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龙山县百合产业的发展壮大,蛴螬在百合上危害逐年加重。为减轻该虫在百合上的危害,开展了百合—晚稻—百合、百合—中稻—百合、百合—水浸泡—百合等3种水旱轮作方式对龙山百合蛴螬发生为害的防控研究。结果表明,百合—晚稻—百合、百合—水浸泡—百合、百合—中稻—百合等3种水旱轮作方式百合增产明显,其中百合—中稻—百合为百合主产品三年二熟制的轮作方式,当年产量比连作百合高,但总产低于连作百合。百合—晚稻—百合、百合—水浸泡—百合的轮作方式没有蛴螬危害,百合—晚稻—百合轮作的方式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了当年的经济收益,百合—中稻—百合轮作方式虽然蛴螬危害很轻微,但是没有提高当年的土地利用率,另中稻的经济价值明显低于百合。由此表明,最佳的水旱轮作模式为百合—晚稻—百合。  相似文献   

2.
温室百合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百合病虫害的种类,包括百合灰霉病、百合疫病、百合炭疽病、百合病毒病、百合螨等,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庭院百合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都很少见,本文着重介绍了庭院百合的分类,主要介绍了亚洲百合共5种、AzT百合共2种以及东方盆栽百合、喇叭百合、OT百合、TR百合、麝香百合、LA百合、头巾百合、原种百合。通过介绍庭院百合在园林绿地、庭院、花卉装饰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未来庭院百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亚洲百合、东方百合、LA杂交种百合、OT杂交种百合的31个品种为母本,采取常规杂交与切割柱头2种方式,与铁炮百合中的白天堂品种杂交,研究铁炮百合与其他百合的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东方百合、亚洲百合与白天堂杂交获得的膨大蒴果及有胚种子率较高,OT杂交种次之,LA杂交种未得到膨大蒴果及有胚种子。切割柱头法在东方百合、OT杂交种百合与白天堂的杂交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在亚洲百合与白天堂的杂交中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使我国野生百合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中,对收集的部分野生百合进行了自交、种间杂交及与栽培品种的杂交,较为系统地评价了野生百合资源的亲和性。结果表明:1)野生百合自交亲和性普遍较好,细叶百合、宜昌百合、岷江百合自交子房膨大率分别达到了100%、66.7%和11.1%。2)以卷丹、泸定百合、岷江百合、兰州百合和青岛百合为母本时,各杂交组合的子房平均膨大率分别达到了53.1%、50.0%、50.0%、45.2%和20.0%,表现出了较高的亲和性;以岷江百合、泸定百合和川百合为父本时,杂交组合的子房平均膨大率分别达到了50.0%、35.0%和10.0%,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3)百合组的野生种与新铁炮百合和东方百合杂种系的品种有较高的亲和性;卷瓣组的野生种与亚洲百合和新铁炮百合有较高的亲和性。4)子房切片培养和胚珠培养的成功率、杂种苗的获得率及有胚率与前期子房的膨大率及子房膨大维持天数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子房膨大率可作为评价百合杂交亲和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综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的百合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综述 ,包括百合外植体的准备、百合的快速繁殖技术等。还对百合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和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百合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全世界有超过100种的野生种和9 000种的品种,这些资源中仅有不足50%用于育种,还有一些处于濒危状态。为使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深入了解百合,促进百合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百合起源、分类,以及生境、表型、遗传和功能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回顾了百合育种的4次突破,并指出我国在百合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研究表明:1)百合在美洲的栽培历史似乎早于亚洲,我国可能是亚洲有百合记载最早的国家。已初步探明百合现代谱系的起源及其在美洲和欧洲的传播路径。2)基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育种实践,百合属被分为轮叶组、根茎组、百合组、具叶柄组、卷瓣组、喇叭花组和斑瓣百合组等7个组。3)百合适应于多种生存环境,形成了丰富的表型、遗传和功能多样性。4)百合育种经历了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组间杂种和花器官特化百合等4次突破。综上,利用百合资源的多样性,百合的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我国需加强百合野生资源驯化、世界百合资源利用和分子育种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来自豫西山区5种野生百合从萌芽至开花各阶段所需生长发育的天数,结果表明,5种野生百合从萌芽至开花各阶段的生长发育进程相差很大,其中细叶百合从萌芽至开花所需的时间最短。5种野生百合的开花长短顺序为细叶百合、光百合、条叶百合、山丹百合和卷丹百合。但是,5种野生百合从萌芽至开花所需天数间未表现出5%显著标准下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百合是单子叶植物亚纲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的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靠鳞茎宿存。目前观赏百合主要以铁炮(麝香)百合、亚洲百合和东方百合为主。百合的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50年代,Robb首先利用百合鳞片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成功,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百合的组织培养也进行了研究,目前已应用于百合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大百合属植物是一类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植物,包括大百合、荞麦叶大百合、日本大百合以及颇有争议的变种云南大百合。本文就大百合属植物的引种栽培、种子休眠、种子萌发、分球繁殖及组织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完整的信息参考。此外,对大百合属植物引种栽培和种苗繁殖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开展百合肥料"3415"及校正试验,研究氮磷钾配肥对百合产量的影响,综合比较百合肥料投入、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从而获得百合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建立了百合施用氮磷钾肥料的三元二次方程,为完善龙山县百合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临洮县百合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已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本文阐释了临洮县百合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当前临洮县百合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认为要从健全百合良种繁育体系、完善产业加工贮藏体系、扩大百合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加强百合品牌创建培育等方面入手,推动临洮县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生物技术在百合 (Liliumspp .)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生物技术在百合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植物离体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百合快速繁殖体系和脱毒苗生产技术程序 ;利用胚胎拯救技术克服了百合杂交前后障碍获得百合新品种 ;蛋白质分子标记、DNA分子标记在百合的初步应用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激法等进行了百合的遗传转化 ,并通过基因枪法成功地获得了百合转基因的植株 .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在百合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生物技术在百合 (Liliumspp .)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生物技术在百合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植物离体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百合快速繁殖体系和脱毒苗生产技术程序 ;利用胚胎拯救技术克服了百合杂交前后障碍获得百合新品种 ;蛋白质分子标记、DNA分子标记在百合的初步应用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激法等进行了百合的遗传转化 ,并通过基因枪法成功地获得了百合转基因的植株 .  相似文献   

15.
2002年,西宁地区引进种植食用百合,试验示范表明,西宁地区海拔2300—2600m的半浅半脑地区为种植食用百合的最适生态区。食用百合每公顷产量为13.5—18t,并且商品性极佳。通过掌握兰州百合、宜兴百合两个食用百合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抗逆性表现、栽培管理技术,形成了适宜本地区的食用百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配肥对百合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百合肥料"3415"及校正试验,研究氮磷钾配肥对百合产量的影响,综合比较百合肥料投入、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从而获得百合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建立了百合施用氮磷钾肥料的三元二次方程,为完善龙山县百合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百合是药食同源植物,又是著名的观赏植物,我国有48个种18个变种,其中龙牙百合、宜兴百合、兰州百合为食用百合三大主栽品种。龙牙百合球大、鳞片白而长、淀粉含量高,产量高。作为一种营养型养生保健食品,龙牙百合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为龙牙百合的生产提供了无限商机。湖南省辰溪县的龙  相似文献   

18.
2012年8月14日,从龙山县农业局获悉,该县农业局在百合产业上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着重从百合的品质、产量入手,多措并举推进百合产业健康发展。良种繁育抓源头。在海拔600米以上的乡镇,创建了33公顷百合良种繁育基地,带动周边乡(镇)种植百合1000公顷,为高海拔地区进行百合良种繁育和百合脱毒提供了科学依据。水旱轮作提品质。实施了"水旱轮作对百合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创办了百合病虫绿  相似文献   

19.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百合鳞茎腐烂病是百合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对百合切花生产影响很大。本文综述了该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病原菌的鉴定方法,总结了不同百合品系对病原菌的抗性,介绍了百合抗鳞茎腐烂病育种研究现状,并对百合抗病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百合遗传转化再生系统的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百合遗传转化技术等方面总结了百合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在百合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