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11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病变,暂将该病称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山东聊城发病鸭群采集14份病料样品,其中包括舌及各脏器组织样品。经PCR方法检测,所有发病鸭肝脏、脾脏中均可检出细小病毒,将其中5份阳性病料样品处理后接种9日龄鸭胚,分离得到1株鸭源细小病毒分离株(命名为SD株)。此外,该分离株的659 bp的Rep和VP1核苷酸序列与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D株与鹅细小病毒具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将该分离株人工感染1日龄樱桃谷肉鸭,可以复制出相似病例。结果表明,从鸭短喙-侏儒综合征自然病例分离到的一株鸭源鹅细小病毒,该病毒可能与鸭短喙-侏儒综合征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以来,在我国山东、江苏等肉鸭养殖集中区发生了一种以舌头外伸、上下喙萎缩、雏鸭发育迟缓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危害我国肉鸭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后经过多方研究,确定是由鸭源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鸭短喙-侏儒综合征"。四年来,笔者一直深入基层,了解疫情发病趋势,对该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4年以来肉鸭短喙长舌症在临沭、沂南、莒南等肉鸭养殖地区广为流行,该病是一种新型肉鸭传染病,主要引起3周龄内雏肉鸭以软脚、瘸腿、短喙、长舌、喘息、腹泻、生长迟缓及发育不良。发病率可达20%~50%以上,死亡率小于5%,对该地区的肉鸭健康养殖构成了严重威胁。1流行病学目前该病在临沂地区只发生于商品肉鸭,蛋鸭、鹅、鸡未见发病。10~20日龄为高发期。发病率与日龄关  相似文献   

4.
三明市沙县某乡镇肉鸭养殖户的10~25日龄肉鸭出现喙变短、变粗,舌外露,屠宰时易断腿、断翅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分析确诊为鸭短喙长舌综合征。针对发病情况及养殖场条件设计治疗方案,并追踪治疗结果,在治疗5 d后,发病率由20%降低至0.5%,结合该养殖场的饲养情况提出改善方案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以来,在我国山东、江苏等肉鸭养殖集中区发生了一种以舌头外伸、上下喙萎缩、雏鸭发育迟缓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危害我国肉鸭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后经过多方研究,确定是由鸭源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鸭短喙-侏儒综合征"。4年来,笔者一直深入基层,了解疫情发病趋势,对该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1病原鸭源鹅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的成员,为单股线状D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测序结果表明,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1发病情况养殖户胡某饲养的3 000羽肉鸭,在32日龄时出现腹泻,用痢菌净治疗,连用药5 d,未见好,患病肉鸭出现上喙溃烂增多,达60%~70%,后患病肉鸭上喙严重短于下喙,上喙向上翘起。2临床症状病鸭初期表现出精神萎顿、站立不稳,上喙溃烂,眼圈周围羽毛湿润,流泪,粪便稀薄,严重的瘫痪、拉稀,蹼干燥,患病肉鸭上喙严重短于下喙,上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2~3月,笔者联合教学、科研单位以及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在肉鸭养殖大省山东走访了济宁、临沂、菏泽、日照、潍坊、泰安、淄博等多个地区,调查了几十家肉鸭场,对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管理、药物保健等方面提出了防控措施。一、流行特点1.传播速度加快,流行范围逐步扩大。在2000年,该病只是在我国南方个别地区零星出现,2015年以  相似文献   

8.
去年3-4月份,乌克兰的一个专业化禽场的育肥肉鸭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主要症状是感染鸭的上喙部肿大,我们将这种病称之为“鸭肿喙综合症”。该病发生在出壳后40-50日龄的鸭,临床特征是上喙部突然增大(突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我国华东地区商品肉鸭养殖地区暴发了一种以生长迟缓、鸭喙变短、舌头外露下垂、跛行、瘫痪、拉稀以及翅腿易折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暂命名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剖检时可见发病鸭胰腺、肺脏和胸腺等组织出血。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脏、胰腺、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以及充血、出血。RT-PCR/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患鸭组织中存在类似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的特异性核酸,未见其他水禽病毒核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本病病原与经典GPV密切相关。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发现,患鸭组织中存在GPV特异性的抗原。鉴于本病与经典水禽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表征、剖检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差异性,我们初步确定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原为一种与GPV密切相关的新型鸭细小病毒(Novel duck parvovirus,NDPV)。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夏秋季节,山东、江苏等地肉鸭养殖中"短喙长舌病"已经不多见,随之而来是以一周内雏鸭期发脐炎,2~3周肉鸭瘫腿、卧地、摇头晃脑,4周左右肉鸭"三炎"为主的疫病,养殖户称之为"鸭瘫",给部分养殖户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损失。为了查找病原,我们进行了实验室病原研究,现把结果分享如下:1发病情况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肉鸭发病大体可分为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月至今,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樱桃谷北京鸭商品肉鸭发生了一种疾病。为诊断该病,从1个38日龄感染鸭群选典型病例和外观正常者各9只,对其体重、喙和舌头进行了测量和分析,随后进行了分子检测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典型病例的体重(1.40±0.51 kg)和喙长(4.00±0.26 cm)与外观正常者(2.87±0.51 kg和5.74±0.58 cm)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该病具有半番鸭短喙和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的特征,即喙短、舌头伸出、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用水禽细小病毒的PCR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从37日龄病例采集的36份组织样品均为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阳性。用VP1和VP3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的结果均显示,樱桃谷北京鸭源毒株与导致半番鸭SBDS的毒株聚为一个分支,二者属GPV的同一类变异株。用GPV阳性样品感染2日龄北京鸭,可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短喙症状。结果表明,GPV变异株与樱桃谷北京鸭SBDS相关。  相似文献   

12.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近几年,我区年饲养出栏樱桃谷肉鸭达500万只以上。随着饲养量的增加,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以5-15日龄较多,且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鸭死亡率可达95%,给肉鸭养殖户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共诊治该病肉鸭127批(次)、26.48万只,治愈23.67万只,治愈率达89.4%,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1临床症状该病主要表现为病程短、发病急、死亡快,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死亡。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鸭短喙长舌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选取潍坊市某肉鸭养殖场的病鸭和未发病场的健康鸭分别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病鸭的钙离子、无机磷、肌酐和白蛋白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健康鸭(P0.05);试验组病鸭的谷丙转移酶、尿素氮、G-谷氨酰转移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鸭(P0.05)。  相似文献   

1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是肉鸭养殖业中的主要疾病,发病鸭群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程也较短,发病率最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其中以2~3周龄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商品肉鸭养殖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15.
正肉鸭腹水综合征,又名肉鸭腹水症、心衰竭综合征或高海拔病等,是一种以腹腔积液为特征的肉鸭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它不仅使肉鸭的屠宰率及屠宰品质下降,而且会造成鸭的死亡,死亡率通常为15%~30%,最高可达60%。该病多见于肉鸭,主要发生于生长速度较快的幼龄鸭群中,多见于 3~6周龄,特别是速生型肉鸭,且公鸭发病率高于母鸭。在发病季节上,多见于寒冷的冬季和气温较低的春秋季节。主要临床特征是腹围增大和呼吸迫促,右心扩张, 肺充血、水肿, 以及肝肿大,腹水聚集是该病区别于其它相关疾病(如猝死症)的重要临床症状。本病病因复杂,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安徽省某鸭场发生的以雏鸭发育迟缓、鸭喙萎缩、舌头外伸下弯为特征的疾病病因,本研究利用PCR对病鸭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扩增出鹅细小病毒(GPV)特异性目的片段。将PCR阳性病料组织样品接种11日龄樱桃谷鸭胚,盲传3代后,可致鸭胚胚体出血严重,并且鸭喙畸形,证实分离到一株鸭源细小病毒(命名为AH-D15株)。利用第3代尿囊液感染2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2周后感染鸭出现短喙症状,并从鸭脑、肾、脾、胰腺和肝脏组织内检测到病毒。将分离病毒株的VP3核苷酸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的GPV和番鸭细小病毒进行比对,结果表明AH-D15株与德国的VG32/1株和匈牙利的virulent B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96.3%和96.5%。上述结果表明从病鸭体内分离到的鸭细小病毒可能来源于GPV,因此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00-1604
2015年3月以来,我国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肉鸭群出现了一种疾病,该病以鸭喙发育不良,舌头外伸为特征。根据症状,暂将该病命名为鸭短喙长舌综合征(duck beak atrophy and dwarfish syndrome,BADS)。从不同地区5个发病肉鸭群采集130余份样品,取5份样品进行病原的分离。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4株大肠杆菌从肝脏常规分离);获得5份鸭胚培养物。该培养物不能凝集鸡红细胞。对5株分离株株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鸭瘟病毒、坦布苏病毒、鸭甲肝病毒、鸭星状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圆环病毒、鹅多瘤病毒、鹅腺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病毒等均为阴性,鹅细小病毒呈阳性。采用基于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PCR方法对74份样品(肝脏和泄殖腔棉拭子)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00%。该分离株661bp的VP3核苷酸序列与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鹅细小病毒82-0321v株和SHM319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8%和98.3%;与番鸭细小病毒同源性较低,在77.6%~78.8%之间。用鸭胚分离的SDLC01株感染1日龄雏鸭能引起鸭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等症状。上述结果表明,从BADS患鸭体内分离得到鸭细小病毒(duck parvovirus,DPV),其可能与BADS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鸭光过敏症是由于鸭采食光过敏物质的饲料后,鸭体对强烈阳光照射所产生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上以病鸭的上喙、脚蹼出现水泡和炎症,严重时上喙变形、角化层脱落及结膜炎等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发病率不高,但病鸭常因上喙变形,采食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造成死亡。该病在野外菜籽成熟的7~10月份多发,此时气温较高,阳光照射强烈,小鸭在户外活动时间长,而导致该病发生。就鸭而言,临床上主要见  相似文献   

19.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鸭喙变短、舌头外伸、胫骨短粗、跛行瘫痪等为特征,又称短喙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该病发病率为10%~30%,可对我国养鸭业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大舌头病"是一种发生在肉鸭、番鸭,以鸭喙粗短,鸭舌外露,生长受阻,骨骼易断等特征为主的疾病。该病2013年首先在江苏的丰县、沛县发现,2014年发病范围扩大到山东的临沂等地,2015年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肉鸭养殖密集区域大面积发生,给肉鸭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证实,"大舌头病"是由鸭细小病毒变异株引起的。1流行特点1.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10-25日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