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陇单3号、先玉335、郑单958在甘肃河西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陇单3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82500株/hm~2,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分析结果还表明,各穗部性状中,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变长,其余性状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都在降低。  相似文献   

2.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品种类型、密度、种植方式三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夏大豆产量及各农艺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三因素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强度的顺序是品种>密度>种植方式;在本区生态条件下,获得夏大豆最高产量的理论组合为:品种为有限类型沧豆6号、密度1.6万株/667 m2、种植方式为40 cm行距.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中花16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肥力水平对中花1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和肥力水平的提高,分枝数、结果枝数、荚果数和饱果数均呈下降趋势。不同肥力条件下,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系数表现一致,而不同密度条件下,两者差异明显。不同肥力与密度互作中F2×M1组合的产量达301.5kg/666.7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互作组合。综合分析认为,在本区域生态条件下,中花16作为露地春花生种植的适宜密度以0.85万穴/666.7m2为宜,肥料以一次性基施为好,基肥中应氮、磷、钾配合,并配施速效氮肥。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的产量形成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有效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影响较大;在一定种植密度下,氮肥是影响有效成穗、粒重和产量的关键。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在盐城地区,施氮量229.3 kg/hm2和种植密度227.4万/hm2左右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理论上的最高产量。不同环境条件下,应合理控制氮肥和种植密度,以达到节本高产。  相似文献   

5.
秦丰超甜1号是陕西杨凌秦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该品种中熟,在陕西省2000~2001年的甜玉米区域试验中鲜穗产量表现突出,而且含糖量高.适宜在陕西省及同类生态条件下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45 000~52 500株为宜。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6号产量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友根 《中国稻米》2006,12(2):39-39
甬优6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晚稻,2003年温岭市引入种植,表现出超高产潜力.为探索甬优6号的适宜的氮肥用量,充分发掘该品种的高产潜能,笔者设计了针对该品种单季栽培的不同氮肥用量试验和大田氮肥用量调查.结果显示,纯氮用量每667m^2为15~17kg时甬优6号产量最高且稳定.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关义新  马兴林  凌碧莹 《玉米科学》2004,12(Z2):101-103
在四种种植密度和四种氮肥水平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对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8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郑单18)子粒淀粉含量增加;随施氮量增加,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变化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子粒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子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港啤一号是本地区啤酒厂家公认的优质啤麦品种,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在本地区的合理密度和施肥水平,明确不同时期的氮肥施用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研究各时期氮肥的作用大小,确定氮肥的施用比例.同时研究港啤1号经用化调后在本地区的合理密度和产量潜力,以及对其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具体影响,为大面积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丘红壤春大豆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灵  陈诗武 《大豆科学》1992,11(2):97-105
本文分析了在低丘红壤的生态条件下,春大豆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植株性状的变化特点;以及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春大豆群体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其适宜种植密度范围较大。每亩穴数相同每穴株数不同种植方式的密度差别为21.26~43.25千株/亩,当种植密度为30.968千株/亩时,期望最高产量为174.3kg/亩,单株最高产量为15.2961g。每亩穴数不同每穴株数相同种植方式的密度差别为24.01~53.18千株/亩,当种植密度为36.678千株/亩时,期望最高产量为146.7kg亩,单株最高产量为10.8713g。在相同的种植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前者优于后者,增产幅度分别达5.56~34.26%。综合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浙春2号每亩种植7.500~12.000穴,每穴留苗4株左右,这样的群体结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南试验站进行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盐粳15号的生育期、株高、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盐粳15号的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但成穗率却随之减少,每穗总粒数先增加后减少,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氮肥用量与机插密度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适当地增加机插密度可以弥补低氮水平下产量的损失,而在高氮水平下,机插密度应适度降低.综上,氮肥用量与机插密度分别为300 kg/hm2和27.8万穴/hm2时,盐粳15号生育期、株高适中,群体、穗粒结构协调,实现了最佳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正红2号群体结构与密肥优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两因素五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新杂交种正红2号的产量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建立了优化栽培模型。结果表明,正红2号产量在7500kg/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种植密度为58542.2~75474.3株/hm2,施氮量为188.50~336.50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郑单528、伟科702和中单909为材料,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南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进行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范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的影响大于品种类型。4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为伟科702中单909郑单528郑单958,其中,中单909的地点间变异系数最小,产量稳定性较好。4个品种玉米产量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总体表现为豫北豫南豫东。4个品种在豫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大;在豫东和豫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小。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生育期光照和降水量不同是产量及适宜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优质玉米正红211在攀西地区的产量、效益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正红211的产量、效益与4个栽培因素均呈二次凸函数关系,各栽培因素之间存在两两互作效应。通过频数分析法得出了产量≥12000kg/hm2的优化栽培模式。讨论了正红211高产高效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一穴多株种植对夏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度为82 500株/hm2,通过一穴多株种植方式调整株距,设一穴一株(对照,P1)、一穴二株(P2)、一穴三株(P3)3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下夏玉米的光合速率、花后叶片特性、子粒灌浆速率和穗部性状,对粒重和产量进行评价,验证在高密种植条件下调整株距能否改善夏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穴多株种植方式适当扩大株距可以提高夏玉米的光合速率,改善穗部性状,延缓夏玉米花后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下降以及叶片衰老,夏玉米子粒体积、粒重和灌浆速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P1相比,P2、P3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5.8%、4.9%。在高密种植情况下,通过一穴二株来调整株距可以延缓花后叶片衰老,从而保证子粒灌浆足够的光合面积,最终实现粒重的增加和产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仲玉3号和正红6号玉米为试材,设置6.75×104、8.25×104株/hm2两个种植密度,研究密植条件下夏玉米子粒、穗轴脱水及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部器官脱水减慢、含水率增加,力学强度呈下降趋势。品种间穗部脱水及力学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且远大于种植密度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与正红6号(ZH6)相比,仲玉3号(ZY3)脱水较快,到达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时所需吐丝后积温较少,收获时ZY3子粒压碎强度与穿刺强度大,穗轴抗折断力小,茎秆倒伏率低,机收性能更好。相关性分析显示,子粒与穗轴力学强度与含水率均呈显著负相关;穗轴抗折断力与干重、单位长度干重及单位体积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轴长、长粗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密度与品种对子粒产量存在无显著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茎秆倒伏率显著增大,ZY3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显著降低,达到宜机收子粒含水率所需积温增多。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五丰优T025在红壤稻田上的合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本试验以天优998为对照品种,在典型的红壤性水稻土设置了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氮密互作条件下五丰优T025的茎蘖动态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氮密互作下五丰优T025和天优998的分蘖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在移栽后60 d(齐穗期),五丰优T025每m^2有效分蘖328个,天优998为349个;不同氮肥用量的分蘖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分蘖数均存在显著差异,与低密度处理(D21)相比,五丰优T025 D26和D32处理每m^2分蘖数分别增加了13.8%-33.1%、6.4%-11.1%,天优998分别增加30.1%-34.9%、5.7%-12.1%;五丰优T025和天优998均以N180D3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0 719.0 kg/hm^2和9 682.7 kg/hm^2;与天优998相比,五丰优T025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明显要高,由于有效穗数与产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五丰优T025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实现水稻增产。在南方红壤稻田上,五丰优T025的合理氮密配比为N 180 kg/hm^2、栽插密度32万丛/hm^2。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不同种植密度玉米产量和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2个氮肥水平、5个种植密度,探讨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影响,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子粒灌浆过程,解析灌浆特征参数与粒重的关系。在玉米子粒灌浆过程中,氮肥主要调控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来影响子粒建成,最终使百粒重增加;密度则调控快增期、缓增期持续天数来影响子粒重。要提高玉米产量,关键在于提高子粒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时间,尤其是延长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以及提高渐增期平均灌浆速率。在生产中,首先要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的群体,延长子粒灌浆持续时间;此外,通过增加开花后的氮肥供应来提高子粒灌浆前期的平均灌浆速率。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中稻川香9838为材料,于2010-2015年进行了冬水田耕作方式、栽插密度、施氮量与栽秧方式4个因素对杂交中稻产量影响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施氮量、栽秧方式这3个因子各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因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显著,24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F=0.89)。究其原因,翻耕、高密、高氮虽然其干物质生产量高,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也较多,但因氮素利用率不如低密处理高,最终没能表现出增产效果。笔者认为,冬水田采用"免耕、栽插密度12万丛/hm2、施氮量120 kg/hm2和等行距栽培",可在保证较高产量前提下,大幅降低水稻生产成本。第5年定位结束后,各处理稻田土壤养分析结果表明,翻耕、高密和高施肥量处理下稻田土壤肥力较高,但从第5年定位试验结束后的后效试验(不施肥、相同栽培密度)产量看,翻耕免耕,密度12.00万丛/hm218.75万丛/hm2。可见,在连续免耕和高密种植5年后,虽然产量水平没有下降,但其水稻地力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