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人工孵鸽技术采用人工孵鸽来代替自然孵鸽,一是使种鸽免去孵化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是避免亲鸽孵化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蛋、冷死蛋等不利因素,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可使孵化率从亲鸽自然孵化的68%提高到人工孵鸽的88%,其具体操作技术如下:1.1取蛋应在每1d晚上8时以后,对所有种鸽所产的鸽蛋全部取出,不宜过早过迟。过早时,有部分种鸽未产蛋;过迟时,有的种鸽产蛋后有立即开始孵化的习惯,造成鸽蛋温度上升,对人工孵化带来不良影响。取蛋时须将蛋窝一同取出,以免种鸽恋巢抱…  相似文献   

2.
现今肉鸽生产中,雏鸽的繁育多是靠产蛋亲鸽进行自然孵化。这样种鸽的繁殖率和繁殖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而且孵化率常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种鸽的繁殖率,我公司的鸽场自:2000年6月起对部分种鸽所产的蛋进行了人工孵化,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人工孵鸽技术 采用人工孵鸽来代替自然孵鸽,一是使种鸽免去孵化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是避免亲鸽孵化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蛋、冷死蛋等不利因素,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可使孵化率从亲鸽自然孵化的68%提高到人工孵鸽的88%,其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选用同品种、同饲养条件下的生产种鸽分别进行鸽蛋并窝和调仔并窝试验。其中鸽蛋并窝试验分析每次产蛋均孵化哺育、孵哺一窝停孵哺一窝、种鸽不孵化的情况下,不同的产蛋间隔周期;调仔并窝试验分析雏鸽在人工调窝、不调窝的情况下10日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每次产蛋后均孵化哺育乳鸽的对照组,其产蛋平均周期是45 d;孵哺一窝停孵哺一窝产蛋的试验组Ⅰ,其产蛋周期是31.5 d;种鸽每次产蛋均不孵化、不哺喂乳鸽的试验组Ⅱ,其至下窝产蛋周期是18.5 d。对照组产蛋周期比试验组Ⅰ多13.5 d,比试验组Ⅱ多26.5 d,差异显著(P<0.05)。种鸽自孵自哺育的对照组10日龄的乳鸽成活率是91.6%,人工调仔的试验组10日龄乳鸽成活率是98.6%。乳鸽人工调仔并窝的成活率比不调窝10日龄成活率提高7%,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每对种鸽一次可孵化3枚蛋,喂养3只乳鸽,但鸽子的自然本性是每次只产2枚蛋,哺育2只乳鸽,亲鸽的孵化、哺育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这一现象,人们摸索出了“并蛋孵鸽”方法,该法对那些没有掌握人工孵化和人工哺育技术的养殖场、户提高乳鸽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效果相当显著。1种鸽分组选出成果30%产蛋性能好、受精率高,但抱孵性差、喂仔劣的青年种鸽组成产蛋组,作为专门产蛋用鸽群。选出70%孵化好、喂仔佳的壮老年种鸽做为孵喂组,担任孵化喂仔任务。两组种鸽不用调动笼位,只要在其原位上作记号能区分即可。2…  相似文献   

6.
采用美国白羽王种鸽分组观察比较其超常并孵和免孵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对亲鸽并孵3枚蛋的效果与正常孵化无显著差异;并孵4枚蛋则破蛋率显著上升,受精蛋孵化率比正常孵化和3蛋并孵低约11个百分点;连续免孵的亲鸽表现正常,其平均产蛋周期为11.63天,比正常孵化兼育雏的亲鸽缩短约26天。在集约化肉鸽生产中实施超常并孵可显著地提高乳鸽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规模化养鸽业的迅猛发展,传统肉鸽的孵化,影响和阻止了肉鸽产蛋性能的提高;由于亲鸽孵化受到粪便的污染,受到抱窝卫生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因此肉鸽的人工孵化代替了自然孵化、人工孵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孵化率和出雏率,缩短了种鸽产蛋周期,加快了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8.
1利用保姆鸽提高繁殖率 种鸽出壳后.一般要到5-6月龄才能配对繁殖,交配后产2个蛋即开始孵化。孵化需18天。出壳到分窝,这样繁殖一对需48天.优良种鸽1年一般可繁殖5.7对乳鸽。如果用保姆鸽代替种鸽孵蛋及喂食,则可大大提高种鸽的利用率,一般在产蛋后10天又可重新产蛋.1年可繁殖10对以上的乳鸽。保姆鸽是用一般的信鸽或草鸽配对后,代替肉用种鸽来孵蛋及喂乳鸽。  相似文献   

9.
合浦鹅在南宁杂交四川白鹅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宁市种畜场,从1998年1月起陆续引入灰羽合浦鹅作父本和四川白鹅为母本共5000多羽,进行选育配套杂交试验,以生产杂种一代鹅作肉用。经过两个产蛋年的观察,种鹅基本适应南宁的气候环境,母鹅产蛋量第一产蛋年67.28枚,第二产蛋年70.35枚,达到该品种原产地60-80枚水平,种蛋受精率平均84.86%,受精蛋出雏率平均90.09%。一代杂种鹅,99.75%为灰羽,生长速度的杂种优势率为3.14%。对四川白鹅的杂交改进率:生长速度为19%、全净膛重25.7%、胸肌重为113.2%、腿肌重为82%。10周龄体重为4.1千克、平均育成率93%、耗精料增重比达1.93:1。本试验结果说明,在南宁利用体大灰羽合浦鹅作父本,以产蛋较多的四川白鹅作母本,生产一代杂种作肉鹅饲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出壳日期相同的1日龄雏鸽60对,其中30对采用种鸽自然喂育作为对照组,另外30对(60只)由人工孵化而来的同日龄雏鸽采用人工喂育方法作为试验组。结果表明:试验组1~18日龄雏鸽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但19~28日龄雏鸽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试验组和对照组28习龄乳鸽体重都达到500g以上;雏鸽28日龄平均日增重试验组为18.36±1.42g.对照组为17.92±1.52g,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因为没有了亲鸽饲料消耗,雏鸽饲料报酬明显提高,28日龄料重比为1.4:1;而对照组28日龄料重比为4.2:1。采用人工孵育技术后,种鸽免除孵育任务,每对种鸽年产乳鸽数由15只提高到26.7只,生产性能提高78%;每对种鸽年经济效益达到118.28元,比传统饲养方法的59.85元增加58.43元,年均经济效益提高97.6%。本技术的试验成功.为乳鸽工厂化饲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