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研究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以嘉兴墅丰村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法,总结其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经验,分析当前该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该村农文旅融合过程是以农业为先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产业,同时依托文化营造品牌,依托品牌和产业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为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通过对淮海经济带中心城市——徐州市农旅产业进行调研,发现徐州市农旅产业的重点已经从发展农业逐渐向旅游和文创产业转变,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农旅产业的融合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但农旅产业融合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选取5个抑制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计算权重,得出目前乡村农旅产业主要存在主体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发展模式创新力差和旅游潜力尚未完全挖掘等问题,据此提出促进农业聚集、开展电商模式等相应对策,旨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里罗城村在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红色资源、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发展产业、多方合作共建的方式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特色乡村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在我国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8年《甘肃发展年鉴》等统计资料,以乡村振兴为视角,在介绍甘肃省"农旅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农旅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困境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产业融合度不高。为此,甘肃省在加大改建农村公路,实施广电网络全覆盖工程,打造乡村旅游工程的同时,要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培养"农旅融合"的管理、服务人才,实现旅游特色农副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不断加强农旅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崇礼区拥有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以及良好的旅游资源,极为适合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农"与"旅"结合度不高,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开发类型单一,同质性现象极为严重,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经营规模小,缺乏专业化人才,基础设施不完备,特色产业知名度不佳,未形成相应产业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加强农旅融合度;开发多种类型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重视农旅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品牌产业链;利用冬奥会的契机,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个乡村在拓展自身产业的同时,会将成立乡村品牌作为提升传播广度的有效手段。但建立品牌不同于其他建设性工作,其必须要具有乡村文化特色,能够与乡村的建筑物、文化特征密切关联。并且可以在视觉形象中得到充分的关联验证。而若要实现上述几点要求,在视觉形象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便属于一种较为可行的路径。本文以此为主,对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望文中内容可以为各个视觉形象设计研究者提供一些简单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苍南县八亩后村五凤茶园以茶产业为主导,以茶文化为核心,以文旅产品为载体,积极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以文促茶"的发展模式,推动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农旅互动、村景合一、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台州市临海桃渚村镇为案例,分析目前桃渚未来乡村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发展对策,旨在保护抗倭历史古村,结合古城墙遗址、桃渚十三渚稻田季和油菜花季,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探讨打造“农、文、旅、智”为一体的未来乡村建设路径,提升村民生活智能化和幸福感,为台州市全面建设未来乡村提供意见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潘顺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51-17852,17856
以广西红岩村为例,基于对其娃特的资源与环境特色的认识,探讨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在其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农、旅、工、贸产业体系的形成对该村实现可持续建设的推动作用,总结了红岩村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长安唐村地处长安城和钟南山之间的陕西省西安市王曲镇,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及较为完整的乡村原始样貌。本文基于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角度,通过对长安唐村的实地调研,分析长安唐村以"唐文化""终南山文化"及"陕西民俗文化"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打造乡村文旅品牌、增强自身旅游竞争力已成为各大乡村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当前乡村文旅表情包在设计与宣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乡村文旅表情包存在设计风格单一、用户调研缺失、运营意识淡薄的问题,从设计与运营两大层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挖掘乡村文化与打造品牌差异、明晰目标受众与紧贴市场需求、注重运营推广与结合时事热点的对策建议。为乡村文旅品牌设计出更具乡村文化内涵和传播力的表情包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剖析农旅融合发展的具体做法及融合过程,探索总结出重庆农旅融合典型模式及其融合机理,可为重庆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实践模式和发展策略。在融合动力视角下,重庆农旅融合发展可以总结提炼为一产基础延伸型、三产倒逼拉动型、特色资源开发型3种典型模式,目前3种模式的发展存在一产基础延伸性比较弱、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不足、融合产品技术科技支撑薄弱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重庆农旅融合模式的运行与发展,需加强3个方面的优化改进,包括增强农旅融合模式发展的科技支撑、加快传统农业区一产基础延伸型融合发展、促进深度体验型农旅融合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3.
《四川农业科技》2010,(10):58-58
近日,四川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四川省农业厅举行。四川省委农工委主任张宁、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出席仪式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我省集各方力量,推进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实现"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取得成效。本文通过构建乐业镇农旅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与分析,并基于2016—2020年乐业镇政府提供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乐业镇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并对乐业镇农旅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路径分析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建伶 《乡村科技》2022,(11):34-37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作为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加之农业资源禀赋特色明显,当地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河池市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品牌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农特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品牌建设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品牌形象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渠道单一、覆盖面不广等。为了提升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河池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优化品牌形象设计、拓展品牌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6.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休闲农业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已逐步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四川省四大旅游扶贫片区休闲农业景观资源旅游开发的实例,规划适合片区发展的休闲农业景观资源旅游开发模式,提出休闲农业景观资源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具体举措,为发挥旅游精准扶贫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农旅融合、强农兴旅"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与乡村文旅产业的高度耦合为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产动力与社会机能,在方方面面的数字渗透境态之下,乡村文旅中的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品牌价值、治理环境迎来了模式的升级、资源的优化以及技术的加持,打破了传统乡村文旅发展中的时空阈限。无孔不入的数字化因子为乡村文旅描摹了多元发展的生动图景,在数字赋能的强化下已然呈现出健全且多维的发展向度,形成了创新的场景体验、虚拟的数字产业、有效的云端治理以及地域形象的品牌建构,重塑了乡村文旅的生产场景。通过石椅村这一具有地域文旅特性的代表性羌寨,研究乡村文旅从传统模式到数字建设的生成路径,探究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乡村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旅游业也随之发展迅猛,乡村旅游业实现品牌化发展这一趋势已成必然。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与不足。乡村旅游品牌化不再仅仅只是简单的标志与口号,只有注重乡村自身的特色,才能获得长期有效发展。以宁海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旅游标志及品牌形象设计的联系,分析了宁海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树立中的问题,并依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这为新一轮的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机遇。构建“体旅农”产业融合以促进“三农”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体育旅游业在其中表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与发展潜能,政策引领、技术支撑、人才培养为“体旅农”融合提供了优良的发展基础与保障。本研究以促进烟台市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主要目标,探索“体旅农”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适宜发展路径:构建地区高效治理模式、挖掘农村特色民俗文化、培养综合性人才、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速实现烟台市体育旅游业与“三农”工作深度协同推进,通过协同运作促进烟台市农村经济内生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5,(22)
<正>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社会富。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不仅能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还可以提供最适当的旅游资源。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因此,生产、生态、生活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实践准则,传统农业也正一改以往的掠夺式生产模式,逐渐向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向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