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6种种植密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12.0万株/hm~2)和高密化控措施对棉花群体进行株型对比试验,探索黄土高原棉区棉花再高产的最佳群体结构和株型模式。结果表明,密度由4.5万~6.0万株/hm~2(稀高大)增加到10.5万株/hm~2(密矮小),单位面积成铃数增加30.2%~38.5%,皮棉产量提高24.7%~33.5%。增产机制主要表现为10.5万~12.0万株/hm2比4.5万株/hm~2,在7叶期单位面积叶片数增加95.1%~127.6%,叶面积增大65.0%~93.8%;16叶期棉株下部光照强度平均高出99.1%~113.9%;单位面积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光合产量分别高出41.3%~79.2%、11.1%~33.3%;1、2节最佳铃位成铃率平均提高86.8%~106.7%;经济系数提高12.8%~17.4%。表明密矮小群体株型结构能够塑造一个大群体、小个体、短枝、小叶、高光效的群体株型,是适合黄土高原棉区棉花再高产的栽培模式和有效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2.
3.
4.
谷子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杂粮作物,谷子生产中较低的光能利用率是限制谷子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谷子的光能利用率及产量,制定适用于黑龙江省谷子的高光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谷子品种“嫩选17”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垄向、垄距,研究对谷子茎秆特征、农艺性状、光合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千粒质量、茎秆节数外,不同处理对谷子抗倒伏性、农艺性状、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各项指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嫩选17”在南向偏西20°、宽窄垄栽培模式下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光合性能较好,产量最高,可作为黑龙江地区谷子的高光效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芦苇作为造纸工业重要的草类纤维原料,其经济价值,已被人们逐渐认识,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对芦苇的人工栽培管理达到了一定水平,芦苇的新品种培育研究已提到议事日程。芦苇高光效品种选育是芦苇育种的其中一项。1998~1999两年对14个芦苇变种进行了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率的测定分析,已选择出2份较理想的芦苇高光效育种材料,5份可用于高光效育种的转育材料。 相似文献
6.
7.
2013年.在吉林省农委和省市各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东丰县把推广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工作当做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来抓。运用此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增产潜力,对土壤持续性耕作也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的育种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当然对于作物而言传统的育种技术无疑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而目前的转基因育种技术无疑是具有非常大的争议,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农作物的高光效育种技术无疑是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高光效的育种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目前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供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大豆高光效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6份秋大豆种质资源种植在浙江省农科院试验地上,在大豆生长的结荚期(R4)测定它们倒3节主茎上叶子的光合速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考查田间农艺性状,成熟期收获后进行经济性状考种.通过分析单叶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结荚期的单叶光合速率与单株粒重、单株总荚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单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并筛选出鄞县黄豆、九月老鼠豆、短荚矮脚黄、青豆、青皮豆、撒豆等6份高光效种质资源,为今后高光效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水稻的光合特性与高光效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开展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是作物育种发展的趋势:讨论和展望了超级稻的高光效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17.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思路、方法与选育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光效+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油菜高产育种的重要内容,针对油菜光合特性复杂,研究难度大,高光效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现状,在分析油菜光合效率较低、影响产量水平提高、开展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等基础上,结合多年油菜光合生理研究和高光效育种工作经验,从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总体思路、油菜高光效种质的筛选及创建途径、油菜高光效杂交种的选育标准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油菜高光效育种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油菜高光效育种研究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水稻(Oryza sativa L.)高光效栽培技术试验效果。[方法]在田阊设计了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结果]水稻栽培行向为磁南偏西20°、栽培密度为(50cm+20cm)×15cm时产量最高,为8038.5kg/hm^2,比水稻栽培行向为南北向、栽培密度为(50cm+20cm)x15cm时增产3.1%,比水稻栽培行向为南北向、栽培密度为33cm×15cm时增产4.5%。[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