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麦白粉病菌31号小种迅速上升我们自1983年开始鉴定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1990年采用全国统一的9个鉴别寄主品种,以幼苗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法,系统监测了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生理小种组成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当前白粉病菌群体中31号小种的频率在迅...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组成及常用、备用品种对该病的抗性,用白叶枯病强毒性小种FuJ和YN24、中等致病力的安徽省优势小种AH以及弱致病小种YN7对安徽省常用及备用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用鉴别品种IRBB5、IRBB13、IRBB3、IRBB14、IRBB2、R24对安徽的白叶枯病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3.5%的品种抗FuJ,15.4%的品种抗YN24,29.8%的品种抗AH;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有R2、R5和R8,其中R5为优势小种.抗AH的品种可以用于安徽的水稻生产;生产中应防止FuJ和YN24等毒性强的菌株传入.  相似文献   

3.
 过去国际上一直是根据在玉米自交系整株幼苗上的致病性以鉴别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 Nis.&Miy.)的两个生理小种,即T小种和O小种。工作中发现在自交系幼苗上接种鉴定一次,需时较长,且接过种的幼苗不宜再用。  相似文献   

4.
三个小麦新品系抗白粉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分别接种5个小麦品种(系)半双列杂交的F1、F2和BC1F1群体的幼苗离体叶段,初步鉴定出野二燕3号具有1对抗1号和11号小种的显性抗病基因;JYP-2具有2对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基因抗1、11和311号小种,另1对基因只抗1和11号小种;贵农21号具有2对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抗311和313号小种,另1对只抗1和11号小种,这对基因与JYP-2具有的抗1和11号小种的基因是相同的。3个小麦新品系共鉴定出4对不同的抗病基因。本文还讨论了采用幼苗离体叶段接种,同一批单株接种2个以上小种,定单株编号,记载和统计的方法,在抗白粉病基因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北京大兴、顺义、通县等西瓜主产区采集,经单孢分离得到的8个西瓜枯萎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分化研究。应用国际通用的3个鉴别寄主SugarBaby、charlestonGray、calhourGray和国内京欣1号、苏蜜1号2个品种,采用全国协作组统一的苗期抗病鉴定方法,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菌株均系同一生理型,为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1号。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病菌非亲和性小种诱发小麦抗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源11、洛夫林10等7个品种上分别选择小麦条锈菌CY17、CY28等9个生理小种中非亲和小种进行诱发接种,亲和小种为挑战小种。观察发病后的病情指数并与单独接种诱发小种和单独接种挑战小种处理的病情指数进行比较。证明诱发抗病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但表现程度因小麦品种、诱发小种和挑战小种而不同。诱发抗病性的表达时间可持续8 d,以诱发接种后1~2 d表达最强。诱发接种量与诱发抗病性表达呈指数函数关系,也间接证明这种诱发抗性是局部的。作者认为:诱发抗病性在品种、诱发和挑战小种不同组合之间的差异在小种动态中会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红麻炭疽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红麻主产区广西、安徽、浙江、辽宁等省区病株分离或搜集得到了44个菌株。自1980年6月到1981年8月,在红麻品种越南一号、粤红一号、塔什干及玫瑰红麻的玫瑰茄等寄主上,先后在田间或温室进行了三次接种鉴定。44个菌株鉴定的结果初步表明:我国红麻炭疽病菌较肯定的有一号、二号两个生理小种,并未发现有其他小种;两个小种中以二号小种分布广泛,为目前我国红麻炭疽病菌的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8.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黑龙江省、吉林省的42株大豆疫霉根腐病茵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其中11株可被分别鉴定为1号、3号和8号生理小种。1号小种为优势小种,3号、8号小种为国内首次报道。其余31株在鉴别寄主上出现中间类型反应无法鉴定小种,但可以划分为12个毒性类型,病原茵群体具有很高的毒性多态性,其中有些菌株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1987-1989年从绥化地区9个市县采集10个病菌标样,在隔离温室和田间隔离区里人工接种于12个大豆鉴别寄主品种上,鉴定出3个生理小种,与美国已报道的32个小种明显不同,暂命名为中1号、中2号和中3号小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理小种的分布问题 1980年10月—1981年5月期间将各地标样在室内采用幼苗和离体叶片进行接种鉴定。幼苗鉴定方法是将鉴别寄主播种(或将幼苗移栽)在圆柱形玻璃瓶内,瓶口复盖以4—6层纱布;离体叶片鉴定是剪取各鉴别寄主的1.5厘米左右的叶段,浮载于动力精(10ppm)或苯并咪唑(40ppm)的水溶液上,进行接种鉴定。鉴定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10—2012年南昌晚稻大田气温监测资料与附近气象站的同期监测资料,根据气象特征将其分为晴天、多云、阴天、雨日4种天气类型,根据晚稻大田气温的变化特征,以及稻田与气象站气温的关系,拟建立不同天气类型下两者的转换模型。结果表明,(1)稻田的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06:00左右,日最高气温大约出现在14:00;其中,06:00—14:00为气温上升阶段,14:00—19:00为快速下降阶段,19:00至次日06:00为缓慢下降阶段。(2)各个时次的稻田气温均比气象站低,尤其在晴天或多云时稻田气温偏低更加明显。(3)晴天、多云、阴天、雨日稻田日均气温比气象站气温分别偏低了1.7℃、1.2℃、0.8℃、0.5℃,但两者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4)多云类型的稻田日均气温转换模型效果较好,晴天次之,阴天、雨日的转换模型还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寄主-病原物互作鉴别品种与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近十年的病原菌接种试验,从国内外数百份水稻种质中,筛选出了抗病水平不同的5个代表品种Lemont、武育粳3号、Jasmine85、C418和YSBR1,作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鉴别品种。从江苏、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福建等省采集、分离的水稻纹枯病菌中,初步筛选出致病力有差异的30个菌株,于温室苗期接种上述5个品种,确定了不同致病力的5个代表菌株C30、GD-118、E67、YN-7和YN-3。将选出的品种和菌株在江苏扬州和浙江富阳进行大田成株期抗性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的抗病性和菌株的致病力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属于5个和3个不同的显著性级别,均可暂时作为鉴定材料使用。据以上结果,初步建立了一套可供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检测和寄主抗病性鉴定的鉴别体系。本文还讨论了建立水稻纹枯病鉴别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江苏省水稻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状况和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条斑病抗感特性,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法对徐淮稻区2007—2009年采集分离获得的45株条斑病菌进行致病力测定,根据病原菌在6个水稻鉴别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21、IR24和金刚30上的抗感反应划分致病型,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种不同致病型条斑病菌,并鉴定了240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条斑病的抗感性。根据菌株在鉴别品种上的抗感反应将供试菌株划分为8个致病型,其中优势致病型为C3致病型,所占比例为35.5%;大多数菌株与鉴别品种间表现出弱互作关系,少数菌株表现出强互作关系。粳稻品种对条斑病的抗性明显高于籼稻,但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对强致病力菌抗性比例仅为59.8%和37.5%。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流行仍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生防促生芽孢杆菌OKB105、FZB42和以其为宿主菌的可外泌表达Harpin蛋白激发子的基因工程菌OKBHF、FZBHarpin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菌株OKB105、FZB42、OKBHF和FZBHarpin温室防效分别为31.7%、23.6%、43.2%和56.7%;田间防效分别为29.8%、21.8%、40.4%和43.1%,表达Harpin蛋白的芽孢杆菌工程菌的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出发菌株。两株生防芽孢杆菌及其工程菌对水稻均有良好的促生作用,特别是对水稻植株的生长促进明显,其中FZBHarpin使植株增高达15.86%。田间产量统计结果显示,OKBHF增产效果最显著,为14%,产量达8869 kg·hm^-2。工程菌比出发菌株显著提高水稻抗病性和促进植物生长,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Rep-PCR技术对中国水稻条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ep-PCR技术,对30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对李氏禾条斑病菌等其它10个参试菌株也进行了比较。Rep-PCR是利用一些基于细菌的短的重复序列引物(ERIC和BOX)的DNA扩增特性,2种引物组合的电泳图谱结合并分析,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各自的指纹谱型在相似率80%时可分为6簇,初步表明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群体的遗传分化明显;发现自然界存在的弱或无毒性菌株与毒性菌株的Rep-PCR指纹图谱差异很大;毒性菌株的遗传分簇与其致病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用ERIC扩增水稻条斑病菌基因组DNA的指纹比BOX更为多样,两者对菌株的分辨率不同。因此,Rep-PCR技术可有效地用于监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遗传变异,还可应用于菌株的鉴定和分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Bs-916是一种有效防治水稻病害的生防菌,为进一步提高其拮抗性能,获得更好的生防效果,运用离子注入(N+)的方法对Bs-916进行诱变,筛选到4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Bs-916提高15%以上的菌株。TLC和HPLC定性、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Bs-916及其突变体分泌的脂肽类抗生素是表面活性素,突变菌株分泌的表面活性素比出发菌株有不同程度提高。室内抑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素能抑制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引起原生质泄露。通过检测接种纹枯病菌、拮抗菌Bs-916及其突变菌株的水稻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的变化,发现拮抗菌Bs-916及其突变菌株分泌活性物质对水稻具有诱导抗性作用;4个高效突变株比出发菌Bs-916对3种酶的活性影响加大;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纹枯病菌比单独接种拮抗菌、纹枯病菌对3种酶活性影响大。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种群分布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从菲律宾Laguna省水稻植株上分离获得的700个细菌菌株进行离体与生物测定发现:在水稻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大量格兰氏阴性、非致病性、对纹枯病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用Biolog微板的方法鉴定了195个细菌菌株的种类。在147个格兰氏阴性菌株中有14个属39个种,在48个格兰氏阳性菌株中有8个属13个种。在195个被测菌株中最为常见的种是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Pseudomonas aeruginosaPseudomonas pudita,并且上述3个种内具有拮抗性能较强菌株的比例相当高。因此,这3个种的细菌对水稻病害的生物防治很有潜力。用PCR的方法分析上述3个细菌种部分菌株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同一属不同种菌株之间的DNA带谱有一定的交叉;不同属之间的DNA带谱的差异明显大于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江西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的致病力分化水平和品种资源的抗病性,本研究利用IRBB5、IRBB14、IR24、IRBB4、IRBB21和金刚30等6个鉴别品种,将分离自江西6个稻区的129株Xoc菌株划分为C1~C9 9个致病型;发现仅C5对鉴别品种IRBB4、C7对鉴别品种IRBB21表现为强互作关系;不同稻区的Xoc优势种群呈现多样性。孕穗期抗性测定结果显示:124个籼稻品种中,对C2型菌株5-16表现为中抗的品种仅占8.06%,对C6型菌株08-3-2表现为抗的品种占14.5%;252个东乡野生稻单株中,1株单株(东113)对C2型菌株表现高抗,14个单株表现抗性。东乡野生稻苗期注射接种结果显示,苗期抗病性与孕穗期抗性呈显著相关性,但苗期抗病性普遍低于孕穗期抗性,仅东113表现为中抗。但东乡野生稻对于Xoc的抗病性明显强于栽培稻,从野生稻中寻找抗性资源将是培育抗病品种的理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湖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和2009年选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3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采用针刺接种法对湖南省54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上述3个菌株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3个菌株均表现中抗以上水平的品种仅8个,占鉴定总数的14.8%,比例较低。对接种致病力最强菌株RSGD10后各水稻品种产生的病斑长度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供试的水稻主栽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选用RSGD10喷雾接种上述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条斑病的抗性差异也明显,其中,病级表现1级的品种9个,比例为16.7%。比较针刺和喷雾两种方法的抗性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对水稻品种抗性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揭示水稻品种对条斑病的抗侵入和抗扩展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