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以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其主要危害10日龄以前的雏鹅和番鸭,具有传播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最高可达100%)。随着日龄的增加感染率和病死率都下降,一月龄以上的鹅与番鸭极少感染。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源为小鹅瘟病鹅和带毒鹅;病毒可以随着鹅蛋垂直传播,也可以在孵化器中通过受其污染的蛋壳或在饲养过程中通过受其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感染易感鹅;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与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该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无易感性。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危害5~25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该病经消化道感染,与病禽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通过蛋壳污染孵化器。易感雏鹅与雏番鸭造成该病的传播。笔者于2012年7月6日诊治一起雏鹅发生小鹅瘟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鹅细小病毒,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鹅,具有传染快而病死率高,番鸭也易发生感染。2007年4月邳州市某养殖户饲养的雏番鸭暴发了小鹅瘟,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以传播快、高发病率与病死率、严重下痢、渗出性肠炎、肠道内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许英民 《兽医导刊》2007,(10):47-48
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3日龄至30日龄的雏鹅易发生,30日龄以上的幼鹅很少发病.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出现在10日龄以内的雏鹅.近几年,雏番鸭也感染小鹅瘟,笔者在门诊工作中遇到一起雏番鸭发生小鹅瘟并发曲霉菌病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6.
<正>1小鹅瘟1.1流行特点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雏番鸭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雏番鸭,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可达90%~100%。雏鹅、鸭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下降;当年留种的母鹅群和母番鸭群的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鹅细小病毒感染,又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以传播快、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严重下痢、渗出性肠炎、肠道内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常呈隐性感染,但经排泄物和卵可传播该病。该病是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所引起的主要侵害3~20日龄雏鹅的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雏番鸭也可感染小鹅瘟。利用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对临床剖检病例中疑似小鹅瘟感染雏番鸭的病变组织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与预想结果一致的381 bp特异片段。同时取病番鸭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及生化鉴定,结果鉴定出大肠杆菌。结果表明该病例为雏番鸭鹅细小病毒及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是小鹅瘟(Gosling plague,GP)的病原体,由于其感染雏鹅和雏番鸭且传播快、病死率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与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的传染病。该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均无易感性。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危害5~25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10日龄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感染引起的侵害幼鹅和番鸭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d~20d龄的雏鹅和雏番鸭,发病鹅临床上以严重下痢及渗出性肠炎为特征,表现空肠和回肠有坏死性肠炎,肠道形成"腊肠状"的栓子堵塞肠腔的典型病理变化~([1])。在自然条件下小鹅瘟主要通过鹅粪便使疫病迅速传播,如果防治不及时,能引起雏鹅大量死亡。随着养鹅业的发展,大量鹅苗跨地域销售和运输,传播也随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 d的雏鹅,传染快而病死率高.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但可以经卵将疾病传至下一代.本病在自然传染的情况下仅对雏鹅(包括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感染发病,最早发病的雏鹅一般4~5日龄开始,数日内即波及全群,病死率为70%~95%,甚至达到100%,雏鹅的易感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7日龄内死亡率达100%,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7日龄后死亡率一般在60%以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其它禽类均无易感性。本文旨在为小鹅瘟病诊治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希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雏鹅病毒性肠炎,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死亡率为60%~95%,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是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与致死率为90%~100%。随着雏鹅日龄增长,发病率与死亡率会逐渐下降。该病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感染为隐性,不呈现临床症状,通过粪便及其他排泄物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雏鹅病毒性肠炎,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小鹅,以传染快、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严重下痢以及渗出性肠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近年来,随着贵州省种草养鹅项目的逐步加快,鹅苗及产品的频繁运输,疫病相互感染几率增加,再加上饲养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造成疫病的流行。2008年,某养殖场5日龄的小鹅发生疫病,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小鹅瘟继发大肠杆菌病。现将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胡奇林 《广东饲料》2012,(12):42-44
鹅细小病毒病或称小鹅瘟(GooseParvovirus,GPV),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于1956年由方定一教授首次在江苏扬州发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相继报道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该病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也感染雏番鸭,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特征表现为水样腹泻,渗出性肠炎,乃至腊肠样栓塞。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20日龄小鹅,以渗出性肠炎、肝脏、肾脏、心脏等实质器官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雏鹅和雏番鸭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传统的小鹅瘟弱毒苗在免疫预防小鹅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潜在毒力易返强、不易区分自然感染与疫苗抗体等不足[1].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 ,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尚未见有发生的报道。本病易发生于 3~ 2 0日龄的雏鹅 ,发病后传染快、死亡率高 ,是危害养鹅业的重大疫病之一。1 流行特点在自然感染情况下 ,最早发现本病的雏鹅为 3~ 5日龄 ,2~ 3天内迅速波及全群 ,7~ 1 0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高峰 ,一般死亡率为 70 %~ 95% ,最高达 1 0 0 %。随着日龄的增加 ,雏鹅的易感性逐渐下降 ,1 0日龄以上雏鹅感染后死亡率一般不超过 6 0 % ,2 0日龄以上发病率较低 ,30日龄以上极少发病。但近年来亦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