2共5个参试考察菌株和一个CK(F56)共6个菌株。从波兰蔬菜作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引进(小试和中试在山东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工厂化成品散料与自制传统发酵料,在传统菇棚进行覆土出菇试验,分别使用河泥+砻糠与河泥+砻糠+甜菜粕作为覆土材料进行对比,在相同的生产栽培管理条件下,观察分析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的菌丝长势、采菇期、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工厂化散料在播种后发菌速度和长势均比...  相似文献   

4.
试验比较了双孢蘑菇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生育期、子实体性状和生物学效率等,从中筛选出了适合我国设施化和规模化栽培的优良双孢蘑菇菌株。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引进的9个双孢蘑菇菌株和当地主栽品种As2796的菌丝生长特性、生育期、子实体形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比较,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株双13、991和Ag23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出菇早,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分别达到52.5%、51.8%和48.6%,较对照As2796增产10.0%、8.4%、1.7%。初步认为3个菌株适合在高海拔地区夏季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培养基料隧道发酵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玉 《食药用菌》2013,(6):369-370
介绍双孢蘑菇培养基料隧道发酵技术三阶段:原料配制,隧道一次发酵,隧道二次发酵。原料配制涉及原材料配比原则,原材料选择,配方,原料预湿及混合处理。分别从发酵原理、发酵工艺和异常现象处理三方面详细介绍双孢蘑菇培养基料隧道一次发酵和隧道二次发酵技术。  相似文献   

7.
观察比较4个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子实体经济性状等,结果表明:W192综合性状较好,可在玉林市推广。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一次发酵物质能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发酵过程中,外中内3层温度变化趋势都是上升的,第3d至第6d发酵堆温度上升明显,从第6d到第18 d,温度变化变化不太明显,呈稳定趋势;碳氮比、有机质、粗蛋白外中内3层成起伏变化,波动比较明显;木质素含量一开始缓慢下降,一次发酵结束至隧道式发酵开始前,含量迅速下降,是木质素降解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生产量最多的食用菌,而其在我国的工厂化生产中尚面临困境。文章试从栽培原料、栽培理念、组织模式、科研立项研究方面入手进行调研,阐释我国双孢蘑菇产业发展落后的原因,提出仿效欧洲模式以达到国际产业标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惠绿 《食用菌》2023,(6):26-29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宜于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专用新品种。方法:在前期预试验基础上,工厂化菇房条件下,进行3个双孢蘑菇品种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综合比较菌丝长势、产量、菇质、耐褐变能力等。结果:试验条件下,福蘑78发菌速度相对较快,菌盖最厚为(2.46±0.069 9)mm,较耐褐变,菇单产最高为(18.845±0.773 5)kg/m2,其次为W19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单产较低的M623为(16.205±1.237 5)kg/m2,与福蘑78、W192存在显著差异。福蘑78示范性栽培结果,其出菇比对照W192早1 d,出菇均匀,丛生菇少,子实体紧实,鳞片少,菌盖厚、抗褐变能力强;平均鲜菇产量为21.8 kg/m2,略高于对照品种。福蘑78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W192,可以作为福建省漳州市双孢蘑菇工厂化专用品种,并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打包料指将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进行混合播种、压缩、打包,然后供应给具备控温、控湿、控气菇房设施设备的农户(合作社)进行周年化生产双孢蘑菇,实现现代农民模式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实现鲜菇均衡供应,解决当前传统双孢蘑菇自然季节性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不稳定、产出率低、效益差等问题。二年多来,双孢蘑菇打包料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在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上海金碑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明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沈君林 《食药用菌》2020,28(3):208-210
根据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介绍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优质培养料发酵的关键技术:包括优质配方(麦秸51.5%,鸡粪43.0%,花生粕2.0%,石膏粉3.5%),主要原料麦秸和鸡粪的选择,3种麦秸预湿方式,麦秸预堆及粪草混合的方法和要求,隧道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各环节的操作工艺和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优良菌株筛选及制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1个双孢蘑菇菌株,进行了不同菌株、原料配方、制种料处理方式和制种封口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福建2796菌株菌丝生长最快,其适宜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汁和牛粪培养基,在生产原种时小麦粒以预泡10h后菌种质量较好,制种封口材料以棉花塞为宜。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与用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显示,以稻草为主料的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中添加菜饼的增产作用显著,与不添加菜饼的对照相比,能有效促进蘑菇菌丝的生长,增加单位面积出菇量、单菇重与总产量,但菜饼的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最适宜添加量为9%,可比相同用量的对照增产56.3%-65.9%。与此同时,适当增加单位面积用料量同样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加单位面积用料量后各处理的单位面积出菇量、单菇重显著增加,用料量为36kg/m^2时各配方的产量与出菇数量均显著高于相同配方的其它用料量处理。综合配方与用料量双因子的作用,最佳栽培料配方为稻草85.5%,菜饼9.%,其它4.5%,最佳单位面积用料量为36kg/m^2,其次为27kg/m^2。  相似文献   

15.
<正>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培养料制作、栽培环境、管理方式等是影响子实体发育生长的主要因素。双孢蘑菇鲜菇保鲜期较短(0~3℃环境7 d[1]),生长速度较快(每24 h增重一倍[2]),所以采收时机及方式也是影响双孢蘑菇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目前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采收,仍以人工采收为主。采菇员工对采收技术要求的了解程度,企业对采菇员工是否有效地管理,以及周密采菇计划直接影响到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李寿建  陈艳琦  李晓 《北方园艺》2017,(21):155-159
以来自国内外的10株双孢蘑菇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工厂化栽培方法,对栽培过程中产量、形成原基时间、转潮时间、单位菇质量、菇体形态等栽培特性进行比较,对不同品种优良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10可作为选育短周期品种和机械化采收品种的亲本;M2、M3、M7、M10可作为选育适宜工厂化生产品种的亲本;M5、M6、M8可作为选育农户生产品种的亲本;M2、M3、M6、M7、M9、M11可作为选育高产品种的亲本;M1、M2、M3、M7、M11可作为选育生产二潮菇品种的亲本;M2、M3、M9可作为选育优质菇型品种的亲本;M1、M5、M6、M8可作为选育优质品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7.
双孢蘑菇一般均采用发酵料床栽方式,棚内出现病虫害不易控制,特别是安排在前半年(4-6月)出菇的菇棚因棚内高温高湿病虫害很难防治,严重影响产量品质。一年中前半年为双孢菇淡季,价格颇高。为此,近年来,我们摸索用发酵料袋栽双孢菇,已取得十分理想成效。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发酵玉米秸秆简易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洁白细腻,内质鲜嫩,含有丰富的营养,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所喜爱。笔者经过多次试验,利用玉米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总结出一套适合北方地区的简易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发酵剂在双孢蘑菇栽培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剂对北方地区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有一定增温和催促效果,但不是必须的;在培养料中添加适量发酵剂有增产效果,但不十分明显;发酵剂可以应用于各种双孢蘑菇培养料,在添加发酵剂的条件下,在培养料中添加10%棉子壳增产效果明显;添加10%棉子壳和5%饼肥可以替代培养料中的畜粪,并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广宇  周国英 《北方园艺》2007,(12):237-239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是双孢蘑菇氛沟墓丶方?堆肥发酵水平决定了双孢蘑菇生产ⅱ水平.对当前国内外双孢蘑菇堆肥发酵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优缺点,以期对改善我国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模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