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土壤条件与番茄青枯病发生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自5个县(市)的26个土壤样品中,所在土壤对青枯菌均有抑制作用,青枯菌在土壤中3d复出现率在20%以下,其中42%的土样对青枯病的抑制作用,抑渍土与土壤pH值、前作是否种植番茄的关系不大,但和土壤质地关系大,沙壤土不得于青枯病的发生,而沙质土及粘质土利于青枯病的发生。尿素释放的氨气对青枯菌有很细的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3.
4.
5.
6.
土壤添加剂防治细菌性青枯病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2-1993年在四川用一种土壤添加剂对烟草和番茄青枯病进行了小区防治试验,当剂量分别为75克/株和100克/株时,防治效果分别达59.6%和78.9%,显著优于同时参试的农药。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添加剂的防病机制主要是能过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体实现的施用添加剂的土壤比对照土壤中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增加10-10^3倍。 相似文献
7.
8.
9.
10.
2006年11月,笔者随同广西大学组织的科技服务队到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参加建设新农村"兴旺行动"现场推进会,并参加了农业技术现场咨询。在咨询活动上,当地农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番茄青枯病菌生化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青枯病是我国南方各省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茄果类作物病害。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na-cearum Smith具有多变性,存在着不同的生化型。本文报道浙江省番茄青枯病菌生化型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2.
香石竹萎蔫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我国南方香石竹主要生产基地采集萎蔫的香石竹病株,分离获得病菌经培养观察,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我国香石竹种植地区主要致病菌是灰瓶霉菌[Phialophroa cinerescens(Wr.) van Beyma]和尖镰孢石竹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Snyd.&Hans.f.sp.dianthi(Pril&Del.) Snyd.&Hans.]。商品扦插苗在无病地种植发病率为3.4%~8.0%;病地种植后发病率高达66.7%。在浙江省病株枯死主要发生在5月底到8月中旬,其中霉季枯死株占2/3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病原学研究证明新疆哈密瓜花叶病主要由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南瓜花叶病毒(SqMV)引起,大田发病以 WMV-2为主。研究证明 WMV-2的介体主要为麦二叉蚜、苜蓿蚜、桃蚜、伞形蚜,其次是麦长管蚜、叶虫甲。CMV 的介体有桃蚜、苜蓿蚜、伞形蚜。SqMV 的介体为叶(虫甲)。哈密瓜在田间感染病毒的时间与上述蚜虫开始迁飞的时间有相关性。有翅蚜的发生、消长与田间发病成正相关。6月份降雨量与病害发生,有翅蚜消长成反相关。据五家渠、昌吉等地区调查,WMV-2的自然寄主有蚕豆、豌豆、西葫芦,它们的发病时间比甜瓜早。 相似文献
15.
16.
人类活动对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志珠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12(4):127-132
晋西北地处我国北方生态环境脆弱的农牧交错带,同时又是资源富集,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该区以土壤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为主的环境退化问题。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黄萎病混生病株鉴别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棉花枯、黄萎病菌在同一选择性培养基平面上能各自形成特征性菌落的特性,提出用水洋菜培养基(使用前每升培养基加入100毫克链霉素)和 L-山梨糖+蛋白胨培养基(KNO_3 2克,KH_2PO_4 1克,MgSO_4·7H_2O0.5克,FeCl_3微量,L-山梨糖16克,蛋白胨5克,洋菜16克,蒸馏水1000毫升)上培养两次的再培养法鉴别棉花枯、黄萎混生病株。供检病株经表面消毒,于水洋菜培养基上培养(24~26℃)5~7天,待病组织长出白色菌丝体后,移入灭菌试管,加无菌水10~15毫升摇荡。吸取该液0.2毫升均匀地涂抹到 L-山梨糖+蛋白胨培养基上,再培养5~7天。枯萎病株的分离物形成大量近圆形的白色小菌落,表面致密呈绒状,具有不匀而呈浅波状的边沿,气生菌丝白色茂盛,可纠集成束,似羊毛状。黄萎病株的分离物形成大量黑色小菌落,呈瘤状或斑点状突起,表面皱缩,具大量微菌核,气生菌丝极其稀疏,上面可见轮状着生的分生孢子梗。混生病株的分离物则产生大量分别具有上述特征的白色枯萎菌落和黑色黄萎菌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