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党中央发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和大力支援农业的号召以后,全国人民热情沸腾地从各方面响应了党的号召,争先恐后地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援农业的高潮,在不同的岗位上贡献山自己的力量,迅速地壮大了农业战线上的队伍,大大鼓舞了五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相信,我国的农业生产即将出现更大的跃进。  相似文献   

2.
叶面施肥,又叫根外追肥,它是将固体肥料加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肥液,均匀喷洒于叶面的一种施肥方法。合理施用叶面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良种是农业增产的内在因素,是农业生产其他措施不可代替的重要生产资料。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由于缺乏配套栽培措施,致使其本身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调查,同一品种大面积亩产与自身的生产潜力之间相差在50~100kg之间。  相似文献   

4.
5.
川南杂交高梁蓄留再生高梁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川南常规高粱产量品质的不断下降,种植高粱的农户日趋减少,造成了川南优质酿酒业和优质原料供给的严重矛盾。为此改良高粱品种和研究一整套配套栽培技术势在必行。笔者通过详尽的试验,将新的栽培技术配套新的种植方式,667m^2增产达到了200kg以上,增收近千元,该技术的应用对改变川南种植结构。加快农业品产业化发展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科优21等3个品种进行了平田展示试验示范,以此来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技术能力,使科优21杂交水稻得以更好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梁生产中应用的细胞质有A1和A2两种类型.不育系的细胞核有南非高梁核体系、中国高梁核体系、倾向南非高梁核体系和印度高梁核体系.恢复系的种质主要是中国高梁和倾中国高梁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由南非高梁×中国高梁、中国高梁×中国高梁、倾南非高梁×倾中国高梁,发展为印度高梁×倾中国高梁.植株高度由高秆改良成中秆,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温度是影响不育性的主要因子,在自然条件下,A2不育系雌蕊败育轻或不败育,雄蕊遇高温可散出花粉,使不育系产生少量自交结实.粒用高梁育种近年来进展不大,其丰要原因是遗传基础狭窄,株型不理想,耐密性差,抗性育种重视不够,杂优利用模式有待创新.今后应①协作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创造新种质;②不同类型间亲缘关系要清晰,以保持和提高两亲间的杂种优势;③保证新品种的繁制质量和数量,加快其推广速度.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5月13日,湖南省农业厅在溆浦县召开了中稻区超级稻-油菜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现场会,研究部署中稻区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工作。会议代表观摩了溆浦县卢峰镇油菜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演示现场和桥江镇超级稻机插秧现场,怀化市介绍了油菜生产发展经验,溆浦县、常德市绿叶农机合作社分别作了典型发言。湖南省农业厅厅长刘宗林作  相似文献   

9.
10.
《农技服务》2016,(6):77-78
为了筛选出适合荣县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再生力强、抗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高梁新品种,选择8个杂交高梁新品种与四川省对照青壳洋高梁进行了品比试验。筛选出泸宁两糯1号、泸糯8号、泸糯10号、川糯梁1号、泸糯12号和湘两优糯粱1号适合荣县种植,头季高梁分别比青壳洋高梁増产43.31%、38.39%、36.46%、36.19%、34.38%和11.51%;头季高梁+再生高梁分别増产74.26%、90.65%、79.56%、81.59%、83.25%和44.79%。产量优势明显,适宜在该县不同生态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鹰嘴豆增产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泗县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建东 《农技服务》2012,29(2):238-240
结合耕地地力相关调查,分析了泗县目前粮食生产现状、耕地地力等级生产水平和存在问题,从改善耕地地力、推广实用技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及加快土地流转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粮食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造成橡胶总产量水平比较低产业存在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人为风险。自然灾害会给橡胶树带来损害,市场价格低迷影响胶农扩大植胶面积和割胶的积极性,割胶劳动力紧缺,都造成橡胶总产量水平比较低。造成橡胶产量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橡胶的价格。随着胶价的回升,天然橡胶仍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我区常年植棉70万亩左右.回顾1968年以来的棉花生产情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68~1970年棉花采用直播,套种在以大元麦为主、麦幅占地35%左右的麦垅中,茬口好,亩产119.6斤.1971~1977年棉花前茬片麦面积大(50~60%),条播麦幅占地40~50%,腾茬季节迟,棉花产量下降,亩产为91.9斤.1978年以来棉花以育苗移栽为主,产量有所上升,亩产为102.4斤.为使棉花产量能持续增长,更好地发挥移栽棉增产优势,我们从棉花生产有关资料,分析了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及单产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粮食生产现状,并对山西省粮食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挖掘山西省粮食增产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