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棉套作田割麦留茬高度在17—33厘米的棉田,天敌保存量比17厘米以下低茬田增加40—70%,麦秆在田间滞留4—8小时,天敌保存量多出一倍左右,保留的天敌中有益昆虫居多,其次为麦秆中上部的蜘蛛,根茬附近的蜘蛛差异不大。割高茬后棉蚜高峰期推迟5—7天出现。 相似文献
2.
3.
麦套地膜移栽棉是近年推广的一种先进的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它能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温度,促进棉花早发、早现蕾,提高棉花产量。随着麦套地膜移栽棉田面积的扩大,棉田草害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一般减产1~2成。为有效地控制棉田草害,进行了麦套地膜移栽棉田杂草发生及化学除草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小结如下:一、杂草的发生规律根据调查,我县麦套地膜移栽棉田杂草共有17科39种。其中主要优势种有马唐、旱稗、鳢肠和铁苋菜,分别占总出苗量的23.49%、21.83%、8.12%和9.23%。主要杂草群落组合有马唐-鳢… 相似文献
4.
七星瓢虫、叶色草蛉、小花蝽等是麦蚜的优势种天敌,同时又是棉虫(棉蚜、棉铃虫)的优势种天敌,所以了解麦田天敌向棉田的迁移,对于棉田壮大天敌群落,用以控制棉虫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于1987、1988年对麦田天敌向棉田的转移做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一熟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97年在田间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系R93-4在一熟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及其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 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12,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第3和第4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综合防治田的棉苗蚜(Aphis gossypii)分别增 相似文献
6.
2004~2005年,在冀南棉区调查了麦套Bt棉田对棉花苗期蚜虫和天敌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麦套棉田的棉蚜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田(P<0.05),其高峰期的蚜虫种群数量低于防治指标,且受棉蚜的危害程度小于对照田。麦套棉田中的瓢虫和僵蚜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田和化防田,与对照田相比,麦套棉田中的瓢虫发生高峰期提前10天左右。化防田的籽棉产量高于麦套棉田和对照田,但麦套棉田2004和2005年的综合经济效益分别为1.7万元/hm2和2.08万元/hm2,比化防田多0.53万元/hm2和0.57万元/hm2。试验结果还表明,棉花苗期蚜虫能够显著影响棉花产量,采用套种等多熟种植模式可以作为Bt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8.
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ampson)又名枇杷黄毛虫,属灯蛾科,是枇杷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啃食幼芽、嫩叶、老叶、嫩茎表皮和果实,严重时食光全部叶片或大部分叶芽,导致果小、青果多、成熟迟,被害果成腐果或僵果,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