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和长宽比、壁腔比分别变化在1098.2~1224.6、24.22~26.38、15.95~17.02、8.26~9.36μm和43.37~51.12、0.521~0.555,平均值分别为1156.2、25.43、16.56、8.87μm和46.01、0.540。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随树干高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年轮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结论]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能满足纤维工业原料的要求,是一种较好的纸浆工业用材。  相似文献   

2.
采用解析木法结合显微成像系统测量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纤维长度、直径和腔径,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005.74μm,平均直径为18.39μm,平均腔径为8.83μm,平均双壁厚为9.56μm,平均长径比为54.83,平均壁腔比为0.56。由树干基部至树干稍部,纤维长度、长径比、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增加,纤维直径和腔径逐渐减小;由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和直径逐渐增大,腔径逐渐减小,双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纤维长度在纵向上显著差异,径向上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纵向上差异显著,在径向上无显著差异;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在纵向和径向上均有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巨尾桉成熟材与幼龄材的界限为8年。  相似文献   

3.
采用解析木法结合显微成像系统测量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纤维长度、直径和腔径,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005.74μm,平均直径为18.39μm,平均腔径为8.83μm,平均双壁厚为9.56μm,平均长径比为54.83,平均壁腔比为0.56。由树干基部至树干稍部,纤维长度、长径比、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增加,纤维直径和腔径逐渐减小;由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和直径逐渐增大,腔径逐渐减小,双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纤维长度在纵向上显著差异,径向上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纵向上差异显著,在径向上无显著差异;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在纵向和径向上均有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巨尾桉成熟材与幼龄材的界限为8年。  相似文献   

4.
对冀北山区50年生天然林白桦木材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坡向对白桦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白桦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纤维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半阴坡,而半阴坡纤维宽度、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阴坡;不同坡向天然林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增大随后趋于稳定增加,壁腔比在径向上呈递增或递减波浪式变异,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纤维比量由髓心向外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坡向对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影响显著、对长宽比影响极显著,对宽度、壁腔比、组织比量等影响不显著,多项式方程对白桦木材纤维性状和生长轮拟合效果好;白桦幼龄材和成熟材的界限为第20年。从解剖特性看,阴坡、半阴坡天然林白桦木材适宜制浆造纸。  相似文献   

5.
采用木材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香椿木材的微观特征,分析年轮宽度、导管及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异。结果表明:髓心至第10年年轮宽度迅速增加,1~20 a间均保持旺盛的生长;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宽度、双壁厚、腔径由髓心向外逐渐增大,约19 a后趋于平稳,早材导管宽度121.80μm,晚材导管宽度38.75μm,早材导管双壁厚度10.98μm,晚材导管双壁厚度16.49μm;纤维长度由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大的趋势,18 a后纤维长度基本趋于稳定,纤维形态指标平均值分别为:长度1 080.94μm,宽度26.76μm,长宽比40.25,双壁厚7.96μm,腔径18.80μm,壁腔比0.43。  相似文献   

6.
人工林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及其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林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并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为建立米老排“培育—材性—加工利用”一体化的模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该文借助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从微观的角度,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及其沿径向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米老排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2 014.2 μm、26.19 μm、11.07 μm、78.68、0.79、0.57;由髓心向外除腔径比呈递减趋势外其余纤维形态指标呈递增趋势. ②导管分子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1 666.0 μm、53.83 μm、5.44 μm、31.85、0.12、0.90;由髓心向外除双壁厚和壁腔比呈递减趋势外其余导管分子形态指标呈递增趋势. ③纤维比量、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和薄壁组织比量平均值分别为54.8%、16.5%、27.6%、1.1%;由髓心向外木纤维比量呈增加趋势,导管分子比量呈递减趋势,木射线比量和薄壁组织比量变异规律不明显. ④微纤丝角平均值为8.4°,由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⑤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第7年.   相似文献   

7.
对粗放与集约两种栽培措施下人工经济林核桃木材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与粗放管理的人工经济林核桃相比较,集约的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和壁腔比均小,方差分析表明只有纤维宽度、壁厚在0.05水平显著,其它特征均未达显著水平.(2)两种栽培措施下纤维长度、宽度、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的径向变异规律差别不大.(3)集约管理的核桃的各种纤维形态特征和粗放管理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长宽比等特征的轴向差异均不显著;粗放管理的壁厚、壁腔比的轴向差异显著.(4)两种栽培措施下的大部分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径向和轴向变异规律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铜钱树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和组织比量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铅钱树木材纤维形态特征、组织比量及变异规律。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规律为:纤维长度0.9043mm,宽度12.127μm,胞壁厚5.249μm,长宽经76.6,壁腔比0.78。在径向,纤维长度、宽度、胞壁厚、长宽比、壁腔比都不同程度地随轮龄逐渐增加,而腔径为递减,约在14年后均变缓,纤维长度与生长轮年龄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回归系数r在0.62以上;在纵向,纤维长度、宽度、胞壁厚和壁腔比均自基部向  相似文献   

9.
对粗放与集约两种栽培措施下人工经济林核桃木材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与粗放管理的人工经济林核桃相比较,集约的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和壁腔比均小,方差分析表明只有纤维宽度,壁厚在0.05水平显著,其它特征均未达显著水平。(2)两种栽培措施下纤维长度,宽度,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的径向变异规律差异不大。(3)集约管理的核桃的各种纤维形态特征和粗放管理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长度比等特征的轴向差异的不显著;粗放管理的壁厚,壁腔比的轴向差异显著。(4)两种栽培措施下的大部分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径向和轴向变异规律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人工林杨树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人工林杨树木材I-69杨(Populus deltoides cv.I-69/55) 的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壁厚、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径向上,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的变异都是自髓心向外开始逐年增大,到一定年轮达最达值,此后再逐渐减小或保持平稳;而纤维壁厚、壁腔比变化幅度不大.纤维形态各指标的径向变异均要大于轴向变异.  相似文献   

11.
以青杨虎天牛、杨树冰核细胞性溃疡病、杨树烂皮病对小青黑杨材质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利用计算机视觉分析系统对危害前后小青黑杨的解剖特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小青黑杨的纤维长度均值为1 150μm,长宽比为43.95,纤维壁厚为5.49μm,纤维壁腔比为0.42,导管壁厚为3.73μm,导管壁腔比为0.067,为优质的造纸原料。病虫危害后,小青黑杨的纤维变短,长宽比下降,纤维及导管壁厚增加,腔径减小。病虫危害后小青黑杨作为纸浆材的材质变差,但从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其仍可用于对纸张的撕裂度要求较低的纸张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探究冀北山区天然林黑桦木材材质,为天然林黑桦木材的培育与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阴坡和半阴坡长势良好的林木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通过离析法、拉线法和切片法对冀北山区2种坡向50年生天然林黑桦木材胸径处圆盘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607.86、24.74μm和64.87、0.69,半阴坡黑桦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均值分别为1782.69、25.91μm和68.75、0.70;不同坡向天然林黑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迅速增大,随后趋于稳定;纤维壁腔比自髓心向树皮方向呈波浪式变化,且略有增大的趋势。2)阴坡黑桦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6.80%、18.93%、64.27%,半阴坡木射线比量、导管比量、纤维比量均值分别为15.37%、18.96%、68.72%;由髓心向外,组织比量等指标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变异规律较差。3)黑桦木材2种坡向间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 μm,47.85 μm,11.47 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 μm,37.30 μm,20.45 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 μm,48.83 μm,11.70 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 μm,38.71 μm,18.82 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15.
对西南桦次生天然林中应力木拉应力区和压应力区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壁厚和壁腔比等纤维形态特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拉应力区纤维长度大于压应力区,纤维宽度、壁厚、腔径比均小于压应力区,纤维形态差异较大;但拉应力区、压应力区纤维长度均较长,长宽比大于35,腔径比小于1,均属于造纸优等原料。  相似文献   

16.
云南箭竹纤维形态变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显微观测和系统分析。结果为:云南箭竹纤维长度为0.50~5.18mm,平均长度为1.74mm;云南箭竹纤维宽度为5.70.52.00μm,平均宽度为19.98μm;长宽比为18.86~361.71,平均为92.80;壁厚为O.80~416.00μm,平均为14.17μm;腔径为O-30—390.00μm,平均为5.53μm;壁腔比为0.03~109.00,平均值为3.11。云南箭竹纤维平均长度的纵向变异规律为中部〉基部〉上部。纤维的平均宽度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云南箭竹纤维的平均壁厚表现出的变化规律,1年生和2年生均为基部〉中部〉上部,而3年生云南箭竹纤维平均壁厚的变异规律为基部〈中部〈上部.腔径也表现出与壁厚类似的变化规律。年龄和部位对云南箭竹纤维特征影响显著。表1参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和形态解剖观测的方法,对云龙箭竹的化学成分与纤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龙箭竹的灰分为1.34%,SiO2含量为0.29%,木质素含量为23.74%,苯醇抽提物为3.80%,综纤维素含量为69.05%;在纤维形态特征方面,云龙箭竹的纤维平均长度为1.61 mm,宽度为16.36 μm,长宽比为105.69,细胞壁壁厚为6.80 μm,细胞腔径为2.77 μm,壁腔比为9.38;从造纸原料的要求上看,云龙箭竹的综纤维素含量较高,灰分及SiO2含量较低,木质素和苯-醇抽提物含量中等,纤维长度中等,但纤维细胞壁腔比较高,属于劣等纸浆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