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甘南牦牛开展冷季补饲试验,研究不同年龄段牦牛补饲后的增重效果,为甘南牦牛冷季补饲提供试验依据。本试验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甘南州玛曲县开展,选择不同年龄段牦牛群体进行补饲试验。补饲期内,每月称量试验组和对照组体重,分析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90 d的试验期内,当年犊牛、2岁、3岁和成年牦牛试验组活重增加量分别为11.4 kg、3.4 kg、2.6 kg和4.35 kg,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增加量分别高出9.4 kg、10.1 kg、14.85 kg和20.65 kg。说明,冷季适当补饲能增加各年龄段牦牛的增重量,且对幼龄牦牛生长有明显的效果。冷季补饲是高寒牧区牦牛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牦牛采食量受牧场草量的限制,体重呈季节性波动,冷季补饲是减少牦牛冬季掉膘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冷季补饲试验,结果为:冷季牦牛掉膘率为13%,相比传统饲养方法减少掉膘20%左右,牦牛体重在4月减少得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为使高海拔地区幼年牦牛四季营养达到平衡,避免冷季体重出现负增长对后期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以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的60头幼年牦牛为研究对象,通过补饲牦牛体重在四季保持持续增长。体高和体斜长在冷季增长不显著,补饲组胸围增长明显高于不补饲组。通过每个阶段的体况评分,补饲组牦牛体况明显高于不补饲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冷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麦洼牦牛132头,按年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补饲组,每组66头牦牛,补饲组归牧后补饲精料(1 kg/d·头),对照组只放牧。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补饲组牦牛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掉膘降低41.42%,补饲组成年牦牛、犊牦牛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成年牦牛掉膘降低55.14%,犊牦牛掉膘降低57.31%;(2)补饲组牦牛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提高7.56%、9.86%、8.45%,补饲组成年牦牛、犊牦牛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犊牦牛提高10.52%,成年牦牛提高10.69%;(3)补饲组与对照组放牧牦牛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蛋白、尿素、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肌酸激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补饲组成年牦牛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提高24.41%。由此可见,冷季补饲精料有助于提高放牧牦牛生长性能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有利于牦牛冷季保镖,且对犊牦牛的效果优于青年牦牛。  相似文献   

5.
两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补饲精料对减少牦牛冷季掉膘有明显作用。8月龄牦牛补饲精料试验组比对照组少减重2.81kg,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0月龄补饲精料牦牛试验组比对照组少重2.19kg,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计算投产比得出,补饲精料是增加三江源区牦牛冷季营养供给,减少掉膘,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犊牦牛生产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年龄相近的健康犊牦牛550头,分成放牧加补饲和纯放牧饲养2个处理组,分别收集冷季为期168 d的体增重指标,结合饲养成本分析不同饲养模式对犊牦牛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季补饲使犊牦牛纯利润每日增加4.96元/头,而纯放牧模式下的犊牦牛每日损失0.51元/头。故冷季补饲在保障犊牦牛安全过冬的同时,又实现了有效增重,提高了牦牛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藏本地及引进的7种优质牧草进行采集和品质分析,筛选出了适宜本地规模化应用的牧草品种豌豆草,以其作为原料之一设计出高、中、低3种能氮比的补饲饲粮(Ⅰ组为869.09.1,Ⅱ组为785.71.1,Ⅲ组为524.62.1),并在海拔3 600 m地区开展母牦牛补饲试验,研究开发出适宜于西藏高寒牧区牦牛的冷季能氮比补饲技术,解决西藏高寒牧区牦牛在冷季补饲技术上和牦牛营养模式上的短板,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犊牛的生长发育等,优化牦牛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8.
冷季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牦牛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养殖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冷季分别对公牦牛进行自然放牧(SEG1组)和投喂不同粗精比的饲粮,结果表明:与SEG1组相比,补饲组牦牛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补饲组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脂蛋白脂酶(LPL)含量显著高于SEG1组(P<0.05);各补饲组牦牛肝脏组织内脂滴表达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SEG1组(P<0.05),各补饲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SEG1组相比,SEC50组、SEC30组和SEC10组牦牛养殖利润分别提高228.77%,258.69%和115.52%。综上所述,冷季补饲管理可有效提高牦牛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脂肪沉积和代谢功能,提高牦牛养殖经济效益,补饲饲粮粗精料比为70∶3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掌握高寒牧区冷季补饲青贮玉米秸秆对天祝白牦牛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天祝白牦牛采用燕麦青干草加不同比例青贮玉米秸秆分组补饲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补饲方式相对比,在同样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试验组效果显著。[结论]试验组天祝牦牛体重前四月体重呈上升趋势,后两月才开始缓慢下降,具有显著的保镖效果,对照组体重冷季六个月一直呈下降趋势,保膘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冷季补饲精料对怀孕牦牛繁殖性能、生长期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选用6岁左右、健康无病的经产怀孕麦洼牦牛10头,随机分为2组(5头/组),即对照组(全放牧)和精料组(放牧+精料补饲料400g/d)。试验二选用2岁左右、健康无病的生长期麦洼牦牛21头,随机分为3组(7头/组),即对照组(全放牧)、玉米组(放牧+补饲玉米500 g/d)和玉米菜粕组(放牧+补饲玉米菜粕500 g/d,各50%)。结果表明:试验一,精料组犊牦牛初生重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47.48%(P<0.01);试验二,对照组生长牦牛体重下降9.25 kg,补饲玉米组和玉米菜粕组生长期牦牛分别增重12.38 kg和2.33 kg,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玉米组生长牦牛增重极显著高于玉米菜粕组(P<0.01)。结果提示,冷季给予怀孕牦牛补饲精料可提高犊牦牛初生重;冷季生长牦牛补充精料有助于提高生长性能,同时补饲能量饲料(玉米)的效果高于蛋白饲料(菜粕)。  相似文献   

11.
高寒地区放牧牦牛补饲尿素糖蜜营养舔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季对放牧牦牛补饲尿素糖蜜营养舔块,可使牦牛少减重19.10~25.85kg,减少损失171.90~232.65元,相应多获利63.99~83.34元;暖季通过90d放牧补饲育肥,补饲后牦牛体增重达到37.96~46.16kg,比同龄对照组提高40.13%~70.39%,补饲后牦牛多获利77.13~148.59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根据其补饲效果,提出高寒牧区放牧牦牛较为适宜、绿色、环保、营养物质平衡的饲草料供给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麦洼牦牛冷季补饲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麦洼牦牛冷季成活率.[方法]在红原县的三个示范户中开展麦洼牦牛冷季补饲试验.补饲时间为2008年1~4月份,比较全群全期补饲青干草+精料模式与当地的传统的"少量补饲"模式的效果.试验牦牛分为1.5岁育成牛、6~8岁经产的空怀带犊母牛和6~8岁的经产怀孕母牛.分析的指标包括体重,体尺及死亡率.[结果]表明,尽管除了部分体尺指标外,大部分体重体尺指标均表现了"掉膘",但试验组育成牛与空怀母牛相对于对照组在体重上减少较少(P <0.05),试验组牛只的越冬死亡率及怀孕牛的初生流产、死亡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说明冷季补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枯草期采用3个不同的补饲标准,对不同组别的天祝白牦牛犊牛进行补饲培育,旨在探讨天祝白牦牛犊牛在第一个冷季里生长发育受阻、乏弱死亡严重的问题。结果表明:补饲水平较高的Ⅰ组与Ⅱ组的犊牛体重显著高于补饲水平较低的Ⅲ组(P<0.05),说明进入枯草期后实行早期断乳,给予科学合理的精、粗饲料搭配补饲,是解决天祝白牦牛犊牛在冷季生长发育受阻,减少乏弱死亡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探讨了高海拔地区进行冷季补饲对母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对妊娠后期母牦牛每日用母牛专用浓缩饲料0.30kg/头补饲150d。结果表明:补饲期内补饲组母牦牛掉膘减重12.3kg,显著低于对照组减重30.2kg(P0.05);试验组母牦牛平均减重82g/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1.3g/d(P0.05);暖季体重恢复期,补饲组母牦牛平均增重30.4kg,显著高于对照组25.2kg(P0.05);试验组母牦牛平均日增重253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8.3g(P0.05);补饲组公、母牦牛犊初生重分别为15.1kg,14.3kg。对照组公、母牦牛犊初生重分别为11.9kg,10.3kg。补饲组公、母牦牛犊初生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6.9%和38.8%,差异均极显著(P0.01);补饲组母牦牛发情率和连产率分别为44.7%和34.0%,比对照组提高了32.9%和22.2%,差异极显著(P0.01)。冷季对妊娠母牦牛进行补饲,可防止母牦牛掉膘减重,增加犊牦牛初生重,促进暖季带犊母牦牛体重增加、体能恢复,提高母牦牛发情率和连产率。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饲精料对冷季放牧牦牛瘤胃细菌区系特征的影响,为实施放牧牦牛冷季营养平衡调控提供一定参考。试验用放牧牦牛均选自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的同一养殖合作社,其中0.5岁公牦牛12头,等分为放牧组(Am)和补饲组(Tm),补饲组每天需补饲0.5 kg犊牛补饲精料;2.5岁公牦牛12头,等分为放牧组(Cm)和补饲组(Sm),补饲组每天需补饲1.5 kg生长牦牛补饲精料。试验期间,牦牛每天8∶00之前出牧,18∶00之后归牧并补饲精料。结果表明,Tm组0.5岁牦牛瘤胃细菌有效序列、覆盖指数显著大于Am组(P<0.05),而Am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Tm组(P<0.05);Sm组2.5岁牦牛瘤胃细菌覆盖指数极显著大于Cm组(P<0.01),而Cm组Shannon指数极显著高于Sm组(P<0.01)。在门水平上,放牧组和补饲组的0.5岁和2.5岁牦牛瘤胃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Tm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Am组(P<0.05),变形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Am组(P<0.01);Sm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纤细菌门丰度极显...  相似文献   

16.
以1岁牦牛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在冷季进行补饲,研究四季营养调控对青年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试验选取350头体质相近的1岁公牦牛,随机分为2组,试验期914 d。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平均重259.35 kg,对照组平均重133.64 kg,试验组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冷季采取放牧+补饲的饲养模式对青年牦牛进行营养调控,能使青年牦牛四季营养保持相对平衡,对牦牛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藏羊和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期分组设计,分两期进行。分别在海北同保牧场暖季、冷季做补饲控释尿素对藏羊和牦牛增重试验,结果表明:在冷季补饲时,试验期藏羊对照组、试验组只均增重分别为(0.79±0.32)、(1.85±0.5)kg;试验期牦牛对照组、试验组只均增重分别为(4.59±1.63)、(7.52±1.3)kg,两组间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暖季补饲控释尿素,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九龙牦牛冷季补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冷季补饲效果.[方法]本试验选择1~15岁的60头九龙牦牛作为试验组,同龄50头牦牛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白天放牧+晚上补饲配制精料的方式开展补饲试验,对照组只开展放牧,不补饲.试验开始时及开始后30 d和90 d分别测量体尺和体重.[结果]表明:在试验不同阶段,同龄牦牛身高、体斜长和胸围等体尺指标在补...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冷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犊牛体增重、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4月龄牦牛犊牛28头,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头(公母各7头),试验组牦牛犊牛归牧后补饲精料0.4kg/d·头,预饲期7d,试验期90d.结果表明,补饲组牦牛犊牛平均日增重达184.44g/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藏羊和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期分组设计,分2期进行.分别在海北同宝牧场暖季和冷季做补饲控释尿素对藏羊和牦牛日增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冷季补饲时,试验期藏羊对照组和试验组只均增质量分别为(0.79±0.32)kg和(1.85±0.50)kg;试验期牦牛对照组和试验组只均增质量分别为(4.59±1.63)kg和(7.52±1.30)kg,2组间增质量差异极显著,而在暖季补饲控释尿素,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