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鸭卵黄性腹膜炎是产蛋母鸭常见的疾病,由致病性的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产蛋母鸭的卵巢、卵子和输卵管,导致母鸭发病。鸭卵黄性腹膜炎流行于产蛋期间,可使母鸭产蛋率下降,饲养管理不当,可发生严重死亡,死亡率为15%~25%,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当鸭群在污秽的浅水河边内交配,公鸭的外生殖器发生溃烂等,均能传播本病。目前,养鸭业正在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效益可观。但是鸭病却严重影响养鸭  相似文献   

2.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病毒性、高度传染性肠道疾病,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为100%)为特征,5周龄以上的猪很少死亡。本病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初春。多呈地方性流行,新发区可暴发性流行。本病常可与产毒素大肠杆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或轮状病毒发生混合感染。临床  相似文献   

3.
1流行特点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一旦发生,传播快、死亡率高,即使紧急治疗,经济损失也很严重。本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从胚胎阶段到成年种(蛋)鸭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雏鸭和育成鸭感染引起的死亡比较常见。本病可通过鸭呼吸道、伤口、生殖道等途径感染和传播。种蛋污染可造成孵化期胚胎死亡和雏鸭早期感染死亡。  相似文献   

4.
鸭副粘病毒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肉鸭集约化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鸭副粘病毒感染日益增多,特别是许多散养户的鸡棚和鸭棚相隔仅1米左右,中间又无任何隔离措施,致使鸭群很容易感染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副粘病毒病。本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生该病后,病鸭并非短时间内大批死亡,而是不间断地每天总有数只死亡发生,继发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病和传染性浆膜炎)使鸭群的病情加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笔者就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作一概述。临朐县杨善镇养鸭专业户李某,有2批分别为10日龄和26日龄的肉鸭,共14000只,4月2日,10日龄的肉鸭6000只发病,当天死亡8只,第…  相似文献   

5.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传染病,是养鸭业的一大危害。自1923年在荷兰首次发生以来,已蔓延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我国自黄引贤首次发现本病以来,目前全国所有养鸭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流行范围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做好该病的防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鸭副黏病毒(DPMV)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禽1型副黏病毒(APMV-1)中的一员。近年研究表明,鸭副黏病毒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对我国的养鸭业产生巨大危害。本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生该病后,病鸭并非在短时间内大批死亡,而是不间断地陆续死亡,同  相似文献   

7.
正大肠杆菌感染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此病的禽类表现比较复杂,难以自愈且极易复发[1]。2016年7月,某稻田肉鸭养鸭场1月龄肉鸭发生了不明原因的死亡,且数量逐渐增加,随后送样进行检测。1发病情况该养鸭场有肉鸭1 500只,据饲养员介绍,三天前他在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了若干只鸭子死亡的情况,且死亡数量逐日增加,对送检病死鸭现场剖检可见脾脏异常肿大并有出血点(图1)、心包存在积液。  相似文献   

8.
1流行病学集约化养鸭场主要的传染源是病鸭。这些病鸭看似健康,但在其肠道有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存在,若病鸭将粪便排出体外,不仅污染饲料、饮用水、地面以及用具等,还会将病菌由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染给其他鸭群。鸭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鸭胚发病感染率最高,将死亡的鸭胚进行分离,分离出更多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与饲养管理水平,气候环境条件,鸭舍卫生状况,鸭舍温、湿度,饲料情况等应激因素有很大关系。大肠杆菌的发病率一般为10%,最高可达到50%,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在冬末春初季节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鸡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中毒病,以运动神经麻痹和迅速死亡为特征。家禽中这种中毒病流行广泛,鸭、鸡、鹅均可发生,尤其是对大群养鸭业有时会引起大批患病鸭死亡,应该加以重视。本病的发生不受地区限制,世界各国均有发生,早期主要发生于放养家禽,近年来密集饲养的肉鸡场也有多次发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24~48h。鸭舍环境卫生差,湿度过大,饲养密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等不良因素均能促进本病发生。病理剖检特点为肝脏的体积增大和有出血斑点,最后常在出现角弓反张症状后迅速死亡。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对养鸭者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1~2d,人工感染大约24…  相似文献   

11.
猪肺疫俗称"锁喉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性征候为主的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于晚秋、寒冬和早春季节;本病的发生与猪体抗病力高低和病原菌毒力强弱有很大关系,通常中、小猪感染发病较多而大猪感染发病较少;多呈散发,有时可呈地方性流行;常导致患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甚至死亡,可给养猪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康娟 《动物保健》2014,(6):50-51
(一)流行特点鸡是IBD病毒的主要宿主,火鸡也可感染,鸭可感染并有分离出病毒的报道,鹌鹑和鹅在接种IBDV后的6~8周,既无症状也无抗体应答,各种哺乳动物都能抵抗本病。本病以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成鸡和10日龄以下的雏鸡很少感染。一年四季均可见其流行。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污染物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本病潜伏期短,呈尖峰式死亡,感染2~3d即可出现临床症状,3~5d达到死亡高峰,5~7d死亡减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鸭病毒性肝炎在我国不断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该病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3~5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也可感染,但很少发病,却是本病的带毒者。本病多发生在春秋冬季,被病毒污染的鸭舍、饲料、饲养用具、水、人员、车辆等都  相似文献   

14.
正(一)流行特点该传染病对3~15周龄的鸡危害最大,其中肉仔鸡最易感。火鸡、鸭等其他家禽也可感染发病。该病病毒抵抗力强,发病特征是肌肉出血,肝脏肿大出血及有黄色坏死灶。本病可发生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在自然感染时,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感染发病。也可通过输卵管垂直传播。(二)临床症状鸡群发生本病时,病鸡通常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也有些病鸡在死亡前数小时出现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浆液性传染病(尤其是雏鸭),它主要临床表现为困倦不食,眼和鼻孔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表现为斜颈,病理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经感染后死亡率高,病鸭消瘦,淘汰率高,是当前养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流行情况主要发生于肉鸭,1 ̄8周龄的鸭高度敏感(尤以2 ̄3周龄雏鸭)。本病在感染群中发病率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可达5% ̄75%。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本病,尤以冬春季节为重。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2临床症状最急性病例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 ,鸭的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率逐渐增多。该病是严重危害养鸭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 ,一旦发病就会造成雏鸭发育迟缓 ,增重缓慢 ,饲料报酬降低 ,尤其是本病难以扑灭而长期存在 ,可引起不同批次鸭的感染发病 ,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 病因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 ,又称鸭败血病、鸭疫里氏杆菌病等 ,本病主要引起幼鸭急性或慢性败血症 ,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2 流行特点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发生。主要侵害 1~ 8周龄的雏鸭…  相似文献   

17.
鸭鸟龙线虫病(又称鸭腮丝虫病)的病原为龙线科的台湾鸟龙线虫(又称鸭丝虫),分布于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本病是流行地区家鸭的常见多发病之一.主要侵害3-8周龄的放牧雏鸭,感染率甚高.作者曾于广东高要县调查本病时,发现一群510只雏鸭中,有429只被感染,其感染率为84%.严重时常造成雏鸭的死亡,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0-20天,死亡率约为10%,亦有高达40%的报道.为了促进养鸭业的大发展,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控制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冬至 2 0 0 2年秋 ,笔者在禽病门诊部诊疗工作中发现 ,普宁市各养鸭业主送来诊治的病鸭 ,70 %以上是感染里氏杆菌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 )。现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临床诊疗 ,以及在预防上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作一总结 ,为养鸭业主防制本病提供参考。1 流行特点①本病全年均有发生 ,但多发于寒冷的季节和气候突变时。②鸭群发病呈急性暴发流行 ,发病突然 ,传播快 ,有的鸭群发病率高达 80 %以上。③患本病的鸭群有的并发或继发鸭霍乱、鸭大肠杆菌病。凡有并发或继发感染的鸭群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本病的单一感…  相似文献   

19.
1流行特点1.1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过去认为鸡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和秋季多发,现在这种季节差别已不明显。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型鸡场中,更易流行。可使病禽生长迟缓,减少产蛋;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卫生条件、营养不良时,也可引起大批死亡,尤其是对雏鸡,造成严重的损失。1.2流行病学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以雏鸡和中鸡最易发病,最易引起雏鸡大批死亡。鸡痘的传染常由健禽与病禽接触,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布的主要形式,一般须经有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可传染本病。蚊子的带毒时间…  相似文献   

20.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主要侵害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是养鸭业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地区。在我国,邝荣禄等1975年于广州郊区调查鸭病时曾遇到有此病症的大量病例,首次提出本病在我国的存在。在他指导下,作者等于1981年确证了本病在广东的存在和流行。郭玉璞等1982年首次报道北京郊区鸭场于1980~1981年间曾发生本病,并分离出病原菌。此后,我国沿海很多省市也陆续报道了此病的发生。本文结合作者的调查研究,着重就本病及其并发感染的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