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桃小食心虫寄主生物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桃小食心虫不同的寄主生物型适应于各自寄主的物候期、果实形态和质地等,而在生活习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室内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枣和酸枣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始期和高峰期分别比苹果桃小食心虫晚8天和20多天,田间成虫发生期也约晚20天。恒温条件下前两者的前蛹期+蛹期都比后者短。3种寄主生物型的成虫产卵位置、幼虫蛀果、脱果位置及在果内生活时间各不相同。酸枣桃小食心虫体形较小,但3种寄主生物的雄蛾外生殖器尚无 相似文献
2.
酸枣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西乾县枣子沟,桃小食心虫为害酸枣果率40%以上。为害酸枣的桃小食心虫各虫态均比苹果桃小食心虫小,一年发生1代。其越冬幼虫出土期和成虫田间发生期也比同纬度的苹果桃小食心虫晚20天左右。卵主要产在酸枣梗洼和叶背,幼虫对酸枣的为害期短而集中。酸枣桃小食心虫幼虫有4种寄生蜂,总寄生率高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3.
桃小食心虫地面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连续 2年田间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 ,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土期长达 70d以上,7月份出土量仍占20%以上。采用40%毒死蜱乳油300倍液于幼虫出土始盛期进行地面处理,40d后防治效果达83.3%。此法不仅防治效果好 ,而且持效期长 ,施药后50d防治效果仍有71.48% ,一次施药可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 相似文献
4.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俗名猴头、豆沙馅。该虫分布广泛,是晋中市苹果、梨、山楂等果树的主要害虫。在管理粗放的梨园中,虫果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果实质量和梨果产量。 相似文献
5.
6.
桃小食心虫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苹果不同品种桃小食心虫危害的经济阈值,为合理制定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卵果率作为防治指标,对卵果率和苹果产量及产量损失的统计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产量损失率(y)与卵果率(x)呈正相关,其线性回归式分别为:‘津青’,y=0.650 8x+2.091 6(R=0.994 06*);‘黄元帅’,y=2.099 5x+0.984 5(R=0.986 0*);‘乔纳金’,y=0.589 1x+2.373 3(R=0.910 9*)。[结论] 应综合有关因素确定不同品种苹果不同产量水平的经济允许产量损失率,制定出相应的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8.
2014—2015年用4种农药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桃小食心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虫果率较低时,可用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或800 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在虫果率较高时,可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 相似文献
9.
长枣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是桂东北枣区的主要害虫.据调查,1989年虫果率高达38.01%,平均35.13%,虫果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30%以上,是目前长枣生产中极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于1989~1990年对该虫作田间系统观察.据观察,长枣桃小食心虫在灌阳县新街乡枣区年发生2代.其以幼虫在树干周围2~15厘米深的土层中吐丝缀合土粒形成扁圆形茧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中,下旬出土,5月25日至6月10日为出土盛期;出土幼虫在地面爬行短时期后,又进入土里(土缝隙)或杂草中做夏茧化蛹,蛹期7~12天,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盛发期在6月25日至7月27日;产卵盛期在7月8日至30日;幼虫孵化盛期在7月17日至8月5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据1962—1963年两年的研究,桃小食心虫在乐陵棗区一年发生1—2代。第二代发生数量多少与当年整个发生期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結“越冬茧”在土內越冬,其垂直分布深度限于离土表4寸范围內,平面分布愈近树干密度愈大。越冬幼虫自6月中旬开始出土,一直延續到8月上、中旬結束,盛期在7月中旬左右。越冬幼虫出土与降雨有密切关系。在室內越冬幼虫出土及第一代老熟幼虫脫果后至成虫羽化历期,分别平均为10.4天及10.8天。成虫白天不活动,夜間11—1时之間交尾。产卵前期平均为2.5—2.7天,产卵期間平均为1.3—2.1天。雌虫平均产卵量为27.9粒(越冬代)和40.5粒(第一代),最多可产154粒。在田間,卵绝大多数产在叶片背面基部(72.6%),产在果实梗洼(27.4%)和胴部较少,其它部位尚未发现。田間卵自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至8月下旬或9月初結束。第一、二代卵期分別平均为6.8和8.4天,孵化率分別为92.3%和89.5%。幼虫扎果从7月末 (或8月初) 起至9月中、下旬棗采收,前后达50天左右。幼虫脫果从8月中旬起,至9月中、下旬棗采收后尚未結束。果內幼虫期最短9天,最长28天,平均16.8天左右。地面药剂处理应該在6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出土前,这是第一个防治关鍵时期;在第一、二代卵盛期(7月下旬及8月中旬左右),噴药两次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第二个关鍵时期。地面药剂处理,3%666粉剂与3%666颗粒剂效果差不多。树上喷药可用25%DDT乳剂250倍液加用0.01%“拉开粉”或0.1%水胶,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本省不同世代区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表明,一代区和不完全二代区采用大样本单测回归法。一代区玉米单株每增加1头幼虫,单株产量损失3.48克,损失率2.65%。不完全二代区玉米单株每增加1头幼虫,单株产量损失3.78克,损失率3.0%。二代区采用改进的小区对比法。第一代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5.15%;第二代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2.35%;一、二代混合,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3.38%。以玉米螟产量损失为依据,提出了一代和不完全二代区的防治指标及二代区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二化螟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福建省,二化螟是再生稻的重要害虫。作者对第二代二化螟为害前季稻造成的产量损失结构进行了通径分析。通过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建立了再生稻二化螟防治指标模型: ET=(100C·F-P·E(0.0037N_1 0.1207N_2))/(P·E(0.0123N_1 0.0098N_2)) (卵块密度) ET=(100C·F-P·E(0.0097N_1 0.1258N_2))/(P·E(0.7077N_1 0.5601N_2)) (枯鞘株率) 按照防治指标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亚洲玉米螟化性类型与其发育历期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26℃、16h光照条件下,一化性的公主和敦化越冬代玉为螟的滞育后发育历期为48.48和44.43d,二化性的公主岭和白城越冬代玉米螟为28.29和22.42d,一化性玉米螟的滞育后发育历期长于二化性20d左右,一、二一玉米螟具全的滞育后悔 期分布各有其特点,两种化性玉米螟的化蛹始期、高峰期和终期均有显著差异,一化性玉米螟均迟于二化性。人工滞育的一、二化性玉米螟的自交F1代的滞育后发育历期也表现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