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带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双带夜蛾Naranga aenescens Moored在实验室条件和稻田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起点和温度和有效积温。在18-34℃范围内设置6个温度处理对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18-32℃之间的发育历期和温度均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0,9.23,12.02,12.26℃,有效积温分别为60.07,348.54,91.92,29.29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7℃,有效积温为558.36日度。  相似文献   

2.
小地老虎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试验条件下对小地老虎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小地老虎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全世代有效积温为577.51日度,在福州1a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防控越橘巢蛾的发生,在22、25、28、31和34℃温度条件下研究越橘巢蛾(Sardoscelis spenias Meyrick)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越橘巢蛾的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其次为蛹,卵和产卵前期的历期最短。越橘巢蛾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8、6.47、10.92和8.61℃,有效积温分别为114.38、449.73、139.92和95.41日·度;整个世代完成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837.06日·度,预测在黔东南地区1a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4.
柳蓝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4、132.86、38.74、74.95 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为317.87 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8.91代.   相似文献   

5.
烟草粉螟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烟仓最重要害虫之一烟草粉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草粉螟发育起点温度为14.89℃,全世代有效积温为856.25日度,在福建邵武1年发生2代。  相似文献   

6.
麦蛾茧蜂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秋  丛斌  张海燕  董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19-1619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麦蛾茧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麦蛾茧蜂卵期、幼虫期、茧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2、13.24、10.60℃;有效积温分别为51.1、46.19、131.18d·℃。  相似文献   

7.
十一星瓢虫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结果表明:在16~32℃时,该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得到了十一星瓢虫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得出各虫态(龄)的发育速度与温度的10个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桔小实蝇各虫态发育历期及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桔小实蝇的发育历期。应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卵、幼虫、蛹、成虫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5,11.70,12.44,12.44和10.21℃,有效积温分别为25.82,175.13,138.12,325.83和356.72日度。在蒙自县和建水县1a可发生5代。  相似文献   

9.
刺桐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21、24、27、30、33℃ 6个恒温条件下观察刺桐姬小蜂(Quadrastihus erythrinae Kim)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蛹以及卵-蛹的发育历期,计算剌桐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0、13.93、15.11、14.4...  相似文献   

10.
在试验条件下对小地老虎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小地老虎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全世代有效积温为577.51日度,在福州1a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11.
对8个水稻品种的田间抗螟性及抗性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明确了8个水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水平。品种抗性与产量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白穗和千粒重下降是螟害造成吉林省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江浙地区二化螟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2007年测定江苏、浙江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氟虫腈、阿维菌素及拟除虫菊酯类等9种杀虫剂的抗性,以及6类20种杀虫剂对东海二化螟的毒力,为指导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4龄幼虫点滴法测定。【结果】(1)瑞安、苍南、高淳种群对杀虫单具有极高水平抗性(164.8~248.1倍),连云港和东海种群具有中等水平抗性(18.1和25.1倍)。(2)5个种群对三唑磷的敏感性变化很大,其中瑞安、苍南、高淳种群为极高水平抗性(204.8~1395.2倍),连云港和东海种群未检测到明显的抗性(1.8和3.1倍)。(3)瑞安、苍南种群对氟虫腈为中等水平抗性(12.3和26.8倍),其它3个种群为敏感水平(1.3~2.9倍)。(4)苍南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低水平的抗性(7.6倍),其它种群尚处于敏感水平(0.9~2.0倍)。(5)瑞安、苍南种群对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及溴氰菊酯为中~高水平的抗性,其它3个种群对除氰戊菊酯以外的4种拟除虫菊酯为低~中水平的抗性(5.3~31.2倍)。(6)测试的20种药剂对东海种群二化螟的毒力次序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高效氟氯氰菊酯>丁烯氟虫腈、氟虫腈、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虫酰肼≥辛硫磷、喹硫磷、呋喃虫酰肼、三唑磷、哒嗪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氟硅菊酯>杀虫单。【结论】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对药剂的抗性存在差异,应根据当地的抗性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性治理。  相似文献   

13.
存贮温度和时间对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二化螟性诱芯的存贮温度和存贮时间对雄成虫田间诱集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月3日到8月10日每盆平均总诱蛾量,处理Ⅰ和处理Ⅳ比对照(处理Ⅴ)分别下降27.1%和38.8%,但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Ⅱ和处理Ⅲ比对照分别下降53.7%和62.8%,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每盆每日最大诱蛾量与总诱蛾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处理所反映的田间发蛾高峰期相近。  相似文献   

14.
Bt水稻“克螟稻”对二化螟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室内离体叶片快速检测法结果发现,KMD1和KMD2两个转Bt抗虫基因纯合品系与常规感虫水稻品种杂交F1群体人工接虫2d后的幼虫死亡率高达100%,表明这两个品系的抗虫性由显性基因控制。田间调查结果发现,KMD1和KMD2与常规感虫粳稻品种杂交F2群体中抗虫株与感虫株的分离比符合3:1,BC1群体中抗虫株与感虫株的分离比符合1:1,表明这些纯合品系的抗虫性由一对显性核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超级稻38S/0293为材料,研究了习惯施肥(XG)、单质配方施肥(DZ)、复合配方施肥(FH)、不施肥(CK)4种处理对二化螟和稻曲病发生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化螟危害引起的白穗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FH>XG>DZ>CK,3种施肥处理的螟害率均显著高于CK;稻曲病病穗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XG>DZ>FH>CK,XG的病穗率显著高于FH和CK,XG与DZ之间以及DZ与FH之间病穗率差异不显著;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FH>DZ>XG>CK,FH与DZ、CK与XG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FH和DZ均显著高于XG和CK.  相似文献   

16.
在15,17,21,25,29,33,35℃七种恒温下测定了二化螟各虫期的发育历期,并据此推算其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结果为:卵11.8℃和83.5日·度;1龄幼虫11.6℃和71.7日·度;2龄幼虫10.9℃和92.4日·度,3龄幼虫11.6℃和74.1日·度;4龄幼虫11.3℃和77.2日·度;5龄幼虫10.7℃和86.6日·度,6龄幼虫10.5℃和79.5日·度;全幼虫期9.8℃和567.6日·度;预蛹12.8℃和50.7日·度;蛹10.9℃和118.9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4.6℃和30.1日·度;全世代(雌)10.7℃和811.5日·度;利用Weibull函数拟合二化螟种群内幼虫个体间发育历期分布,当常态历期为x时,完成发育个体占总个体的比例F(x)可以下式表达: F(x)=1-Exp{-[(x-0.6546)/0.3795]~(3.8526)}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在防治措施上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印楝素乳油对水稻二化螟作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稀释度的印楝素乳油处理水稻茎秆,探讨其对水稻二化螟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印楝素0.750、0.500、0.375、0.300和0.250μL·L-1的浓度处理稻茎,对二化螟拒食率分别为70.82%、65.74%、58.64%、36.69%和23.61%。印楝素乳油处理水稻茎秆饲喂3龄幼虫,0.750和0.500μL·L-1的高浓度处理,幼虫分别于6、12d全部死亡;0.375、0.300和0.250μL·L-1的低浓度处理,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印楝素对二化螟成虫具有较强的产卵忌避作用,10μL·L-1的浓度对成虫产卵忌避率达88.6%。室内毒力测定还表明二化螟蚁螟对印楝素乳油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和毒杀作用。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条件下,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三龄幼虫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是217.2和46.1mg/L;对初孵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是188.3和22.5mg/L。浓度为25mg/L时,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幼虫生长发育抑制率为26.72%;100mg/L时为88.79%。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幼虫的毒杀作用也比较明显,但作用缓慢,处理24h和48h后的LC50分别为676.4和326.5mg/L。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二化螟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普通低温-15(30d),-20(4,6,8,10d),-23(4d),-25℃(4d)下的死亡率分别为3.33%,6.67%,13.33%,23.33%,26.67%,30%,56.67%;田间越冬初期、中期、后期由低温引起的死亡率分别为0,4.85%,9.96%。越冬幼虫能耐受一定的强低温-28(90min),-30(30min),-32℃(10min)。不同时期越冬幼虫的耐寒性有很大差异,其过冷却点在翌年3月中旬以前呈上升趋势,3月中旬以后又逐渐下降。不同地理纬度区越冬幼虫的耐寒性也有差异,表现为过冷却点随地理纬度的升高而上升。首次提出二化螟在越冬期间通过耐冻和避冻两种策略来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