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万权 《植物保护》2013,39(5):16-24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本文综述了自“七五”以来,我国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主要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基本思路以及不同麦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基本模式,并对现有综合防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小麦根病又名抽死秧、白穗病,是由全蚀病菌、镰刀菌属真菌及离蠕孢属真菌混合侵染的土传病害。造成成片小麦死苗及后期白穗,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是防治难度较大,严重影响北方小麦产量的病害之一。一、田间症状小麦根病包括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苗期不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观测,明确麦棉套作使棉花害虫种群发生变化,常发性害虫发生期推迟,为害程度减轻,偶发性害虫发生期提前,为害程度加重,天敌数量比纯作棉田大,抑控害虫能力强.并据此研究提出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杨桃园桔小实蝇综合防治初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改革,对外交往频繁,广东地区桔小实蝇发生严重,发生量是过去的数倍至数十倍。部分杨桃、番石榴等果树因为害严重而失收。为此我们开展了桔小实蝇发生规律调查、监测和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广州地区有二个高峰期6月和8月份。通过诱杀去雄,适时喷药,养鸡除虫,套袋、拾烂果等综合防治措施,二年来使三个试验地的虫口密度大幅下降,在2002年7月桔小实蝇为害高峰期,马来西亚大果杨桃为害率为1.7—5.5%,对照区为94%,本地种的小果杨桃为害率为23—35.2%,对照为74.5%,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初步扭转了杨桃近年来基本失收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综防技术研究5年来取得显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综防技术研究5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倪汉祥商鸿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西北农业大学主持,河南、陕西、甘肃、上海、江苏等省、市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河北...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领域中的重要工作,包括科学制定小麦病虫害综防科技攻关研究方案,推进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实践,创建区域性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引领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发展及人才团队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结合李光博院士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理论及实践上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当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加强我国小麦病虫害综合及绿色防控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郁金香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郁金香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种球选择、土壤、种球、用具的消毒处理,以及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1993~1995年“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综防区相对常规防治区烟草病害防治效果达77.21%,相对不防治区防效达89.23%,相对虫口减退率分别达54.14%,78.37%,增产率分别达18.65%,97.92%,增值率分别为46.12%,220.20%。  相似文献   

10.
11.
辽河流域小麦白粉病综合治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田间,通过不同时期人工接种小麦条锈病菌和施用杀菌剂三唑酮的组合,测定小麦叶内三唑酮及其代谢产物三唑醇含量对病害相对侵染几率,潜育期,病斑扩展,产孢面积及传染期等组分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不同批次接种,在一定时间内,麦叶内药剂可降低病害相对侵染几率并延长其潜育期;接种后施药在一个潜育期内,药剂可使病害潜育期提早。  相似文献   

12.
小麦白粉病是我省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从80年代初期,呈断续严重发生趋势,1997年是连续4a轻发生后的又一重发生年。本文在分析该年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与气候、品种、菌源及生态条件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认为:1.气候条件适宜是造成该年白粉病流行的主要因子,其次是菌源、品种和生态条件;2.今后2~3a内白粉病将偏重发生;3.病害的治理要在选用抗、耐病品种的同时,搞好测报工作,筛选推广高效低成本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治理效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主要稻虫综合治理是一个多输入输出的管理系统,作者层次法引入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效益评估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数学分析等手段建立了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效益评估层次模型,对总目标、亚目标、准则,指层要的权重值进行科学评估,并对指标层各个要素建立定量化方法,从而建立了一整套综合防治效益定量评估方法,通过对4个综合防治点1992-1993年早、晚委的综合防治总体效益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基本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水稻IE  相似文献   

14.
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1~1996年作者对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品种感病情况下,条锈病发生流行频繁,危害严重。秋苗发病重或较重,并经过冬季及早春不断侵染繁殖,积累了大量菌源,是导致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或大流行的重要因素。秋苗发病轻重与11月份降水量多少有密切关系,为高度正相关(R=0.8662**)。本文还讨论了综合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春麦田除草剂的应用与杂草群落演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作者采用定点定位试验,对春麦田除草剂应用与杂草群落演替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杂草群落多样性麦田,小麦连作并分别连续5年施用同一种除草剂,原杂草群落中占优势的靶标杂草得以控制,而非靶标杂草和抗、耐药性杂草因失去竞争和制约对象而猖獗发展,发生量较原来增加几倍至几十倍,并形成优势种群,对小麦造成新的更严重的危害。一种除草剂在同田块连续施用4年,由于杂草群落演替,抗、耐药杂草兴起,除草效果显著下降而失去其使用意义。作者提出除草剂配套使用、轮用、混用等措施,并配合以合理的轮作制度,以减轻杂草群落长期受到单一的定向选择性压力。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春小麦丛矮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通过重病区的系统调查和流行因素定量测定,明确在灰飞虱是小玫丛矮病最主要的介体,占飞虱种群的95%以上。灰飞得在中肋地区1年发生3代,在麦茬、草根、土缝内越冬,老熟带毒若虫和成虫是次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其数量和带毒率与小麦全矮病发病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回归求得如下关系:Y=0.1823Z1-5.7418X2-0.03099X3+1.1404X4。病情与小麦受侵洒时期密切相关。田间试验表明,三  相似文献   

17.
麦田看麦娘属杂草种群消长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麦田杂草看麦娘和日本看麦娘为材料,比较了两种杂草在生长速率、生育期、繁殖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日本看麦娘的分蘖数、主茎叶龄和株高分别是看麦娘的1.17、1.15和1.26倍。与看麦娘相比,日本看麦娘出苗期早6天,成熟期晚6天,全生长期长12天;看麦娘的单穗籽实数和繁殖系数高于日本看麦娘,但受低成穗率和籽这萌发率限制,其繁殖能力仍低于日本看麦娘8.8%。置换系列试验表明,日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麦田杂草发生、生长及危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微区试验研究了在种植小麦的情况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杂草及其防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磷土壤上单施氮肥,杂草发生和生长受到抑制;增施磷肥,氮肥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杂草发生和生长迅猛提高。杂草根系发达,对钾肥不敏感。有机肥养分完全,显著促进杂草发生和生长。在不施肥(对照)及适合杂草和小麦生长的平衡施肥处理区(NP和NPK),麦田杂草的危害(小麦减产百分率)最为严重。杂草危害程度和施除草剂的增产效果均与小麦长势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121、-0.5418,n=27)。肥料对甲磺隆钠盐杂草防效的影响与施药时间有关。在小麦苗前至苗后早期施药,防效高,且不受施肥影响;施药过迟,杂草长大,防效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杂草发生和生长在受施肥影响的同时,也受小麦长势和长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田害鼠种群动态与灭鼠后种群恢复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连续3年农业生态系统害鼠种数量的统计分析表明,种群数量在年际间变化不显著,而年内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种群数量季节消长呈明显的双峰模式,年周期内出现6月和11月两个数量高峰,两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湖北小麦白粉病常发区——鄂北麦区进行的2a观察试验表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基础工作是播种期用粉锈宁拌种。轻病年1次拌种即可控病增产;中等发病年,须在拌种基础上,后期再进行粉锈宁喷雾防治1次,遗漏拌种田也可在孕穗期喷雾防治1次补救;重发病年,除拌种田须后期喷雾防治1次外,未拌种田应在孕穗期和扬花期连续进行2次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