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源  武江民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3):105-112,122
[目的] 分析1990—2020年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因素,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 逐年筛选植被生长季6—9月的Landsat TM/OLI影像数据,计算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NDSI)4个生态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 1990—2020年白龙江流域RSEI均值从0.531上升至0.67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好转;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主要位于舟曲—武都段的白龙江两岸、宕昌县西北及岷江东岸,改善面积达8 393.97 km2,占总面积45.55%;各生态指标对于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程度在1990年干度>湿度>热度>绿度;2006年干度>绿度>湿度>热度;2020年绿度>湿度>干度>热度。[结论] 利用GEE平台实现RSEI模型扩展了在大范围尺度、长时间序列下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近年来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改善态势,对于流域的保护治理工作仍需继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漳河上游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优化重构2000—2020年漳河上游Landsat影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引入坡度(slope)、归一化山地植被指数(NDMVI)、颗粒物浓度(DI)3项指标,构建考虑地形和颗粒物影响的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advanced RSEI,ARSEI)模型,辅以多种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ARSEI具有较好适用性,能够准确地表征漳河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状况。NDMVI对ARSEI影响最大,DI最小。(2)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西南差、东北优”的空间格局,等级以较差和中等为主;研究期内,35.94%的区域表现为改善,并以改善1个等级为主,其中2010—2020年改善最为显著,变化格局呈“整体稳定,局部改变”的特点。(3)不同类型因子的影响力排序为:模型因子>地形因子>气象因子>社会因子>经济因子;所有影响因子均表现为协同增强作用,NDSI,NDMVI和slope的共同作用下对ARSEI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最大。[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土地整治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土地整治生态转型是土地整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项目区尺度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直接、长期全面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选取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RSEI(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模型,反演得到湿度、绿度、热度、干度指标以及RSEI指数,实现对项目区整治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监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湿度和绿度指标对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正向作用,而热度和干度指标起负向作用,且干度指标的影响最大;2)RSEI总均值在整治前、中、后分别为0.652、0.572和0.605;RSEI等级中的优良等级在整治前、中、后所占比例分别为78.73%、39.55%和63.29%;RSEI变差、不变和变好的比例分比为42.55%、46.25%和11.20%;3)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整体下降"的态势,表现为"整治期变差-恢复期变好-全过程变差"的总体特征,土地整治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扰动具有持续性,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改善存在滞后期,在项目竣工5年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仍低于整治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东矿区1995-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时变化特征,为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5-2020年6期Landsat 5 TM及Landsat 8 OLI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用干度指标(NDSI)、绿度指标(NDVI)、热度指标(LST)、湿度指标(WET)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川西北沙化土地为研究对象,选取沙化土地治理前(2004年)和治理后(2014年)的Landsat影像,基于ENVI平台,从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方面分别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湿度指数(WET)、建筑物—裸土指数(NDBSI)和地表温度(LST),并对这4个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信息量较多的主成分贡献率为权重,建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4年,研究区的RSEI均值由-0.059 8下降为-0.068 6,降幅为14.72%,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降;较2004年,2014年优和良等级比例分别增加0.70%和1.77%,增加区域位于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区;10年间共有1.25%的区域生态得到改善,1.96%的区域生态发生了退化,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主要分布于石渠县的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区。因此,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异质性,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选取滇中地区2000—2020年Landsat影像,逐年提取遥感生态指数RSEI(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运用冷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生态环境重心转移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索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 ①滇中城市群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RSEI均值从2000年的0.51下降到2020年的0.46。②从空间分布上看,除个别年份外总体上滇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大多森林覆盖率较高。③近20 a来滇中城市群生态环境空间分布呈南—北方向,同时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性。[结论] 滇中城市群生态环境变差与城市群建成区高速扩展,气候异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应加强生态建设,提升滇中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陕西省神木市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地区。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为资源型城市神木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及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0,2015与2020年共3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作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分析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探究该地区生态环境驱动机制。[结果] ①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RSEI指数下降幅度达到12.47 %,在2010-2015年间下降最快;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很差与较差的面积增加幅度达到15.29 %。②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以西北部的风沙区率先增强,随后转向地势较低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同时,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差和一般为主,两者总和占据神木市总面积的67.09 %。③植被覆盖度与绿度、湿度、干度及热度4个指标因素均表现出显著的驱动性,其中植被覆盖度解释力最高(达到62.4 %),是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力;多因子交互也均表示出协同增强的作用,夜间灯光、人口密度、热度与植被覆盖度交互作用最强。[结论] 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仍在进一步恶化,尽管前期退化得到遏制,但恶化区域在逐渐扩大,提高植被覆盖度可以有效增强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此应进一步落实植被绿化等生态保护措施,提升神木市高品质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RS和GIS技术对炉霍县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以2000年和2007年的TM图像为数据源,经过图像预处理与增强处理,通过解译与分类,得到炉霍县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疏林地、耕地和迹地、裸岩面积减少明显,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面积增加突出,2007年新增了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园地。提出了影响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和保护建议,为更好地保护炉霍县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舟山岛2000—2020年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为类似海岛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舟山岛为研究对象,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选取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的遥感影像,提取出湿度(WET)、绿度(NDVI)、热度(LST)、干度(NDBSI)4个指标进行耦合,得到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al index, RSEI),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舟山岛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评价。 [结果] ①在5个时间节点上,舟山岛RSEI均值分别为0.631 2,0.637 5,0.611 6,0.550 3和0.502 4。在研究期间内,舟山岛的RSEI共下降了20.41%; ②舟山岛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岛屿生态质量为优和良的面积分别下降了12.51%和11.87%,生态质量为差、较差和中的面积分别上升了7.35%,12.49%和4.55%; ③研究期间内舟山岛人类开发活动明显增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于舟山岛,导致生态环境变差。 [结论] 利用遥感生态指数对于海岛生态环境质量同样可进行有效的监测与评价。在研究期间内舟山岛生态环境质量前期较稳定,后期降幅较明显,研究期间内总共下降约20.41%。  相似文献   

10.
漓江流域是桂林市旅游核心区域,地形地貌复杂,了解其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情况对桂林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快速准确获取漓江流域的历史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情况,选取1991、2001、2009和2019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遥感生态指数(RSEI),与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标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神东矿区生态环境变化监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岳辉  刘英  朱蓉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2):101-107,114
[目的]对矿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检测分析,为相关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神东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9—2016年的Landsat影像,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动态监测神东矿区及各个主要矿井生态环境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①矿区尺度上,神东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提升,2015年的中等及其以上等级所占面积比例为59.2%,比1989年增长了23.7%;②矿井尺度上,不同矿井的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差异,榆家梁矿井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最优,乌兰木伦矿井的采区和锦界矿井的非采区生态环境质量最差,相较于采区而言,非采区的生态环境较好。[结论]神东矿区各矿井的RSEI均值总体呈增加趋势,表明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12.
以江淮分水岭部分为研究对象,选取植被指数、干度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分别表示绿度、干度、湿度和热度等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指数(CEQEI),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CEQEI的均值从2000年的0.357增长至2005年的0.529,继续增长至2010年的0.615,说明该区生态环境整体状况不断改善。研究表明CEQEI能够较为系统地对研究区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以来,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急需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效果进行评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京津风沙源区的特殊情况,建立了一套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改进的特尔菲法,分析比较了两组专家打分的均值和标准差,引入权衡系数a,能够根据不同的评价角度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值,建立了适于京津风沙源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模型。该模型对研究区的综合评价得分值为4.13,符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而采用传统的荒漠化遥感定量模型评价时,结果为轻度荒漠化面积所占比例为28%,中度荒漠化面积所占比例为35%,夸大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焦作市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究河南省焦作市其近20 a来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特征,可为该市及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选取2000,2006,2009,2014和2019年5期Landsat影像数据,耦合绿度、湿度、温度及干度4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对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 ①2000-2014年,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倒"U"形曲线,2014-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好转;②城镇人口占比增幅变缓及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改善了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③回归分析中所选4个指标中对焦作市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的重要程度表现为:干度 > 湿度 > 绿度 > 热度。[结论] 遥感生态指数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可进行有效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额济纳旗绿洲生态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干旱区利用光学遥感可以对其沙化状况、治沙效果进行监测 ,得到良好的监测效果。利用 L and-sat TM遥感图像并结合 GIS分析了绿洲最近 15 a来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分析表明额济纳沙漠化土地已遍布全旗。( 1)绿洲北部、东部等的湖泊水体范围在锐减 ;( 2 )绿洲面积在明显减少。2 0 0 0年比1986年后 15 a来绿洲面积减少了 6 1.48% ,平均每年面积递减 4.39% ;( 3)绿洲质量及盖度在下降。绿洲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水资源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因此 ,通过引进现代高新技术如遥感的监测与系统地分析及科学地治理 ,额济纳旗绿洲生态恢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山西省生态环境的特点 ,按照代表性、可操作性、层次性、主导因子原则 ,并通过专家咨询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双基点法对 1997~ 2 0 0 1年间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 ,山西省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社会经济条件、抗逆水平在 1997~ 2 0 0 1年间呈现出渐好的态势 ,但自然条件、环境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山西省生态环境整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定西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定西地区的定西县、渭源县、陇西县和通渭县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以 1990年和 2 0 0 0年 2期TM数字图像为主要信息源 ,进行屏幕目视解译 ,取得了初步的本底数据。建筑交通及矿区用地增长率为14 .97% ;农业用地增长率为 8.0 2 % ;林地增长率为 11.2 3% ;其它如河滩地、宜林草荒地则相应有所减少。定西地区经过 10 a的发展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日趋合理 ,但还存在诸如土地利用率不高 ,农业用地比重过大 ,畜牧业用地比重太小 ,以及造林面积大 ,而存林面积小 ,树木成活率低 ,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 ,说明了遥感技术在定西这一特殊地区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中已被有效地应用 ,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以期有利于项目区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00—2019年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从而为该区水源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东江源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04,2009,2014和2019年5期的Landsat影像数据,提取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和热度(LST)4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遥感生态指数(RSEI)法,对东江源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 2000—2019年研究区的RSEI指数分别为0.356,0.538,0.332,0.608和0.637,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下降和上升趋势,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率较高的中部和东南部,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密切的东部和西北部的城镇区。研究区内优良等级的生态环境质量占主导地位,其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0.204 9%上升到2019年的92.346 4%,生态环境明显变好。热度(LST)和干度指标(NDBSI)重心偏移变化较小,为1.616 km和1.482 km,而绿度(NDVI)和湿度指标(WET)受人口密度和开发程度的影响,绿地分布和土壤含水量随着建设用地的开发而开始分散,使偏移量增大。[结论] 在2000—2019年,除城市交通造成周边的环境质量下降外,其余地区较之前都有明显的改善。植被覆盖和城市用地之间的关系是造成东江源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