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桃起源于我国,为当今果品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后起之秀。其果实营养丰富,特别是Vc含量居各种果品前列,仅次于大枣,并富含VB、VD、矿物质营养等,果肉呈莹绿色,风味独特,被誉为“营养佳果”。生产上,加强猕猴桃园的采前与摘后综合管理,不仅提高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利于花芽分化及翌年产量的增加,可采取以下四条技术措施:1适时采收若采收过早,则果硬酸浓、无香皮皱,即便经过后熟让肉质变软,但品质仍差。摘下太晚,果心就发硬,皮会木质化,香味也较为逊色。适宜的采收期,为花后125~135天。一般在9月份进行。2保护叶片猕猴桃抗病虫能力很强,通常…  相似文献   

2.
苹果采收前是果实迅速膨大、增加着色的重要时期。因此在生产上适当延迟采收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这不仅对于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对于保证出口,狠狠打击帝、修、反,支援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也有重要意义。 但不少品种如红星(包括红香蕉)、祝光、红玉等在完全成熟大量采收前,有严重的“采前落果”现象,延迟采收即可引起大量落果,这不仅达不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预期效果,反而会使生产造成损失,产生了“延迟采收”和“采前落果”的矛盾。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曲江栽培的“红阳”猕猴桃为试材,同期从市场上购买“黄金果”“楚红”“徐香”“亚特”4个品种作为对照,对存放过程中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黄酮、还原糖、总糖、总酚等指标进行测定,以研究“红阳”猕猴桃存放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存放期间,与口感相关的硬度、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与功能相关的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且中华系列品种“红阳”“楚红”“黄金果”的下降幅度较美味系列品种“徐香”“亚特”高,表明在中华猕猴桃系列品种的采后、销售过程中,冷链的采用非常必要,即使是在食用阶段,冰箱冷藏是避免有效组分降解的有效手段。结果同时表明,从营养、口感综合角度讲,当猕猴桃果实达到熟化食用阶段时,应尽快食用,否则会影响其营养价值。在未来的猕猴桃品质选育中除注重风味、口感指标外,培育高含量功能物质降解缓慢品质将是一个重点。此外,应加强储藏过程中避免有效保存功能物质的降解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洁维 《中国果树》2007,(1):32-33,I0001
目前,美味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的栽培面积约占世界猕猴桃栽培总面积的60%,我国栽培的猕猴桃品种有1/3为中华猕猴桃、2/3为美味猕猴桃[1]。猕猴桃属约有118个种(变种、变形)[2],长果猕猴桃(Actinidia longi-carpa)是广西植物研究所发现的猕猴桃新种[3],我们对长果猕猴桃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目的是为长果猕猴桃的开发利用和制定适宜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主要性状1.1植物学特征长果猕猴桃为藤本植物,多年生枝灰褐色,皮孔棱形,淡褐色,髓心淡褐色,片层状,偶尔见到实心。2年生枝暗褐色,除芽苞外,均无毛。1…  相似文献   

5.
红色苹果果面贴字或图及采后装潢(1)红色苹果果面贴字或图的意义和技术在红色苹果各果实的胴部,分别适时地贴上剪字,如:福、禄、寿,恭、贺、新、禧,喜、庆、良、缘,吉、祥、如、意等字;或贴上剪刻当年属相的图等。通过阳光照射,待果实达采收成熟度、充分着色时...  相似文献   

6.
金魁猕猴桃果大、耐贮、内在品质极佳 ,是目前我国猕猴桃栽培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 ,但在我地引种推广过程中也同样存在果实有棱状肋起、斜肩、侧扁等畸形果较多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外观和商品价值。为探明金魁猕猴桃畸形果发生的机理 ,降低猕猴桃生产中畸形果的发生 ,1 999~ 2 0 0 2年结合省立项课题“猕猴桃、梨优良品种选育与基地建设”的实施 ,开展了对金魁猕猴桃畸形果发生的研究。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试验在福建省建宁县猕猴桃实验站进行 ,试验园面积 2 .67hm2 。 1 997年引进金魁猕猴桃 ,高接在 1 2年生的建科 2号上 ,共高接…  相似文献   

7.
杧果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其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台农1号’杧果(Mangifera indica L.‘Tainong 1’)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杧果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50 μmol · L-1 MeJA采前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的病果率和贮藏期的病情指数,抑制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病斑直径;有利于杧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提高了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同时,采前MeJA处理可以提高杧果果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GLU)等防御酶的活性,提高贮藏早期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抑制贮藏后期H2O2和MDA含量的积累。这些结果表明,采前MeJA处理提高杧果抗病性和保持果实品质与激活杧果的防御系统及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前化学处理对欧洲甜樱桃果成熟期和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在猕猴桃果品生产中,出现了大量的畸形果,严重影响了商品率的提高。就有关畸形果发生的原因归纳如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农民收入。1、产生的原因1.1果园周围树木较多,造成果园隐蔽,通风透光不  相似文献   

10.
金硕是我们于2003年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猕猴桃试验园栽植的美味猕猴桃实生树中选出的猕猴桃新品系。果实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20.0g,最大单果重159.0g;果皮黄褐色,果面茸毛黄褐色;果皮易剥离,果心长椭圆形,直径1.03cm,浅黄色;果肉绿色,肉质细腻,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0%~17.40%,可滴定酸含量1.80%,维生素C含量1040.00μg/g;在湖北武汉地区,果实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2,4-表油菜素内酯(EBR)、L-精氨酸(L-Arg)、亚精胺(Spd)和山梨醇(Sor)浸泡采后猕猴桃果实15 min,24 h后针刺接种浓度为1×106个/mL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分生孢子悬浮液,置温度(25±1)℃、湿度85%~95%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12.
“香绿”猕猴桃“香绿”猕猴桃由日本果木专家福井正夫选育,1992年3月引入江苏海门。经初步观察表明,该品种适应性强,在长江冲击平原的砂壤土条件下,生长正常,开始结果早,丰产稳产;果实个大,味甜香浓,含糖量高,品质优良,耐贮,商品价值高,有推广价值。1...  相似文献   

13.
以"金艳"猕猴桃为试材,采用不同温度贮藏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果实品质和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贮藏可以很好的保持果实品质,呼吸强度峰值出现晚,保持了较高的果肉硬度;5℃和10℃贮藏能够促进果实的后熟,加速呼吸强度峰值的到来、果实硬度的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但35℃贮藏的果实7d后会失去商品价值,发生腐败;16℃贮藏果实后熟品质不佳。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果实干物质含量在上述温度条件下贮藏变化都不明显,但在一定范围内,干物质含量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柑桔果面花斑主要发生在花期至幼果期,并随着果实发育而扩大,柑桔蓟马、螨类、风害、农药、机械损伤等危害都可产生。本文描述果面花斑在田间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对果面花斑的研究重点及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16.
发育中的猕猴桃果实为生长发育积累营养的能力,取决于生物量增加的潜力和同化产物及无机离子的供应.从供应源运输到果实中的同化物的运转规律可以由其含量水平表现出来,脱落酸(ABA)被认为是影响果实发育的因素之一;发育过程中果实水分变化与果实同化物和无机离子的积累也密切相关.然而,在果实生长发育阶段,人们对进入果实中的水分结合成生长组织的程度或通过蒸腾作用损失水分的程度还知之甚少,对猕猴桃果实中内源脱落酸和同化S物积累之间的关系也尚不明了.本文报导了猕猴桃果实在发育时期内源脱落酸浓度,果面蒸腾失水及果实中水分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柑桔果面花斑主要发生在花期至幼果期,并随着果实发育而扩大,柑桔蓟马、螨类、风害、农药、机械损伤等危害都可产生。本文描述果面花斑在田间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对果面花斑的研究重点及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是一种新兴的水果,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尤其维生素 C 含量为一般水果的十倍或几十倍,因而倍受人们的欢迎。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地猕猴桃业发展迅速,我国从1980年开始对猕猴桃也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栽培产量有5000吨,野生的猕猴桃有165,000吨。随着猕猴桃业的迅速发展,如何采用先进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果实采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在‘魁蜜’猕猴桃采后的硬果期、食用期、过熟期, 及‘早鲜’采后的食用期,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果实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2质谱联机分析, 共分离出80 个峰值, 鉴定出77 种化合物, 占总峰面积的92. 10 %。硬果期至食用期, 香成分表现为高级饱和脂肪酸、C5~C7 醛、醇及烯类等减少, 而高级不饱和酯类、环酮类等增加; 食用期至过熟期, 高级饱和脂肪酸已降解为其他物质, 重要特征香气成分, 如法呢醇、香草醛等消失, 醇类化合物等明显增加, 表现出鲜食果实气味变劣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0.
枣果“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等,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后。其症状、病因及感病途径,各大专业期刊及相关书籍表述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