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酶法去除燕麦麸皮淀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α-淀粉酶酶解燕麦麸皮中的淀粉,以酶解后燕麦麸皮中淀粉的残留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酶解反应过程中加水量、加酶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4个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α-淀粉酶酶解麸皮燕麦中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5,加酶量200 U,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65℃.酶解后燕麦麸皮淀粉含量由243.15 mg/g降至3.73 mg/g以下,去除淀粉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混合发酵对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混合培养法 ,研究了假丝酵母对黑曲霉和烟曲霉固态发酵中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接入少量假丝酵母混合培养 ,可明显提高黑曲霉和烟曲霉纤维素酶系中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及淀粉酶的活性。混合培养时 ,黑曲霉发酵产物中上述 4种酶的峰值酶活较黑曲霉单独培养时分别提高 36 .1% ,11.1% ,16 .2 %及 4 1.8% ;烟曲霉分别提高 2 4 .9% ,5 2 .8% ,4 0 .8%及 16 3.5 %。 2混合培养时 ,在黑曲霉和烟曲霉中 ,除黑曲霉的滤纸酶和淀粉酶外 ,其余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产酶高峰期较单纯培养提前 2 4 h出现 ,接入酵母菌加快了发酵进程 ,使发酵周期缩短。 3接入酵母菌后 ,黑曲霉和烟曲霉固态发酵产物中细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峰值含量 ,较无酵母菌接入时分别提高 34.8%和 4 1% ;且细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纤维素酶及淀粉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吻合 ,揭示了混合培养时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提高是酶蛋白合成与分泌量增加的结果。 4酵母菌利用了固态发酵中水解形成的纤维二糖等小分子还原糖 ,解除了纤维二糖对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合成的反馈阻遏 ,提高了发酵产物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荞麦微孔淀粉的制备条件及吸附性能,在对荞麦生淀粉水解适用酶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荞麦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荞麦微孔淀粉的酶法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酶活力强,与中温α-淀粉酶无明显的协同作用;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颗粒的致孔率较高,孔径较为一致;在反应温度为40℃、pH6.2、反应时间14 h、真菌α-淀粉酶用量为20 g/kg条件下制备荞麦微孔淀粉,其吸附性能最佳。通过控制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及酶用量,可以制备吸附性能良好的荞麦微孔淀粉。  相似文献   

4.
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的工艺条件,为降低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成本提供参考。【方法】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以葡萄糖含量为测定指标,选取反应温度、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m(α-淀粉酶)∶m(糖化酶)=3∶1)、反应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L25(5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法对酶解产物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底物质量浓度0.1 g/mL、加酶量为干基底物淀粉质量的0.6%、反应时间4 h、反应pH 4.0,在此条件下,马铃薯淀粉水解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为802.9 g/L。HPLC、SEM、XRD测定结果表明,酶解产物中葡萄糖所占比例最高,酶解未破坏马铃薯淀粉晶型结构,酶解作用只在淀粉表面发生。【结论】得到了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提供了较好的碳源,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产酸性α-淀粉酶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5为出发菌株,通过对B-5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达到提高产酸性α-淀粉酶活力的目的。[方法]在溶菌酶浓度为20 mg/ml,37℃酶解90 min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达到94%。然后经紫外线诱变处理,从中筛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值较大者进行发酵,测定酸性α-淀粉酶活力。[结果]从大量突变菌株中筛选得到1株α-淀粉酶活力为267 U/ml的突变菌株UV-329,其产酶活力较出发菌株B-5提高了254.2%。[结论]利用紫外线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5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甘薯β—淀粉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开发利用甘薯淀粉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资源,在不影响甘薯淀粉提取率的条件下,采用高效吸附剂有效地从其中回收了甘薯β-淀粉酶。此法吸附剂用量少,成本低,1kg鲜薯可制备110g酶制剂,每克酶活力达7万单位,总回收率在80%以上。制备的β-淀粉酶在40-50℃下热稳定性好,最适pH范围6.0-6.5,最适反应温度55℃,可溶性淀粉水解率56.4%《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α-淀粉酶活力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合成烷基糖苷单因素试验,分析淀粉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同时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合成烷基糖苷的最优条件,并对产物做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在温度为50℃,pH为5,甲醇浓度为40%(V/V)下酶活力保持较好。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合成烷基糖苷的最优条件为:淀粉浓度150g/L,酶浓度138U/mL,时间18h,在此条件下最终产物得率为15.94%,产物主要由甲基葡萄糖苷和甲基麦芽糖苷组成,且经过葡萄糖淀粉酶酶解转化得到最终甲基葡萄糖苷总量为1.16mg/mL。  相似文献   

8.
本方法参考河南省几个大型酿造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稍加改造,使之适合家庭生产,便于广大农户在家中自制食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家庭收益。工艺流程:小麦→粉碎→润料→蒸料→冷却→糖化及酒精发酵(糖化酶、麸曲、酵母)→醋酸发酵(麸皮、糖、水、醋酸菌)→加盐后熟→淋醋→灭菌→陈酿→配兑→包装→成品以上所需糖化酶、酵母、麸曲、醋酸菌等原料,食化类商店及酿造厂有售。原料配比:小麦40千克、麸皮8千克、麸曲12.5千克、谷糠40千克、糖化酶0.15千克、活性干酵母0.05千克、鲜醋糟80千克。1.原料处理小麦粘度大,粉碎细度要适当,既要有颗粒…  相似文献   

9.
大麦成熟籽粒中β-淀粉酶同工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至多能分辨4~5条酶带,而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中,能分辨20~30条酶带.用3种提取液提取的大麦成熟籽粒β-淀粉酶同工酶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中显示不同的酶活性和酶带数.用水提取的游离形β-淀粉酶活性最低,而用0.1 mol/L 巯基乙醇提取的同工酶活性明显提高,酶带加粗,但两者的电泳模式不变.用木瓜蛋白酶溶液提取的同工酶,不仅酶活性提高,而且同工酶的电泳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酶带移向碱性端,单体酶之间并发生聚合.3种提取液提取的β-淀粉酶加样于阳极端电泳与加样于阴极端电泳具有不同的酶带活性.用水和巯基乙醇提取的β-淀粉酶,加样于阳极端电泳后,酶活性大大地降低,而用木瓜蛋白酶提取的β-淀粉酶同工酶活性不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木瓜蛋白酶促使小分子β-淀粉酶相互聚合后,酶的稳定性增加之故.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辅助酶解法制备了玉米抗性淀粉,在固定的微波糊化条件下,考察了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普鲁兰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抗性淀粉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3 U/g干淀粉、酶解时间30 min,普鲁兰酶添加量8 U/g干淀粉、酶解时间4 h最佳实验条件下,抗性淀粉收率可达14.38%,实验结果可为微波辅助酶解法制备玉米淀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粉和麦麸为基质,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发酵饲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活菌数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和Lq(34)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固态培养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10%,37℃静置发酵48h.最适宜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各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麸皮59.5%、玉米粉35.0%、葡萄糖2.0%、乳糖1.0%、蛋白胨1.5%、酵母膏1.0%.培养结束后乳杆菌活菌教可达100.5×108 CFU/g(鲜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高浓度玉米生料酒精发酵的工艺。[方法]在外环流式发酵罐中,考察了起始发酵醪加入量、起始添加时间、添加间隔时间及每批添加量等因素对玉米生料酒精发酵的影响,并将优化工艺应用于高浓度酒精的发酵。[结果]按料水比1.0∶2.3,添加100AUN/g原料的生淀粉酶获得初始发酵醪,取30%加入外环流式发酵罐,接种发酵,至2 h起每30 min添加5%的剩余发酵醪,30℃恒温发酵72 h,发酵终点酒精度达到120.0 g/L,淀粉利用率为90.08%,与普通工艺相比酒精度提高了15.3%。将该工艺进一步应用于高浓度生料酒精发酵,当料水比为1.0∶1.8时,酒精度达到133.6 g/L,淀粉利用率为86.6%。[结论]该试验提出的分批添加强制循环生料酒精发酵工艺能明显提高酒精浓度和淀粉利用率,有利于高效、清洁酒精生产工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株从木薯渣堆中分离得到的产木聚糖酶嗜热真菌JG-50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其利用木薯渣固态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为该菌株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利用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真菌形态学观察和26S rDNA基因D1/D2区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JG-50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以单因素试验方法对JG-50菌株产木聚糖酶的最佳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JG-50与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 isolate MTCC 4890)的2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嗜热子囊菌属的一种。该菌株能以木薯渣为碳源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其产酶的最佳条件为:以木薯渣为碳源,添加60%麦麸,0.3%蛋白胨和0.2%酵母粉,pH 6.0,以此培养基50℃培养8 d,木聚糖酶活可达4625.4 U/g(干培养基)。【结论】嗜热真菌JG-50具有较强的产木聚糖酶能力,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利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为原料,添加适量的大米,采用生料发酵法,酿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粮食醋。通过对马铃薯生料酿醋中醋酸发酵的工艺研究,最终确定了醋酸发酵的工艺参数是:谷糠与麸皮的比例6∶4,酒精度7%(v/v),接种量5%,温度32℃。  相似文献   

15.
贺江  樊明涛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8):1754-1756,1788
[目的]比较不同酿造方法所得苹果醋的品种,筛选出最佳的苹果醋酿造方法。[方法]对三种传统酿造方法和一种本课题组前期新建酿造方法所得苹果醋的品质进行了分析。三种传统酿造方法分别为固态发酵法(SSF)、液态发酵法(LSF)和固定化发酵法(IMF);新建酿造方法为多菌种共固定法(MMCT),即采用酿酒酵母、产香酵母以及乳酸菌的共固定颗粒(比例为6:3:1)进行酒精发酵,再利用固定化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结果]采用多菌种共固定技术酿造所得苹果醋的总体品质最好,其总酸含量为3.845g/100ml,不挥发性酸含量为0.600g/100ml,氨基态氮含量高于0.510g/100ml,香气成分构成与固态发酵法所得苹果醋最为相似。[结论]多菌种共固定技术最适合用于高品质苹果醋的酿造,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木霉广泛存在于土壤、根际及其它基质中,木霉对植物土传病具有拮抗作用.优化生防因子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突变体T1010发酵条件是扩大生产、大面积应用的前提.试验通过测定黄绿木霉T1010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生长,优化了培养条件,确定最适宜种子培养用PD培养基,摇瓶培养,生长时间为3天,此时菌丝生长量为5.75 g/ml;最经济适宜扩大培养基为玉米15 g/L,豆粉5 g/L,摇瓶培养时间为3天,此时菌丝生长量为5.83 g/ml,发酵罐培养时间2.5天为宜;最适宜经济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为麦麸:醋渣∶水=2∶1∶3.3,尿素为0.3%,发酵温度为(26±2)℃,发酵产物孢子量为2.46×1010cfu/g.通过该研究确定的发酵工艺参数为高效率、低成本、标准化生产黄绿木霉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麸皮、黑曲对玉米醋功能性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麸皮以及黑曲对成品玉米醋功能性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玉米醋、麸皮玉米醋、麸皮黑曲玉米醋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及其总抗氧化能力,并通过动物试验比较了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麸皮和黑曲酿制的成品醋对小白鼠的减肥降脂作用。结果表明,麸皮玉米醋和麸皮黑曲玉米醋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均有很强的清除作用,麸皮黑曲玉米醋的清除率最高;麸皮黑曲玉米醋的体外总抗氧化能力高于麸皮玉米醋;通过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生殖器周围脂肪总重及脏器系数的比较分析发现,麸皮黑曲玉米醋和麸皮玉米醋较玉米醋的减肥降脂效果更为明显,表明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麸皮和黑曲可显著增强玉米醋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8.
黑曲霉固体发酵产酸性蛋白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诱变后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酸性蛋白酶的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发酵产酶的最适培养基和条件为米糠20 g,碳源玉米粉60 g/kg,氮源硝酸铵5 g/kg,MnCl2 4 g/kg,料液比1.0∶1.5,调初始pH值7,以6mL/100g的接种量接种,在40℃、180 r/min下发酵72 h,摇瓶产酶达到1 120.0 U/mL,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近2.9倍。  相似文献   

19.
以紫玉米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进行紫玉米醋的发酵.研究了醋酸发酵过程中色泽和花色苷含量变化,采用HPLC-MS方法分析了紫玉米醋花色苷组分.结果表明:紫玉米醋在发酵过程中明度(L·)和彩度(C·)下降,色角(h°)增大.醋酸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中总花色苷含量达到6370 μg·mL-1.采用醋酸发酵后制备的紫玉米醋中主要花色苷为矢车菊-3-葡萄糖、天竺葵-3-葡萄糖和芍药-3-葡萄糖.  相似文献   

20.
耐热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耐热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内切纤维素酶重组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测定菌体生长的生物量、内切纤维素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重组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添加10.0 g/L麸皮、10.0 g/L硫酸铵、10.0 g/L玉米浆、1.5 g/L碳酸钙,产酶量达69.42 U/ml。在重组菌产酶期添加20 g/L的乳糖时单位发酵液中的酶活性最高,是未优化前产酶量的2.1倍。[结论]研究耐热纤维素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