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伏毛铁棒锤根系异常次生生长及生物碱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宁夏六盘山伏毛铁棒锤根系结构、生长方式及生物碱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及生物碱定位技术。[结果]伏毛铁棒锤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块根)组成。根系初生结构正常,次生结构异常。主根的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产生了异常次生结构中的"U"形次生维管束和三生维管束,且主根的筛管群是由初生韧皮部和形成层分化的小筛管群组成。而块根的次生木质部呈"U"形,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占据了块根的绝大部分,且块根的筛管群主要由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结论]主根和块根的形成层组成及活动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异常次生结构的不同。生物碱在主根中主要积累于内侧皮层和束间薄壁细胞,在块根中主要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和髓中。  相似文献   

2.
祁建钊  郭继元  徐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781-17784
[目的]明确宁夏六盘山伏毛铁棒锤根系结构、生长方式及生物碱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及生物碱定位技术。[结果]伏毛铁棒锤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块根)组成。根系初生结构正常,次生结构异常。主根的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分别产生了异常次生结构中的"U"形次生维管束和三生维管束,且主根的筛管群是由初生韧皮部和形成层分化的小筛管群组成;块根的次生木质部呈"U"形,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占据了块根的绝大部分,且块根的筛管群主要由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结论]主根和块根的形成层组成及活动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异常次生结构的不同。生物碱在主根中主要积累于内侧皮层和束间薄壁细胞,在块根中主要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和髓中。  相似文献   

3.
以大野荞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根和茎的解剖结构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大野荞中有效成分的累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大野荞根的初生根为四原型,髓部发达。初生木质部导管为环纹加厚,而次生木质部导管为网纹和孔纹增厚。周皮及次生韧皮部含有少量的晶体,次生维管组织发达。茎由表皮、皮层和髓组成,次生木质部和韧皮纤维发达,导管为环纹增厚。(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在根中,主要分布在周皮、韧皮部和维管形成层附近的薄壁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厚角组织、皮层薄壁细胞、韧皮薄壁细胞、束中形成层、木薄壁细胞中。大野荞根和茎的特有结构有助于其适应干旱环境,茎中黄酮的着色面积比根中大。  相似文献   

4.
杜仲根组织分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根为主根系。根尖顶端原始细胞分旱层为中柱原、皮层原和表皮-根冠原。整个根尖基本生长速率,自原始细胞向基端320μm前后最大,1200μm处下降到最小。原始细胞最初无分化,向基100μm处开始分化为初生分生组织,210μm处中柱鞘开始分化,500μm处出现最早筛管分子,620μm处出现最早导管分子,1300μm处表皮成熟形成根毛,2500μm处初生结构分化完成。内皮层凯氏带不明显,中柱鞘由一层细胞构成。木质部束多数为二原型,另外有三原、四原和五原型。韧皮部薄壁细胞形成许多橡胶丝。初生结构形成后,维管形成层即活动,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同时皮层第二层细胞分裂形成第一次的木栓形成层,产生周皮。次生韧皮部的轴向系统中也分化产生橡胶丝。侧根原基由木质部放射棱顶端中柱鞘细胞发生,根尖及成熟结构与主根相同。  相似文献   

5.
麻疯树茎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麻疯树茎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表皮细胞1层,细胞外壁角质化;皮层含有晶簇、数量较多的乳汁管,厚角组织及其以内的5~6层薄壁组织含叶绿体,皮层薄壁组织含淀粉粒和蛋白质;维管束紧靠在一起,集中在皮层和髓之间的狭窄区。(2)茎的次生结构由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髓组成,周皮分化明显;厚角组织含丰富叶绿体,皮层纤维发达;初生韧皮部含有较多的乳汁管;木射线和木纤维发达,木射线薄壁细胞含丰富淀粉粒;髓富含晶簇。  相似文献   

6.
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撑绿杂交竹主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为提高建筑用丛生竹资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撑绿杂交竹组织比量薄壁细胞、纤维、导管和筛管比量分别为55.8%、37.8%、5.6%和3.6%,维管束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及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778.445μm、700.162μm和1.512个.mm-2,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及腔径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 673.993μm、15.364μm、5.811μm、9.552μm、109.104、2.230和0.367。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中山杉302(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 302,T. distichum ♀×T. mucronatum ♂)与母本落羽杉树皮解剖构造及周皮形成的差异,为中山杉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25年生的同龄中山杉302和落羽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包埋切片技术和组织离析方法观察树皮解剖构造及周皮的形成。【结果】(1)中山杉302韧皮部细胞组成类型与落羽杉相同,二者轴向系统均包括韧皮纤维(PF)、筛胞(Se)和韧皮薄壁细胞(PP)。中山杉302的细胞排列方式多于落羽杉,其细胞排列方式多数为“PF-Se-PP-Se-PF”和“PF-Se-PP-Se-PP-Se-PF”,少数为“PF-Se-PP-Se-PP-Se-PP-Se-PF”,偶见“PF-Se-PP-Se-PP-Se-PP-Se-PP-Se-PF”;而落羽杉韧皮部细胞排列方式多数为“PF-Se-PP-Se-PF”,少数为“PF-Se-PP-Se-PP-Se-PF”。(2)中山杉302和落羽杉周皮细胞组成及排列类型相同,均为2层木栓层细胞,1层木栓形成层细胞,1~2层栓内层细胞。(3)中山杉302和落羽杉每年均产生新的周皮,但形成时间及位置不同,中山杉302于8月中旬韧皮部薄壁细胞出现脱分化,8月底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2层木栓层细胞,向内分生出1~2层栓内层细胞,周皮产生位置距上一年周皮约5~10层韧皮纤维带;而落羽杉7月中旬韧皮部薄壁细胞出现脱分化,7月底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2层木栓层细胞,向内分生出1~2层栓内层细胞,周皮产生位置距上一年周皮约10~15层韧皮纤维带。【结论】中山杉302和落羽杉韧皮部细胞组成类型相同,细胞排列方式相似;周皮细胞组成及排列类型相同;新生周皮产生时间较落羽杉更晚,产生位置较落羽杉更近。  相似文献   

8.
为了帘状锚固培养生物反应器培养床网绒所需植物纤维的筛选与制取方法的建立,采用石灰、硫酸盐、碱性亚硫酸盐-蒽醌(AS-AQ)和酶4种纤维制取方法和光学显微观测等,进行了14种植物的韧皮、木材、竹材、秸秆共16种材料纤维的制取、光学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法纤维产率最高,但耗时最长,是其他3种方法的14倍多,且非纤维物质、未分散束状纤维残留较高。硫酸盐法较适合苎麻韧皮、慈竹、青皮竹、毛竹竹材和甘蔗秸秆纤维的制取;AS-AQ法较适合小构树韧皮和木材纤维、苎麻、白杨和马尾松木材纤维、荻、小麦、水稻、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取;酶法较适合芦竹、五节芒秸秆和马尾松木材纤维的制取。纤维细胞长度依次为韧皮纤维竹材纤维秸秆纤维木材纤维,韧皮纤维细胞不仅较长,且壁相对较厚,细胞较宽。植物种类以苎麻韧皮纤维细胞最长,小构树次之,分别为48.4、13.2 mm;纤维细胞宽度仍以苎麻韧皮的最宽,为38.7 mm;纤维细胞壁宽:秸秆(7种平均为2.3μm)木材(4种平均为3.9μm)竹材(3种平均为4.2μm)韧皮(2种平均为5.8μm),植物种类以苎麻韧皮、白杨树木材的最宽,均为8.5μm,毛竹竹材纤维细胞次之,为5.1μm,小构树木材、甘蔗渣纤维细胞较窄,为4.3μm,其余纤维细胞壁宽均为1.1~3.1μm。纤维细胞腔直径以苎麻韧皮的最大,为21.7μm,甘蔗渣的次之,为20.0μm,荻秸秆的最小,为6.7μm,小构树韧皮、青皮竹、毛竹竹材、芦竹、五节芒秸秆的为15.4~17.9μm,其余材料的均在13.7μm以下。上述结果可为帘状锚固培养生物反应器培养床网绒织造所需植物维管束纤维筛选提供制取方法、微观尺寸与结构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花生的根、茎、叶形态解剖特征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水花生的根、茎、叶营养器官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三原型和四原型;初生结构和早期次生结构正常,异常的次生生长是由于次生韧皮部外侧发生的额外形成层所致,后一轮额外形成层起源于前一轮向外产生的薄壁细胞,结合组织为发达的薄壁细胞,二-四轮三生维管束排成整齐的同心环类型,不定芽主要起源于异常根的额外形成层,芽外有二至三轮鳞片,其内着生许多毛状物;水花生茎有气腔,薄壁细胞间有间隙,形成层细胞层数多。地下茎比较粗,形成层细胞层数少,薄壁细胞较大。地下茎加粗过程中形成三生结构,其异常结构是由于次生韧皮部外侧发生的额外形成层所致,其起源于薄壁细胞;水生叶与旱生叶在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以及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大小方面存在差异。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水花生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苎麻韧皮纤维三维结构与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离解和组织切片法对5个苎麻品种麻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纤维细胞壁(次生壁)由Z型和S型纤维素微纤丝螺旋绕曲而成。单纤维具节结和节间,节间中空,无原生质,长度一般为33.1~198.3μm或更大,由一个或多个纤维细胞组成,是形成纤维的基本单位。苎麻纤维(次生壁)的形成和生长具有分段发育,顶端插入生长,中部纤维细胞先成熟、顶端后成熟的生长特性。对苎麻单纤维长度和宽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单纤维长度为27.0~168.0mm,平均为85.0mm;宽度一般为21.8~42.00μm,平均为36.58μm;L/W(长度/宽度)比为1813.9~3085.7,平均值为2478.4,不同苎麻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可为苎麻栽培育种、产量和品质早期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川黄柏和凹叶厚朴树皮及韧皮部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黄柏和凹叶厚朴是两种重要的中药材.树皮由外向内为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的纤维束和次生韧皮部.它们的筛管分子具有复筛板或单筛板,P—蛋白质和筛管淀粉.伴胞为与筛管分子等长的一列或单个细胞.筛管寿命在川黄柏中最长为1年,在凹叶厚朴中则不超过8个月.形成层活动时间在川黄柏中是3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在凹叶厚朴中是3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两种树的木质部或韧皮部在3月中旬已开始分化,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化停止时间在川黄柏中分别是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凹叶厚朴中分别是9月下旬和11月下旬.在冬季均有部分分化的筛管分子,凹叶厚朴中部分分化的筛管分子于秋季形成,翌年3月中旬成熟,同年9~10月瓦解,川黄柏枝条冬季平均保留170.2μm的具功能韧皮部区;而凹叶厚朴在径向仅保留数列细胞宽的具功能韧皮部区越冬.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以芦苇群落占主导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水陆交错带湿地固氮功能及氮循环的变化特征,以白洋淀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3—11月通过野外定点调查监测方法研究了芦苇型水陆交错带土壤氮素形态的季节动态变化和N_2O排放特征及其氮储量。结果表明: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土壤N_2O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先小幅上升(3—4月)后降低(5月),随后急剧上升到峰值(8月份),之后又急剧下降(9—11月)的变化趋势。3月和11月土壤N_2O排放通量低于15μg/(m~2·h),8月份达到峰值141.01μg/(m~2·h)(S1)和208.41μg/(m~2·h)(S2)。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土壤中氮素主要以有机氮形式存在,各土层有机氮含量占全氮含量的97%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土壤全氮含量在6、8月份时相对较高,且主要集中在40cm以上土层。另外,1m土体内,全氮含量也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各土层NH_4~+-N和NO_3~--N含量在10月份较其它月份高。在1m土壤剖面中,NH4+-N含量的变化差异较小,NO_3~--N含量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又上升趋势。水陆交错带土壤氮密度均由表层向下逐渐下降,受生活污染较严重的S_1和受渔业生产污染相对较重的S_2的1m深土壤氮密度分别为1386.079g/m~2和1434.91g/m~2,其中60cm以上土层的贡献率均达到了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了解棕榈藤材性能、提高我国棕榈藤材高附加值和加工利用水平,选择高地钩叶藤为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该藤2 m处的节间和节部的纤维形态特征及组织比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节间与节部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径腔比、壁腔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 154.50 μm和1 573.22 μm、17.34 μm和18.11 μm、1.48 μm和5.33 μm、6.98 μm和7.78 μm、124.51和86.69、2.30和2.48、2.33和2.59;节间和节部的纤维、筛管、导管、薄壁细胞组织比量的平均值分别为8.89%和10.77%、4.50%和4.78%、12.09%和12.67%、74.52%和71.81%。经F检验,节间与节部的纤维长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在显著性水平0.01下差异极显著,而纤维径腔比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节间的纤维形态特征优于节部。  相似文献   

14.
程琳琳    安锋    谢贵水  蒋汇川  王纪坤    彭文涛    周立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3):47-54
为探索不同品种橡胶树幼龄树耐寒性与成龄树枝条韧皮部纤维形态、树皮抗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品种橡胶树耐寒性与其相应生理、生物力学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比较不同品种橡胶树耐寒性的差异,以期建立不同品种橡胶树幼龄树茎段与成龄树枝条树皮相应指标之间的联系,并从细胞结构及树皮生物力学角度研究橡胶树耐寒性机理。以热研7-33-97、PB86、IAN873、大丰95、云研77-2等5个橡胶树品种1年生芽接苗茎段及相应品种成龄树2年生枝条树皮为材料,测定低温梯度下茎段韧皮部电导率及枝条韧皮部纤维形态、树皮抗拉伸性能指标,利用Logistic方程确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的大小,得出不同品种耐寒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得出LT50与韧皮部纤维形态指标、树皮抗拉伸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橡胶树品种韧皮部相对电导率呈“S”形曲线变化,相对电导率与胁迫温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5个品种LT50分别为-2.075℃、-2.240℃、-1.923℃、-1.900℃、-2.186℃;5个品种纤维长度在2 921.0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新疆山羊毛绒性状和皮肤毛囊的发育规律,[方法]分别在3月、6月、9月、12月取毛样和体侧部皮肤,检测毛样绒细度、长度、净绒率。皮肤切片后采用sacpic法染色,观察毛囊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新疆山羊绒平均细度约为15.16μm,长度为46.6mm,净绒率为28.8%;毛囊活性、深度、密度均以9月份为最高,3月份最低,说明9月为新疆山羊毛囊的兴盛期,3月份为静止期。[结论]从绒细度、长度来看,新疆山羊属于绒山羊中的优秀品种,而且初、次级毛囊密度高,在后期选育对于提高生产性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菱镁矿粉尘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构树对镁粉尘污染土壤的耐受性.[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室内模拟氧化镁粉尘沉降、人工掺和废矿堆.[结果]当镁粉尘施加量小于10%时,促进构树生长,当土壤镁含量为4.17 g/kg时,构树单株生物量达3.46g,明显大于洁净土壤的生物量(2.81 g);构树对生长土质的要求低,土壤中矿石含量25%时,生物量最大为6.12g,明显比洁净土壤生物量高出3.31 g;施加镁粉尘明显改变了构树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pH由6.78升到9.48,电导率先增加到651.8 μS/cm后降至375.7 μS/cm,速效磷含量从52.1 mg/kg降至16.9 mg/kg,全镁含量从1.403 g/kg升至9.015 g/kg.[结论]构树对镁具有较强耐受能力,并对生长土质要求低,在不同程度破损土质中均能健康生长,在修复菱镁矿区镁污染土地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西南喀斯特地区一年生构树苗木的光合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年生构树苗木为试验材料,利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监测其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其环境因子日变化.结果表明,大气温度(T)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在13:00达到全天的最大值;构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P_n在11:00左右出现第一次高峰,16:00左右出现第二次高峰;T_r在13:00和16:00分别出现两次高峰,在这两个时刻的值相差较为明显.与P_n相比,T_r在一天内的两个高峰值相对接近.胞间CO_2浓度(C_i)日变化与P_n呈负相关关系.P_n和T_r有比较明显的年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均在4月和8月出现,12月份相对较低,这与苗木年生长规律相一致,表明构树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以Y-1苹果矮化砧木为试材,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通过显微镜观察辨析其1年生枝条各组织的解剖结构,为更加深入精确地研究苹果矮化砧木枝条解剖结构与矮化性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结果表明,苹果矮化砧木Y-1 1年生枝的大体结构包括周皮、皮层、维管系统、髓和髓射线,其中木质部和韧皮部有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部,韧皮射线、木射线、髓射线贯穿其中。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组织界线不明显;在显微结构下,与矮化关系密切的导管容易辨别,管胞难以辨别,筛管、伴胞可以辨别,但具有输导作用的导管、筛管需用更精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分辨研究。今后应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对苹果矮化砧木1年生枝的各种组织解剖结构与乔化砧木进行更准确精细的比较,以找出更多与矮化有关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