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绿茶杀青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英芳 《茶叶通讯》2010,37(1):37-39,43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绿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杀青的好坏主要受杀青方式、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影响绿茶杀青的主要参数,并对杀青方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茉莉花茶以烘青绿茶和茉莉鲜花为原料。欲制得优质的茉莉花茶,首先必须有优质的烘青绿茶作为茶胚,而优质的烘青绿茶,除鲜叶质量外,则决定于初制工艺技术的优劣。烘青绿茶的制造理论,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证实杀青是形成烘青绿茶品质的关键工序,而影响杀青成败的因素是鲜叶的投叶量、杀青时间和杀青温度。但是,对进一步探讨影响杀青质量诸因子的工艺技术合理指标和最优  相似文献   

3.
<正>滚筒杀青机杀青是云南德宏州茶叶加工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杀青方式,滚筒杀青机价格低廉,杀青成本低,应用范围广,还可以使用在绿茶加工的干燥环节,能适应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在大宗绿茶和各类名优绿茶加工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滚筒杀青机,多为高能耗机械,热能损失严重,在当前能源日趋紧张的环境下,降低能耗迫在眉睫。茶叶加工过程中"杀青"是耗能较大的一道工序,也是影响茶叶品质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杀青过程中必须利  相似文献   

4.
蒸青绿茶杀青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2003,(4):28-28
蒸青绿茶,是古老的茶叶种类之一。自唐代即盛行蒸青制作茶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蒸青绿茶制作工艺传至日本,日本制茶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碾茶、煎茶、玉露茶等种类,并在栽培、加工、制作方面取得发展,煎茶成了日本绿茶的当家茶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条煎茶生产线,蒸青绿茶生产在我国悄然兴起。蒸青绿茶讲求三绿(干茶色泽绿、浸泡汤色绿,泡后叶底绿),讲求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海藻味的绿豆香。要达到这一质量要求,就必须在茶叶采摘、鲜叶贮存、杀青、温度控制、加工工艺掌握等方面予以重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茶叶的…  相似文献   

5.
一、蒸青绿茶概述蒸青绿茶具有汤色嫩绿、叶底清绿、干茶色泽翠绿和口感鲜爽、回味甘醇、苦涩味低、保质期长的品质特点,深受茶叶界人士和消费者青睐.日本人称蒸青绿茶为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纯真天然风味茶.蒸青绿茶是我国一个古老绿茶品种,盛于唐宋时期,但由于其加工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自元明以后逐步被炒青绿茶所取代,在国内长期处于濒绝状态.我国茶种和蒸青绿茶加工技术传入日本以后,蒸青绿茶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并成为日本的主要茶类,50年代末日本发明了滚网筒式蒸汽杀青机,把蒸青绿茶生产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绿茶杀青工艺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茶初制决定了绿茶的品质,而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鲜叶在杀青阶段的宏观物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叶温变化、失水和体积收缩。杀青时,鲜叶与干燥器壁间存在着温度梯度,主要通过对流和传导方式产生热能转移,叶片吸收能量,叶温升高。在叶温升高过程中,叶片的水分发生转移,首先是物理吸附水分蒸发殆尽,进而叶内失水。故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时间、投叶量及鲜叶质量。  相似文献   

7.
绿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因素)。而评定无法用量和称来表示,特别是茶叶成分很复杂,有多种化合物,不可能一一测定,因此也不能全面地反映绿茶品质。感官虽可判定同一批茶  相似文献   

8.
杀青是名优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传统的手工杀青方式由于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因而逐渐被机械杀青所取代.近年来,我国已成功地开发出专用于名优绿茶杀青的系列滚筒连续杀青机.机械杀青不仅台时产量高,而且所制茶叶色泽绿,香气高,因而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对这些机械的杀青工艺缺乏系统研究,导致生产上仅凭经验掌握,影响杀青效果.据此,笔者根据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研究成果,结合生产实际,谈谈30型柴式滚筒杀青机的杀青技术.  相似文献   

9.
杀青是决定绿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杀青机械的选型,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绿茶品质是极其重要的。目前,我国杀青机械种类较多,型号也比较复杂,有锅式、槽式、滚筒式三种。本文就这三种杀青机在生产中所表现出的利弊,谈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槽式杀青机适用于绿茶初制,在我国茶区应用甚广。该机具有工效高、燃料省等特点,掌握得当,杀青质量不亚于锅式杀青机,能保持我国绿茶清汤绿叶等传统品质风格,而且是连续作业,劳动强度低,操作方便,对以后茶叶初制机械联装也具有一定意  相似文献   

11.
微波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微波杀青和微波+滚筒杀青4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高,具有色泽翠绿的特点;滚筒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次之,香气高长,具有令人愉悦的清栗香;而采用滚筒+微波杀青的绿茶综合上述两种杀青方式的优点,其干茶不仅色泽翠绿,而且具有高长的清栗香气,理化成分含量适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绿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而著名,尤其炒青绿茶生产历史悠久,产量和质量居世界之冠,品质驰名中外,在国际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绿茶的需要量日趋增长,我省同全国各地一样,近几年来炒青绿茶的  相似文献   

13.
雨天采的雨水叶,其特点是鲜叶含水量高达78%左右。社队茶场厂房设备简陋,房屋面积少,条件差,摊放时间短,给初制绿茶带来一定的困难。初制中常出现的问题:<一>杀青时间延长,易产生红梗红叶;<二>鲜叶含水量高,叶片容易泛黄,缺乏光泽,香气低闷;(三>杀青叶容易产生胶结的现象而影响杀青叶的均匀度。以上弊病,都会降低炒青绿茶的品质和经济价值。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我们多年来在社队茶场中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杀青叶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绿茶品质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 (1)提高杀青锅温度:84型锅式杀青时,晴天采的茶叶锅温约220—230℃左右,雨天叶要高10—20℃。在生产上凭经验掌握,如在白天看到锅底呈灰白色,夜里看到锅底泛红时,鲜叶可下锅,并在下锅可闻到辟辟拍拍的响声为度。并且在掌握烧火时还要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绿茶属不发酵的茶类。在制造过程中,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发酵。因此,杀青是形成绿茶品质关键性的工序。然而,在破坏酶的活性的前提下,使其他内含物质均衡协调地变化,对绿茶品质的形成,同样非常重要。如果杀青适当,奠定了优  相似文献   

15.
绿茶的杀青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杀青工艺就有“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透闷结合,先透后闷;嫩叶老杀,老叶嫩杀”三大技术原则。究绿茶加工的实质就是采用各种工艺条件来调控酶化学变化问题,而又以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最为重要,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温度和透闷方法的杀青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对绿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目的为探求绿茶杀青机“机”、“灶”的合理构造型式及其相应的绿茶杀青技术,在本所以往已有试验的基础上,吸取皖、浙等省的经验分别试制大锅杀青机,并探索其操作技术,寻求出一种生产效率高、制茶品质好的杀青机,以供推广。  相似文献   

17.
茶叶杀青机的类别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6,28(4):12-13
20世纪50年代前,我同茶叶加工中的杀青作业均是在斜锅杀青灶上用手工进行的。在1958年的群众技术革新运动中,我国绿茶产区根据斜锅杀青原理,研制成功锅式杀青机,并在成套的长炒青绿茶设备中被命名为“58型锅式杀青机”,后又不断改进,正式定型为6CS84型锅式杀青机,在全国茶区广泛应用。6CS84型锅式杀青机曾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绿茶加工中使用最普遍的杀青机,  相似文献   

18.
烘青绿茶初制过程中的杀青技术,对绿茶色香味的影响,已普遍得到重视,但与片末形成的关系,则为人们所忽视。特别是高中档烘青绿茶的片末含量多寡,更直接影响品质等级和精制率。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片末的产  相似文献   

19.
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对绿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微波杀青、滚筒杀青、蒸汽杀青3种杀青方式加工后的夏季绿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同时,分别采用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谷氨酸钠为标准苦味、涩味和鲜味物质对3种杀青方式加工的夏季绿茶进行滋味强度分析。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蒸汽杀青、滚筒杀青、微波杀青对夏季绿茶中的儿茶素、黄酮糖苷、原花青素、聚酯型儿茶素、氨基酸、酚酸和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滋味等效量化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可以较明显地改变夏季绿茶的滋味,不同杀青方式加工绿茶的苦味强度为:滚筒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涩味强度为:蒸汽杀青滚筒杀青微波杀青;鲜味强度3种杀青方式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性工序。传统的绿茶杀青后基本不摊晾,或摊晾20min~60min,摊晾仅仅是使茶坯冷却和少量水分转移的辅助工序。试验采用新型杀青技术,将摊晾作为重要工序对杀青质量及程度作重要补充,使同等条件下的茶叶成品形状、色泽、香气、滋味等优于传统工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