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种植4、9、15年的刺梨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旨在探明种植年限对刺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刺梨种植的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0~20、20~4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细菌与真菌以及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年限为9年时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土层。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与真菌以及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先增加后降低,说明种植年限较长会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促进真菌的生长,以及降低酶活性进而使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建议长期种植的刺梨园土壤采取施肥、更换耕作方式等管理措施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单作(CK)、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玉米、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了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种植相比,棉花间作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2015~2016年年均增产22.0%~...  相似文献   

3.
间作大蒜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麦156为供试小麦品种,分别于2016年9月17日、10月1日和10月15日定植大蒜进行小麦间作大蒜试验,研究间作大蒜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寻小麦间作大蒜的最佳时期,探究同一处理时期内不同生育期间作大蒜下的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任一处理时期间作大蒜的小麦根际细菌数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且与大蒜定植时长正相关,至140 d时最大,W1G1(小麦播种前14 d定植大蒜)、W2G2(小麦与大蒜同一时间播种和定植)、W3G3(小麦播种后14 d定植大蒜)较对照CK(仅播种小麦)分别增加83.64%、64.21%和44.94%。随生育期的后延,对照和处理真菌数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同一处理时期内各处理真菌数量均低于小麦单作,且大蒜定植时长与真菌数量负相关。硝化细菌与氨化细菌变化规律类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对照与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均在12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在大蒜间作期内,对照和处理的小麦根际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变化规律相同,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升高,至160 d时W1G1、W2G2、W3G3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27.59%、23.45%、20.69%和30.56%、27.78%、16.67%。在140 d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生育期的后延而升高,至140 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过氧化氢酶活力开始降低,在80、100、120、140 d和160 d时,W1G1较对照分别提高18.19%、29.21%、40.51%、48.78%和62.71%。可见,间作大蒜定植时期越早,小麦根际细菌、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数量越多,真菌数量越低,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越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单作(CK)、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玉米、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了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种植相比,棉花间作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2015~2016年年均增产22.0%~45.4%;棉花间作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增幅分别为25.0%~150.0%、57.1%~100.0%、22.2%~44.4%和85.7%~150.0%;还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3.3%~53.3%、5.4%~32.4%和30.0%~90.0%。棉花产量除与土壤细菌数量呈极显著相关外,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设施栽培茄子的产质量及改善土壤酶活性提供参考,以芸豆、小白菜、大葱和茄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作物间作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间作茄子均可提高茄子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且随着茄子定植时间延长其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蔗糖酶活性升高。不同作物与茄子间作均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其产质量。  相似文献   

6.
甘蔗间作花生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甘蔗单作、花生单作和甘蔗/花生间作3种种植处理,探讨甘蔗/花生间作种植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甘蔗/花生间作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提高了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甘蔗/花生间作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能有效调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棉花-孜然间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棉花单作、孜然单作、棉花和孜然间作3种种植模式,研究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与棉花单作相比,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间作不能有效调节土壤的微生物区系,不能很好地改善棉田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6个菌草品种种植前后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进行检测,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菌草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菌草的对照组(P<0.05),桂闽引象草土壤速效氮(27.88 mg·kg-1)、全氮(1.12 g·kg-1)和有机质含量(33.51 g·kg-1)最高,象草的土壤速效磷(8.49 mg·kg-1)含量最高.种植6种菌草后,除了过氧化氢酶,土壤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象草土壤磷酸酶活性(883.46μmol·g-1)、桂闽引象草土壤脲酶活性(18.77μg·g-1)和蔗糖酶活性(16.43 mg·g-1)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与速效氮、全氮和有机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酸性磷酸酶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与速效氮、速效磷、全氮和...  相似文献   

9.
枣园不同间作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枣园不同间作种植方式中土壤酶的动态变化,以及水分胁迫对间作复合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两种间作种植方式:红枣间作棉花、红枣间作苜蓿;副区设置四个水分梯度:W1:水量为3 750 m3/hm2(中度水分胁迫);W2:水量为4 500 m3/hm2(轻度水分胁迫);W3:水量为5 250 m3/hm2(适宜水分);W4:水量为6 000 m3/hm2(充分供水)。【结果】(1)灌水在4 500 m3/hm2水平下,间作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灌水在3 750 m3/hm2水平下,间作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2)与单作相比,间作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红枣间作棉花的土壤酶活性整体低于红枣间作苜蓿,红枣间作苜蓿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结论】灌水量在3 750 m3/hm2水平下,枣园间作苜蓿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保水剂对胶园土壤生物活性及橡胶树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开割橡胶树抗旱和高产的保水剂用量,为橡胶树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支持。【方法】以15割龄的橡胶树热研7-33-9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用保水剂为对照(CK),比较不同保水剂施用量(T1:60 g/tree、T2:120 g/tree、T3:180 g/tree、T4:300 g/tree)对胶园土壤pH、水分、养分、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橡胶树胶乳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保水剂提高了胶园土壤含水量和速效养分含量,但对土壤pH无影响;同时还促进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增加,但未改变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总体比例,土壤微生物仍以细菌为主;不同处理土壤酶活性和橡胶树胶乳产量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呈单峰曲线态势。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转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氨态氮含量、速效磷含量、橡胶树干胶产量均随着保水用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且各处理中以T2用量对提高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增加橡胶树产量效果最佳;与CK相比,T2处理的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346.42%、191.48%,而土壤真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化感物质豆蔻酸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蔻酸处理显著增加了茄子根际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细菌菌群数随处理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硝化细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一致,1.00 mmol/kg豆蔻酸处理的数量最多;0.05~1.00 mmol/kg豆蔻酸处理的固氮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豆蔻酸处理后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脲酶在中高浓度豆蔻酸处理中显著增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各处理浓度之间差异不大。豆蔻酸处理明显增加了茄子株高和茎粗。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微生物菌剂在糜子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齐黍3号为试验材料,在5叶期根部灌施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光合细菌6种微生物菌剂,以不施菌剂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糜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入微生物菌剂后,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6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改善齐黍3号的穗长、有效分蘖数、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和穗重、穗粒重、产量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但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光合细菌处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糜子各生长指标效果最好,籽粒产量最高,分别比CK增产14.90%和13.45%,可应用于黑龙江省糜子大田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培养的蚯蚓和野生环毛蚓在试验土壤中进行接种,跟踪测量不同季节中蚯蚓-微生物交互作用下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变化,探讨了蚯蚓活动对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后土壤中微生物类群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细菌数量的增加比放线菌和真菌明显一些。春季接种蚯蚓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增加程度要比其他季节高。人工培养的蚯蚓和野生环毛蚓对土壤中不同季节微生物类群数量影响的差异程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间作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的9种豆科作物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除间作凉薯和黎豆的土壤全氮含量略高于不间作土壤外)、全磷、速效磷含量及pH值,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说明成龄胶园间作豆科作物能改善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提高了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的收支平衡,维护土壤功能、保护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赣无油茶无性系(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材料,分别设施用油茶专用肥(ZYF)、生物有机肥(YJF)、复合肥(FHF)和不施肥(CK)4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处理下油茶林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细菌数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好的是ZYF;ZYF、YJF施肥处理对于提高油茶林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效果较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效果最好;YJF施肥处理对提高脲酶活性效果最佳,其次是ZYF;脲酶活性基本趋势为夏季含量最高,秋季含量最低;YJF施肥处理对于提高土壤酶整体效果最好。综合分析可知,油茶林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表征土壤健康状况,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6.
设置玉米-刺梨间作、辣椒-刺梨间作、刺梨单作3种种植模式,对比不同种植模式下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贡献率,揭示间作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可有效提高刺梨园0~20 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粒径≥0.25 mm)的养分含量,玉米-刺梨间作对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提升效果优于辣椒-刺梨,但辣椒-刺梨间作对不同粒级团聚体全氮和速效养分的提升效果优于玉米-刺梨间作。在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的碳氮比整体表现为间作>单作,但氮磷比表现为间作<单作,说明长期间作可增加土壤氮素对刺梨生长的限制作用,而长期单作易导致土壤磷素对刺梨生长产生限制。间作模式下,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贡献率分别为41.2%~56.8%、44.8%~58.2%、46.3%~60.0%、51.9%~62.3%、52.4%~66.3%和43.5%~58.9%,而刺梨单作的贡献率分别为31.1%~31.6%、30.6%~38.7%、30.6%~46.4%、37.9%~52.8%、30.8%~38.9%和27...  相似文献   

17.
茶树/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作茶树、单作大豆和茶树/大豆间作)3种种植处理,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的变化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作物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以茶树根际相关性最显著。说明茶树/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种间促进效应,能有效调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阿特拉津对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了阿特拉津对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细菌、放线菌的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真菌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细菌和放线菌是阿特拉津胁迫下的优势菌群.利用密闭法测定阿特拉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表明,阿特拉津对土壤呼吸有促进作用:质量分数低(0.43、0.87 μg·g-1)的阿特拉津的促进作用持续时间短;质量分数高(1.73、8.7 μg·g-1)的阿特拉津的促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方法,对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结皮层和0~20cm土层中的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芽孢型细菌、有芽孢型细菌和细菌总数量为:原生环境区>生态恢复治理区>水土流失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为:原生环境区和生态恢复治理区>水土流失区;在生态恢复治理区中有些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接近或超过原生环境区;原生环境区和生态恢复治理区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反映出草地的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高于水土流失区;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分布的基本特征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百分比的高低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土壤铅污染的敏感微生物及酶学指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该文研究了土壤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及土壤脲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添加浓度的提高,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土壤脲酶则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土壤脱氢酶活性则在低浓度下上升而随着添加浓度的进一步提高迅速降低,可见,这两种酶对土壤铅毒害反应灵敏,可以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的指标,而土壤磷酸酶则对铅浓度的变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性,不适宜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