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系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花药绒毡层的发育是正常的。在花粉发育的单核期,小孢子的超微结构,二丙酸酯荧光素分解酶活性变化,酯酶同工酶以及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能力与保持系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花粉发育到雄配子体时期,发育速度显著减慢,生殖细胞分裂迟缓,因此,花粉没有受精能力,花粉发育速度在品种间存在着差异。但超微结构和酶的活性研究表明,大多数花粉并未发生不可逆转的败育,较高的温度有加速发育的效应,可以使部分花粉具有受精能力。  相似文献   

2.
C型和Y型玉米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对具有Polcms(B.napusL.)结球白菜(B.campestrisL.ssp.pekinensis(Lour.)olsson.var.cephalataTsenetLee.)雄性不育系CMS_(3411-7)花药和花粉发育细胞学研究表明:(CMS_(3411-7)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阶段,不形成花药室;通过时末花期微量花粉的电镜观察,肯定了该系统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4.
玉米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条件下粳稻滇1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6份粳稻滇1型不育系在温度明显不同的3个地点种植,研究其花粉败育的特点。结果表明:滇1型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类型为主,而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染败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典败率和园败率却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海拔400m的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的园败花粉率增高,典败花粉率降低;相反,生长在海拔1960m温度较低的昆明,典败花粉率增加而园败花粉率降低。本研究还发现虽然滇1型大多数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为主(多于50%),但还是发现个别不育系的花粉染败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6.
萝卜细胞质青花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萝卜细胞质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a Plenck)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验材料。选择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取其花药,制成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经染色,分别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花药发育有明显的不同: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分化期,不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小孢子,细胞组织逐步解体,形成空腔花药;保持系花粉母细胞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进而形成小孢子,最终形成充满正常花粉粒的花药。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利用不育系,对优质油菜(B.napu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的微量花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不育系微量花粉对不育系植株及杂种后代的长势、花器大小及农艺性状等有较大影响。随着不育系不育程度的增大,不育系和杂种生长渐弱,且花变小,角果变短,种子数变少,农艺性状变差,提出利用较多微量花粉的不育系异地制种,是兼顾油菜“三系”杂种纯度和杂种优势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结球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和花粉的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具有OLCMS(B.napusL.)结球白菜雄不育系CMS3411-7花药和花粉发育细胞学研究表明:(CMS3411-7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阶段,不形成花药室;通过对末花期微量花粉的电镜观察,肯定了该系统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9.
玉米GD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明玉米GDS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用光镜对新育成的玉米GD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BG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DS不育系小败育发生的时间较早,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就表现出败育的特征,不能通过减数分裂。败育成2种形式:1)绒毡层异常膨大,小孢子母细胞浓缩解体;2)绒毡层液泡化程度低,小孢子母细胞早期开始浓缩解体.  相似文献   

10.
对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晋A不育系在造孢细胞增殖时期即表现出败育迹象。绒毡层细胞质膜断裂破碎,细胞质解体,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解体,绒毡层细胞提前解体退化,并可看到明显的细胞质和细胞核浓缩现象。因此,我们认为,小孢子败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解体是一种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有关的有序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水萝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萝卜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表明:小孢子败育是从小孢子母细胞开始的,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均有细胞质液泡化表现,单核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质液泡化,不能为核有丝分裂提供能量,使小孢子停滞在单核期,最终消失,另外,绒毡层细胞质的液泡化也是小孢入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辣椒雄性不育机制,本试验利用石蜡切片法对辣椒雄性不育系8A和保持系8B的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8A小孢子发生在四分体时期,花蕾外部形态为花冠与花萼齐平,败育原因是绒毡层细胞径向异常膨大并高度液泡化,挤压形成不规则四分体,皱缩凹陷,有的小孢子四分体还出现粘连现象,不能产生正常小孢子。  相似文献   

14.
韭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药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从细胞学角度研究韭菜雄性不育的机理,本试验利用石蜡切片法对韭菜雄性不育系及其对应保持系花药与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韭菜花药绒毡层兼有分泌绒毡层与变形绒毡层的特点,花粉败育与绒毡层发育异常和提前解体有关。韭菜败育分两种类型:败育Ⅰ型,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二分体至四分体时期,不育系绒毡层细胞液泡化膨大,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不产生四分体或产生无胼胝质壁包裹的异常四分体,最终粘连连成一团解体消失;败育Ⅱ型,败育发生在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在四分体时期提前退化,单核小孢子无营养供应而败育。  相似文献   

15.
粳稻在小孢子收缩期,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小孢子形态结构类似。多数不育系的小孢子都得到发育,不同程度地充实有淀粉粒的花粉。同核异质的四种不育系单核大液泡期的小孢子出现呈同心圆状的复合膜状结构。与保持系明显不同。在野败型和野栽型不育系中,这种复合膜状结构比在BT型和滇型不育系中出现早且多。对成熟的花粉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保持系花粉粒圆球形,而不育系显示出不同程度不规则,镀缩的花粉粒,野败型和野栽型不育系出现明显凹陷的花粉粒,BT和滇型不育系中仍有部分圆型饱满的花粉粒。  相似文献   

16.
芥菜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芥菜胞质型雄性不育系CMSS9010、CMSJL44及其保持系S9010、JL55不同发育同期小孢观察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在减数分裂期无可见差异,在单核期不育系小孢子呈现败育特征,细胞质内容物减少,花粉壁四周出现空隙,整个小孢子停止膨大。成熟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不育系花粉粒较小、干瘪、形态不规则,畸形花粉粒78%~89%。说明芥菜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期。  相似文献   

17.
雄性不育和可育大葱花粉细胞形态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压片法对雄性不育和可育大葱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并用电镜扫描观察了雄性不育和可育大葱的花粉粒形态。结果表明:雄性不育和可育大葱的小孢子发生是基本一致的,两者均存在低频率的异常减数分裂行为。雄性可育大葱单核花粉经有丝分裂产生成熟的二细胞花粉,其花粉可育率为96.84%。雄性不育大葱小孢子在单核中期前是正常发育的,其败育始于单核中期,到单核末期有94.85%的花粉败育,其它5.15%的花粉败育于早期二细胞花粉。扫描电镜下的雄性不育和可育花粉粒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萝卜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育与可育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结果发现:不育花粉母细胞在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出现异常,即在分向两极时,出现了不均等分裂现象。这是导致后期小孢子败育的一个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将106份粳稻滇1型不育系在温度明显不同的3个地点种植,研究其花粉败育的特点。结果表明:滇1型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类型为主,而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染败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典败率和园败率却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海拔400 m的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的园败花粉率增高,典败花粉率降低;相反,生长在海拔1 960 m温度较低的昆明,典败花粉率增加而园败花粉率降低。本研究还发现虽然滇1型大多数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为主(多于50%),但还是发现个别不育系的花粉染败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20.
萝卜雄性不育小子发育过程中物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煤笼红萝卜雄笥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不同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淀粉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脯氨酸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营养生长期,不育株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可育株;而在生殖生长期,不育株花蕾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可育株。无论在营养生长期带是在生殖生长期,不育株个体中淀粉酶活性均低于可育株。另外,不育株中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可育株。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是导致小孢子败育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营养器官中的营养物质向生殖器官运输受阻又是引起不育花蕾中物质含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