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正> 一、轮作倒茬绿豆为重要的肥地作物,是禾谷类作物的优良前作。在轮作中有重要地位。古籍《齐民要术》中记有“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凡谷田,绿豆底为上。南方多在稻作前后种植,北方多在小麦前后种植,高海拔冷凉地区多与棵燕麦(莜麦)马铃薯轮作”。 绿豆忌连作。“豆地年年调,产量年年高”。绿豆轮作模式有: 1.一年一作 绿豆——谷子、高粱或玉米; 2.一年两作小麦——绿豆;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冀中南作物种植结构,本研究以河北省典型地下水漏斗区邢台市为例,基于作物需水SIMETAW模型系统量化1965—2018年冬小麦、春棉花、春玉米、夏谷子、夏大豆和春绿豆等10种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针对当地不同降水年型和水资源条件以及不同作物的生育期、生长发育特点和前后茬作物的农学特性等构建11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需水及降水耦合度等参数。结果表明:1)各作物年均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春棉花(515.2mm)冬小麦(466.6mm)春玉米(424.9mm)春油葵(420.0mm)春甘薯(362.1mm)春马铃薯(354.2mm)夏大豆(313.9mm)夏玉米(298.7mm)春绿豆(288.1mm)夏谷子(217.5mm)。2)各作物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表现为冬播作物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冬小麦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最大,为329.2mm;夏谷子最低,为82.8mm。3)传统麦玉一年两熟制周年需水量最大(753.4~780.3mm),相比之下,多样化轮作模式的生育期需水量可显著降低15%~34%,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明显降低9%~32%。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夏谷子、春甘薯-冬小麦-夏玉米和春甘薯-冬小麦-夏谷子等两年三熟制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下的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和周年需水量均较低。春绿豆-夏谷子一年两熟模式的年均生育期需水量最低,为504.4mm,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为286.8mm。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减缓河北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发展适水种植模式是节水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试验数据研究了不同作物种植模式对低肥力砂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肥砂质土壤上大豆单作、豇豆单作、绿豆-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两年三熟、花生单作两年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0.6%-33.8%,大豆单作、豇豆单作、绿豆-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两年三熟、甘薯单作、马铃薯-玉米轮作两年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22.9%-31.7%。相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单作和谷子单作,连续种植两年后,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不利于砂质农田培肥。该文还提出砂质农田培肥的具体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建议,为砂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向(土娄)土中加入不同量的硒,对玉米—小麦—小麦三年连茬及谷子三年连茬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①土壤含硒量6ppm为影响玉米生长的临界值,22ppm为影响小麦及玉米种子产量的临界值。②土壤含硒量和玉米、小麦、谷子种子内的硒含量一般成正相关。③土壤含硒量相同时,种子对硒的累积量为小麦、谷子、玉米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5.
优质绿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地与选茬口 种植绿豆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和钙质、排水良好、保水力强的中性土壤最为适宜。适宜种植绿豆的前茬作物为禾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  相似文献   

6.
一、实行轮作倒茬,改进耕作制度 采取三年或四年轮作制度,三年轮作制度为: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花生-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四年轮作制度为: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花生-棉花-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长期的连作会引起严重的病害及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导致减产. 二、蓄水保墒综合措施 (一)秋季浅耕,旱春精细整地保墒一年一茬玉米地块,秋季浅耕10cm,早春土壤解冻初期要及早进行耙耪,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雨后待地表稍干后及时整地耙趟,根据试验调查;土壤含水量可提高0.5~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张凯  孙君艳  方保停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39-2241
为了提高黄淮海平原粮食作物产量,对不同熟制种植模式的产量结果、产量形成基础、光能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年三作两熟制间套作种植模式年产量19750.95kg/hm2,比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制增产18.17%;比一年一熟制春玉米增产140.85%。因此,一年三作两熟制有显著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蔡德华 《北京农业》2006,(12):23-25
1.作物组成及其耕作关系 1.1作物组成大棚平菇、马铃薯、茼蒿、春玉米、木耳(1)、小麦、夏玉米、木耳(2) 1.2作物间套复关系大棚平菇-马铃薯、大棚平菇-茼蒿、马铃薯//茼蒿、茼蒿-春玉米、马铃薯//春玉米、春玉米//木耳(1)、马铃薯-木耳(1)、春玉米//木耳(1)-小麦、小麦//夏玉米、夏玉米//木耳(2).  相似文献   

9.
一 石家庄地区的种植习慣及六区八作輪作制度的創立經过 石家庄地区气候溫暖,土質肥沃,水利以及劳动力等条件都很好,是河北省棉、麦的主要产区,棉花、小麦各占耕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在种植制度上主要有一年一作、二年三作与一年两作三种形式。其中棉花、春甘薯多为一年一作,尤其棉花多是逐年連作,甚至有的十数年不换茬。粮食作物有两种种植法:一种是二年三作,即春作——小麦——夏作(在当地春作多用春谷,夏作多用甘薯);另一种是一年两作,即小麦——夏作(夏玉米)。  相似文献   

10.
<正>一、青龙杂粮的种类主要有高粱、谷子、红小豆、绿豆、豇豆、黍子等。二、种植技术1、播前准备(1)轮作倒茬高粱对前茬作物要求不太严格,但要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谷子必须进行轮作倒茬,前茬以豆类、玉米、高粱为好。红小豆、绿豆、豇豆不宜连作,以间隔3年—4年为宜。黍子最好的前茬地豆科作物,其次是小麦和薯类。(2)选地种植高粱以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能排能  相似文献   

11.
1.选茬整地 荞麦忌连作,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制度,即玉米(谷子)-豆类(薯类)-荞麦或油葵-莜麦-莽麦等。养麦根系弱,应选择耕层土壤深厚、耕作层20厘米以上的保水保肥田。夏荞麦应重视早春顶凌耙耱,种前浅耕耙耱保墒;春荞麦播时墒差要浇水补充。  相似文献   

12.
1983~1986年,我们在海头镇连续三年进行了千亩小麦、玉米丰产试验,年亩产依次为1020.9公斤(小麦464.8公斤,玉米556.1公斤)、1004.72公斤(小麦452.52公斤,玉米552.2公斤)、1023.5公斤(小麦454.78公斤,玉米568.72公斤),年年亩产超吨粮,现将其生物学指标及栽培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3.
地膜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萝卜)一年三收间套模式,共计一般亩产马铃薯2500公斤以上,玉米400公斤以上,加上白菜(或萝卜),三茬连作亩收入达4000多元,是小麦、玉米连作亩收入700元的近六倍。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以1949-2010年河北省谷子、小麦、玉米单产数据和2002年-2009年河北省138个县的谷子、小麦、玉米单产与面积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谷子单产的时空变化及与小麦、玉米单产的差距。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河北省谷子单产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增速减缓,与小麦、玉米单产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从空间看,2002-2009年各县的谷子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差异比较显著。单产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燕山山区和坝上高原区单产较低。谷子单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谷子由主粮作物变为了调剂粮食作物,播种区域逐步被挤压到丘陵旱地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科技进步水平低、病虫草鸟危害严重等。提高谷子单产水平应加强谷子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谷子科技水平和深加工水平,大力引导小米消费,研制适宜各类消费人群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冀北一年一作种植区粮粮间作型“双千工程”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小麦1.8m-带间作套种大豆”和“玉米小麦1.5m一带间作套种大豆”模式多效应灰色关联度较高,在无条件种植小麦的地方,“玉米大豆2:3间作”和“玉米大豆2;2间作”多效应灰色关联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据考证,在泰安市农作物中,三大门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肥及饲料作物)、八大类别(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其他作物和绿肥饲料作物)、及蔬菜作物都有种植。主要作物分属于32科91种。建国前粮食作物中的谷类作物有小麦、玉米、粟(谷子)、高粱、大麦、养麦、黍子、稷子。豆类作物有:大豆、绿豆、豌豆、赤豆、豇豆。薯芋类作物有:地瓜(甘薯)、马铃薯、芋。经济作  相似文献   

17.
烯效唑对绵阳地区秋播绿豆抗逆性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豆种植能肥土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但长期以来,在绵阳市绿豆仅作为小杂粮,其种植习惯采用春播夏收方式,生产过程中存在品种混杂,栽培技术落后,田间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同时,绵阳市丘陵坡地春玉米-小麦(油菜)轮作玉米收获后,常年面积约6万hm^2土地闲置时间70~100d,资源浪费严重。为改变传统习惯,充分利用资源,提升栽培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针对冬小麦撒播、带状播种和小麦/玉米间套作三种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冬小麦带状撒播间套春、夏玉米"一年三作"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冬小麦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采用带状撒播种植模式,能进一步提高产量;合理利用空间进行间套春、夏玉米,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种间互补优势,加强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玉米双丰收,粮食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小麦春玉米夏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随着年总产量的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麦玉玉复合群体的产值和纯收入达27045.9元/hm^2和14884.95元/hm^2,比春玉米一熟单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复种产值提高91.50%和20.38%,纯收入提高74.70%和11.81%。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选择越冬菠菜和早熟秋白菜参与到模式中进行间套作,增加复合群体空间层次与集约程度,其产值  相似文献   

20.
一、大豆的轮作方式及应用大豆适宜的前作因各地作物种植比例而异。黑龙江省一般选择玉米、小麦和杂粮作为大豆的前作。大豆的后作可安排谷类作物,也可安排甜菜、马铃薯等作物。生产实践证明,豆茬小麦比重茬小麦增产20%以上,豆茬玉米比谷茬玉米增产13%,豆茬谷子比玉米茬谷子增产9%,因此,大豆茬也被称为"肥茬"。为了实现大豆高产、稳产,种植大应该做到不重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