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区段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基霞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2):40-41
河道治理即要满足水利的防洪排涝要求,又要考虑工程的生态、环保等综合治理的要求。尤其是城区段的河道,更应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建昌县大凌河城区段河道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除雨季外,河道内全部干枯。自2001年,建昌县将大凌河城区段河道治理摆上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综合治理,提高了县城的防洪能力,改善了县城环境,改善水系水质,营造城市水系景观,最终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区域性现代化城区。 相似文献
2.
穆丽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20,(2):40-41
北沙河属汾河一级支流,其上游河道孟家井村段,因不注意生态保护,在河道内倾倒建筑垃圾120余万m3,将整个河道堵塞,不仅影响河道正常行洪,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为了防洪安全,打造宜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堆渣进行生态治理十分必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在堆渣体上布置了开挖排洪渠疏通河道工程,在堆渣边坡上布置了坡... 相似文献
3.
在河道生态治理中,充分认识河道治理前后河床断面及河道植被等对水流、水位的影响,有利于更合理地进行河道生态治理综合措施的配置。以滦平县兴洲河路南营段河道治理为例,参照水面线计算公式,采用HEC-RAS软件对该段河道治理前后的水面线进行了分析计算,然后根据治理前后河底糙率系数的差异及不同断面的水位变化分析了河道治理效果。采用HEC-RAS软件进行水面线计算的结果显示:治理前随着河底纵坡的变化,水面线变化不平稳,水流流速在不同断面间发生变化;与治理前相比较,治理后的水面线(设计值)变化平缓,水深变化平稳。在河道治理中,采用河道清淤、设置护堤坝和生态护岸等措施,同时进行湿地恢复、河岸绿化等工程的建设可以达到生态治理目的,即使在遇到10年一遇洪水时也能够防治或者消除洪水对两岸的威胁。参考不同河段通过HEC-RAS推求的河道水面线成果,提出了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滨水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8,(4)
大同市属北方重镇,农牧交错,水蚀与风蚀均较严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9 796 km2,占总面积69%,侵蚀强度主要为轻、中度侵蚀。至2015年底,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 734.6 km2,治理度48.3%。根据大水土保持现状,认为大同市今后的水土保持方向,应采取以大区域治理与精准小流域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实施高标准、高规格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5)
城市河道的综合利用应与生态保护相协调,逐步恢复河道的原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调查伊通河城市河道治理状况,初步分析河道治理成果和生态效果,以原生态修复、水自净调节为主要目标,提出了城市河道生态功能恢复的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