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乙酰甲喹属于喹喔啉-N,N-二氧化物类兽药,有研究认定3-甲基-2-乙酰基-喹喔啉是乙酰甲喹的残留标示物。N4-脱一氧乙酰甲喹则被认为是乙酰甲喹在大鼠、鸡及猪肝微粒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给乙酰甲喹代谢产物及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Na2S2O4还原乙酰甲喹,合成3-甲基-2-乙酰基-喹喔啉和N4-脱一氧乙酰甲喹,经质谱、红外及1 H核磁等光谱技术对二者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证,为乙酰甲喹代谢产物及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恩诺沙星与乙酰甲喹的联合抗菌活性,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了恩诺沙星与乙酰甲喹单用及联用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恩诺沙星与乙酰甲喹单独使用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μg/m L和32μg/m L,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6μg/m L和256μg/m L。两药联用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FIC指数为0.5和0.75,分别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试验表明,恩诺沙星与乙酰甲喹联用可以增强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恩诺沙星与乙酰甲喹的联合抗菌活性,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了恩诺沙星与乙酰甲喹单用及联用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恩诺沙星与乙酰甲喹单独使用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μg/m L和32μg/m L,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6μg/m L和256μg/m L。两药联用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FIC指数为0.5和0.75,分别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试验表明,恩诺沙星与乙酰甲喹联用可以增强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乙酰甲喹在水产动物中的代谢过程,本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及代谢软件MetabolynxXS自动分析采集功能,研究其在斑马鱼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斑马鱼经药浴摄入乙酰甲喹后,分别采用乙酸乙酯和乙腈提取组织中的乙酰甲喹及代谢物,过0.22μm滤膜后经UPLC-Q/TOF-MS分析,通过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色谱图新增色谱峰,确定代谢产物的数量;通过比较乙酰甲喹标准品及代谢产物的精准MS/MS质谱图,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并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显示,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的代谢产物较少,主要是脱氧代谢物,包括单脱氧代谢物N1-脱氧乙酰甲喹(1-DMEQ)、N4-脱氧乙酰甲喹(4-DMEQ)及双脱氧代谢物N1,N4-双脱氧乙酰甲喹(1,4-BDMEQ),代谢途径主要为N→O基团还原。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发现,乙酰甲喹消除较快,4h降至初始浓度一半以下,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3种代谢产物浓度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种单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2h浓度达到最高,8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双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4h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2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代谢消除速率较快。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乙酰甲喹在其他水产食品动物中的代谢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水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建立鸡粪便中乙酰甲喹代谢物M1、M2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乙酰甲喹主要代谢物在鸡粪的排泄量.对15只7周龄健康科宝-500白羽鸡内服乙酰甲喹30 mg·kg-1体质量后,于不同时间间隔收集其所有粪便,称重,取其中2 g用体积比1:1的二氯甲烷/乙腈混合液提取,吹干,残渣用30%甲醇/水溶液复溶,HPLC法检测.结果表明,代谢物M1、M2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01、0.05 Pg·mL-1,代谢物M1、M2添加浓度在0.05、1.0、50μg·mL-1时,平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69.5%~72.4%、73.5%~80.6%.粪便中代谢物M1、M2占给药乙酰甲喹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20%、4.58%.代谢物M1排出高峰期在给药后4~8 h,占代谢物M1累积排泄总量的38.09%;代谢物M2排出高峰期在12~24 h,占代谢物M2累积排出总量的42.29%.结果提示,该检测方法满足测定乙酰甲喹主要代谢物在鸡粪中排泄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检测乙酰甲喹在鸡体内是否包含代谢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本文以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应用3种乙酰甲喹药粉测定MQCA,结果表明:将乙酰甲喹(痢菌净)药粉按梯度饲喂黄羽肉鸡,经24h代谢,其代谢物中包含MQCA,且含量与给药量呈正相关。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使用乙酰甲喹(痢菌净)则直接干扰判定产品中MQCA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乙酰甲喹在水产动物中的代谢过程,本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及代谢软件MetabolynxXS自动分析采集功能,研究其在斑马鱼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斑马鱼经药浴摄入乙酰甲喹后,分别采用乙酸乙酯和乙腈提取组织中的乙酰甲喹及代谢物,过0.22 μm滤膜后经UPLC-Q/TOF-MS分析,通过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色谱图新增色谱峰,确定代谢产物的数量;通过比较乙酰甲喹标准品及代谢产物的精准MS/MS质谱图,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并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显示,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的代谢产物较少,主要是脱氧代谢物,包括单脱氧代谢物N1-脱氧乙酰甲喹(1-DMEQ)、N4-脱氧乙酰甲喹(4-DMEQ)及双脱氧代谢物N1,N4-双脱氧乙酰甲喹(1,4-BDMEQ),代谢途径主要为N→O基团还原。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发现,乙酰甲喹消除较快,4 h降至初始浓度一半以下,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3种代谢产物浓度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种单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2 h浓度达到最高,8 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双脱氧代谢物在给药后4 h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2 h降至最高浓度一半以下,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在斑马鱼中代谢消除速率较快。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乙酰甲喹在其他水产食品动物中的代谢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水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利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验证了乙酰甲喹注射液对畜禽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纸片扩散法结果表明,乙酰甲喹注射液对禽大肠杆菌、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巴氏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高度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度敏感。试管二倍稀释法结果表明,乙酰甲喹注射液对畜禽主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04~0.036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MBC)为0.009~0.036μL/mL。该研究结果表明,乙酰甲喹注射液对常见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猪肉中乙酰甲喹及其4种主要代谢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试样用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超纯水、50mL/L三氯乙酸溶液提取3次,经有机溶剂提取完之后,在氮气下吹干,残渣以300mL/L甲醇水溶液溶解,之后和水相提取液合并,经Strata-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猪肉中乙酰甲喹及其4种主要代谢物。选择甲醇-0.2 mL/L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在241nm波长处检测。该方法检测的乙酰甲喹及其4种代谢物均在0.05μg/g~10μg/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乙酰甲喹、M1、M2、M5和M10在0.1、1、10μg/g三水平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5%~91.3%、79.3%~88.3%、86.1%~98.3%、77.9%~88.4%和82.9%~94.2%;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9.3%~9.6%、5.4%~8.6%、7.3%~9.2%、5.3%~8.3%和6.4%~8.9%。乙酰甲喹及其4种代谢物在猪肉中的检测限均为0.01μg/g,定量限均为0.04μg/g。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高效,可用于猪肉中乙酰甲喹及其主要代谢产物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用于乙酰甲喹及其6种主要代谢物的检测。将65只健康白羽鸡分为两组,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为试验组。试验组施以20mg/kgb.w.灌胃乙酰甲喹悬浊液,1d2次,连续3d。在给药结束后2、4、6、12、16、24、30、36、48、72、120h分别宰杀5只鸡,采集血液和可食性组织(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脂)样品。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原药在组织和血浆中迅速消除;乙酰甲喹的代谢物广泛存在于鸡的可食性组织和血浆中;代谢物的残留消除过程较为复杂,代谢物在肌肉和肝脏中残留量较多,在皮脂中残留时间最长。研究结果将有助干榍示7.酷甲喹存鸡体内的砖留消除期,律.  相似文献   

11.
研究钩吻素子在猪体外肝S9的代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qTOF MS)对孵育后的代谢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钩吻素子在猪肝S9中可生成7种代谢产物,根据原形及其代谢物的精确分子质量差、产物离子,鉴定了代谢物结构,包括N-脱甲基化代谢物(M1)、C18和C19的加氢代谢物(M3)、M3的去甲基代谢物(M4)、氧化代谢物(M6、M8和M12)和脱氢代谢物(M13)。钩吻素子在猪的代谢途径主要是氧化、还原、N-脱甲基化。其研究结果为钩吻素子在动物及人体内代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合成一种有抑菌活性的新喹喔啉衍生物,即3-甲基-2-乙酰苯腙喹喔啉1,4-二氧物,以邻硝基苯胺为基本原料,经氧化反应,Beirut反应和加成缩合反应,制得目标产物,产率73.5%。用红外光谱法(IR)、质谱法(MS)和核磁共振谱法(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证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并通过抑菌测试发现,新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葡萄球菌和青霉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为今后开展喹喔啉及其衍生物的抗菌药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药敏实验,验证了乙酰甲喹注射液对畜禽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禽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和猪大肠杆菌、链球菌共6种菌8个菌株对乙酰甲喹注射液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药对金黄色葡萄菌547中度敏感,对其它7个菌株敏感;该研究结果表明:乙酰甲喹注射液对常见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喹噁啉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喹噁啉-1, 4-二氧化物结构的化学合成类的抗菌促生长剂[1, 2]。具有相同的母核结构,该类的抗生素种类繁多,主要有乙酰甲喹(Mequindox, MEQ)、喹烯酮(Quinocetone,QCT)、卡巴氧(Carbadox,CBDX)、喹乙醇(Olaquindox)和喹赛多(Cyadox)等。它们都具有广谱抗菌、抗球虫、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效率的作用,能够抑制细菌DNA的合成,且价格便宜,进而为生产养殖而被广泛的添加到饲料中。  相似文献   

15.
硫酸头孢喹肟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头孢喹肟(Cefquinome)属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本试验测定了硫酸头孢喹肟对5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包括无乳和停乳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其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1~2、≤0.031~0.25、≤0.031~0.125、≤0.031~0.5、≤0.031μg/mL。  相似文献   

16.
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3是一种甲氧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生素,本研究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来分析NAC-3的抗菌谱及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并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感染动物模型来评价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小鼠的保护活性。结果显示,NAC-3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MIC值分别为32.000~64.000,1.000,1.000~4.000,0.125~1.000 mg/L,与对照药物相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作用较弱。NAC-3对另外20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其对MRSA和MSSA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抑菌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同时,还证明NAC-3对MRSA菌株USA300引起的小鼠全身感染能起保护作用,并显著提高小鼠的存活率。结果表明,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3对MRSA菌株体外及体内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为MRSA的有效防制提供了新的抗生素候选物,对于缓解革兰阳性菌的多重耐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喹羟酮的合成收率,以水杨醛、乙酰甲喹为合成原料,以碳酸钠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光谱得到确证。该方法合成得到喹羟酮,合成得率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18.
乙酰甲喹又称痢菌净,是一种较新型的合成抗菌药,属于喹噁啉类药物。广谱抗菌,抗菌机理为抑制菌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其对多数细菌、密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对猪细菌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猪痢疾等病有疗效。内服或肌注均易吸收,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易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184-1190
乙酰甲喹作为治疗畜禽肠道感染的首选药物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味苦、代谢快而影响了其对养殖动物腹泻的治疗效果。本试验以氨基功能化的MCM-41型介孔纳米材料MSN-NH_2为载体,通过酸敏感的席夫碱共价键将乙酰甲喹固定于介孔纳米材料的孔道内制得乙酰甲喹纳米前药MEQ@MSN-NH_2,以实现掩味的目的。分别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试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载药前后纳米粒子的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乙酰甲喹成功载入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孔洞中,并形成平均直径约为100 nm的分散球状粒子。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该纳米药物在模拟唾液中5 min内的释放率仅为3.9%,可见其掩味性能良好;在人工胃液中迅速释放,30 min内可释放总载药量的64.5%,24 h内基本释放完毕,表明其优异的药物运载和缓释性能。该乙酰甲喹纳米前药MEQ@MSN-NH_2通过酸敏感的席夫碱有效实现了药物的控制释放,可以有效避免乙酰甲喹在口腔与味蕾接触所造成的养殖动物拒食等问题。结果表明,该pH-响应型乙酰甲喹纳米前药的掩味控释系统将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头孢喹诺是动物专用的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和强大的杀菌作用,又名头孢喹眯或头孢喹肟,化学名称为(6R-7R)-7-[(2-氨基-4-噻唑基)-(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3-[5,6,7,8-四氢喹啉基甲氧]-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