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玄参,又名元参、黑参等,为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玄参病虫害比较多,现将常见的5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斑枯病每年4月开始发病,6~8月高温高湿发病严重。通常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蔓延到全株。发病初期,叶面呈紫褐色小点,中心微陷,后扩大成三角形、圆形或多角形,大型病斑呈灰白色,边缘有紫褐色角状突出的宽环,严重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病症状表现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俗称“老头苗”。白菜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发病,心叶产生明脉症状,并沿叶脉退绿,继而表现为浓、淡相间的病斑。受害叶片僵缩,呈畸形,叶脉上有时产生褐色坏死斑点或条斑。成株期发病,植株停止生长,不能包心。发病较晚的植株生长缓慢,虽能包心,但内部叶片常有褐色坏死斑点,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3.
<正>(接上期)5.番茄早疫病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夏疫病,各地普遍发生,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一些地区由于推广抗病毒病而不抗早疫病的番茄品种,导致早疫病严重发生和流行,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2.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危害较重且常见的病害,各菜区都发生。低温、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叶枯死和大量的烂花、烂果,直接影响产量。发病原因:引起番茄灰霉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图1),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里,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形式在病株残体里越冬。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灌溉水或雨水传播,可通过番茄伤口、花粉和茎基部、花瓣等处侵入。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害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5.
Ⅰ.褐斑病主要为害杜鹃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沿叶脉扩展成不规则形的黑褐色斑,病斑叶片正面色深而背面色浅,叶缘的病斑能相互联结。后期病斑中央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最后整个病叶发黄,提早脱落。此病菌借雨水或风传播,因此霉雨季节发病较严重。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病叶,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夏季注意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大;(2)发病初期,喷施50%托布津800~1000倍液,  相似文献   

6.
豌豆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锈病叶片受害后,两面出现圆形红褐色,突起成疱状,外围常有黄色晕圈,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后期叶片、叶柄、茎上的病斑产生大而明显的黄色突出肿斑,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粒状物。防治方法:去除田间杂草,拾净并烧毁病叶,深耕灭茬,开沟沥水。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温性粉剂50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5.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又称大豆蛙眼病或斑点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云南等大豆种植区,以黑龙江省最为严重。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随着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一般发生年份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份可减产30%,重可达50%以上。病害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外观,品质变劣,使商品豆降价,出口受限制。病粒发芽率降低,含油量降低约2.9%,蛋白质含量降低约1.2%。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接上期)4.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又称大豆斑枯病、褐纹病,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四川、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一般病叶率为5%左右,个别年份可达90%以上,造成大豆严重减产,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好大豆褐斑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病原因:引起大豆褐斑病的病原为大豆壳针孢,其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叶组织里,散生或聚生,呈球形,器壁为褐色、膜质。分生孢子(图1)无色,呈针形,有13个横隔膜。大豆壳针孢以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9.
<正>(接上期)1.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我国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华南等各大豆产区,而且一般南方重于北方。发病时可危害豆荚、豆杆和幼苗,造成幼苗死亡,豆荚干枯不结粒,茎杆枯死,一般造成损失16%~26%,严重时导致减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4.番茄晚疫病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在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常减产20%30%,严重时绝收。发病原因:引起番茄晚疫病的病原是鞭毛菌亚门真菌致病疫霉菌(图1),初期无色透明有分隔的菌丝后变褐色,寄生于寄主组  相似文献   

11.
<正>(接上期)6.大豆茎枯病大豆茎枯病在各豆区均有发生,我国在东北、华北等地相对多发。茎枯病主要危害大豆茎部,影响大豆产量。发病原因:大豆茎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大豆茎点霉引起的,其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于表皮下,球形或近球形,器壁膜质,褐色,孔口周围的细胞暗褐色。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两端钝圆,内含2个油球。另外在2006年,黑龙江省发现由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图1)引起的大豆茎枯病。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3.番茄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一种防治困难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常与青枯病并发。多数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局部受害,全株显病。发病原因:引起番茄枯萎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图1),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纺钎锤形,无色,多数为3个分隔。也会在菌丝上顶生或间生圆形至椭圆形、单胞、黄褐色的厚垣孢子。如果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或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或有机肥没有充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8.番茄叶霉病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仅危害番茄,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番茄种植区普遍发生。随着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叶霉的病情也快速发展,危害加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发病原因: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黄枝孢菌,初无色后呈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图1),稍有分枝,有隔膜,大部分细胞上部偏向一侧膨大。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图2),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  相似文献   

14.
<正>(接上期)2.大豆立枯病立枯病是在大豆种植上常见的病害,又称死棵、猝倒、黑根病,各大豆主产区均有发生,华北及东北地区较为普遍。一般轻病田死株率为10%左右,重病田死株率可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大豆立枯病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好大豆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病原因:引起大豆立枯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图1),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菌丝的分枝近直角,分枝处有缢缩。病菌的菌核暗褐色,形状  相似文献   

15.
薏苡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薏苡黑穗病、叶枯病、白粉病和红花锈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以及玉米螟、粘虫和夜盗蛾的危害特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方法,为防治薏苡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因受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品种抗性等影响而日趋严重。山东省小麦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 1 小麦赤霉病 1.1 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麦区都有发生,在华北麦区更有明显发展趋势。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1.番茄立枯病番茄立枯病是番茄幼苗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大棚番茄,由于重茬年限长和温室小气候的特殊性,西红柿立枯病经常发生,造成大量死苗,有的棚内死苗率达30%40%,甚至发病程度可达80%,严重影响西红柿的生产。发病原因:番茄立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繁殖。菌丝有隔(图1),菌核呈暗褐色。病菌的腐生力很强,在没有寄主的土壤中能存活  相似文献   

18.
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是江南地区的冬季。多年来我市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在3℃左右,这个季节大多数病虫进入休眠期,为害停止或减轻。但少数病虫因其特殊的耐寒性,仍然为害,有的甚至仍能大量发生。在疏于防范的冬季,病虫缓慢地扩大越冬基数,一到气温稍回暖的春季便以迅雷之势扩大为害面积。  相似文献   

19.
韭菜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孟详芬 《种业导刊》2009,(10):38-39
详细介绍了河南省韭菜主要病虫害韭菜灰霉病、菜疫病、韭蛆和潜叶蝇等的危害症状、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韭菜病虫害的单项防治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3.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重、致病病原菌种类繁多和防治困难的世界性病害,我国由垦区在七十年代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大豆的主要病害。随着大豆栽培面积扩大、重茬等现象,北方春大豆和南方黄淮夏大豆生产区,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发生尤为严重。主要危害大豆根系,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一般年份病株率都在30%40%,导致减产10%40%,导致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