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再生丝素蛋白为原料,采用旋转干燥法,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及乙醇改性,最终得到不溶于水的丝素膜。为了评价再生丝素膜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全身过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急性毒性反应、热原反应以及溶血性试验。结果:用丝素膜浸提液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处理后,细胞平均相对增殖率为92.3%,属于细胞毒性I级。小鼠经由100%丝素膜浸提液多次致敏后再次激发,未产生全身性过敏反应;供试小鼠静脉大剂量注射100%丝素膜浸提液后全部存活,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7d观察期内小鼠的体质量逐步增长;用100%丝素膜浸提液对家兔进行静脉注射后,兔的单只体温升高幅度为0.2~0.5 ℃,未超0.6 ℃上限,总和也未超1.4 ℃上限;选取不同剂量(100%、50%、25%、10%)丝素膜浸提液对家兔进行溶血试验,溶血率为4.02%、2.57%、1.56%、1.01%,均小于5%。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的再生丝素膜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余建章 Palm.  RG 《作物学报》1989,15(4):397-304
该新三体于1983年发现,1984年鉴定。新三体的超数染色体为带随体的染色体,命名为Trisomic E(简写为 Tri E),其四体应称为随体四体(Satellite tetrasomic)。非整倍体的原始真叶较小,生长势较弱,单株结荚数比二倍体少得多。控制茸毛色的基因(t)可以定位在新三体的超数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3.
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 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 cfu/g和1012 cfu/g数量级以上。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土。  相似文献   

4.
春季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春季大棚灰霉病的生态调控技术,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开展灰霉病发生规律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灰霉病的发生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即4月上中旬的快速增长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稳定增长期和5月下旬以后的缓慢增长期。通过对棚内温度、湿度、病情基数等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灰霉病的发病率与病情基数、大棚日平均温度、大棚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因而生产上可采用摘除病叶、调控棚内温湿度等生态调控措施来控制病情的发生扩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利川市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的土壤基本养分状况与演变趋势,指导该地区土壤改良与烤烟平衡施肥,分2年对该基地单元开展土壤普查分析与定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柏杨与汪营基地单元土壤酸碱度平均值均呈下降趋势,但两者变化特点不一致,前者向有利于烟叶生长适宜区间发展,后者酸化趋势较为明显;两大基地单元有机质与碱解氮2项指标接近中等水平,柏杨基地单元呈下降趋势,汪营基地单元呈上升趋势;2个基地单元速效磷均处于中等水平,但柏杨基地单元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汪营基地单元呈上升趋势,幅度稍偏大;2个基地单元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仍有超过50%的土壤田块缺钾,且区域含量差异呈增大趋势。根据基地单元养分现状及演变趋势,结合地区的生产实际,分析了各养分指标变化的原因,同时对土壤速效磷与其他养分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八倍体小黑麦与七倍体杂种回交时,七倍体×八倍体(以下简称“七×八”)组合的子房受精正常,80%的受精子房不能形成有胚乳的种子,有胚乳种子中能成株的仅有20%,回交效率为1%~2%,远低于八倍体×七倍体(以下简称“八×七”)组合的29.07%。通过分析“八×七”回交种子和七倍体F_1杂种根尖染色体数分布发现,八倍体小黑麦雌配子R染色体平均丢失率为0.133,具28染色体数的整倍体配子对27染色体数的非整倍体配子不具有竞争优势;父本七倍体杂种雄配子R染色体的平均丢失率为0.713,整倍体雄配子的竞争能力是非整倍体(染色体数27)雄配子的48.2倍。“七×八”组合回交效率低的原因可能是雌配子间竞争能力低,各种R染色体数的雌配子都能参与双受精,由于不完整的R组染色体对胚乳发育的干扰,大部分合子不能形成能成株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三体、双三体和双四体的形态和细胞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甘蓝型油菜品种“Oro”×诸葛菜杂交后的一个混倍体杂种(2n=19~37)的小孢子再生植株中鉴定出一株2n=42的植株,此混倍体不含有诸葛菜染色体,故2n=42植株的细胞内没有诸葛菜染色体。用其花粉授予“Oro”后获得2n=39、40的植株。2n=39、40、42植株PMCs内染色体的主要配对方式分别为19Ⅱ+1Ⅰ、19Ⅱ+2Ⅰ和19Ⅱ+2Ⅱ,后期Ⅰ的分离方式分别为20∶19、21∶19和21∶21。故2n=39、40、42为甘蓝型油菜的三体、双三体、双四体。最后讨论了这些种内非整倍体材料在油菜遗传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稻胚乳的发育及其养分输入的途径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王忠  李卫芳 《作物学报》1995,21(5):520-527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水稻胚乳细胞及其中的淀粉体和蛋白质颗粒的发育过程;用整体解剖法查明了胚乳核的分裂方式,用微孔滤膜抽滤酶解细胞悬浮液的方法研究了胚乳细胞的增殖动态。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胚乳洲离核与细胞的分裂有两种形式;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并以无丝分裂为主。(2)核期结束时,游离核间形成成膜体,产生细胞壁。(3)胚乳细胞分裂的持续时间受到温度的影响。气温高时,胚乳细胞增殖快,在平均气温27℃时分  相似文献   

9.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崇明东滩湿地作为“上海后花园”,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量国内外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影子工程法、成果参照法等一系列生态经济学的评估方法对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崇明东滩湿地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1.68亿元,其中比重最大的为物质生产价值和旅游、休闲价值,分别为10.93亿元和7.6亿元;按照价值量大小依次排列为降解污染物价值、气候调节价值、调洪蓄水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物种栖息地价值以及科研文化价值。对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以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值分析的沼液不同利用方式的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的评价沼液利用的效益,通过能值研究方法,从子系统和复合系统2个层面,应用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指标和沼液能值产出率等指标评价与比较了4种不同的沼液利用方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从子系统层面看,净能值产出率分别为果园1.73、蔬菜地1.50、牧草地0.70和鱼塘2.15;环境负载率分别为果园0.66、蔬菜地0.73、牧草地0.46和鱼塘0.26;能值可持续指数分别为果园2.62、蔬菜地2.06、牧草地1.50和鱼塘8.21;而沼液能值产出率分别为果园8.31、蔬菜地5.80、牧草地1.69、鱼塘2.92。从复合系统层面看,增加利用沼液环节提高了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增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利用沼液还可增加系统的经济效益,提高产投比。  相似文献   

11.
小麦胚乳发育及其养分输入的途径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王忠  顾蕴洁 《作物学报》1998,24(5):536-543
观察研究了小麦胚乳细胞的发育,淀粉体的增殖变化和颖果中的输导系统。结果如下:(1)胚乳核的分裂分为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两种形式,以有丝分裂为主。分裂的速度显著受温度影响,在平均气温18℃时核分裂周期为9.2h,30℃时核的分裂周期为5.4h。小麦胚乳细胞分裂的持续时间为16d,即在籽粒鲜重达最大值的75%时分裂停止。(2)花后第3d,游离核在分裂未期产生成膜体,形成细胞壁。花后第7d,胚乳细胞中出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三体株的自交以及作父、母本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杂交确定三体额外染色体雌雄配子的传递率.结果表明,在我们鉴定出的5个三体中,Ftr—3不能通过雌配子传递,其它4个三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从6.67%到34.80%.Ftr—4,Ftr—5还可通过花粉传递,传递率分别为 6.06%和14.82%.在Ftr—4,Ftr—5三体株自交后代首次分离出2个陆地棉四体,并对其形态和细胞遗传学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微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5种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微团聚体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总量:天然草地>灌木林地>果园>农地>人工草地;对于不同的用地类型,灌木林地及天然草地有利于形成大粒径的团聚体颗粒,而农地、果园和人工草地形成的团聚体颗粒粒径较小。土壤微团聚体:灌木林地和草地土壤1~0.01mm微团聚体含量较高,果园偏低;灌木林地和草地对于土壤微结构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果园表层土壤的微结构水稳性最差,灌木林地和人工草地最好。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细胞中淀粉代谢与离体形态发生途径决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草愈伤组织在再生过程中淀粉的数量是继代过程中的8.22倍,淀粉酶活性为4.48倍;胡萝卜中则无显著变化,分别为0.95和1.13倍。再生过程中,烟草愈伤组织中淀粉粒的数量、淀粉酶的活性分别为胡萝卜的6.37和6.14倍;继代过程中二者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74和1.55倍。烟草细胞中的淀粉粒被I2-KI染成蓝色,于质体中单个存在,在细胞内分布不均匀,常绕细胞核聚集;有萝卜细胞中的淀粉粒被I2-KI染色紫色或红紫色,2~4个或更多个聚集子质体内,在细胞内基本均匀分布。对淀粉与植物细胞离体再生途径决定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体染色体的缺失或附加对大白菜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白菜随体单体、三体和二倍体为试材,在自然条件下,对营养生长时期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日变化、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叶绿素含量、希尔反应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体染色体的附加对大白菜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负效应,而缺失一条随体染色体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大;随体染色体的缺失或附加对大白菜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影响不大,三者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却缩短了大白菜的光合有效时间,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随体染色体的缺失或附加对叶绿素含量有正效应,随体单体、三体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二倍体;随体染色体的缺失对营养生长时期希尔反应活性影响不大,而附加一条随体染色体则使随体三体的希尔反应活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一种亚洲、地中海、中欧及东南欧地区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全世界的栽培面积超过500万hm2,其中亚洲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6%。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除许多商业栽培品种外,还有大量的地方品种,其果实性状存在广泛的差异。然而,茄……  相似文献   

17.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比较了低锌营养下芥菜、白菜、甘蓝型3个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幼苗的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对锌的吸收、利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个油菜品种由于基因型不同,在耐低锌营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低锌时(10-6mol/L Zn2+),幼苗植株地上部干重以芥菜型>甘蓝型>白菜型,地上部干重分别较无锌对照处理增加17.8%(芥菜型)、9.9%(白菜型)、3.3%(甘蓝型)。芥菜型叶CAT、POD、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也明显高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锌积累量及锌利用率也以芥菜型远远大于其它2个品种,锌素利用效率分别为12.3%(芥菜型),8.0%(白菜型),4.9% (甘蓝型)。苗期油菜叶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可以作为筛选耐低锌营养油菜基因型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黑麦与光稃野燕麦杂交后代的减数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龙  张庆勤 《种子》2003,(2):37-38
本研究以黑麦和光稃野燕麦为亲本,对其杂种后代的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植株染色体数减少,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有14,15,16,17;染色体数越多,减数分裂中期I单价体出现的频数,多价体的类型和频数也增多,二价体基本稳定在6~7。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因而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课题的支持下,对广东省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以广东为例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模式,剖析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促进广东及至全国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郭旺珍  易成新 《作物学报》1999,25(2):145-149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个新的陆地棉三体(Ftr-6)的发现,并对其形态,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其与一套易位系杂交F1花粉母期细胞染色体构型的细胞学检测,证明Ftr-6可能是第19染色体的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