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业集聚与中国木材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该文首先通过产业集聚的博弈分析,指出了产业集聚所具备的内在形成机制;然后从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产业集聚对木材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对中国木材产业区域布局现状的测度,得出了中国木材产业只处于产业集聚初级阶段的结论;最后,从企业、产业、政府三个层面探讨了推动中国木材产业集聚的策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集群化”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词,明晰广东省各区域水果产业的集聚程度和竞争力强弱,为打造特色水果优势区,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供参考。运用集聚水平指数和比较优势指数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水果产业进行集聚化和比较优势水平测算,构建了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影响水果产业竞争力的主因子,计算出区域内综合竞争力排名。结果显示,茂名市、湛江市、梅州市、肇庆市水果生产集聚化程度较高,已形成特色水果产业集群。实证结果表明,综合竞争力水平由生产能力竞争力、生产要素竞争力和配套产业竞争力3个主要因子决定,由此提出加大水果产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巩固配套产业支撑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区域水果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李天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78-7580
以陕南茶叶产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其产业集聚进行经济学分析,指出产业集聚是陕南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集聚的主要动因来自市场、社会、文化及政府等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南茶叶产业在自然资源、市场需求、产业企业结构、相关支持产业具有的竞争优势,指出通过集聚过程,茶叶产业可以成长为陕南地区独具特色的、竞争力最为强大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科技型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较强,而传统的高能耗制造业创新产出能力远低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能力较低;集聚性强的产业其企业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与企业创新能力呈正比。  相似文献   

5.
选取1985-2008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及广义脉冲分析,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中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水产业集聚对产业竞争力有负向传导、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传导;而产业竞争力对出口竞争力有正向传导,企业竞争力对出口竞争力影响不大;综观直接影响及间接传导机制,产业集聚对中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有负面的终端影响,原因可能在于水产业是高度资源依赖型产业,产业集聚过程中所伴随的供应链配套能力不足、鲜活性受损、超水体负荷养殖、种质退化、药物使用量增加、多样化程度减少、利润空间下降等问题导致了水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应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原则,合理构建水产业布局以保障水产品出口竞争力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水果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1992要2012年的相关数据,采用产业集中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测算了5种主要水果作物和水果产业的地理集聚度与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与国际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我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与国际竞争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苹果、梨、柑橘产业的地理集聚有利于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香蕉和葡萄产业的地理集聚与国际竞争力存在负相关关系,可能的原因是加入WTO后葡萄和香蕉出口环境的变化以及香蕉和葡萄主要供应国内消费的现实情况。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就相关研究领域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7个评价临空产业集聚下的人力资本集聚效应主成分因子:员工发展环境、人力资本引力场、人力资源满意度、人力资源合作机制、员工流动、产业集群特征、创新来评价郑州临空产业集聚下的人力资本集聚效应,以期为郑州临空经济区临空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选用2002~2011年中国食品工业产业三大分行业数据,采用产业地理集中度指数对中国食品工业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食品行业产业整体集聚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从行业角度来看,EG指数的测算结果显示食品工业产业三个行业中,食品加工业为中度聚集,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为低度聚集,行业之间集聚程度差别不大,发展较为平衡。但是各行业集聚程度在2002~2011年的变动幅度存在一定差异,食品加工业的集聚程度变化较大,而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9.
赵黎明 《河南农业》2016,(27):15-16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图谱理论,采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中1998-2011年间的产业集聚研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被引文献、发文和被引作者、发文期刊和被引期刊、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产业集聚研究主要围绕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及其演化、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升级和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五个方面展开;聂鸣、胡汉辉、王缉慈、魏江教授等为重要学者;国际和国内一些权威的机构或者课题组以及有关产业集聚概念、理论等开创性研究成果被引较多;《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为高载文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Harvard Business Review等为高被引期刊;南京大学商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为高发文机构。多角度清晰地展示了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视图,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提高我国稻米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稻米的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扶持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稻米精深加工、稻米产业制度创新等稻米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企业聚集是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小城镇企业聚集的机制表明,制度环境和产业基础是小城镇企业聚集的两大条件。目前,我国小城镇企业聚集缓慢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滞后。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为小城镇企业聚集和产业基础的培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通过选择合理的发展策略来更好地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区域文化的资源;科学规划设计,根据现代产业集聚规律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创意城市,为创意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周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7):184-186
将使用后评价(POE)方法引入园区景观更新中,目的是想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项目建成后各项运作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所得到信息和数据的整理,得出使用状况评价分析报告,全面鉴定项目景观更新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使用群体的需要。通过与前面所述景观更新信息的比较,找出园区景观更新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该园区景观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将来其他创意产业园景观更新提供可靠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咸宁市茶产业竞争力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和规模比较优势,分析咸宁茶产业的竞争力:结果表明,咸宁市茶产业在湖北省具有较大的竞争力,但是与湖北省其他茶叶大市比较,竞争力提升缓慢,甚至规模比较优势有下降的趋势。在分析影响咸宁市茶产业竞争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聚集是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小城镇企业聚集的机制表明,制度环境和产业基础是小城镇企业聚集的两大条件。目前,我国小城镇企业聚集缓慢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滞后。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农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从分析创新能力的涵义、基础条件及影响农业院校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素入手,对农业院校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创意农业与农业发展新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意农业的发展是全球创意社会变迁的必然规律;发展创意农业是农业产业形态、农村生活方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发展的新方向.透过投融资创新、知识创新、组织运作方式创新和市场化开发的需求导向,是促进中国创意农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小城镇企业聚集发展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中小企业空间聚集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微观机理,分析了我国小城镇企业聚集的体制背景、发展过程及其限制因素;提出促进小城镇企业聚集必须改革乡镇企业体制和进行制度创新,注重培育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一直是困扰实践界的难题,随着大数据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审美体验与精神愉悦已成为当下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高层诉求,为了促进武术创意产业与世界经济发展接轨,必须结合体验经济的内在发展逻辑与消费者的审美直觉心理进行耦合式的探讨。研究从技术变迁、文化耦合、盈利模式的三重维度指出:武术创意产业历经了由“武技-武艺”的技术变迁过程;在体验经济视域下,武术创意产业应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彰显“道、禅、爱”等武术精神与文化的创意因子;据此,通过观众心理学理论建构以新媒体网络营销、文化创意主题设置、重视体验心理反馈、以情感共鸣促进价值增生和大规模定制服务为取向的生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