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羊生长激素基因部分序列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鲁北白山羊、波尔山羊和波尔山羊与鲁北白山羊的杂交一代、回交一代共计 2 74个个体为研究材料 ,对山羊生长激素基因 5′调控区 - 4 0 6~ - 1 93片段进行PCR扩增 ,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发现存在多态性。结果表明发现波尔山羊及杂交后代以AA型占多数 ,而鲁北白山羊则BB型个体较多 ,基因型频率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对该片段的两种纯合型克隆测序发现 :AA型在第 6 0位发生了C→T的突变 ,第 2 1 1位发生碱基C的丢失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抑制素α(inhibin-α,INHA)基因第1外显子在高繁殖力山羊品种(黄淮山羊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以及低繁殖力品种(波尔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研究了该基因对黄淮山羊产羔数的影响.设计4对引物扩增山羊INHA基因外显子1序列,只有引物1在3个山羊品种中检测到多态性,出现了3种基因型(AA、AB、BB),测序结果表明,BB型和AA型相比在INHA基因第1外显子1 006 bp处都发生了碱基突变(C→A),导致脯氨酸改变为苏氨酸.黄淮山羊突变纯合型(BB)平均产羔数比野生型(AA)少0.65只(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INHA基因可能是影响黄淮山羊繁殖力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1和内含子2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内含子(P2)存在多态位点,分别定义为MM、LM和LL基因型.MM型与LL型相比在内含子2的790bp处碱基发生G→C的突变.多态位点均以L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40和0.659,在波尔山羊的3~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LM型个体的第2胎产羔数显著高于LL型个体(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以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分析绵羊初乳和常乳乳蛋白质组的差异,揭示绵羊不同泌乳阶段的乳蛋白质组特征。选用6只胎次相同、预产期相近的湖羊母羊,分别采集分娩后第1、3、7天的初乳和第14、28、56天的常乳,每个时间点采集6份奶样并等体积混合,离心弃去乳脂肪,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对初乳和常乳的脱脂乳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初乳中乳蛋白含量较高,且随着泌乳期的延伸,乳蛋白含量降低。以第1天乳蛋白2-DE图谱为参照,第3天检测到3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20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有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3天图谱中,其余17个蛋白点呈现表达量的差异;第7天检测到3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19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有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7天图谱中,其余15个蛋白点呈现表达量的差异;第14天检测到3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1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有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4天图谱中,其余22个蛋白点呈现表达量的差异;第28天检测到3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28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有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28天图谱中,其余9个蛋白点呈现表达量的差异;第56天检测到36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26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有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56天图谱中,其余9个蛋白点呈现表达量的差异。综上,共检测出4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有8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而这些蛋白主要涉及免疫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江西饲料》2016,(4):48
正4只8岁的克隆羊是多莉的克隆体。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7月26日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显示,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创造出的克隆羊衰老过程是正常的。该研究分析了13只成年克隆羊,其中4只的遗传数据与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动物——克隆羊多莉一样,这是首次开展的有关克隆对大型动物健康影响的长期研究。自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出现以来,一直存在对克隆动物健康状况的担忧。20年前,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用一个成年羊的体细胞成功克隆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南沿海的7个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23个微卫星标记对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福清山羊、戴云山羊、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等7个山羊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23个基因座中21个座位在所有群体中都具有多态性,基因座BM0203在各个群体中分别为纯合基因座,但存在群体间变异,基因座BM6444在湘东黑山羊、宜昌白山羊群体中为单态,但在其他群体都存在多个等位基因。总群体基因杂合度为0.819 0,7个群体PIC平均值在0.630 5~0.691 9之间。根据Nei氏遗传距离用UPGMA方法对7个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马头山羊和湘东黑山羊首先聚为一类,福清山羊、戴云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黄淮山羊再和前者依次聚类,最后,宜昌白山羊和它们整个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1和内含子2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内含子(P2)存在多态位点,分别定义为MM、LM和LL基因型.MM型与LL型相比在内含子2的790 bp处碱基发生G→C的突变,多态位点均以L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40和0.659.在波尔山羊的3~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LM型个体的第2胎产羔数显著高于LL型个体(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MM型个体显著高于LM和LL型个体(P<0.05).表明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四川5个山(绵)羊品种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参阅文献挑选 80个随机引物 ,从中筛选出 3 0个重复性好的引物 ,对四川黑山羊、南江黄羊、北川白山羊、成都麻羊 4个山羊品种和藏绵羊进行RAPD分析 ,并进一步对 1 3只南江黄羊个体 ,1 8只黑山羊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用Nei氏公式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 :黑山羊与南江黄羊的遗传距离最小 ,亲缘关系较近 ;藏绵羊与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都很大 ,亲缘关系远 ;RAPD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用于山羊品种之间遗传亲缘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l5(BMP15)是早期卵泡生长和分化的必需因子。从贵州白山羊GDF9基因外显子2中找出1个、BMP15基因外显子2中找到3个位点发生碱基替换。为了进一步研究这4个位点在群体中是否存在多态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对贵州白山羊的高产羊群和低产羊群2个基因的4个位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贵州白山羊的高产羊群和低产羊群GDF9基因外显子2的790位点都检测到AA、AB 2种基因型,AB基因型对应的产羔数较多(P<0.05),790位点的变异与已知序列不同。BMP15基因外显子2的675位点只检测到1种基因型,没有多态性;BMP15基因外显子2的573位点和798位点均检测到多态性,其中798位点的碱基变异与已知基因序列不同;从贵州白山羊高产羊群中这2个基因位点都检测到了野生型、杂合型和突变型3种基因型,对应的产羔数为野生型最少,突变型最多,杂合型居中。推测GDF9基因790位点多态性对山羊繁殖率的调节方式可能与绵羊相似,但BMP15基因573和798位点的突变对贵州白山羊产羔数的促进作用,可能以数量遗传效应为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是卵母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调节卵泡的早期生长和分化。对贵州白山羊GDF9基因的研究结果显示,编码区1007位碱基与已知山羊不同。为了研究1007位点对贵州白山羊繁殖力的影响,采用锚定PCR对GDF9基因外显子2第18位氨基酸密码子所在区域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GDF9基因编码区1007位点表现出C/T多态性,使成熟肽第18位氨基酸为丙氨酸/缬氨酸替换;低产母羊均为杂合基因型,高产母羊中90%为杂合基因型,高产羊群与低产羊群之间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GDF9基因1007位点的多态性与贵州白山羊产羔数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山羊抑制素βA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素βA(inhibin-βA,INHβA)是性腺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它具有抑制垂体促卵泡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分析了INHβA在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和波尔山羊等3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引物1和引物3在黄淮山羊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中都存在多态性,引物1的基因型为AA、AB型,不存在BB型,引物3的基因型为CC、CD型,不存在DD型,但在波尔羊中,引物1和引物3均没有检测到多态性。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与AA型相比在第110 bp处有一个G碱基的缺失,123 bp处有一处G→A的碱基突变,CC型和CD型相比在第72 bp处存在T→C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GDF9基因是否与山羊产羔数存在关联性,采集具有1~5胎产羔记录的安徽白山羊经产母羊血样265份,提取血液总DNA;根据基因序列(Gen Bank:EF446168.2)和参考文献设计4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GDF9基因2个外显子在安徽白山羊品种中是否存在遗传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均值法分析遗传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产羔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外显子1中存在1个SNP EF446168.2:c.1956AC(同义突变),而在外显子2中存在2个SNPs(EF446168.2:c.3319GA,错义突变;EF446168.2:c.4085GA,同义突变)。群体遗传分析发现,3个SNP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优势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0.607 5)、GG(0.750 9)、GG(0.786 8)。关联性分析表明,在EF446168.2:c.1956AC位点,3种基因型安徽白山羊产羔数LSM(最小二乘均值)无显著差异;对EF446168.2:c.3319GA位点,AA型产羔数LSM分别比GG型个体和GA型个体LSM高0.77只和0.41只(P0.01);对EF446168.2:c.4085GA,AA型个体产羔数LSM分别比GG型个体和GA型个体LSM高0.43只和0.28只(P0.01)。因此,GDF9基因与安徽白山羊产羔数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产羔数的一个主效基因;EF446168.2:c.1956AC、EF446168.2:c.3319GA、EF446168.2:c.4085GA可能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安徽白山羊多胎性育种。  相似文献   

13.
试验山羊分为 3组。第 1组 10只大白山羊,舍饲全价颗粒饲料,平均每天每只羊采食 0.79kg。第 2组 10只波尔山羊与大白山羊杂交一代,舍饲条件与 1组完全相同,平均每天每只羊采食 0.91kg全价颗粒饲料。第 3组 10只大白山羊,每日放牧 6~ 8h,平均每天每只羊补饲混合精料 175g。第 1组增重比第 3组提高 118.5%( P<0.01)。第 2组料肉比比第 1组低 29.24%( P<0.01)。第 2组只月收入是第 1组的 4.02倍,第 1组是第 3组的 18.5倍( P<0.01)。试验结果证明,舍饲山羊的经济效益大大超过放牧山羊,品种改良可以大大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用3对引物鉴定了黄淮山羊和波尔山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1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并对黄淮山羊Gn—RHR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物P1、P3扩增片段在2种山羊中均只,检测到1种基因型,不存在多态性;而引物P2扩增片段,2种山羊类型均检测到AA、AB和BB基因型。黄淮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25、0.200和0.075;波尔山羊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65、0.206和0.029。测序分析发现AA型基因与BB型基因相比在58bp处发生A—C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赖氨酸改变为谷氨酰胺。在黄淮山羊中,BB型比AA型个体平均产羔数多0.66只(P〈0.05)。因此,山羊GnRHR基因第1外显子具有多态性;GnRHR基因可能是控制黄淮山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贵州白山羊GDF9基因编码区1007位点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是卵母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调节卵泡的早期生长和分化。对贵州白山羊GDF 9基因的研究结果显示,编码区1007位碱基与已知山羊不同。为了研究1007位点对贵州白山羊繁殖力的影响,采用锚定PCR对GDF 9基因外显子2第18位氨基酸密码子所在区域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GDF 9基因编码区1007位点表现出C/T多态性,使成熟肽第18位氨基酸为丙氨酸/缬氨酸替换;低产母羊均为杂合基因型,高产母羊中90%为杂合基因型,高产羊群与低产羊群之间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GDF 9基因1007位点的多态性与贵州白山羊产羔数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山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HphI酶切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Hph对山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379bp扩增产物进行了PCR-RFLP多态性分析,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酶切位点分别由2种共显性基因控制;对该片段的纯合型分别克隆、测序发现,BB型在第1661位由T→C。上述结果为首次试验证实山羊MSTN内含子2(379bp)区域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ESR和PGR基因在5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贵州白山羊、河北绒山羊、河南槐山羊、美姑黑山羊、承德黑山羊5个品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分析雌激素受体(ESR)、孕酮受体(PGR)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山羊产羔率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在这5个山羊品种中不存在多态位点,保守性高。PGR基因在146 bp处有C→G的突变,产生3种基因型,即AA基因型、AB基因型、BB基因型。贵州白山羊AA基因型比BB基因型多0.03只,AB基因型比AA基因型多0.49只;河北绒山羊AA基因型比AB基因型多0.07只,BB基因型只有1只产羔数为2.00只;河南槐山羊AB基因型比AA基因型多0.27只,但不同基因型对3个品种的产羔数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山东省境内山羊种群的血液生化遗传标记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5个山羊品种中,Tf、Akp及EsⅠ基因座均表现出多态性,Hb和EsⅡ基因座仅分别在崂山奶山羊和莱芜黑山羊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Amy未表现出多态性;平均杂合度为0.2876,基因纯合系数在0.6以上,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2614,说明这些山羊群体的遗传变异较低,其97.386%来自群体内遗传多态现象。基于3个多态位点基因频率的系统发育分析证明,带有共同遗传基础的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和崂山奶山羊遗传距离较近,引进的南非波尔山羊与4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波尔山羊(Boar goat,BG)和陕南白山羊(Shaannan goat,SG)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根据绵羊TGF-β1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山羊TGF-β1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3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波尔山羊和陕南白山羊中,仅第2外显子148 bp位点碱基发生A→G突变,导致苏氨酸(Thr)变为丙氨酸(Ala);多态位点均以A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530和0.648.在波尔山羊的1~3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和AA型个体(P<0.05);在第4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P<0.05),而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BB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AA(P<0.05).在陕南白山羊的2~4胎的平均产羔数中,AB型个体显著高于BB和AA型个体(P<0.05);在第1胎中,AB型个体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TGF-β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可以用于山羊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只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单胎母羊)和与其相同饲养条件下自然繁殖出生的波尔山羊(单胎母羊)0~12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测定,初步分析了其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克隆羊初生重、体尺略高于自繁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克隆羊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重指标明显高于自繁羊,差异极显著(P<0.01);③克隆羊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尺指标除体长略高于自繁羊,差异不显著(P>0.05)外,体高、胸围均明显高于自繁羊,差异极显著(P<0.01)。④克隆羊生长发育速度前期快,逐渐减慢,后期趋于正常。0~3月龄阶段总增重、日增重明显高于自繁羊,差异极显著(P<0.01);3~6月龄阶段高于自繁羊,差异显著(P<0.05);6~12月龄阶段略高于自繁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