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杉木和落叶松的木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三大化学组分的含量,利用瞬态平面热源法(TPS)导热系数仪测定植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以及不同粒径木粉的导热系数,全自动压汞仪测定不同粒径木粉内部的孔隙结构,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种木粉表面的形貌,并与多种常用真空绝热板(VIP)芯材原料的导热系数和成本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的导热系数分别为86.1、55.7和50.7 m W·(m·K)-1;杉木木粉的木素含量相对较高,纤维素和半纤维含量相对较低;杉木木粉开孔较多,孔径较小;在粒径为106~150μm时,杉木木粉的孔隙率为88.2%,总孔体积为7.876 cm3·g-1,平均孔径为18.1μm,导热系数较低,为48.4 m W·(m·K)-1,并且芯材成本较其他材料低,制备所得VIP导热系数为10.6 m W·(m·K)-1。  相似文献   

2.
嵌套真空板冷藏箱体保温性能的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嵌入真空隔热板(Vacuum insulation panel,VIP)冷藏箱体的热工性能。【方法】采用圆热流法理论建立了箱体的传热系数计算模型,并对纯聚氨酯(Polyurethane,PU)箱体和不同VIP覆盖率箱体进行热箱法漏热试验,测定不同箱体的总传热系数并分析其保温性能的优劣。【结果】嵌入VIP箱体总传热系数的理论计算与试验测试结果整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可用于分析冷藏运输箱体的保温性能。当VIP覆盖率为87.14%时,箱体总传热系数是纯PU箱体的68.57%,保温性能提高33%左右。VIP覆盖率从48.87%增加到87.14%,箱体总传热系数相应从0.445 W/(m2·K)降低至0.336 W/(m2·K),间隙系数从1.23增大到1.36,箱体保温性能提高约25%。【结论】嵌入VIP箱体的保温性能优于纯PU箱体,箱体间隙系数、保温性能与VIP的覆盖率成正比。采用VIP隔热材料能提高冷藏运输箱体的可利用容积率,降低运输能耗。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隔热颗粒种类和添加量对竹纤维真空绝热板(VIP)性能的影响,降低VIP的生产成本,先将隔热颗粒以不同添加量加入漂白竹浆中均匀混合,经打浆、抄造、烘干后制得竹纤维-隔热颗粒复合芯材,经真空封装后得到竹纤维-隔热颗粒复合芯材VIP,用扫描电镜和压汞仪研究不同隔热颗粒添加量对复合芯材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用透气度测试仪...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农田固碳减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夏闲、冬小麦-夏玉米(Zea mays L.)、冬小麦-夏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和冬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夏玉米4种轮作方式为研究对象,在免耕条件下,分析2012年3-6月冬小麦和冬油菜生长季土壤CO2排放规律,以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免耕条件下4种轮作方式土壤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整体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平均CO2排放通量表现为冬小麦-夏玉米(13.91μmol/(m2·s))冬小麦-夏大豆(9.09μmol/(m2·s))冬小麦-夏闲(6.43μmol/(m2·s))冬油菜-夏玉米(4.56μmol/(m2·s)),且不同处理间平均土壤CO2排放通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冬小麦-夏闲处理土壤温度最低,土壤湿度最大,平均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为14.49℃和13.28%,且与土壤CO2排放通量的相关性最小,说明土壤温湿度变化对冬小麦-夏闲处理土壤呼吸的影响较小。【结论】4种轮作方式中,冬油菜-夏玉米轮作最有利于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5.
4种日光温室保温被室内的试验性能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发能代替草帘等传统覆盖物的新型日光温室保温被。【方法】分别选用喷胶棉、羊毛、PE发泡片和毛毡做保温芯材,试制了4种保温被,通过静态热箱试验,以草帘为对照分析了其保温性,并采用浸泡法与土工布综合强力机测试了这4种保温被的防水性和机械强度。【结果】静态热箱试验表明,在21和37 W热源功率下,喷胶棉保温被和羊毛保温被的传热系数分别为3.10,3.26 W/(m2.K)和3.42,3.49 W/(m2.K),而草帘为3.50和3.62 W/(m2.K),二者的保温性优于草帘;防水性的测试表明,羊毛保温被防水性最好,其吸水率为4.85%,喷胶棉保温被次之,为5.99%,PE发泡片保温被最差,为17.66%;机械强度测试表明,喷胶棉保温被的强度最高,为332.5N/cm,羊毛保温被次之,为328.3 N/cm,毛毡保温被最低,为172.7 N/cm。【结论】喷胶棉保温被和羊毛保温被性能良好,有望替代草帘成为日光温室的新型高效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评价陕西液态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污染状况及其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于2018年上半年在陕西全省范围内城市、县城及乡镇采集液态奶样本111份进行检测,结合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库中液态奶消费数据,对不同人群通过液态奶对AFM_1的摄入水平进行分析。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确立的AFM_1暴露引发肝癌风险公式和安全限值两种方法,分析描述相关健康风险。【结果】111份液态奶样本中95份检出AFM_1,但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平均含量为23.95 ng/kg。不同性别年龄组中,一般人群对AFM_1的平均摄入量为0.004~0.082 ng/(kg·d),肝癌风险为0.010~0.225例/(亿人·年),消费人群对AFM_1平均摄入量为0.041~0.272 ng/(kg·d),肝癌风险为0.113~0.745例/(亿人·年)。【结论】陕西液态牛奶中AFM_1污染引发的健康风险总体较低,但需对部分低年龄段(2~11岁)液态奶消费人群AFM_1膳食暴露引发的健康风险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物质秸秆的热特性,为合理有效利用西北地区农业生物质能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等6省(自治区)97个县(市)252个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等5种秸秆样品,采用瞬态热线法测定秸秆的热传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统计分析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秸秆热特性的差异性,采用GIS技术分析西北各省(区)秸秆热传导率的区域分布规律。【结果】西北6省(区)小麦秸秆热传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的平均值分别为0.103~0.118 W/(m·K)、0.213~0.223mm2/s、0.473~0.526 MJ/(m3·K);6省区玉米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5~0.116 W/(m·K)、0.203~0.232 mm2/s、0.479~0.553MJ/(m3·K);陕西、宁夏和新疆水稻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3~0.117 W/(m·K)、0.206~0.214mm2/s、0.483~0.572 MJ/(m3·K);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油菜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08~0.116W/(m·K)、0.202~0.219mm2/s、0.495~0.575 MJ/(m3·K);陕西、甘肃和新疆棉花秸秆的3个热特性平均值分别为0.129~0.132 W/(m·K)、0.182~0.190 mm2/s、0.677~0.710 MJ/(m3·K)。【结论】棉花秸秆热特性与小麦、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之间有显著差异;小麦、玉米、油菜秸秆热特性地域差异性显著;热传导率的地域分布表现为从新疆到陕西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农作物的种类、气候和环境条件对秸秆热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究肉桂精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乳化液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明确关键优化工艺.【方法】以肉桂精油为芯材,以魔芋胶(konjac glucomannan, KGM)及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 SSOS)为壁材,吐温80为乳化剂,乳化液粒径为指标,利用双相乳化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乳化液,研究芯壁比、乳化剂添加量、固形物含量、壁材比(KGM∶SSOS)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当芯壁比为1∶3.1、乳化剂添加量为2.1%、固形物含量为3.7%、壁材比为1∶4.5时,肉桂精油微胶囊乳化液稳定性最好,粒径为(22.383±0.042)μm,与预测值基本一致,乳化液颗粒近似于球状,观察有明显的水包油结构.【结论】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拓展复合壁材应用,为肉桂精油微胶囊乳化原料选择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深对倒木呼吸年变化过程和机制的认识,获得准确的倒木呼吸年通量,为森林碳循环研究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方法】在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油松林和锐齿栎林内各设置100 m×100 m的固定样地6块,根据相关标准将样地内倒木划分为5个腐烂等级,在样地内选择直径在(25±5) cm、腐烂等级不同的油松和锐齿栎倒木各3株,通过红外气体分析法原位测定倒木呼吸速率,同时测定倒木温度、倒木含水量和林内10 cm深处土壤温度,并计算油松林和锐齿栎林的倒木呼吸年通量,通过分析油松和锐齿栎倒木呼吸速率年变化、倒木呼吸速率与倒木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比较油松林和锐齿栎林倒木呼吸年通量的差异。【结果】(1)油松和锐齿栎倒木各月呼吸速率均变化显著(P0.05),8月份最高,分别为4.78和6.45μmol/(m~2·s),2月份最低,分别为0.10和0.06μmol/(m~2·s);倒木呼吸速率与倒木温度、倒木含水量和倒木腐烂等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倒木温度解释了67%以上的倒木呼吸变化;锐齿栎((1.72±1.64)μmol/(m~2·s))与油松((1.57±1.45)μmol/(m~2·s))间的年均倒木呼吸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油松林((66.04±8.25) g/(m~2·a))和锐齿栎林((73.32±8.68) g/(m~2·a))的倒木呼吸年通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油松林的倒木表面积((1 008.83±89.84) m~2)显著高于锐齿栎林((844.56±64.58) m~2,P0.05)。【结论】油松和锐齿栎倒木呼吸的年变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单峰曲线格局,主要受倒木温度的驱动,同时倒木含水量和腐烂等级也对倒木呼吸有显著影响,但树种对倒木呼吸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木材纤维/橡胶粉复合板(以下简称"木/橡复合板")的贴面性能,为强化地板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脲醛树脂为胶黏剂(施胶量为绝干纤维和橡胶总质量的10%),采用15~30目(0.55~1.18mm)粒径的橡胶粉与木材纤维复合压制强化地板基材(橡胶掺入量为绝干纤维和橡胶质量和的10%;板目标密度0.80g/cm3),再在2MPa热压压力、180℃热压温度和30s热压时间的工艺条件下用浸渍纸贴面,根据国家标准GB/T 17657-1999测试复合板的表面胶合强度;基于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定义"面粗糙度Ra′"新指标,定量分析木/橡复合板贴面前后的表面粗糙度,并借助MATLAB软件模拟板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木/橡复合板的表面胶合强度达到0.95~1.05MPa,掺入橡胶粉对贴面强度没有明显影响;木/橡复合板的面粗糙度Ra′值达到1.10~1.21μm,显著大于100%木材纤维板的0.73μm;复合板砂光发生了"掉粒"现象,板面残余微观凹坑,导致浸渍纸贴面后,所有复合板表面出现了"湿花"缺陷,但表面平整性趋于一致。【结论】浸渍纸贴面木/橡复合强化地板工艺技术可行,橡胶粉的掺入对贴面强度和贴面后的表面平整性没有显著影响,采用"面粗糙度Ra′"可有效量化板材的表面平整性。  相似文献   

11.
以聚合物发泡技术与人造板工艺技术相结合制备沙柳纤维/聚丙烯(PP)发泡复合材料,主要研究热压工艺对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发泡剂,可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经方差极差分析得知:(1)热压工艺因子对沙柳纤维/聚丙烯发泡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均非常显著;(2)影响大小顺序:复合时间,发泡剂间比例,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保水剂对袋式复合沙培辣椒光合特性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剂量保水剂对辣椒光合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瑞霸五号为试材,以保水剂施用量为变量,通过穴施保水剂,测定盛果期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不同剂量保水剂对袋式复合沙培辣椒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 在栽培基质中加入保水剂后,有助于提高辣椒叶片的光合特性,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均为“双峰”曲线,并在14:00时出现“午休”现象,除胞间CO2浓度以外,各项指标随着保水剂剂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B5处理(3 g/穴)的光合特性表现最好,光合速率为12.91 μmol/(m2·s),气孔导度为0.22 μmol/(m2·s),胞间CO2为163.82 μmol/mol,蒸腾速率为5.37 mmol/(m2·s),水分利用效率为3.28 μmol/(m2·s)。【结论】 在栽培基质中施加3 g/穴保水剂对辣椒的各项光合指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辣椒素/SiO2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辣椒素/SiO2微球,并对其制备参数进行优化。【方法】以油包水包油(O/W/O)复乳法制备辣椒素/SiO2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检测微球形态和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包封率。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外油相稳定剂羟丙基纤维素(HPC)、水相稳定剂聚乙二醇(PEG)、亲水性表面活性剂Tween 20和亲油性表面活性剂Span 80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用O/W/O复乳法制得了具有中空结构的辣椒素/SiO2微球,微球平均粒径(4.62±0.12)μm,分散系数ε为0.76。在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条件下,优选出较高包封率的微球制备参数组合为:HPC与Span 80含量分别为外油相质量的1.5%和0.5%,PEG与Tween 20含量分别为水相质量的4.0%和0.5%。【结论】优选出了包封率较高的辣椒素/SiO2微球制备参数,成功制备了辣椒素/SiO2微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5个葡萄品种光合能力,为其合理选(引)种和科学田间管理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克瑞森、新郁、火焰无核、巨玫瑰和蓝宝石为试材,测定‘V’形架栽培模式下5个葡萄品种的光合日变化趋势及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结果】5个葡萄品种Pn日变化中,克瑞森、新郁、巨玫瑰均有单峰,均呈上午高下午低的逐渐下降趋势,火焰无核和蓝宝石均有双峰,均呈因中午的高温和强光(气孔因素)而导致的“午休现象”,5个葡萄品种Pn日平均值分别为克瑞森(8.395±3.541)μmol/(m2·s)、新郁(9.303±2.643)μmol/(m2·s)、新郁(9.303±2.643)μmol/(m2·s)、火焰无核(8.796±3.588)μmol/(m2·s)、火焰无核(8.796±3.588)μmol/(m2·s)、巨玫瑰(8.043±2.614)μmol/(m2·s)、巨玫瑰(8.043±2.614)μmol/(m2·s)、蓝宝石(8.002±4.157)μmol/(m2·s)、蓝宝石(8.002±4.157)μmol/(m2·s)。5个葡萄品种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光补偿点(LCP)在(51.0~78.0)μmol/(m2·s)。5个葡萄品种Pn-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光补偿点(LCP)在(51.0~78.0)μmol/(m2·s)范围内,其中新郁和蓝宝石的LCP均较高,其它3个品种的LCP均低于60.0μmol/(m2·s)范围内,其中新郁和蓝宝石的LCP均较高,其它3个品种的LCP均低于60.0μmol/(m2·s)以下;蓝宝石的光饱和点(LSP)最高,为1 582.2μmol/(m2·s)以下;蓝宝石的光饱和点(LSP)最高,为1 582.2μmol/(m2·s),其次为新郁,克瑞森的LSP最低,为1 151.9μmol/(m2·s),其次为新郁,克瑞森的LSP最低,为1 151.9μmol/(m2·s)。【结论】5个葡萄品种在于田县的光合适应性均比较好,其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克瑞森>火焰无核>蓝宝石>新郁>巨玫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丰富旱砂籽瓜及西瓜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探索2种瓜类的栽培技术措施及旱砂地种植模式.【方法】以靖远旱砂地主栽籽瓜品种‘靖远大板’和主栽西瓜品种‘金花’为试材,测定分析了2种瓜类光合速率日变化的7项指标、光响应曲线、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等光合生理特征.【结果】‘金花’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值大于‘靖远大板’2.97μmol/(m2·s),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而‘靖远大板’则有明显的光合午休;‘金花’的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较‘靖远大板’高242.43μmol/(m2·s)、14.45μmol/(m2·s);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是决定2种瓜类光合能力的关键因子.【结论】‘金花’在光合能力优于‘靖远大板’,但其蒸腾作用也更强烈,对水分的需求更大,相较之下‘靖远大板’虽光合能力较弱但抗旱保水性能更好,更适于干旱少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质量浓度SO_2对红花檵木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熏气法,以0(对照),2.86,5.71和14.28mg/m~3 4个SO_2质量浓度对红花檵木进行密闭熏气3d,1周后利用LI-6400光合仪和PAM-2500便携式荧光仪分别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SO_2胁迫对红花檵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SO_2质量浓度的增加,红花檵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下降,胞间CO_2浓度(Ci)上升;初始荧光(Fo)增加,其中14.28mg/m~3 SO_2处理比对照显著增加23.71%;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降低,其中14.28mg/m~3 SO_2处理下Fv/Fo较对照下降51.75%。不同SO_2质量浓度下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光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加,PSⅡ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上升。【结论】5.71和14.28mg/m~3 SO_2处理会引发红花檵木PSⅡ反应中心比例降低,光合电子传递受阻,PSⅡ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减少,光能转化效率和潜在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抗老化能力强、具有广谱杀菌性的纳米TiO_2改性胺溶季铵铜(ACQ)木材防腐剂,以期提高ACQ防腐处理材的综合性能。【方法】以分散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纳米TiO_2在ACQ溶液中的最佳分散条件,并对纳米TiO_2改性ACQ处理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横纹抗压强度及抗水流失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另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阐明纳米TiO_2改性ACQ处理材中官能团的变化。【结果】纳米TiO_2在ACQ防腐溶液中稳定性较好的分散工艺条件为:ACQ质量分数为0.6%,纳米TiO_2质量为0.05g,纳米TiO_2与Na_6O_(18)P_6质量比为1∶5,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60min;各影响因素作用顺序依次为:纳米TiO_2质量纳米TiO_2与Na_6O_(18)P_6质量比ACQ质量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添加纳米TiO_2的ACQ处理材,其横纹抗压强度及顺纹抗压强度分别为5.98和48.4 MPa,均高于ACQ处理材,并且具有更低的铜流失率。从FTIR谱图可见,添加纳米TiO_2的ACQ处理材,主要是与半纤维素、木质素发生反应,生成以Ti-O-C为主要产物的化合物,并且ACQ质量分数在0.6%~0.8%时,添加纳米TiO_2改性的ACQ溶液稳定性更好。【结论】成功探索出抗流失性较好、力学性能较高的纳米TiO_2改性胺溶季铵铜(ACQ)处理材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增施CO_2和LED补光对日光温室秋冬季番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其互作效应,找出最适组合,实现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生产模式。【方法】以‘金棚1号’番茄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以CO_2含量为主区,共设3个水平(C1:自然条件下的CO_2含量为(400±50)μL/L;C2:增施CO_2,使其含量为(800±50)μL/L;C3:增施CO_2,使其含量为(1 200±50)μL/L);光照强度为副区,2个水平(L1:自然光照(100~600μmol/(m~2·s));L2:自然光照+LED补光100μmol/(m~2·s)),共6个处理(L1C1(对照)、L1C2、L1C3、L2C1、L2C2、L2C3),研究增施CO_2及LED补光后番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变化。【结果】增施CO_2和LED补光对番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了L1C2和L2C3叶绿素a/b值。相同光照强度条件下,除L2C2处理外,CO_2含量的升高显著降低了其他处理的气孔限制值,明显提高了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L2C2净光合速率增加主要受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而其他处理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影响。CO_2含量升高及LED补光均显著降低了叶片气孔密度,提高了植株的总干鲜质量与产量,其中增施CO_2对植株干鲜质量、单果质量与产量的影响更显著。6个处理中,L2C2处理产量最高,为36 349.33kg/hm~2。【结论】增施CO_2和LED补光降低了番茄叶片的气孔限制值,从而提高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促进了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番茄的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及经济效益,CO_2含量为800μL/L+LED补光100μmol/(m~2·s)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烟叶不同组分的热物理特性,为烘烤、回潮和复烤等热加工工艺设计提供参考,采用热探针法分别测定10~70℃、含水率5%~30%的烤后烟叶叶片及主脉热扩散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并分析变化规律,借助MATLAB软件以指数函数形式拟合温度、含水率与烟叶热物理特性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构建烟叶热物理特性参数的经验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叶片和主脉的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含水率在5%~30%时,叶片密度为562.79~684.84 kg/m3,主脉密度为908.83~1 045.51 kg/m3;(2)温度和含水率的提高都会使叶片和主脉热扩散系数增大,且含水率贡献率更大,叶片热扩散系数为0.092 33~0.219 00 mm2/s,主脉热扩散系数为0.088 67~0.149 00 mm2/s;(3)叶片和主脉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叶片导热系数为0.088 13~0.435 37 W/(m·K),主脉导热系数为0.160 70~0.388 83 W/(m·K);...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自然状态下研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霸王与白刺的光合日变化特征.【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光合日动态.【结果】霸王与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0∶00与16∶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白刺净光合速率日均值(4.91±0.74)μmol/(m2·s)大于霸王(3.24±0.76)μmol/(m2·s);2种植物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0∶00与16∶00,白刺蒸腾速率日均值(4.15±0.31)mmol/(m2·s)大于霸王(2.44±0.33)mmol/(m2·s);霸王与白刺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结论】相同环境条件下霸王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白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