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主栽品种对甘薯瘟和蔓割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甘薯瘟 2个致病型菌株对我国南方薯区 16份主栽品种分菌系接种鉴定 ,结果表明新种花、胜利百号等 10份表现为高感~感病。瑞薯 1号等 3份为高抗Ⅰ型菌、感Ⅱ型菌 ;徐薯 18则为中抗Ⅱ型菌、感Ⅰ型菌。广薯 88-70和湘薯75-55显示出高抗Ⅰ型菌兼具中抗Ⅱ型菌。用蔓割病菌对 16份主栽品种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广薯 111、潮薯 1号等 7份表现高感~中感 ;而福薯26、岩薯5号等9份则为中抗~高抗  相似文献   

2.
不同甘薯品种抗甘薯瘟鉴定陈信玉,顾云琴,李先南(浙江温岭市植检站317500)甘薯瘟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是甘薯的毁灭性病害。1991—1992两年,对不同品种甘薯进行抗病性鉴定试验,1992年试在疫区推广应用抗病品...  相似文献   

3.
甘薯抗病新品种“330”系从“闽抗329”变异株中选育而成。1983-1990年室内89个不同毒力菌株接种进行抗薯瘟病鉴定,平均病指4.4。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平均病指4.2。病区广泛鉴定,平均病指4.5。抗蔓割病鉴定,1987-1990年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年均病指45.8。1984-1990年,调查本省12个甘薯区自然发病情况,平均株发病率3.76%。生产力测定,20点试验结果,平均亩产鲜薯1943.5,公斤,多年试验示范表明:“330”表现抗病性强,丰产性较好,品质较优。1986年以来,已在本省泉州、福州、宁德、龙岩等市推广种植,累计面积达30多万亩,并推广到江西、浙江等地。  相似文献   

4.
甘薯种质资源对甘薯瘟的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甘薯瘟 2个致病型的代表菌株对 259份甘薯品种分菌系接种鉴定 ,结果依据两者间的互作反应归类为 ,1 感病型 :对 2个菌系皆表现中感—高感的品种有180份 ,占69.5% ;2 专化抗病型 :表现高抗Ⅰ型菌 ,中感—高感Ⅱ型菌的品种有59份 ,占22.8%。表现抗—中抗Ⅱ型菌 ,而感—高感Ⅰ型菌的品种有4份 ,占65% ;3 抗病型 :对Ⅰ型菌表现高抗 ,且兼抗—中抗Ⅱ型菌的品种有7份占2.7%。对 2个菌系皆表现抗—中抗的品种有9份,占3.5%。  相似文献   

5.
甘薯瘟病菌的潜伏侵染与品种抗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老瘟地”上进行甘薯品种抗病鉴定,对某些甘薯品种地上部症状不明显,而地下部薯块感染、薯肉变色者进行分离接种,鉴定确认这类病株系由薯瘟Ⅱ群菌系潜伏侵染引起。试验还表明湛73-165.湘杂9号等15个品种(薯块完好,薯肉正常),具抗潜伏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6.
甘薯瘟病菌的潜伏侵染与品种抗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老瘟地”上进行甘薯品种抗病鉴定,对某些甘薯品种地上部症状不明显,而地下部薯块感染、薯肉变色者进行分离接种,鉴定确认这类病株系由薯瘟Ⅱ群菌系潜伏侵染引起。试验还表明湛73-165.湘杂9号等15个品种(薯块完好,薯肉正常),具抗潜伏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甘薯蔓割病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甘薯蔓割病在福建的发生流行特点,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以及选育与推广抗病品种,感病品种 种苗用药处理的防治技术,为防治由镰刀菌引起的甘薯蔓割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抗瘟性的甘薯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型模式和不同抗性品种的特异酶谱型模式,及不同抗瘟性的甘薯品种染病后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从而利用此变化特点,为鉴定甘薯品种抗瘟性提供新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郑庆桃 《植物检疫》1989,3(5):324-325
甘薯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国内检疫对象。1972年传入我县后,蔓延迅速,危害严重。为了控制甘薯瘟的危害,探索防治途径,从1976年起在综防点——仙稔乡洋畴村进行了甘薯瘟病菌存活力观察及  相似文献   

10.
药剂浸藤对甘薯瘟的控制效果试验金国胜,李玉灶(浙江瑞安市植检站325200)(瑞安市植保站)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药剂浸藤在甘薯瘟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及控制瘟病的效果。1试验方法选我市当家品种“瑞茹一号”作为供试品种(抗瘟性较差)。用健薯在无病田育苗,6...  相似文献   

11.
鄢铮 《植物医生》1996,9(6):9-9
甘薯瘟的简易鉴定方法鄢锋(福建省福州市农科所350014)甘薯瘟又称甘薯细菌性萎蔫病,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在生产上,判断甘薯是否发瘟,可根据薯株症状,结合细菌溢的检查,进行鉴定。其方法如下:(1)外表症状检查:在苗期,注意薯苗顶端叶片是否萎...  相似文献   

12.
甘薯瘟菌系致病型与寄主品种的互作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甘薯瘟菌系致病类型、品种抗性分类、抗性遗传趋势和病菌潜伏侵染特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南方甘薯瘟病区菌系分布状况,抗病品种利用与抗病育种进展;讨论了病原菌与寄主相互作用中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甘薯品种对蔓割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87年采用盆苗接种法鉴定890个甘薯品种(系),结果表明:属于高抗和抗病型的41个;中抗型的71个;中感型的261个;感病型和高感型的517个。不同抗性型品种用不不同菌株和不同菌量测定,或在不同气候下重复鉴定,虽会发生不同幅度的抗性变化,但都保持相对稳定的抗病性。同时,用不同抗性型的10个品种分别在盆栽苗期和田间成株期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证实了两者间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郑雪浩  蒋学祥 《植物检疫》1994,8(3):184-185
甘薯瘟品种抗性与药剂浸藤苗试验初报郑雪浩,蒋学祥(浙江省乐清县植检站325600)甘薯瘟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列入全国检疫对象。最早发生在两广,1963年传人温州地区后,1974年一农户因买病区的带土盘菜而开始传入我县。20年来由于其种薯、藤苗、...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瘟性和抗瘟基因型,选用了一套已明确其无毒基因组成的稻瘟病菌标准菌株对吉林省68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喷雾和离体划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68个品种的抗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抗以上抗病品种达到44个,占供试品种的64.7%;抗瘟基因推导结果结合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表明,Pita、Pia、Pish、Pita2、PibPi9等6个基因为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中主要的抗瘟基因,并且品种中含有的抗瘟基因数量与抗瘟能力呈正相关;根据结果推测,测试的所有品种中可能不含有Pi2、Pikh、Pikm、Pi11和Pi12基因。本研究揭示了吉林省近年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瘟能力和抗瘟基因组成,明确了吉林稻区主效抗瘟基因和基因聚合对稻瘟病的抗性贡献,为进一步培育广谱持久抗瘟品种和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国生  李玉灶 《植物检疫》1994,8(3):185-186
藤苗药剂处理对甘薯瘟的控制效果金国胜,李玉灶(浙江瑞安市植检站325200)(浙江瑞安市植保站)甘薯瘟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自70年传入以来,至今已有23年历史。这些年,瘟病范围逐年扩大,特别是1990年,全市瘟病面...  相似文献   

17.
马学芹 《广西植保》2007,20(4):22-23
甘薯根腐病[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Mcclure],其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霉甘薯转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目前已成为威胁邹平县乃至山东省甘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我国对其采取的防治方法,多采用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等传统的农业措施进行,至今尚没有采用相关药剂对其进行有效防治的报道。但在实际生产中,仅凭农业措施对其进行防治,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往往难以实施,因此,采用药剂对根腐病进行有效防治,就显得特别迫切。针对生产中存在的这个问题,作者在2004年到2005年期间,对使用药剂有效防治甘薯根腐病的发生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福建水稻品种抗瘟性变化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87年应用新的福建鉴别品种,鉴定了来自本省34个县(市)的240个有效单孢菌株,区分为7群25个中国小种,进一步划分为56个福建小种,其中ZG_1Ff_1和ZG_5Ff_1为优势小种。根据1986—1987年稻瘟病菌福建小种的区系组成及侵染主栽品种的小种出现频率,参号1978和1981年珍龙系统品种抗性丧失的实际情况,曾预计1988—1989年本省主要抗病品种78130系统、金早6号和矮梅早3号等不会在大面积上丧失抗瘟性,实践证明这个估计是正确的。双抗77001和谷农13,仍为抗谱较广的品种,可继续作抗稻瘟病育种的抗源。  相似文献   

19.
甘薯对马铃薯腐烂线虫分泌物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分泌物滴注到甘薯感病品种薯块内,孔壁周围组织出现褐变和轻度腐烂。同样方法处理抗病品种,仅孔壁变褐。石蜡切片检查发现感病品种褐变组织细胞离析崩解,而抗病品种孔壁上的薄壁细胞形成木栓层,与接种该线虫悬浮液的反应是一致的。将分泌物定量滴加到抗病和感病品种的甘薯片上,结果抗病愈伤组织被刺激产生肿瘤,组织增生,感病品种无这种现象。经组织切片染色镜检,肿瘤部分的细胞比正常增大2~3倍,无淀粉粒和晶簇,但细胞壁不破裂。处理30天,愈伤组织的肿瘤表层细胞发展成木栓层。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分泌物含有18种蛋白质,最大分子量为93000,最小分子量为16000。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寄主范旧,蚜传特性、病毒颗粒形态、免疫电镜等方面对嫁接获得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廊坊分离物(SPFMV-LF)进行了鉴定,并和SPFMV-RC(美国株)进行了实验比较。SPFMV-LF易汁液摩擦传播和嫁接传播,并以蚜虫非持久性传播,SPFMV-LF系统侵染巴西牵牛(Ipomoea setosa)、牵牛(I.nil);不侵染Chenopodium quinoa、C.ama-ranticolor、Nicotiana benthamiana及其它烟草。尚未发现其局部斑寄主。SPFMV-LF及SPFMV-RC感染I.setosa后引起相似的症状,但感染I.nil后症状差别较大。病毒颗粒长860-830nm,经两次蔗糖垫超速离心从SPFMV-LF感染的I.setosa叶片提取病毒并在BALB/C小鼠中制备抗SPFMV-LF的腹水多克隆抗体,免疫电镜表明,SPFMV-LF的抗体和SPFMV-RC株系有反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SPFMV-LE是SPFMV的一个株系,但不同于SPFMV-R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