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的交往行为为核心,以“如何优化住区空间环境的质量以促进交往活动”作为目的,从多个角度与层面阐述了较为丰富和具体的“促进交往”的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策略,提出交往空间“以人为本、整体性、领域性与归属感”的设计原则,探究了有利于激发交往活动的植物、水体、小品设施等构成要素的设计,寻找更能有效促进交往行为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原始文本,提出"交往"用是马克思一生关注的中心课题,它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具有独立的意义和基础性地位.主张将"交往"定位为"主体间对象化实践活动",认为正是交往将分散的个人力量整合成改造世界的最大化合力,将彼此隔绝、孤立发展的史初格局改变成全球一体,共生共荣的当代历史格局.交往范畴的当代定位不仅有助于沟通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赋予唯物史观以当代内容和当代形式,而且将为把握世界历史和中国未来发展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
介绍和评述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普遍语用学的研究任务、基本特征、理论依据及交往理性.哈贝马斯是通过借鉴当代语言学理论和分析哲学的观点,提出了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普遍语用学,为其交往行为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并由此实现了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语言论转向.  相似文献   

4.
李春聚  姜乖妮  李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85-12987
通过剖析住区户外交往行为特征及其空间,提出以回归日常生活、营造交往契机为理念,从点空间、线空间和面空间对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205-206
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逐渐呈现出网络交往失范、交往缺乏主动性、交往层次单一、交往趋于功利化等不良倾向。这些倾向不仅是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不平衡、对人际交往认知有偏差、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主观因素造成的,也是家庭教育和交往方式、社会不良现象和高校教育引导缺位的结果。深入探究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倾向及其成因,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区交往空间理论解读,分析传统城市社区设施与功能一一对应的规划模式的不足,提出交往空间的一种特殊类型:弹性交往空间,并与社区道路的多功能特征进行结合,对社区道路交往空间概念进行界定.在案例调查基础上,对社区道路交往空间的两种基本特性:行为特性和空间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社区交往空间研究和城市社区的规划设计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著名文艺理论家钱中文 ,为新中国文艺理论辛勤耕耘几十年并取得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 ,他提出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说为中国文艺理论的当代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新出版的《文学理论 :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在一定意义上 ,堪称为“中国 2 0世纪最后的文艺理论经典”  相似文献   

8.
交往是人类历史前后相继的纽带或桥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交往是物质生产的前提,生产力的发展又为进一步交往创造物质条件,又决定交往的形式及其变革。交往是社会互动、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经济全球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交往关系在时间、空间上的扩大化,交往关系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主张交往参与者以生活世界为背景,通过建立"理想的言语情景",在彼此之间建立起"主体—主体结构"的合理交往模式。将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探究,从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重塑"主体—主体结构"的交往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当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促使校园交往活动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活动的多元化特点和多元化行为方式的分析入手,通过对长江大学13号教学楼内部空间的体验和对其建筑语言的解读,就如何营造多元化的校园建筑交往空间进行针对性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同读者“交往”的形式及意义以及“交往”的结构功能和特点。指出了新时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要利用现代化服务手段 ,注重发扬传统读者服务的优势 ,加强与读者沟通 ,有的放矢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不断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绩效  相似文献   

12.
诠释学将人的理解上升到本体论高度,凸显所有解释都是翻译,所有翻译都是解释。沿着诠释学这条路径,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及读者反应论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长驱直入翻译研究,并形成跨学科趋势,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但自诠释学以降的这条翻译研究路径过于彰显读者的主体认识论,忽视了翻译研究中各因素的合理交往,因此有必要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以期在作者译者译本读者等多元因子之间建立合理交往,实现翻译研究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的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和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本文作者在暑期进行了"农户生产生活交往社会化"的调查研究。对堰河村的农户生产生活交往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德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79-5680,5682
儿童的交往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他们能否健康成长。调研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的真实状况,以期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可能给儿童交往带来的不良影响。结果显示,近80%的留守儿童有这样或那样的交往问题,交往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教育实践的批判和对教育思想的梳理,作者从四个方面构想了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即追求教育目的要尊重生命历程,关怀现实生活:教育内容要超越符号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教育过程要关注个体存在,提升人的生命:师生关系要尊重生活主体,关注日常交往。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25-226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交往,交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从四个方面来探究交往理论与人的发展理论的内在联系,并用马克思的观点批驳一些西方哲学家们的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确立交往与人的发展理论,以及现代交往方式的变革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加强对大学生日常交往行为的引导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日常交往行为新变化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276-277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金钱、物质等现实字眼在人们的思想中占领主导地位,即使是在大学里面也逃不过这一现象,主客体关系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此类的问题,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合理性,他的思想对于我们关于大学德育的建设有一定的启发,相对于传统式的"你教我听"的灌输式教育来说,我们应该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建立与时俱进的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建立在普遍语用学和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之上的话语民主理论,是其民主理想的集中体现。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来看,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虽然它本身还存在某些无法回避的缺陷,但对我们如何建立民主政治也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城市养老供给“9073”或“9064”模式,农村养老主要以家庭为主,子女代际赡养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然而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式微,养老问题成为一项重要民生问题。如何积极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亟待创新社会养老路径,弥补家庭养老供给不足。本研究基于哈贝马斯交往共同体理论分析农村“时间银行”生发原理、优势、困境与优化路径,有利于缓解农村养老压力,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