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印楝杀虫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楝素能降低昆虫的血细胞数量、血淋巴蛋白质含量、血淋巴海藻糖和金属阳离子浓度、脂肪体中DNA和RNA含量,抑制昆虫中肠酯酶和脂肪体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磷酸酶和葡萄糖酶的活性,降低昆虫的取食率和对食物的转化利用率,影响昆虫的正常呼吸节律,降低昆虫雌虫卵巢、输卵管、受精囊中蛋白质、糖原和脂类的含量及一些酶的活性,对雄虫生殖系统有影响,使昆虫的脑、咽侧体、心侧体、前胸腺、脂肪体等发生病变,影响昆虫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干扰昆虫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印楝杀虫剂防治蝗虫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楝杀虫剂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生物农药之一,在环境中无残留,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黄脊竹蝗(Ceraoris kiangsu)、青脊竹蝗(Ceraoris nigricornis)、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血黑蝗(Melanoplus sanguinipes)和泣黑背蝗(Eyprepocnermis plorclnS)等多种蝗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并具有独特的杀虫作用机理,是防治蝗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3.
印楝的杀虫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楝目前为国际上公认的杀虫植物,以其应用范围广,杀虫效果显著,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和易提取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从其对靶标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方式、害虫控制、作用机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植物性杀虫剂印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对植物性杀虫剂印楝的研究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深入到分子毒理水平, 进行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 另一方面是研究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文章就目前印楝制剂的使用技术研究状况作了评述。由于植物性杀虫剂在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上与有机合成杀虫剂有一定的差别, 对害虫的作用靶标有所不同, 因此, 在剂型和药剂分散体系的设计上也有所不同,对这些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将能更有效地发挥包括印楝在内的植物性杀虫剂在田间的使用效果, 是植物性杀虫剂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作用,采用叶碟法测定印楝素乳油对其成虫的拒食作用,并通过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乳油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成虫有较强的非选择性拒食作用,且拒食率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取食36 h后,浓度为6、7.5、10、15和30 mg/L印楝素的拒食率分别为55.5%、59.1%、53.4%、76.1%和63.3%,拒食率与浓度无显著相关性;但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的选择性拒食率较低,各浓度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取食36 h时,选择拒食率约20%;在田间10 mg/L印楝素溶液施药1 d和3 d后,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6.52%和50.76%,显著高于对照组,施药9 d后,马铃薯甲虫的校正防治效果为48.86%。表明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楝科植物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在药用、杀虫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是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植物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7.
楝科植物杀虫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植物质杀虫剂一般低毒、无残留 ,特别适合在果树、蔬菜、烟草、茶叶和其它经济作物上使用。在害虫综合治理和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已发现全世界约 1 6 0 0种以上植物具有杀虫活性物质 ,其中研究应用最多的是楝科植物 ,主要是苦楝、川楝和印楝的活性物质[1 ] 。楝科植物在我国有 1 5属 6 4种 ,以苦楝分布最广 ,川楝次之 ,华南农大 1 986年开始引种印楝 [2 ] ,并在海南、广东种植成功。我国研究最多的也是苦楝和川楝。赵善欢等 1 980年以来首先证明川楝中有对水稻三化螟具有内吸毒杀和拒食作用的成分 ,继而发现印楝、…  相似文献   

8.
除虫菊素的杀虫特性与作用机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除虫菊素属于植物源杀虫剂,通过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而达到对害虫的快速击倒作用,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对害虫有拒食和驱避作用,杀虫效果受温度影响等特性。  相似文献   

9.
植物源杀虫物质的作用特点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马志卿  张兴 《植物保护》2000,26(2):37-39
随着人们对农药的重新评价和认识 ,农药的内涵从高效、高毒、高残留向高效、低毒、少残留 ,从广谱性向选择性 ,从短、平、快的单一效应向速效、持效、后效的多方位发展。对于理想杀虫剂应具备的特点初步可认为 :可有效控制靶标害虫种群 ;对非靶标生物比较安全 ;使用方便 ;在生产、加工、贮运过程中比较安全 ;在自然条件下易降解而不会明显影响环境质量 ;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就是所谓的“生物合理性农药”(biorationalpesticides)。近 2 0年来 ,国内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天然产物特别是植物中寻找杀虫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对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在3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85.3%和80.4%;在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4.9%和80.2%。处理后72 h,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0μg/mL和3.3μg/mL。印楝素A和印楝素B在3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0.42%和84.11%;在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9.1%和100.0%;在0.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斜纹夜蛾4龄幼虫体重降低率分别为57.5%和72.73%;在0.8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降低率分别为84.1%和80.9%。  相似文献   

11.
0.5%楝素杀虫乳油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崇珍  霍绍棠 《昆虫天敌》1996,18(3):109-111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0.5%楝素杀虫乳油对广赤眼蜂,暝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毒。结果表明,三种赤肯蜂对0.5%楝素杀虫乳油的敏感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溴氰菊酯约60倍以上,其LC50分别为140.07,504.07和54.54mg/L。田间药效试验证明,0.5%楝素杀虫乳油对菜青虫绒茧蜂,蚜茧蜂及瓢虫,食蚜蝇等昆虫天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二种楝科植物质杀虫剂地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植物医生》2012,(1):21-21
印楝素是一种纯植物源农药.是从印楝树种子里提取的一种生物杀虫剂,目前原药以7%~20%为主,单剂有0.3%、0.5%、0.7%和0.9%的含量,复配制剂有甲维盐、阿维菌素、苦参碱。  相似文献   

14.
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特点入手,介绍了植物源杀虫剂的4种主用作用机理,全面阐述毒理机制,并总结研究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机理的意义,为植物源农药的更深一步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苗昌泽 《植物医生》1995,8(3):39-39
如何提高杀虫剂的杀虫效果苗昌泽湖北洪湖市沙口农技站(433205)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农作物害虫,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其一,气候。雨前施药后遇雨或下雨时施药就会被冲刷淋失;晴天的早晨施药,因作物叶片上露水,会稀释冲淡药液浓度,降低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0.3%印楝素EC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雄毅 《江西植保》2004,27(3):106-107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F)属同翅日,叶蝉科,是福建省华安县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频繁,给茶叶生产带来严重损火。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约,导致茶小绿叶蝉对多种农约产生抗性,茶园防治害虫极为困难。印楝素是从印楝(Azadirchta,indiea)种子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植物源杀虫药剂,对多种农业害虫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18.
将棉籽油与地沟油按1∶1比例混合,配制成基础油,然后添加5%乳化剂制成95%蔬菜油杀虫剂,再将该蔬菜油杀虫剂与0.7%印楝素乳油按1∶1比例配制成混配剂,对菜青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蔬菜油与印楝素混配剂60 mL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略优于对照药剂每667 m~2用0.7%印楝素乳油40 mL。每667 m~2用蔬菜油与印楝素混配剂80 mL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每667 m~2用0.7%印楝素乳油40 mL。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柑橘园柑橘全爪螨种群严重发生的现状,本文应用均匀设计,通过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印楝素的不同施用浓度和使用次数对柑橘园柑橘全爪螨自然种群控制作用,并建立了控制效果随这些因素变化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印楝素的使用次数对柑橘全爪螨种群的影响程度强于施用浓度,印楝素单独使用一次不能有效控制柑橘全爪螨种群的数量增长趋势,印楝素3.75 mg/L浓度使用2次或2.50、3.00 mg/L浓度使用3次,可使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印楝素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2%印楝素乳油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好。每667 m2用63~83 mL,药后3 d、7 d、10 d和15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在63.35%~80.14%、74.99%~93.33%、74.42%~93.15%和73.61%~92.99%。该药剂速效性较差,持效性好,药效持续时间长,在全国小麦产区均可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替代化学农药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