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氟乐灵(Trifluralin)对棉花枯萎病的诱抗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棉花感病品种种植在含氟乐灵除草剂(2ppm)的育苗土中,能明显诱发棉苗对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nsinfectum)的抗性,抗病效果达70%。试验表明,该化合物无抑制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作用。经该化合物处理的棉苗受侵染率降低,病菌局限在子叶节以下。处理过的棉苗叶片蛋白图谱及薄层层析分析表明,氟乐灵除草剂诱发了棉苗产生新的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2.
3.
氟乐灵诱发棉苗对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氟乐灵作播前处理的土壤中长出的棉苗,在出苗1周后移植到无氟乐灵土壤中人工接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vasinfectum),30天后棉苗枯萎病株发病率及病菌分离率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激发棉苗对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并证明:氟乐灵处理促进了棉苗组织内木质素的合成与积累;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了若干新的谱带。 相似文献
4.
5.
6.
7.
棉苗易受多种病源微生物的侵害,常造成烂种、烂芽、烂根、叶枯、茎腐、死苗。如遇春季多阴雨、低温的年份,将导致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严重制约着棉花生产的发展。目前采取的有效防治策略是药剂拌种结合苗期叶面喷雾。为寻求有效的拌种、喷雾配伍药剂及使用技术,特进行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棉花品种:鄂棉十六号(4月23日播种,5月1日出苗80%,露地种植) 1.1.2 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萎病的综合治理技术吴爱珍(江西省九江市植保植检站九江市332000)近年来,我市棉花生产发展迅速。植棉面积由过去的33333hm2左右扩大到66666hm2以上,年总产皮棉也由过去的4万t左右增加到7万t左右。但是,由于棉种调运频繁,调运渠道也... 相似文献
9.
棉花苗期轮纹斑病在塑料薄膜保护栽培下可以严重发生,病原菌为Alternaria macros-pora Zimm。该菌可在病残体中越冬,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棉花幼苗易遭受低温冷害、淋雨和日灼,且苗期抗病力降低,是该病流行的主要诱因。现采用农业与药剂等综合措施防治,抗菌剂“402”、甲基托布津、退菌特、代森锌、代森铵和波尔多液等多种杀菌剂均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2.
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对棉花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棉花感病品种种入含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的育苗土中,移栽后能明显提高对棉枯萎病的抗性,效果达70%。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为非杀菌化合物。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FOV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反而还能刺激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FOV对处理过的棉苗侵染率低,且只能侵染到子叶节以下。处理过的棉苗蛋白图谱与对照相比有3条带明显增强。这些都说明,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处理诱导了棉苗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棉花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其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几丁质柱层析和Sephadex G-75过滤,得到SDS-PAGE电泳显一条蛋白带,专性结合甘露糖和葡萄糖,能凝集兔血红细胞的棉花凝集素,分子量为13400。利用电镜和凝集素探针检测棉花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表面结构,发现分生孢子壁的骨架成份是几丁质,甘露糖和葡萄糖位于分生孢子壁外层,半乳糖被甘露糖和葡萄糖复盖。分子量为13,400的棉花凝集素能凝集枯萎病菌分生孢子,并抑制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4.
以1μg/g土的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棉花出苗后移栽到无氟乐灵的土壤中并接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axysporum f.sp.vasinfectum)。结果表明氟乐灵处理明显降低了棉苗枯萎病的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了棉苗对枯萎病的抗病性。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枯萎病菌侵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上部茎片段中处理组侵染率降低更为明显。氟乐灵处理组棉苗根部和茎部的菌量明显降低,而且处理组茎部菌量的增长明显滞后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病菌对氟乐灵处理棉苗根部的侵入和病菌在棉苗体内的纵向扩展及增殖受到了阻抑,因而氟乐灵处理后棉苗对枯萎病菌的抗性表现了抗侵入和抗扩展的特性。试验还证明,氟乐灵处理并接种病菌的棉苗茎部组织中类萜烯醛的含量明显提高;并产生一种能抑制病菌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真菌毒性物质。这些抑菌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可能与抗扩展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17.
作者选用5个代表性的棉花黄萎菌系与美国落叶型黄萎病菌 T_9,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落叶型菌系 V_B 与T_9的致病力强于非落叶型菌系。根据寄主反应型,划分出致病力强(V_B、T_9、V_6)、中(V_3、V_5)、弱(V_(10))三个类型;各菌系在33℃不能生长,在低温9℃和高温32℃均生长缓慢,表现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25℃,其中落叶型菌系比非落叶型菌系耐高温,在30℃下、菌落生长仍迅速;在培养性状上差异也很明显,落叶型菌系 V_B 与 T_9的菌落为白色,菌丝致密绒毛状,微菌核不明显,有成束状膨胀菌丝团;而非落叶型菌系 V_3、V_5、V_6、V_(10)菌落为黑色和灰黑色,菌丝絮状,有的稀松成束,微菌核呈串状葡萄形或似瘤状根须。鉴于落叶型黄萎菌系 V_B 与 T_9在三大棉种的6个品种上致病程度和对不同温度反应及培养性状等方面特性均表现基本一致的结果,进而肯定我国江苏常熟棉花黄萎菌系 V_B 是落叶型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土壤拮抗性微生物防治棉花枯萎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棉株根围土壤中分离到200多株土壤微生物。通过土壤微生物-棉枯萎病菌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7个菌株,即绿色木霉T-03,芽孢杆菌B-01、B-03,放线菌A-03、A-06、A-07、A-19。用上述7个土壤拮抗菌进行棉花枯萎病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的结果表明,T-03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最高,达76.5%;4个放线菌株的防病效果在60.5%~65.1%之间,其中A-03对棉花出苗有一定抑制作用;B-01、B-03的防效分别是36.4%和54.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