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内蒙古红花尔基林业局所设样地的樟子松球果象甲密度10a间的调查资料,对沙地樟子松球果象甲种群动态及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不同年度问象甲密度的差异显著性来预测象甲发生的大、中、小年,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沙地樟子松的结实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红花尔基林业局所设样地10a间的调查资料,对沙地樟子松的结实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年度间球果产量的差异显著性和标准误差,确定了划分樟子松球果产量丰年、欠年及平年的标;住。采用这一标准可以得出:沙地樟子松连续两年为丰年或欠年的概率很小,但可连续两年为平年,这一结论可为采种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的调查中,发现两种为害樟子松的国内新记录小卷蛾科害虫:红松实小卷蛾(Petrova reshella(L.));樟子松顶小卷蛾[Blastesthia turionella(Zett.)]文中对这两种小卷蛾的为害状,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在呼伦贝尔沙地中部鄂温克巴彦嵯岗和红花尔基地区共采集沙地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样芯69个,成功建立了鄂温克、红花尔基两地樟子松轮宽差值年表,用相关函数分析了沙地樟子松的气候限制因子及气候变化对其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量同时影响该地区樟子松的径向生长,鄂温克与单一的气候因子均不相关。红花尔基树轮宽度分别与当年6、9月份的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与6、9月份的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与6、8月份的最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红花尔基树轮指数还与前一年12月份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鄂温克树轮宽度仅分别与当年7、8月份的帕默尔干旱指数( PD,S,I )呈显著负相关;红花尔基樟子松树轮宽度也与当年秋季(8、9、10月份)的PD,S,I显著相关。这表明水分可利用性是沙地樟子松径向生长的最重要影响因子。特征年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响应分析的结果,即6月份的高温少雨不利于沙地樟子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在呼伦贝尔沙地中部鄂温克巴彦嵯岗和红花尔基地区共采集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样芯69个,成功建立了鄂温克、红花尔基两地樟子松轮宽差值年表,用相关函数分析了沙地樟子松的气候限制因子及气候变化对其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量同时影响该地区樟子松的径向生长,鄂温克与单一的气候因子均不相关。红花尔基树轮宽度分别与当年6、9月份的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与6、9月份的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与6、8月份的最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红花尔基树轮指数还与前一年12月份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鄂温克树轮宽度仅分别与当年7、8月份的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负相关;红花尔基樟子松树轮宽度也与当年秋季(8、9、10月份)的PD,S,I显著相关。这表明水分可利用性是沙地樟子松径向生长的最重要影响因子。特征年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响应分析的结果,即6月份的高温少雨不利于沙地樟子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区组样方方差法(BQV)和成对样方方差法(PQV)对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的空闻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沙地樟子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集聚型,其天然林聚块之闻的距离为320~400m,为进一步研究樟子松的种群生长动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量调查和热值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24年生樟子松人工林凋落物的热值及能量季节动态、群落的净生产量及能量转化率。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凋落物的能量释放率高于樟子松凋落物的释放率,且凋落物释放量都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凋落物能量释放率以榆树枯叶和水曲柳叶最高,其他依次是樟子松枯叶>水曲柳叶梗>樟子松球果>樟子松树皮>樟子松枯枝。凋落物能量现存总量为205.49×109J/hm2;樟子松人工林群落能量年净生产量为344.45×109J/hm2,其中,樟子松林木能量年净生产量304.35×109J/(hm2.a),林下植被中能量净生产总量为40.10×109J/(hm2.a);能量累积比以樟子松人工林群落值最大,为7.44,其次是樟子松林木能量累积比为7.20,林下植被能量积累比最低;能量流动速率比为林下植被0.240>樟子松林木0.139>群落0.134;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的能量转化率为7.31%、樟子松林木和林下植被的能量转化率分别为6.46%和0.85%。  相似文献   

8.
张立志  葛玉祥  袁德生  戎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98-4399,4462
[目的]研究松鼠种群动态特征及其对食物因素的响应机制。[方法]2007~2012春、秋季分别在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样线法开展松鼠种群调查,同时收集樟子松结实量数据。[结果]樟子松结实量对松鼠春季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红花尔基保护区松鼠的种群密度处于持续下降中。[结论]食物资源变化对松鼠的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需要对松鼠种群密度动态开展持续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在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中所设置的2块1 hm2大样地,借助Winkelmass软件设置不同样地大小并随机进行100次重复抽样,统计分析了不同样地大小对林分结构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因子(林分密度、林木分布格局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调查面积增加到3 600 m2时,林分的密度估计趋于稳定,相对误差不超过10%;林分结构参数角尺度也趋于稳定,格局吻合率达95%以上,由此确定出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森林结构研究的最小取样面积为3 600 m2。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云南省湿热河谷虫害的发生危害种类,2020—2022年,对河口县莲雾种植基地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到28种害虫,已鉴定到种的有22种,隶属于8目19科,发生较普遍、危害较大的为桔小实蝇、棕色鳃金龟、绿磷象甲、棕长颈卷叶象鼻虫、黄尾毒蛾、棉古毒蛾等6种害虫,其中,绿鳞象甲、棕长颈卷叶象鼻虫、黄尾毒蛾等3种为莲雾新纪录害虫。分析3种新纪录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适合河口地区莲雾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樟子松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性问题, 了解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在群体遗传结构层面揭示樟子松林分衰退现象。方法本文以红花尔基(HHEJ)种源天然林和章古台(ZGT)、围场(WC)、榆林(YL)3个人工引种林, 共计4个樟子松群体为研究对象,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樟子松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平衡、遗传结构稳定性、遗传距离以及影响遗传变异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小由低到高依次为HHEJ、ZGT、WC、YL; 只有YL群体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 ZGT群体的连锁不平衡位点达到128对, 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的程度最大; HHEJ和ZGT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为接近, WC群体相距较远, YL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 4个樟子松群体的遗传分化相对稳定, 不易产生遗传分化;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樟子松期望杂合度(He)与地理纬度(La)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57), 线性关系在α=0.05的水平上显著(P=0.012)。结论本研究发现樟子松的遗传多样性可能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阐明了不同地区樟子松群体的遗传差异情况, 及其林分衰退的可能因素, 为樟子松科学的遗传资源保护、引种造林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幼树在不同林分结构中的空间分布及其更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分结构是影响天然樟子松林更新的重要因素,而樟子松幼树的空间分布又将决定未来的林分结构。该文以内蒙古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Ripley的单变量K函数和Hamill Wright的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林分下樟子松幼树空间分布格局及更新情况。结果表明:①不同林分内,樟子松大树随尺度增加呈现随机分布,而樟子松幼树呈现较明显的聚集分布。②针阔混交林下,樟子松幼树多分布在阔叶树周围4 m范围内,且数量较多、发育较好,呈现出良好的更新趋势;樟子松纯林内,幼树则多分布在樟子松大树周围且数量极少,平均树高明显低于混交林内幼树,更新情况远不如针阔混交林理想。掌握樟子松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更新规律有助于揭示整个林分的更新过程,为合理经营樟子松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ISSR技术分析了大兴安岭北段4个不同海拔梯度、3个不同群落及3个纬度梯度的樟子松天然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16个筛选出的随机引物在3组共240株个体中,分别检测出162、156和169个多态位点,总多态位点的百分率分别达到85.26%、82.11%和88.95%,樟子松天然林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海拔、群落和纬度等不同的尺度上,樟子松天然林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低,遗传变异多来自群体内部.海拔及纬度因子显著影响樟子松天然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同群落类型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章古台沙地针叶树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班克松(Pinus banksiana)、澌上干松(Pinus contorta)、黑云杉(Picea mariana)、白云杉(Picea glauc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pai)、辽东冷杉(Abies holophylla Maxim)、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8种针叶树引种到章古台沙地8a后的试验结果、重点对各树种的树高、地径、保存率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班克松在生长量(树高、地径)、保存率方面表现最佳、其高生长超过对照(樟子松)74%;在抗虫性方面,以云、冷杉表现最佳,到目前没有发现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辽西北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为该地区的樟子松林培育、经营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辽西北章古台地区选取6个林龄(10、20、30、40、50和60 a)的樟子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林龄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结果  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贫瘠,根际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系对养分的富集与平衡维持作用明显。林龄、根际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主要受到土壤全氮的影响,土壤C∶P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土壤N∶P受土壤全氮的影响大于全磷。各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为氮限制,其中60 a过熟林氮限制更为强烈。樟子松人工林根际土壤氮、磷限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性。  结论  各林龄樟子松生长均受到氮限制,相较于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氮更为缺乏。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差异性,建议对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施用氮肥、引入固氮植物以解除氮限制,并注意根系磷肥的补充。图1表5参2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沙区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研究两种截冠处理对种子园幼龄樟子松母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樟子松种子园母树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樟子松幼龄母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截冠矮化处理L2和L3对樟子松幼龄母树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一年生小枝、二年生小枝、萌芽数量7个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截冠处理L2和L3均抑制了樟子松幼龄母树树高的生长,对母树的地径和冠幅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截冠处理L2和L3和对照组一年生小枝和二年生小枝的平均长度的大小顺序均为L3 >L2 > 对照,说明截冠处理对小枝的长度有一定影响,截冠处理L2对樟子松幼龄母树一年生小枝与二年生小枝的长度无显著影响,截冠处理L3对樟子松幼龄母树一年生小枝长度无显著影响,但对二年生小枝长度有显著影响。两种截冠处理对樟子松幼龄母树的枝下高和萌芽数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两种截冠处理对幼龄母树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L3更适合樟子松幼龄母树管理。本研究为樟子松种子园幼龄母树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林业局具有独特的樟子松森林生态旅游景观,通过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人文经济、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探讨了景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合理的经营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地区樟子松引种及其对赤松毛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火烧后恢复演替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烧是天然樟子松林自然更新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该研究以火烧后12年的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樟子松大树、幼树(苗)和侵入阔叶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了火烧对天然樟子松林更新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火干扰后,1 hm2的天然林分中保留的樟子松大树的空间格局在较小(0~625 cm)和较大(1 150~5 000 cm)的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状态,在中尺度上趋向于随机分布(750~1 125 cm),从而在林分中均匀地形成了许多林隙,侵入的阔叶树和大量的樟子松幼树(苗)在这些林隙内以群聚的状态出现。但随着火烧后林分的逐渐恢复,原有樟子松大树与阔叶树和樟子松幼树(苗)间的关系均呈现负相关,表明竞争开始出现。这种竞争最终可能会导致侵入的阔叶树死亡,同时使得聚集分布的樟子松幼苗逐渐稀疏,最终逐渐趋于均匀分布状态。掌握火烧后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恢复演替过程,将有助于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活动,达到人工促进林分更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