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耦合联动内容,为优化面向美丽乡村建设的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南京市11个项目区为例,首先建立起土地整治项目评价和美丽乡村建设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相对系数评价法对基础数据计算出各自分值,然后引入SPSS软件中的11种曲线估计回归模型,探究土地整治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耦合关系,最后通过相关系数R~2和耦合曲线走势分析土地整治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南京市土地整治各项目与与美丽乡村建设中村社环境的耦合关系相对不明显,与管理民主的耦合度有待提高。[结论]在今后的土地整治工作中要更加重视保护环境,提高项目的民众参与度,进而提高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最终实现两系统之间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耦合关系与耦合联动内容是新一轮国土空间资源优化的重要内容。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为例,首先建立起用土地整治评价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相对系数评价法对基础数据计算出各自分值,然后引入SPSS软件中11种曲线估计回归模型,探究土地整治项目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关系,最后通过相关系数R2和耦合曲线走势分析土地整治项目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各项目与生态文明建设中保护环境的耦合关系相对不明显,与和谐共生的耦合度有待提高。今后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应把更多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土地整治评价体系,重视保护环境,提升景观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引入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模型,对福建省2011—2020年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绩效水平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福建省“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兴旺指数总体优于“十三五”期间(p<0.05),与之相反,“十二五”期间的乡风文明指数总体小于“十三五”期间(p>0.05)。“十三五”期间的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其绩效水平均优于“十二五”期间(p<0.01)。2011—2020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绩效综合评估指数分别为0.001~1.458,总体上呈“上升—下降—上升”的N形变化趋势。2011—2015年的乡村振兴绩效综合评估指数总体小于2016—2020年(p<0.05)。[结论]研究期内,福建省乡村振兴推进绩效水平优劣顺序为:2020,2019,2018,2015,2016,2017,2014,2013,2012,2011年。2018—2020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绩效综合评估指数相对较高。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过程中,应结合...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九龙坡区农业委员会考察团一行于2016年7月中旬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学习为重点,对浙江省德清县和安吉县美丽乡村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考察所见、所闻、所思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德清和安吉两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概况、做法、经验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依据考察启示,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提高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搞好村民自治,实现管理民主;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村容整洁"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定量评估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对各子系统内部指标进行排序,进而判断对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结果](1)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子系统波动幅度最大。(2) 2000—2020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向良好协调阶段发展;不同省区间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可表现为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3)各子系统与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排名可表示为水资源子系统>粮食子系统>能源子系统,其中水资源子系统内部指标与系统耦合协调度关联度均在85%以上,水资源子系统相对其他子系统的严格管理尤为重要。[结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为促进系统协调发展和流域高质量发展应综合考虑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的协调水平及其时空异质性特征,助力乡村振兴。[方法] 重构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指标体系,应用TOPISIS模型测算2009—2018年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指数,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两者的协调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集聚程度。[结果] ①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指数与乡村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特征且表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②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协调水平略有提升,各省份已由濒临失调为主优化为初级协调类型为主,耦合协调类型呈“东高西低,中部以湖北省为高值”的分布特征,西部初级协调类型呈由分散布局演变为集中排列的地理特征,优化趋势显著。③中国各省份间耦合协调性Moral’s I始终保持正值,空间集聚程度较高,中部江西、安徽、河南成为区域极化中心,西部与东北多为“L-L”型。[结论] 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地域差异明显,随着乡村振兴实施进程的加快,有逐渐均衡的态势。统筹推进乡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和优化产业布局是促进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高质量协调发展,缩短区域差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生产与农民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影响,为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北地区各省(区)退耕还林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农民纯收入、黄河流域径流量和土壤侵蚀总量为基础数据,运用SPSS及Excel数据库技术开展分析。[结果]退耕还林直接造成西北地区粮播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但农民纯收入逐年增加;退耕还林面积大小与粮播面积大小和粮食产量多少呈负相关关系,与农民纯收入呈正相关关系;黄河流域径流量随着退耕还林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侵蚀量随着退耕还林面积的增加而减少,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对西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大,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起到了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乡村清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江苏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情况,阐述了该工程在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总结了做法与经验,对正在全国开展的乡村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波  焦峰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48-51,58
依据2007—2010年的统计与调查资料,在对典型流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有无水土保持项目对比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南安康、商洛、汉中三市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与治理前相比,各地类拦蓄径流量、保土效益明显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不同措施对拦蓄径流的作用顺序依次为:封育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坡面整治措施>能源替代措施>保土耕作措施;不同措施对保土效益的作用顺序依次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封育措施>坡面整治措施>能源替代措施>沟道防护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源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与评估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为判别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从土地整治应增加耕地有效利用面积并提高耕地产能、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经济活力与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提出了判别标准。并依此为准则,采用理论分析与专家咨询的方法,构建了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并以山东省东明县小井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案例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整治前可持续性综合分值为63.20,整治后分值为80.55,可持续性等级由勉强持续上升为中等持续;4项因素的分值分别由21.77、5.61、14.46、21.36提高到26.32、8.53、15.95、29.75,说明土地整治对这4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整治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Rural America has disadvantages of distance, scale, and weak linkages, which are further exacerbated by glob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 These disadvantages are manifest in the increasing urban rural differentiation, including higher rates of poverty and increasing cultural clashes. The nature of work in rural areas, as it is both experienced and perceived, shape the possibilities of rural areas to generate and control change. Both information and new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the education to utilize it are needed. Delivery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great diversity of rural America and the growing inequality within it.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方法,以“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12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为例,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能源建设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商品能源供应增加很少的情况下,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使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政府对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方针,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农村的调研,阐述了农村信息化体系构建的内容,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江苏农村信息化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农村信息化网络应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实现农村信息化网络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站的现状,分析了其在农村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并对目前农村信息服务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鲍劲 《计算机与农业》2010,(8):112-114,138
随着我国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用能显著增长。在分析概括相关学者关于我国农村用能的研究的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了农村能源的类型与特点,探讨了我国农村能源政策以及我国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能情况,总结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乡统筹为背景,从探讨城乡统筹与农村土地流转关联机制入手,运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吉林省统筹城乡发展中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提出控制城镇住宅投资速度及鼓励和帮助高投入低产出的农户积极寻求土地利益比较高的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结果表明:(1) 影响吉林省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土地流转的3个主要因素全社会住宅投资、农村城镇比较收益、农业中间消耗与农村土地流转关联程度依次为:0.788 0,0.692 3,0.644 7;(2) 全社会住宅投资与农村土地流转数量呈高度正相关;(3) 农村城镇比较收益与农村土地流转数量呈负相关;(4) 农业中间消耗与农村土地流转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从而决定了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中,必须从农村大系统出发,通过农村能源和生态工程建设,使二者相互协调,即在综合开发利用农村能源的同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本文以南亚热带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广东省五华县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为例,探讨了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Rural policy issues are receiving renewed attention. Understanding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olicy debate on the future of rural peoples. There is a wide range across OECD member countries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at is rural. This suggests tha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apacities to invest in r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is not the major source of employment in the predominantly rural regions of OECD countries. As machinery is substituted for labor, regions that are dependent on agricultural jobs will need to find something new to expor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employment base. However,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predominantly rural regions is not a major factor in their employment performance. Other factors, such as adjacent metropolitan areas, scenic vistas, an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and the presence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make the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address emphasizes the need to revitalize the rural community. To revitalize the community, reorganization is going to have to take place. “Change” is going to occur in agriculture, starting with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his change, reorganization, is the key to the future success of rural America and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