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理学家朱熹推崇陶渊明,但对韦应物山水诗更为欣赏,这与其心性论理学思想有着深刻关联。他声称“心与理一”,但其理学体系中的心被割裂为人心、道心,心的本体地位不完整,心与理无法真正合一。这就使心与理的关系极为紧张,去欲成为心的必要任务,并导致了心对理的外求。故朱熹不仅欣赏去欲色彩浓厚的韦诗,且其山水诗常常表现出主体对客体的“格物”冲动。总之,在朱熹山水诗中,主、客体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需求的、以人为本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立足当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青岛滨海学院借鉴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开展“五育五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和主线,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主要观点。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从内容、场所、方法几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改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叶以来,由于科举与官学的一体化,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官方哲学,被演蜕成敲开科举之门的砖块,《性理大全》、《四书五经大全》则成了属构八股之文的材料,人们奔竞于科举仕途而变得不择手段,诚所谓“率天下而为欲速成之童子,学问由此而衰,心术由此而坏”,而且纳粟之例一开“使天下以货为贤,士风日陋”,愈益不可收拾。这与南宋初年的情形很相似,它说明官学教育的失败,同时也提出了重建新的理论以维系日益涣散和败坏的人心的任务。也和乾淳之际的理学大师一样,以王守仁、湛若水为代表的学术大家从批判官方哲学入手,承担了重建理论、重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理学的虔诚信仰者和笃实践履者,一生勤治理学。其对理学的贡献不在学理而在实用。重在探讨曾国藩理学思想中的“心”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分析心与理、气、性、物、境、欲等的关系,从哲学层面揭示曾国藩理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实用性,而这也是前人较少涉猎之处。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知识三个方面,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比较,认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两者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其实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罗钦顺在理和气、本性和物质之性、心和性、天理和人欲、德性之知和见闻之知等问题上与佛学和程朱、阳明学派展开的论战中,成功地运用理一分殊的原理,提出了气一元论,心性分开,人欲实为天性且要约束,“见闻”为了解世界基本方式,强调“格物”等观点.而这些主要反映在《困知记》中。  相似文献   

8.
南宋理学家朱熹推崇陶渊明,但对韦应物山水诗更为欣赏,这与其心性论理学思想有着深刻关联.他声称"心与理一",但其理学体系中的心被割裂为人心、道心,心的本体地位不完整,心与理无法真正合一.这就使心与理的关系极为紧张,去欲成为心的必要任务,并导致了心对理的外求.故朱熹不仅欣赏去欲色彩浓厚的韦诗,且其山水诗常常表现出主体对客体的"格物"冲动.总之,在朱熹山水诗中,主、客体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9.
北宋理学的文化使命 ,就是要在汉唐以来佛道之教盛行、儒家信仰受到严重挑战的时刻 ,重新恢复对儒家人文之道的信仰。二程在理学史上的最大贡献 ,就是确立了以天理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二程一方面将宇宙主宰的“天”与人文法则的“理”统一起来 ,另一方面则是将超越存在的天理与个人内在的人性统一起来 ,从而确立了儒家人文之道的形上依据 ,实现了儒家人文信仰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以来的伟大教育家,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的教育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社会现实需要,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和科学教育理论。不仅主张教育有现实的功能性、实用性,同时又关注教育的终极目标。他主张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现代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主张以有为性是王夫之人性论的显著特征。文章从即气说性、即自然说性、即人的形色说性、即人欲说性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发,指出它不但与佛、道哲学的人性论相迥异,也有别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人性论,历史地成为近代中国人性启蒙的理论先声。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最早创建了我国的乡村师范教育,并在教育实验中逐步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涵.乡村定向师范生作为未来乡村教师的有力补充,劳动素养是其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回顾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深入挖掘其中的劳动教育思想内涵,结合劳动教育开展在制度、课程、实践以及师资方面的现实困囿,...  相似文献   

13.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4.
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程颐把具有神学目的论的“天”,变成抽象的哲学本体的“理”,建立起“理”本体论,完成了新儒教哲学本体建设的使命。朱熹继承并深化了二程的“天理”论,把“心统性情”的心、性关系肯定为“心统万物”的心、物关系和心性本体,使新儒教哲学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立足乡村,把改造乡村教育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出发点。他认为旧的乡村教育已不适合建设乡村社会的需要,必须另辟生路,即建立适合乡村社会实际生活的“活教育”。这种“活教育”要按试验期、训练期和布种期3个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明中叶学术界兴起的考证之学,迤逦发展至清代乾嘉时期而蔚为大国。这期间经历两个阶段:(1)从求博到求真。明代考证学以博奥夸耀于世,实事求是之意不足,而哗众取宠之心有余。入清以后,学者鄙弃明人治学的浮嚣之气,考证之学转向求真。(2)从求古到求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学术,有吴派和皖派之分,吴派稍早于皖派,其学标榜“求古”,唯汉是从。皖派不以为然,治学主张“实事求是”。清代学术的思想理论性不如宋明之理学,但亦自有其特色。本文重点分析了戴震“以情情”的思想意义,以及“由词通其道”的治学方法,同时对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方  相似文献   

17.
方媛 《河南农业》2014,(22):25-26
"教、学、做"一体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体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张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教与学的脱节、学与做的脱离,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脱离了实际生活以及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借鉴"教、学、做"一体化模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材内容应该贴近现实社会生活、以实践活动为手段拓宽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新安理学作为产生于古徽州地区,以弘扬儒学传统、传承程朱理学为宗旨的理学派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就是深具实践理性精神。表现在:首先,新安理学虽宗儒崇朱,却并不盲目,表现出“求真”、“求实”的实践理性精神;其次,新安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轻商观念有所超越,表现出儒商结合的实践理性精神;再次,新安理学对儒家传统的义利观有所超越,表现出义利统一的实践理性精神;最后,新安理学关心社稷民生,表现出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精神。新安理学的实践理性精神不仅在历史上对徽商的形成产生了推动作用,而且在现代化建设中也不失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强调生活过程与教育过程的同一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育的独立性与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的系统传授与理智的训练,于是,科学世界被遗忘了。与此同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与阶级情感,因而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与影响力。当代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主张,似乎未借鉴和引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张福延是中国林业事业的先驱者,著名教育家,中国森林经理学学科创始人之一。在其长达44 年的执教生 涯中,他重视实践,主张林业教育应与林业生产相结合;关爱后辈,提出“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师资”等具有突出时代 特点的教育思想,其学术思想与教育思想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