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设置5个水平的土壤水势下限(-5,-10,-15,-20,-25 kPa),研究了大同市盐碱地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势对糯玉米(甜糯182号)的生长、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二元二次回归拟合的方法对其1 a的田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各项生长指标随着土壤水势提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面积在-10kPa时达到最大值,为6 688.75cm~2·株~(-1),株高在-10 kPa时达到最大值,为204.20cm,茎粗在-15 kPa时达到最大值,为3.33cm;糯玉米的经济产量随着土壤水势的提高而增加,即土壤水势控制在-5 kPa时,糯玉米鲜食产量达到最大值,为8 545.25 kg·hm~(-2);土壤水势控制在-10 kPa时,糯玉米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此时灌溉水利用效率为37.39kg·mm~(-1)·hm~(-2),灌水量为222.95 mm,产量为8 336.25 kg·hm~(-2)。  相似文献   

2.
糯玉米新品种垦粘8号是以自选系垦糯1号为母本、自选系垦糯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 331.0kg·hm~(-2),比对照垦粘1号增产8.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 176.3kg·hm~(-2),比对照垦粘1号增产7.4%。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于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三积温带作为鲜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水平对鲜食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市玉米良种场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鲜食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鲜食玉米产量及干物质量,与对照(CK)处理相比较,产量提高1 575 kg·hm~(-2)~3 500 kg·hm~(-2),增幅11.43%~22.43%;干物质量提高1 363.5 kg·hm~(-2)~2 385.1 kg·hm~(-2),增幅21.66%~37.88%;施氮量为195 kg·hm~(-2)时,鲜食玉米产量及干物质量最高,为17 500 kg·hm~(-2),8 680.9 kg·hm~(-2),比对照(CK)处理增产22.43%和37.88%;(2)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鲜食玉米氮吸收量,当施氮量为195 kg·hm~(-2)时,氮素吸收量最高,施氮量为234 kg·hm~(-2)时与其相仿;(3)随施氮量的增加,鲜食玉米氮肥利用率逐渐降低,施氮量为195 kg·hm~(-2)时,鲜食玉米氮肥利用率为20.55%。因此,综合产量、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等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95 kg·hm~(-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适宜沧州生态类型区的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通过玉米、大豆间作4∶4种植模式与常规玉米单作种植模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间作模式玉米平均产量7 605kg·hm~(-2),大豆平均产量1 530kg·hm~(-2),玉米单作平均产量8 280kg·hm~(-2),间作综合产量比单作增产10.32%,平均增收节支约8 250元·hm~(-2),玉米、大豆间作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显著提高,为当地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延薯6号品种在吉林省地区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68 400株·hm~(-2)为吉林省地区种植延薯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平均单产37 480.5kg·hm~(-2),比对照增产2 380.5kg·hm~(-2);商品率达到77.9%,比对照提高1.9%;经济效益达到21 345元·hm~(-2),比对照增加1 440元·hm~(-2)。  相似文献   

6.
“青花生—荞麦—洋葱”模式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效规模农业的不断发展,青花生—荞麦—洋葱种植模式在泰兴市高沙土地区得到了较大面积示范应用,推广结果表明: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青花生一般产量为9 000kg·hm~(-2),纯效益24 000元·hm~(-2);荞麦一般产量为1 125kg·hm~(-2),纯效益6 000元·hm~(-2);洋葱一般产量为67 500kg·hm~(-2),纯效益52 950元·hm~(-2),全年纯效益82 950元·hm~(-2),对该模式关键栽培技术的总结为地区性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供推广种植,促进鲜食大豆品种更新换代。【方法】以抚鲜5号为母本,云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08B3-1。2013年春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1 459.4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显著提高2.25%,定名为闽豆7号(闽审豆20180002)。【结果】推荐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在2015–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中,闽豆7号平均鲜荚产量9 625.5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1.76%;2017年春进入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9 780.45kg·hm~(-2),比对照增产5.68%;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80002)。【结论】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7号,该品种荚大粒大,清煮口感香甜柔糯,属鲜食大豆中熟品种,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有机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太湖地区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农田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温室气体增温潜势(GWP)和排放强度(GHGI)进行温室效应估算。结果表明:在稻麦轮作季,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整体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稻季,有机种植土壤CH_4排放总量为195.56 kg·hm~(-2),显著高于常规种植(119.77 kg·hm~(-2)),而CO_2和N_2O排放总量与常规种植无显著差异;在麦季,有机种植土壤CO_2、N_2O和CH_4排放总量分别为12 554.92、1.44 kg·hm~(-2)和7.02 kg·hm~(-2),常规种植土壤分别为8 096.61、2.67 kg·hm~(-2)和6.74 kg·hm~(-2)。稻季有机种植土壤温室气体GWP和GHGI显著高于常规种植,而在麦季常规种植较高。在整个稻麦轮作季,有机种植模式下温室气体GWP和GHGI分别为6 501.69 kg CO_2-eq·hm~(-2)和0.44 kg·kg~(-1),显著高于常规种植模式(4 745.38 kg CO_2-eq·hm~(-2)和0.37 kg·kg~(-1))。有机种植模式在稻季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无明显优势,但是有利于麦季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9.
密度与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黑龙江省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以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处理肥料因子为A共3个水平,即A1(尿素280kg·hm~(-2)、磷酸二铵210kg·hm~(-2)、硫酸钾70kg·hm~(-2)),A2(尿素4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硫酸钾100kg·hm~(-2)),A3(尿素520kg·hm~(-2)、磷酸二铵390kg·hm~(-2)、硫酸钾130kg·hm~(-2));以种植密度(B)为副区,设定5个不同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和12.0万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德美亚1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及千粒重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德美亚1号的穗粗、穗长、出籽率随施肥量增加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相同施肥水平上,穗长、穗粗及行粒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当种植密度为B3时,千粒重最重为337.23g。此外,各肥密处理组合产量以A2B3处理(尿素400kg·hm~(-2)、硫酸钾1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9.0万株·hm~(-2))最高,其次A3B3(尿素520kg·hm~(-2)、硫酸钾130kg·hm~(-2)、磷酸二铵390kg·hm~(-2),9.0万株·hm~(-2))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缓控释肥料在鲜食糯玉米生产中的合理用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缓控释肥料施用量对鲜食糯玉米的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料施用量为300~900kg·hm~(-2)时,鲜食糯玉米的叶片数、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粒数和产量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未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氮肥在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种植条件下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各条件下合理的施氮量。【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82篇大田试验文献,包含355个独立研究的1 169组观测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比较氮肥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不同年均温、不同年降水量及不同耕层有机质含量下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回归分析探究各分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施氮量间的关系。【结果】施氮整体上显著提高了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增长率分别为66.09%和72.38%(P0.05)。施氮后西北部产量相对增长率(69.27%)高于东南部,水分利用效率增长率(65.53%)低于东南部;西北部在施氮量212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东南部需多施15 kg·hm~(-2)才能获得最高产量;西北部施氮232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而东南部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224 kg·hm~(-2)时基本趋于稳定。施氮后年均温≤10℃地区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对增长率(79.12%,75.00%)均高于10℃地区;年均温10℃地区施氮189 kg·hm~(-2)和187 kg·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最高,而年均温≤10℃地区施氮225 kg·hm~(-2)时产量才趋于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239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后在年均降水≤600 mm地区产量相对增长率(70.48%)更显著,而水分利用效率则在年均降水600 mm时更显著;年均降水≤600 mm地区在施氮量235 kg·hm~(-2)和244 kg·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最高,年均降水600 mm地区实现高产的施氮量为250 kg·hm~(-2)。施氮后耕层有机质含量≤12 g·kg~(-1)条件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对增长率(78.24%, 86.55%)均高于12 g·kg~(-1)条件,前者在施氮量226 kg·hm~(-2)和212 kg·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最高,而后者获得最高产量和最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施氮量分别为163 kg·hm~(-2)和175 kg·hm~(-2)。【结论】在黄土高原,冬小麦在东南部和西北部获得高产的合理施氮量分别为227 kg·hm~(-2)和212 kg·hm~(-2);年均温10℃地区合理施氮量为187kg·hm~(-2),年均温≤10℃地区为239 kg·hm~(-2);年均降水600 mm地区合理施氮量为250 kg·hm~(-2),年均降水量≤600mm地区为235 kg·hm~(-2);耕层有机质含量≤12 g·kg~(-1)条件下的合理施氮量为226 kg·hm~(-2),高于12 g·kg~(-1)时则为163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合理的施氮量,研究了玉米新品种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种植密度、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60 000株·hm~(-2)以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但密度超过60 000株·hm~(-2)后,产量反而下降;一定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玉米产量增加,但氮肥施用量要适当,施用量超过300kg·hm~(-2)会造成产量下降。因此,推荐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是60 0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13.
糯玉米新品种天润糯1号适宜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水中高海拔(1 594 m)地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方式,进行了糯玉米新品种天润糯1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天润糯1号在天水中高海拔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为54 000株/hm~2,鲜果穗折合产量最高,达17 791.67 kg/hm~2,且经济性状表现良好,该密度下既能取得高产,又能保证果穗良好的鲜食和加工性状。  相似文献   

14.
闽豆6号是以浙2818为母本、闽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在福建省2010-2011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鲜荚平均产量达9 568.20kg·hm~(-2),比对照增产8.85%,标准荚平均产量达5 497.50kg·hm~(-2),比对照增产4.31%;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鲜荚平均产量达10 742.55kg·hm~(-2),比对照增产15.86%;2013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3001),适合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不同氮肥水平对直播油菜(汉油8号)产量及抗倒性的研究,确定汉油8号在汉中地区种植最优施肥水平区间。【方法】:参照乔春贵[6]的方法算倒伏指数,刘后利[7]提出的F=L/S计算出单位面的折断的力。数据:运用EXCLE对产量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在210~240 kg·hm~(-2)的肥力区间,汉油8号的产量最高。(2)成熟期汉油8号在不同氮肥水下的倒伏指数大小顺序为150 kg·hm~(-2)270 kg·hm~(-2)180 kg·hm~(-2)210 kg·hm~(-2)240 kg·hm~(-2)。(3)汉油8号成熟期抗折力大小顺序为21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150 kg·hm~(-2)270 kg·hm~(-2)。【结论】确定了汉油8号在汉中地区种植最优施肥水平区间,成熟期随着干物质的积累,抗折力明显加强,可以作为后期汉油8号抗倒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2017—2018年在豫南稻区以5个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82. 5、165、247. 5和330 kg·hm~(-2)),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分析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郭陆滩试验点5个品种增产率41. 3%~82. 0%;洋河试验点5个品种增产率22. 5%~44. 8%。根据方程拟合结果郭陆滩试验点的5个品种推荐施氮量变幅为169~209 kg·hm~(-2),产量变幅为9 581~13 081 kg·hm~(-2),氮素累积量为143. 8~251. 6kg·hm~(-2),氮素利用率47. 1~57. 6 kg·hm~(-2);洋河试验点的5个品种推荐施氮量变幅为104~213 kg·hm~(-2),产量变幅为8 716~10 675 kg·hm~(-2),氮素累积量为105. 3~193. 0 kg·hm~(-2),氮素利用率35. 9~39. 8 kg·hm~(-2)。本试验设置中,在较高产量时,氮肥利用率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条件下,洋河试验点施氮量151 kg·hm~(-2)为宜,郭陆滩试验点施氮量192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晚播和加大施肥对不同播量下西农黑大穗小麦的产量均有明显提高。西农黑大穗适宜在陕西陇县旱塬肥地种植,可适当晚播,合理密植,加大施肥。最佳播量为22万苗·667 m~(-2),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最佳肥力为氮肥(纯氮)200 kg·hm~(-2),磷肥(P_2O_5) 160 kg·hm~(-2),钾肥(K_2O)15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青贮玉米种植和经济效益,通过豫青贮23与郑单958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生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豫青贮23平均鲜重产量60 240 kg·hm~(-2),干物率26.08%,平均干重产量15 720 kg·hm~(-2),郑单958平均鲜重产量52 380 kg·hm~(-2),干物率27.49%,平均干重产量14 400 kg·hm~(-2),豫青贮23比郑单958鲜重增产15.01%,干重增产9.17%,平均增收约2 400元·hm~(-2),豫青贮23经济效益较郑单958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皖中地区小麦提供施肥技术支持,利用"3414"施肥方案在定远县西卅店镇东兴村小刘组进行了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明显增强小麦的越冬期和拔节期的分蘖能力,增施磷肥对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的分蘖能力影响不大,增施钾肥可以增强越冬期小麦的分蘖能力但对拔节期小麦的分蘖能力影响不大;处理6(N180kg·hm~(-2)、P72kg·hm~(-2)、K120kg·hm~(-2))产量最高,为6528.7kg·hm~(-2);在氮、磷、钾3个营养元素中,缺氮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小麦种植纯收益,过量施用氮肥和钾肥显著降低了种植小麦的投入产出比,考虑到兼顾纯收益和投入产出比,处理14(N180kg·hm~(-2)、P36kg·hm~(-2)、K60kg·hm~(-2))可以作为皖中地区冬小麦的推荐施肥量。试验结果可以为皖中地区冬小麦施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糯玉米鲜产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以鲜食糯玉米品种泸玉糯9号为材料,基于"3414"肥效试验,增设2种种植方式(直播、移栽)、3种密度(45 000株/hm~2、52 500株/hm~2、60 000株/hm~2)处理。【结果】(1)与秸秆钵育苗移栽相比,直播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较秸秆钵育苗移栽分别平均增产6.12%和1.61%,穗长、行粒数、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5.28%、3.70%、20.31%;(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食糯玉米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呈增加趋势,穗长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3)直播低密度(45 000株/hm~2)、中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随着不同施肥模式中施氮量的增加,鲜食糯玉米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较大的行粒数、穗长、千粒重是鲜食糯玉米直播种植方式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泸玉糯9号在密度60 000株/hm~2和施肥N_2P_2K_2处理下获得最大的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