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罗鲑哲罗鲑又名哲罗鱼,属鲑形目,鲑科,鲑亚科,哲罗鱼属。在中国境内多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额尔齐斯河等水系,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勒拿河到伯朝拉河,东欧的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上游等河流。近几十年来由于森林植被急剧减少,哲罗鱼产卵环境遭到破坏,在中国濒临灭绝,目前仅在黑龙江的呼玛河、乌苏里江、新疆的喀纳斯湖有少量的繁殖  相似文献   

2.
养殖密度对哲罗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置了5个养殖密度,分别为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尾/缸,经过70 d的养殖和观察,发现养殖密度对哲罗鱼稚鱼的存活率、肥满度、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密度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7.7%、94.25%、92.95%、91.45%和91.12%,肥满度为0.728~0.793,特定生长率平均值为3.11%,体质量变异系数为0.49%~18.73%.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鱼稚鱼完全可以在较高的养殖密度下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3.
哲罗鲑又名哲罗鱼,属鲑形目、鲑科、鲑亚科、哲罗鱼属。在我国境内多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额尔齐斯河等水系。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勒拿河到伯朝拉河,东欧的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上游等河流。哲罗鲑的生长速度较快,属于大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3公斤以上,大者可达50公斤,长在1米以上。肉味鲜美、细嫩,为富有营养的鱼类,也是高寒地区的特产,在产区内为珍贵的食品。哲罗鲑体长,略侧扁,呈圆筒形。头部平扁,吻尖,口裂大,端位。背部青褐色,腹部银白。头部、体侧有多数密集如粟粒状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点。产卵期雌雄体全显示出青铜色,腹…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三倍体虹鳟线粒体基因组(mtDNA)全序列,揭示其序列的主要结构特征,探究三倍体虹鳟系统发育相关信息,丰富鲑科鱼类mtDNA数据库,为三倍体虹鳟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且规格相似的三倍体虹鳟3条,采集其背脊上部肌肉组织,提取基因组DNA,检测DNA质量后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对三倍体虹鳟mtDNA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已报道的27种鲑科鱼类的mtDNA,运用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NJ)构建鲑科鱼类系统发育树。【结果】三倍体虹鳟mtDNA全长为16 655 bp;A+T含量较高(54.06%),G+C含量较低(45.94%),其碱基组成有明显的A/T偏向性。三倍体虹鳟mtDNA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x1的起始密码子为GTG外,其他12个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G,终止密码子均为TNN;2个rRNA基因总长度为2 606 bp,22个tRNA基因中除trnS1外,其余21个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D-loop区在环状的DNA分子中位于trnFtrnP之间。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8个物种明显分为2个大的支系,鲑亚科的麻哈鱼属、副哲罗鱼属、细鳞鲑属、哲罗鱼属、红点鲑属、鳟属的鱼种聚为一支,其中三倍体虹鳟和虹鳟最先聚为一支,表明其亲缘关系最近;茴鱼亚科茴鱼属和白鲑亚科的白鲑属、柱白鲑属鱼种聚为另一支。【结论】获得了三倍体虹鳟mtDNA,三倍体虹鳟与虹鳟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鲑科鱼肌肉营养组成差异,为我国虹鳟鱼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挪威大西洋鲑、丹麦银鲑和国产虹鳟肌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5%和25.31%,显著高于国产虹鳟(22.38%)(P<0.05,下同),二者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国产虹鳟,国产虹鳟蛋白营养价值与进口鲑科鱼类存在一定差距.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41%和7.19%,约为国产虹鳟(14.48%)的一半;脂肪酸种类相似,3种鲑科鱼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70%~84.25%,饱和脂肪酸含量最少的是挪威大西洋鲑(15.54%),但其不饱和脂肪酸及(84.25%)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12.92%)的含量最高,国产虹鳟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所占比例高于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尤其是亚油酸占比高达21.25%.国产虹鳟的钙、锌、铁和硒含量显著高于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结论]3种鲑科鱼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特征,但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在风味上更优,国产虹鳟则在亚油酸及钙、锌含量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哲罗鱼Hucho taimen仔稚鱼嗅囊的发育过程及其与摄食强度的关系,对哲罗鱼仔稚鱼嗅囊发育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研究了嗅囊发育与摄食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初孵哲罗鱼仔鱼嗅囊上皮未分化,消化道未有食物充塞度;25~26日龄仔鱼仅有少数个体(11.1%)消化道有一定的食物充塞度(1级);27日龄仔鱼多数个体(占66.7%)开始少量摄食,此时嗅囊上皮仍未分化;29日龄仔鱼均摄食,消化道食物充塞度达到2级和3级的个体分别占44.4%和33.3%;30日龄仔鱼嗅囊上皮从嗅囊基部开始分化;42日龄稚鱼上皮分化更加明显,细胞分化加剧,此时嗅囊上皮分化;45日龄稚鱼均强烈摄食,消化道食物充塞度等级均达到5级,此时嗅囊上皮分化完成;55日龄稚鱼嗅囊形成第一个初级嗅板;85日龄稚鱼嗅囊分化完成,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嗅上皮细胞可分为6类,即基细胞、支持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纤毛感觉细胞、柱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本研究结果可为哲罗鱼资源的保护和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哲罗鱼研究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罗鱼是一种名贵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近些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成为濒危物种。笔者探讨了哲罗鱼生物学特征、资源分布、养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哲罗鱼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为哲罗鱼资源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秦岭细鳞鲑亲鱼培育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秦岭细鳞鲑亲本人工驯化、催产、孵化和育苗的关键技术以及促熟催产中的外源性激素选择及用量。实验用野外捕捞秦岭细鳞鲑,从2011年3月开始逐年筛选,到2014年3月共培育5~9龄亲鱼580尾。实验显示,通过30 d有计划地添加黄粉虫投喂,可使野生亲鱼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注射马来酸地欧酮DOM(2.5 mg/kg)和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3μg/kg),促熟催产3 d后效果明显。2013年采卵约4.56×104粒,平均受精率为82.5%,平均孵化率为63.0%;2014年获得受精卵约8×104粒,平均受精率为85.5%,平均孵化率为62.5%。鱼苗上浮后的开口期和转口期最为重要,为育苗的关键时期。根据秦岭细鳞鲑亲鱼性腺发育的规律,提出了在人工培育过程中,通过加强"冬护、春繁、夏壮、秋养"4个环节,有助于提高精子和卵子质量;在人工培育关键期选择卤虫开口较为适合,在鱼苗消化系统和免疫器官发育完全后选择高蛋白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转口,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形态学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放流前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和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期(水温8~10 ℃)和胚后期(水温6~16 ℃)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受精16 d,哲罗鱼受精11 d形成原始的消化管.大麻哈鱼受精16 d,哲罗鱼受精18 d出现致密的小肝细胞团.大麻哈鱼和哲罗鱼在受精18 d时胃及口裂雏型形成.大麻哈鱼受精25 d,哲罗鱼受精20 d消化道贯通.大麻哈鱼受精60 d鱼体破膜,哲罗鱼受精30 d鱼体破膜,口能自由闭合,上下颌及舌部出现早期齿,原始的胃腺细胞出现.大麻哈鱼破膜70 d,哲罗鱼破膜30 d卵黄完全被吸收,各消化器官和结构逐步发育.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器官逐步发育成熟,结构和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10.
虹鳟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致病机理,利用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从患皮肤溃疡病的虹鳟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1株优势菌株RBWF-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RBWF-1对虹鳟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5.5×10~6CFU/m L;通过对菌株RBWF-1 16S r D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Blast对比,发现其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masoucida菌株NBRC 13748及无色亚种A.salmonicida subsp.achromogens菌株NCIMB 1110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一致性均为99.6%;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BWF-1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无色亚种和史氏亚种A.salmonicida subsp.smithia聚为一支;为进一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RBWF-1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经对比,与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吻合度最高,因而判断该分离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同时,对分离菌株的气溶素、溶血素、封闭带毒素、DNA酶、丝氨酸蛋白酶、磷脂酶、S层蛋白7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PCR检测,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菌株RBWF-1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淀粉酶、脂酶、DNA酶和溶血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虹鳟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分类鉴定和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态学方法对鸭绿江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Wabum)、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Pallas)和长白哲罗鱼Hcho ishiawai Mori的繁殖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鱼的繁殖策略表现在初次性成熟年龄和规格、繁殖季节、产卵式型和个体绝对繁殖力方面各不相同,而产卵场及其条件和繁殖方式及行为大致相同,是其自身固有物种特性在同一水域适应生态环境的具体表现,充分发挥了不同鱼类利用同一水域空间、时间和铒料生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AFLP技术,分析比较雌雄哲罗鱼Hucho taimen(Pallas)之间的遗传差异。采用两个酶切组合,共45对引物组合对雌雄个体进行扩增。结果表明,电泳检测条带清晰丰富,两个酶切组合分别扩增出958和971个位点,多态性比例分别在4.76%~62.26%和6.98%~37.50%,15个位点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存在很大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雌鱼聚在一起,雄鱼聚在一起,未发现雌雄特异位点。研究积累了大量AFLP分析数据,可为哲罗鱼性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七彩鲑尾鳍为试验材料,对影响七彩鲑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体系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七彩鲑RAPD的最适反应体系.七彩鲑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反应体系25μL,模板DNA的质量浓度4 ng/μL,Mg2+浓度2.0 mmol/L,dNTP浓度0.5mmol/L,引物浓度0.5μmol/L,Taq...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后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为9. 8~16. 2℃时,将初始体质量为(6. 90±0. 04) g的哲罗鱼饲养于室内220 L玻璃钢水族箱中,分别投喂大豆分离蛋白替代0、25. 0%、37. 5%、50. 0%、62. 5%、75. 0%、87. 5%和100. 0%鱼粉的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00尾鱼,以含有40. 0%鱼粉的饲料为对照,试验时间为56 d。结果表明:随着鱼粉替代比例的增加,哲罗鱼胃、前肠、幽门盲囊、中肠和胰腺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 05);肠道绒毛和纹状缘高度亦呈显著下降趋势(P0. 05);高比例替代鱼粉水平(75%)时,哲罗鱼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纹状缘融合、部分脱落,肝脏空泡化现象严重,形态轮廓逐渐模糊,肝细胞核偏移,且溶解或缺失。研究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高比例替代鱼粉水平(75%)显著降低消化系统消化酶活性,损伤肝脏和肠道组织。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经过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育种与繁育岗位专家的前期调研,又一渔业养殖新品种细鳞鲑苗种山泉水流水养殖试验正式落户怀柔。截至目前,怀柔区已适时引进匙吻鲟、大马哈鱼、哲罗  相似文献   

16.
哲罗鱼稚、幼鱼耗氧量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体重规格的哲罗鱼(Hucho taimen)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哲罗鱼的耗氧率与体重呈负相关;耗氧量和窒息点与体重呈正相关。水温在13.5~15℃范围内,平均体重(0.67±0.19)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72±0.08)mg.h-1.g-1,平均耗氧量为(0.48±0.06)mg.h-1.tail-1;平均体重(2.60±0.61)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60±0.10)mg.h-1.g-1,平均耗氧量为(1.62±0.23)mg.h-1.tail-1;平均体重(61.83±8.44)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20±0.90)mg.h-1.g-1,平均耗氧量为(12.36±6.14)mg.h-1.tail-1。在13.5~15℃温度范围内,三组哲罗鱼的窒息点分别为2.08、1.92和1.6 mg.L-1;哲罗鱼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耗氧率明显大于夜晚;A1、A2和A3组窒息点分别为2.08、1.92和1.60 mg.L-1。  相似文献   

17.
以5%~30%浓度的甘油作为精液冷冻保护剂,以0.5 mL麦管和1.8 mL麦管作为精液冻存容器,进行七彩鲑冻精的受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浓度甘油组的受精率达到了51.08%~61.56%,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甘油组的受精率;在20%~25%甘油浓度中0.5 mL麦管组的受精率均高于1.8 mL麦管组的受精率,其中20%甘油的0.5 mL麦管组,平均受精率最高,达到了61.38%。  相似文献   

18.
野生、人工养殖哲罗鱼生化成分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给哲罗鱼的营养价值和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2001~2003年4~5月、10~11月,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分别对乌苏里江虎头江段野生的哲罗鱼和人工养殖的哲罗鱼的肌肉、内脏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色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AAS为0.16~0.28,CS为0.10~0.17),其它氨基酸AAS、CS都大于1;EAAI为118.14~176.05,明显高于鳜鱼(62、30)、草鱼(60.59)、鲢鱼(57.59)和鳙鱼(60.87)的肌肉。人工养殖与野生哲罗鱼的氨基酸含量和营养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白斑红点鲑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至2009年,对白斑红点鲑进行了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苗种驯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白斑红点鲑在水温低于18℃水泥池中培育,3龄性腺发育成熟,亲鱼每年产卵均在水温降低至10℃时,且产卵时间比较一致,繁殖期雌雄性亲鱼形态区别明显,经统计4龄亲鱼怀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优于3龄亲鱼;白斑红点鲑受精卵为橙黄色沉性卵,具有卵膜较厚卵黄含量多,胚盘较小等特点,受精卵在水温4.56~8.17℃条件下,积温达到429.29℃.d开始孵化出膜,积温达到729.38℃.d开始摄食,此时卵黄囊吸收到1/2,苗种经过5个驯化阶段历时49 d,完成人工驯化,白斑红点鲑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为人工养殖打下坚实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哲罗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活体观察和固定观察两种方法,首次对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和仔鱼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哲罗鱼早期发育过程.哲罗鱼受精卵为沉性端黄卵,呈圆球形,含有大量卵黄,卵色呈桔黄色,吸水膨胀后卵径为(5.55±0.15)mm.在水温为4.8~9.0℃下,受精卵历时839 h破膜,初孵仔鱼全长为(18.45±0.32)mm,卵黄囊体积为(0.074±0.009)cm3,经过60 d左右仔鱼发育基本完成.将哲罗鱼与几种鱼类进行了对比,探讨其卵径、孵化平均水温与破膜所需时间及初孵仔鱼大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