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养鸭生产中,雏鸭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鸭的关键,雏鸭是指0~3周龄的小鸭,在这个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鸭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几年来笔者在技术服务中,调查了解雏鸭早期死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种鸭方面的原因1.1种鸭缺乏营养种鸭日粮过于单纯,比例不当,营养不全,造成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或氨基酸缺乏。当缺乏维生素A时,雏鸭出壳时间延长,肿眼或瞎眼的  相似文献   

2.
鸭啄癖症是圈养鸭群中有时会见到的现象。啄癖种类较多,包括啄肛、啄趾、啄羽、啄蛋等现象。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多,管理不当,如鸭舍饲养密度过大、运动量不足,饲料单一造成蛋白质缺乏或饲料中缺乏含硫氨基酸,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长时间不喂给食盐,饲喂时间不固定,以及运动场过小,圈舍内通风不良,光线过强等都会造成啄癖症的发生。1 鸭常见的啄癖症1.1 啄肛这是养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啄癖。雏鸭多是在拉稀时,而鸭舍内又缺少饮水,其他雏鸭就啄拉稀雏鸭的肛门,啄破出血后,更多的雏鸭又去啄,常常会导致死亡。成鸭多见于母鸭产蛋,肛门外翻…  相似文献   

3.
雏鸭养育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但据笔者调查,由于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等各方面原因造成雏鸭死亡的比例较大,其中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占雏鸭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鸭户造成很大损失。而雏鸭死亡与生理特点也是密切相关的。雏鸭绒毛稀少,体小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防疫与免疫,极易引起发病和死亡。因此必须针对雏鸭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  相似文献   

4.
刘九生 《中国家禽》1999,21(6):34-34
母鸭日粮中维生素B1缺乏时,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鸭可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多见于胚胎发育的后期及出壳后2~3d内的雏鸭。如果雏鸭日粮缺乏维生素B1或饲养方法不合理,则雏鸭群常在20日龄前后出现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大批死亡。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5.
母鸭日粮中维生素B1缺乏时,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鸭可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多见于胚胎发育的后期及出壳后2~3d内的雏鸭。如果雏鸭日粮缺乏维生素B1或饲养方法不合理,则雏鸭群常在20日龄前后出现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24~48h。鸭舍环境卫生差,湿度过大,饲养密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等不良因素均能促进本病发生。病理剖检特点为肝脏的体积增大和有出血斑点,最后常在出现角弓反张症状后迅速死亡。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对养鸭者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1~2d,人工感染大约24…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能引起雏鸭发育迟缓和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能引起雏鸭发育迟缓和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鸭维生素D缺乏症是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供应不足、光照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使鸭体内钙、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代谢疾病。饲料中钙、磷供应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最近笔者在指导某养殖场养鸭过程中,遇到一例雏鸭维生素D缺乏病例,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发病原因该病主要是由种鸭饲料配制不当。种鸭及其所产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或种鸭生殖器官疾患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严重时造成死胚。发病程度较轻的虽然可以孵出雏鸭,但雏鸭体质较弱,如果其缺乏的养分能够及时从育雏饲料中得到充分补足,  相似文献   

11.
初生雏鸭绿脓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蓉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2):221-222
绿脓杆菌病在雏鸡和育成鸡中时有发生,而鸭的绿脓杆菌感染较罕见。2个鸭场发生初生雏鸭大批死亡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诊断、病理解剖学及组织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确诊造成初生雏鸭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环境污染和疫苗注射所致绿脓杆菌感染而引起的雏鸭急性传染病。本研究旨在强化养鸭生产综合性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12.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以在冬春的产蛋母养鸭极易发生此病,越是高产母养鸭发病率越高.蛋鸭患了软腿病后,轻则造成掉蛋,重则还会死亡.  相似文献   

13.
雏鸭水中毒现象比较少见,近两年来连续发生多起,造成雏鸭大批死亡,使养鸭专业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现将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石门镇连续发生4起雏鸭水中毒,2003年发生1起,2005年3起,4户共养鸭3600只,发病2400只,死亡2220只。  相似文献   

14.
一发病原因饲料中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不足是该病的原发性病因。30日龄以内雏鸭发生缺乏症是由于产蛋种母鸭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所致。当产蛋种母鸭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时,雏鸭出壳后7~14日龄便开始出现症状。若产蛋种母鸭  相似文献   

15.
1发生原因 鸭营养性胚胎病主要是种鸭饲料配制不当,种鸭及其所产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或种鸭生殖器官疾患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严重时造成死胚。程度较轻的,虽然可以孵出雏鸭,但体质较弱,如果其缺乏的养分能够及时从育雏饲料中得到充分补足,多数可以逐渐成为健康雏鸭,否则成活率很低。  相似文献   

16.
在这里,我们特地将《电白县沿海区养鸭业发展概况》和《沿海地区发生雏鸭蚬瘟病的报道》(此文曾在本刊1987年第3期上刊登过)两篇文章同在一起发表,其目的在于:一是肯定电白县利用海滩资源发展养鸭业的经验,因为我国人均耕地少,粮食饲料不足,发展畜牧业将更多地依赖于利用非耕地、非粮食饲料资源,所以电白县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二是提醒沿海地区养鸭者在放牧条件下要特别注意给鸭补充维生素B_1,因为蚌、蚬、螺、蟛蜞等水生动物缺乏维生素B_1,并且还含有能破坏维生素B_1的硫胺酶,如果单纯用这些水生动物喂鸭,或只补给缺乏维生素B_1的水漂洗饭等饲料,则会造成维生素B_1缺乏症,给养鸭业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 B_2在体内起着调节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的作尉,当雏禽维生素 B_2缺乏时,会影响生物氧化的正常进行,引起体内物质代谢障碍,出现一种麻痹瘫痪的趾弯曲症状。当饲粮中维生素 B_2严重缺乏时,有时可能未有麻痹弯趾现象,雏禽已告死亡。现将某鸭场雏鸭缺乏维生素 B_2的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经过某鸭场从某市购进鸭苗2100只,进行大群平地饲养。饲料组成:10天龄内是玉米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3周龄雏鸭,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和发育迟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以在冬季和初春的产蛋母鸭极易发生此病,且母鸭产蛋量越多,发病率越高。蛋鸭患软腿病后,轻则造成掉蛋,重则造成死亡。 引发蛋鸭患软腿病的原因,主要由于场地潮湿、鸭舍不通风所致。特别是舍饲的蛋鸭,如阳光照射得少,运动不足,鸭群密度过大。拥挤或因日粮营养不全,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比例不当,缺乏维生素  相似文献   

20.
正鸭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禽副伤寒,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禽类疾病,具有发病迅速、传染性高、死亡率高的特征,雏鸭或免疫力较为低下的成年鸭感染率较高,一般先从雏鸭感染暴发,引起雏鸭死亡,继而感染成鸭。鸭沙门氏菌一经感染,可在1周以内出现高峰感染,其传播速度和沙门氏菌病的防治以及养鸭环境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养殖环境较差可造成鸭舍内病菌孳生,成为沙门氏菌感染的来源,防治不及时可引起免疫力低下的雏鸭死亡和鸭群间的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