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越南红藤、小白藤和玛瑙省藤的主要解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棕榈藤材的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选择了越南红藤、小白藤和玛瑙省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其组织比量、纤维、维管束及后生木质部大导管等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玛瑙省藤的纤维和导管的比量最多,分别为24.9%、33.3%。玛瑙省藤的维管束尺寸最大,径向尺寸和弦向尺寸分别为754.378、739.835μm;小白藤的最小,其值分别为348.027、319.348μm,各藤材维管束弦向尺寸均小于径向尺寸。玛瑙省藤的导管尺寸同样最大,为380.505μm。红藤的纤维最长,为1 246.802μm;小白藤最短,为734.856μm;小白藤和红藤的纤维长宽比均大于54,腔径比小于0.75,壁腔比小于1,适合作为造纸原料。F检验结果表明,玛瑙省藤两样本之间的维管束、导管尺寸,以及纤维腔径、腔径比、壁腔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海南省中部丘陵地区的加勒比松林下种植白藤和益智,研究了不同的坡向、坡位以及郁闭度对林下白藤和益智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东坡和南坡对白藤及益智的生长影响不大,但东坡的益智座果多于南坡;(2)坡上、坡中和坡下3种不同的坡位对白藤和益智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在坡中的生长最好,其次为坡下,坡上最差;(3)在加勒比松林下种植益智,林木的郁闭度以50%以下为宜;白藤较耐阴,林木郁闭度的大小对其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纤维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做到适材适用、全面提高棕榈藤材的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以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在径向与轴向对两种藤材纤维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纤维的长度、直径、腔径、双壁厚分别为2007.51μm与2016.02μm、18.11μm与20.46μm、10.62μm与8.84μm、7.49μm与11.61μm。径向自外向内,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度和宽度先增后降;大钩叶藤纤维宽度、双壁厚和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宽比先降后增;大钩叶藤纤维长度、长宽比和两藤纤维壁腔比逐渐下降;高地钩叶藤纤维双壁厚和两藤腔径、腔径比逐渐上升;两种藤纤维腔径经F检验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轴向自下向上,高地钩叶藤和大钩叶藤的纤维长度分别呈降-增-降和增-降-增变化趋势;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宽比先增后降;两藤纤维腔径、腔径比和大钩叶藤纤维长宽比逐渐上升;两藤纤维宽度、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下降;两种藤纤维长度和腔径经F检验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的对棕榈藤材进行开发和加工利用,以粉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其组织比量、纤维、维管束及导管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粉藤薄壁组织、导管、纤维筛管比量值分别为34.7%、32.3%、26.9%和6.1%;纤维长度、直径、双壁厚、腔径和长宽比分别为1 425.0μm、16.4μm、11.0μm、5μm和87.9;维管束的径向、弦向尺寸和密度分别为556.1μm、519.4μm和3.6个·mm~(-2);后生木质部大导管分子长度、直径和密度分别为2 089.7μm、296.2μm和3.8个·mm~(-2)。粉藤材质与玛瑙省藤相当,是一种优良的藤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对海南岛甘什岭地区热带次生低地雨林棕榈藤的种群数量动态及波动周期进行分析,探究天然更新棕榈藤种群的生长动态规律,为棕榈藤资源保护和后期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岛甘什岭天然更新黄藤、杖藤、多果省藤和白藤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编制了棕榈藤种群生命表并进行动态分析;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对种群存活曲线拟合;3种生存函数预测藤种群生存概率;并通过谱分析来阐述藤种群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结果甘什岭天然更新棕榈藤种群以幼苗和幼藤为主,约占总样本的90.1%~97.7%,成年藤株数量少。白藤、杖藤间隔期死亡率和平均存活数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多果省藤和黄藤则为先增大后减小;白藤生命期望在2.5~4.5 m达到最大值,多果省藤、黄藤和杖藤则分布在4.5~6.5 m、6.5~8.5 m、8.5~10.5 m时最大。杖藤存活曲线趋于指数函数(Deevey-Ⅱ,R2=0.840,P=0.000 < 0.01),其余3种藤存活曲线趋于幂函数(Deevey-Ⅲ,R2>0.910,P=0.000 < 0.01)。4种棕榈藤生存率在幼苗期高,随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除多果省藤外,死亡密度均呈锐减至相对稳定的下降趋势,早期危险率高于后期。谱分析表明,白藤波动振幅差异小,其余3种藤振幅差异大,其中杖藤和多果省藤在4.5~6.5 m时波动振幅最大,黄藤在2.5~4.5 m时波动振幅最大。结论甘什岭地区棕榈藤天然更新种群具有高繁殖和低存活率特点,反映出棕榈藤对该地区生境的适应策略,即通过高繁殖率弥补物种存活能力的不足,以提高物种保存几率。同时在攀援至林冠层过程的棕榈藤存活能力强,相对白藤,其余3种藤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通过改善生境条件并结合人工培育壮苗措施提高更新苗存活率,有利于棕榈藤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6.
杞柳秆茎主要解剖特征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视显微测量技术对杞柳秆茎主要解剖构造进行研究,为杞柳材其他性能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杞柳纤维、导管和射线比量分别为71.04%、21.48%和7.48%,沿径向变异均不显著。导管弦向直径、径向直径和导管密度分别为37.41μm、46.02μm和155.86个·mm-2,沿径向和纵向变异均显著;导管径弦比为1.26,在径向,差异不显著而纵向差异显著。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壁腔比和长宽比分别为406.80μm、19.53μm、7.66μm、0.64和21.45,径向变异均显著,而纵向变异不显著;纤维腔径比和腔径分别为0.59和11.73μm,沿径向和纵向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云南3种棕榈藤材材性分析及开发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省藤、版纳省藤、钩叶藤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组成和藤材纤维形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藤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最大,干缩率小,顺纹抗压强度较大,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远大于其他2种藤材;版纳省藤干缩率较大;钩叶藤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为最差且藤芯脆弱,但抗压强度与版纳省藤相当。钩叶藤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版纳省藤最低;云南省藤木质素和聚戊糖含量最高,苯醇抽提物、冷水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含量均为最低。纤维长、宽度均以钩叶藤较大,且外部近藤皮纤维长度明显大于藤芯部纤维;径向纤维长宽比和纤维壁腔比变异以版纳省藤和云南省藤较小,以钩叶藤较大。在加工利用中,云南省藤材性最好,材质均匀,版纳省藤次之;钩叶藤属于劣质藤,藤茎内外材性差异较大,但纤维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正常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心肌扫描电镜观察微细结构,对心肌纤维和内膜表面的结构做了概要的描述和分析。掌握丹顶鹤的心肌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和特点,对其繁殖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心肌纤维直径比一般家禽要大,丹顶鹤为5—9μm,家禽为3—5μm;丹顶鹤心肌纤维直径比哺乳动物要小,一般哺乳动物为10—15μm。丹顶鹤心肌纤维之间可见大量毛细血管,供应营养。  相似文献   

9.
为了帘状锚固培养生物反应器培养床网绒所需植物纤维的筛选与制取方法的建立,采用石灰、硫酸盐、碱性亚硫酸盐-蒽醌(AS-AQ)和酶4种纤维制取方法和光学显微观测等,进行了14种植物的韧皮、木材、竹材、秸秆共16种材料纤维的制取、光学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法纤维产率最高,但耗时最长,是其他3种方法的14倍多,且非纤维物质、未分散束状纤维残留较高。硫酸盐法较适合苎麻韧皮、慈竹、青皮竹、毛竹竹材和甘蔗秸秆纤维的制取;AS-AQ法较适合小构树韧皮和木材纤维、苎麻、白杨和马尾松木材纤维、荻、小麦、水稻、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取;酶法较适合芦竹、五节芒秸秆和马尾松木材纤维的制取。纤维细胞长度依次为韧皮纤维竹材纤维秸秆纤维木材纤维,韧皮纤维细胞不仅较长,且壁相对较厚,细胞较宽。植物种类以苎麻韧皮纤维细胞最长,小构树次之,分别为48.4、13.2 mm;纤维细胞宽度仍以苎麻韧皮的最宽,为38.7 mm;纤维细胞壁宽:秸秆(7种平均为2.3μm)木材(4种平均为3.9μm)竹材(3种平均为4.2μm)韧皮(2种平均为5.8μm),植物种类以苎麻韧皮、白杨树木材的最宽,均为8.5μm,毛竹竹材纤维细胞次之,为5.1μm,小构树木材、甘蔗渣纤维细胞较窄,为4.3μm,其余纤维细胞壁宽均为1.1~3.1μm。纤维细胞腔直径以苎麻韧皮的最大,为21.7μm,甘蔗渣的次之,为20.0μm,荻秸秆的最小,为6.7μm,小构树韧皮、青皮竹、毛竹竹材、芦竹、五节芒秸秆的为15.4~17.9μm,其余材料的均在13.7μm以下。上述结果可为帘状锚固培养生物反应器培养床网绒织造所需植物维管束纤维筛选提供制取方法、微观尺寸与结构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工林杨树12个无性系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林杨树12个无性系36个单株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大致呈正态分布,长度平均值达914.75μm,为中长度纤维.纤维长度在树干水平方向上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纤维宽度的表现较为稳定,变异规律与纤维长度一致,其变异幅度要比纤维长度小.长宽比径向变...  相似文献   

11.
选取国产单叶省藤材和黄藤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分对棕榈藤材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比例极限应力、破坏应力(极值应力)、比例极限应变、破坏应变和韧性系数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藤材弯曲性能与其水分含量密切相关;藤材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在纤维饱和点以下,随水分增多明显降低,及至纤维饱和点后趋于稳定;藤材比例极限应力受水分影响较小,藤材极值应力在纤维饱和点前随含水率提高显著降低,至纤维饱和点后趋于稳定;藤材的比例极限应变随其水分含量不同无明显差异,藤材破坏应变随其水分含量增多显著增大;黄藤材比单叶省藤材材质更脆,其饱湿含水率和饱水含水率更大,韧性受水分影响也更显著;通过增大或封存藤材水分,能提高藤材弯曲性能,改善藤材脆性。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防治藤材真菌变色,对黄藤变色材进行变色菌的分离,通过对健全藤材进行接种,考察了藤材真菌变色的性质和过程。从典型的黄藤变色材中共分离出15种变色菌,其中6种对材色有重大影响,基于真菌生长性状、菌丝形态和DNA分子序列,分别确定为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青霉菌(Penicillium sumatrense)和(P. sclerotiorum)、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rhodina)和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接种试验表明,变色菌的菌丝颜色和分泌的色素颜色是引起藤材变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对100份斑茅蔗BC1后代品系的有关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蔗茎产量、株高和茎径遗传力较高,小区有效茎数遗传力中等,单茎重的遗传力相对较低;蔗茎产量、小区有效茎数和单茎重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进度也相应较大,株高和茎径的遗传变异程度和遗传进度都较小.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茎重、株高相关关系密切,但后者的相关遗传进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不同生境蔗田的种群动态,了解其在蔗田的发生规律,为生产上监测和控制该粉蚧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上思县蔗区于2012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和粤糖60号新植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在扶绥县蔗区于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与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和记录蔗茎红粉蚧若虫和成虫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每半个月调查一次,直至甘蔗收获。【结果】上思县蔗区调查结果,2012年蔗茎红粉蚧于7~8月发生数量较多,最高为100.50头/株,在9月下旬后发生数量明显减少;为害株率为24.75%78.50%,8-11月高达60%以上;2013年蔗茎红粉蚧在7~8月发生较多,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最大虫口密度分别为44.51和27.96头/株。扶绥县蔗区2013年调查结果,蔗茎红粉蚧发生数量也以7~8月较多,该粉蚧在宿根蔗上的最大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新植蔗,分别为125.87和25.08头/株。【结论】每年7~8月是广西蔗区蔗茎红粉蚧自然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蔗茎红粉蚧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的发生危害情况,为生产上预防和控制该粉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7月-2013年1月,在广西9个主要蔗区16个点随机调查20块蔗田甘蔗上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及为害株率。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随机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记录蔗茎红粉蚧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调查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结果】蔗茎红粉蚧在广西9个主要蔗区均有发生,以崇左市蔗区发生较为严重,为害株率超过60.00%;北海市合浦县南康镇的蔗茎红粉蚧为害株率虽高达79.75%,但其虫口密度相对较低;南宁市横县陶圩镇、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河池市罗城县、贵港市港南区及百色市田阳县等蔗区蔗茎红粉蚧为害也较为严重,为害株率为40.00%~70.00%。【结论】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普遍发生,是广西蔗区重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对水分供给的生长效应,在宿根蔗上进行滴灌试验,研究滴灌对各个品种叶片营养、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甘蔗伸长期叶片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方面,滴灌处理与非灌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2)滴灌对甘蔗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品种的增产幅度不一,其中以GT33增产最显著,增产达26.1%;增产幅度在20%以上的还有GT31、GT32、GT34.(3)滴灌还可以提高甘蔗品质,使甘蔗蔗糖分含量提高0.2~0.7个百分点,蔗汁重力纯度提高1%~3%.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对水分供给的生长效应,在宿根蔗上进行滴灌试验袁研究滴灌对各个品种叶片营养、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甘蔗伸长期叶片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方面,滴灌处理与非灌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2)滴灌对甘蔗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品种的增产幅度不一,其中以GT33增产最显著,增产达26.1%;增产幅度在20%以上的还有GT31、GT32、GT34。(3)滴灌还可以提高甘蔗品质,使甘蔗蔗糖分含量提高0.2~0.7个百分点,蔗汁重力纯度提高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桂辐98-296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在广西蔗区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在广西蔗区对桂辐98-296进行4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6.75万、8.25万、9.75万、11.25万芽/hm2)比较试验.[结果]随着种植密度从6.75万芽/hm2增加到11.25万芽/hm2,桂辐98-296出苗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有提高的趋势,分蘖率和茎径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为6.75万~9.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为80 520 ~83 61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为6.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达到83 610 kg/hm2.[结论]在桂辐98-296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才可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