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双鸭山自然环境特点和区域发展状况,将双鸭山森林城市建设分为核心区和市域2个尺度进行分区布局,并分别提出了"二轴、二带、六楔、多园、多岛"的核心区布局和"一城、二区、三网、三极、多点"的市域发展布局框架,以促进双鸭山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扬州水旱盆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现代扬州水旱盆景明显的地突出了中国盆景"微型园"、"立体画"和"无声诗"的创作构思,成为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盆景形式,在国际文化交往中成为亲近自然、个性丰富、广受欢迎的现代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3.
在对广州市增城石滩镇绿地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绿地的组成、分布和空间结构,对镇区绿地的功能、布局、植被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规划石滩镇绿地生态系统为"一江、两环、双轴、七园"的环网式结构。以公园、水源保护绿带、滨江特色景观、道路防护绿带、风景区、农田防护林网为建设主体,构建开放型的生态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4.
何为园林?1988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曰:"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义乌市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本文明确了义乌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的范围、期限和指导思想,认为义乌市森林城市建设由市域和市区两个层面组成,并提出了"二带、五区、七环、十线"市域城市森林结构和"一环、二带、四楔、多园、多线"环网状市区城市森林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宁波市自然概况、城市森林现状及其城市特色,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结合"核、环、轴、楔、园、链"结构模式,提出了宁波市城市森林系统结构;建议加强城市绿心和生态保护带建设,改善城区森林绿地质量,提供城市生态资源氧库,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多样性,演绎城市文脉,引导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共生与交融,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回顾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历史渊源的基础上,以浙江金华黄大仙景区详细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勘察地理形势"与景区原有的风水格局、"天人合一"与景区养生园布局、"风水林"营造与宗教文化区整治、"阴阳平衡"与风水小品、"形藏于势"与景区建筑、"观水法"与水系规划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在尊重景区原有风水格局的基础上,如何运用传统风水理论进行现代景区规划设计,使之更好的"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提升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唐山市生态文化发展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确立了依托资源、挖掘潜力、突出特色、注重效益、城乡一体等5项布局原则,提出了"四区六链九品百园"的唐山市生态文化发展框架,并探讨了具体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广元南河湿地公园规划区条件,指导思想,立意与创作,构思定位,园景分区,园林湿地风格特色,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安徽黄山学院行知园(植物园)规划设计为例,分析高校绿化建设的原则,介绍如何发挥校园绿化多方面功能,以期给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洛阳牡丹园向规模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起洛阳最初的牡丹观赏园,老洛阳人都能脱口而出:牡丹公园、西苑公园、王城公园。牡丹花会兴办之初,洛阳的牡丹虽然名实俱备,但没有形成观赏规模。随着一年年花会成功举办,洛阳牡丹花会在国内外的名气越来越大,市内最初的牡丹观赏园已经远不能满足游客的观赏需要,洛阳市牡丹观赏园建设开始向洛南新区、洛北邙山、洛阳北部远离市区的万山湖畔和洛阳南部山区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京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阐述林业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于南京体现其国际人文绿都内涵、促进城乡居民素质提升、助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南京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南京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策;在明确主要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构建出由百里生态文化走廊、都市自然文化教育园、名花文化创意园三大载体组成的南京林业生态文化建设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数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不仅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体系,而且促使其发展成精湛而又独具魅力的园林艺术形式:诗与画的情趣、意与境的涵蕴,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1。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扬州个园,占地2.3hm2:人居1/3、石踞1/3、竹据1/3,以其独辟蹊径的景观设计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成为最具扬州地方特色的明清私家宅园的经典代表:不仅因最负盛名的四季假山而被誉为"唯一孤本",而且有最具魅力的万竿修竹又被称作"竹西佳境"。    相似文献   

14.
蜡梅专类园的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论述了蜡梅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原则、组织分区、植物配置原则和配置方式,对南京明孝陵中蜡梅园进行景观分析,提出现有的蜡梅专类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天伦随园别墅区,吸收我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园林布局和艺术手法,依托十三陵水库风景区,在植物选择上以北方乡土树种为主,创造出具有传统民族风格和现代人文精神的居住环境,文章着重阐述其种植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婺州公园为例,结合参与改造提档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对该园地被植物的应用历史、现有种类、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地被植物生长状况与原因,并据此筛选出适宜金华地区的新优地被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7.
观花型梅花品种的开花结实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南京中山陵园梅花山观花型梅花(俗称花梅)开花结实的特性,通过对花梅花器构造的观察,花粉量的观测,花粉发芽率的试验以及花梅自然着果率和果实特性的调查,从被研究的24个花梅品种中选出既观花又观果且观赏性极高的品种,为扩繁这部分花梅和提高南京梅花山花梅的整体观赏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徐州市城区常绿阔叶树种资源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徐州城区园林中应用的能够露地越冬的常绿阔叶树种共计约43种,隶属于22科、32属,应用形式主要有行道树、园景树、基础种植、绿篱、地被。文中还分析了徐州市常绿阔叶树种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9.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马鞍山市采石矶城市森林公园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游客家庭所在地,性别,年龄,职业,收入,闲暇时间,出游的目的,来园的季节,频率和消费状况等各项内容。    相似文献   

20.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生态环境效应测试表明:绿地树木对空气微尘有着显著的阻挡、截留和吸滞作用,复层林分的滞尘效应优于园路近20个百分点、优于草坪10.7个百分点。绿地群落可较硬质园路区降低噪音约7dB,可较草坪区降低噪音约4dB;林带减弱噪音的效应与林分组成结构有关,一般以阔叶林减噪效果最显著,叶片大而质硬并重叠排列的树种减噪效果较好,低分枝、矮树冠乔木的减噪作用要比高分枝、高树冠的乔木明显。落叶树种的平均固碳释氧量显著高于常绿树种,且常绿乔木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是落叶乔木的71%、常绿灌木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是落叶灌木的67%;不同类型树种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总体趋势为:落叶灌木 > 落叶乔木 > 常绿乔木 > 常绿灌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