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污泥处置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而污泥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及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等,因此卫生填埋前需经适当的预处理。指出了固化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废物处置技术,对污泥进行固定化处理可以使污泥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并可有效地抑制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有利于污泥进行填埋处理。该技术具有处理时间短、适用范围较广等优势,十分适合用于污泥填埋的预处理。研究表明:水泥、粉煤灰、氯化钙、β-萘系减水剂组成的固化剂对市政污泥有较好的固化效果。经过试验,确定了其最佳用量为:每100 g脱水污泥(含水率80%)掺加20 g水泥、15 g粉煤灰、0.4 g氯化钙、0.2 gβ-萘系减水剂;在最佳固化剂用量下,固化污泥养护7 d、14 d、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可达0.83 MPa、1.22 MPa、1.52 MPa。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随着村镇城市化发展提速,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加大,市政污泥的产出量也随之上涨.市政污泥是一类由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微生物、无机物和水分组成的非均相絮状物,其成分复杂,理化性质独特,有毒有害物质多,彻底无害化处置极其困难.传统填埋、焚烧、堆肥技术虽能减量化处置市政污泥,但处置效果一般,资源化程度较低.基于此,提出了水泥... 相似文献
3.
污泥固化对于重金属污染污泥无害化处理具有莺要意义.根据浸出试验探讨了水泥与污泥配比对毒性没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4.0~7.0之间,水泥掺加比例10%~70%均能够将污泥中Cd降低到接近于无浸出的水平.水泥掺加比例在25%以下或65%以上时,污泥固化降低了Pb的浸出,在25%~65%之间则提高了Pd的浸出.As在低pH值下基本无浸出,但在接近中性条件下水泥掺加比例达到60%以上时其浸出大幅度增加,但均远未超过排放标准.因此,根据不同目的(仅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在污泥固化中推荐选用10%或70%作为最优水泥掺加比例. 相似文献
4.
以TG固化剂、水泥、石灰3种固化材料为影响因素,它们的剂量为因素水平,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考核指标,对稳定土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TG固化剂、水泥、石灰均是7 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显著性因素,可靠度达95%。在保证强度并考虑经济的情况下,对稳定土的配比方案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优方案为TG固化剂∶石灰∶水泥为0.02%∶4%∶4%。同时,对最优配比下的稳定土进行微观结构的观察和固化剂机理的分析得出,当3种固化材料同时加入时,固化效果较好,能形成致密、稳定和高强的胶凝结构,而只加入水泥和石灰时,虽然能够形成团状骨架大颗粒,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但结构不够致密,不能形成胶凝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从污水与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与匹配、污泥浓缩脱水过程厌氧释磷、污泥厌氧消化和机械脱水、污泥卫生填埋、土地利用和污泥焚烧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应朝污泥焚烧和污泥堆肥2个主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利用穿透式电化学反应器对污泥蒸汽热干化冷凝废水进行了氨氮脱除处理,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酸性还是碱性环境下,氨氮的去除效果均很理想,去除效率>99.8%。弱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加速氨氮脱除,反应90 min即可达到出水技术指标;弱碱性环境下电化学脱除氨氮的能耗是酸性环境下的65%,故推荐在碱性环境下对氨氮进行电化学脱除。由于处理污泥来源及干化参数不同相差较大,污泥干化过程中冷凝废水水质差别也较大,从环境经济效益最大化来考虑,需要根据水质不同选取合理的废水处理方式使得废水实现达标排放。研究结果可为污泥干化冷凝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木材氰乙基化改性研究(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NaSCN饱和的低浓度NaOH水溶液作预润胀剂和催化剂,以丙烯腈作醚化剂对杉木进行氰乙基化改性。研究了丙烯腈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NaOh浓度等对氰乙基化反应的影响。利用FTIR-X-ray、TMA、SEM等对氰乙基化木材的微观结构和热塑性进行了研究和表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处理-MBR-RO工艺处理某污泥干化冷凝废水,并考察了其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进水COD为1700~2500 mg/L、氨氮300~400 mg/L、总氮350~500 mg/L时,系统处理出水COD、氨氮、总氮分别低于15、5和10 mg/L,去除率达到99.3%,98.5%和96.3%,产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并将其回用作厂区污泥干化冷却系统补充水。经计算,在实际工程运行中,其吨水运行费用为14.24元。此预处理-MBR-RO工艺应用于污泥干化冷凝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可为后续相关污泥干化冷凝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3.
将硅石溶液经有机硅烷杂化后浸渍人工林杨木,再对其进行热处理,测试分析改性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结构及形貌特征,探讨木材联合改性机理。结果表明:1)复合硅石溶液改性使杨木的密度、强度和阻燃性均显著提高,但尺寸稳定性欠佳,热处理可明显增强其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性;2)改性剂填充固化于木材细胞腔,甚至渗入细胞壁中,可起到有效的增强作用;3)热处理可促进改性剂与木材组分发生稳固的Si—O—Si化学结合;4)联合改性材中Si原子配位数增多,缩聚固化程度更高,稳定性增强。复合硅石溶液/热处理联合改性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绿色木材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16.
毛杨梅栲胶重度亚硫酸化改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高温和铝化合物存在下,对毛杨梅(Myrica esculenta)栲胶进行重度亚硫酸化改性,将改性栲胶用作皮革中和剂,研究了影响改性产物性质的一些参数,如缓冲性,中和性能等。得出最佳改性方案,其质量配比为:毛杨梅栲胶100份,NaHSO3 30 份,Na2SO3 36份,含铝化合物1份,在129摄氏度,165kPa下反应10h得到改性栲胶产物。改性栲胶水溶性良好,5%溶液pH值为7.15,10%溶液pH值为7.0,分析表明,其宁含量在20%到30%之间,符合皮革中和复鞣剂的要求,缓冲性实验表明,适量未反应的亚硫酸盐能与改性单宁组成缓冲体系,在pH值3.5-5.5之间具有良好的缓冲性,鞣性实验表明,经亚硫酸盐处理后,毛杨梅栲胶的鞣性显著下降,收敛性缓和,渗透迅速,用量以削匀蓝革计3%-5%为佳,视铬复鞣后pH值而定,1%的用量约可使pH值提高0.3,由于改性栲胶还保留着适当的鞣性和填充性,因此它具有中和与复鞣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置过程中产生污泥,污泥中存在有机物、重金属等超标污染物,如不能有效处理将对水源、空气和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以苏州某污水处理厂存量污泥处置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项目实施阐述了环境监理在污泥处置施工阶段的工作程序、二次污染防治、控制要点等内容,对处置过程中污泥开挖、固化稳定化、阻隔填埋等监理过程中控制... 相似文献
19.
污泥的处理处置与利用是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污泥处理的现状,介绍了污泥的组成、性质,讨论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各种方法及利用方式,最终得出了污泥的材料化利用是污泥处置的理想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以桐木木片为原料,通过氢氧化钠预处理脱除木片原料的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再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四乙烯五胺为接枝剂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胺化改性木基吸附剂(APW),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铅离子。扫描电镜图像显示APW的细胞壁更为疏松,组分测定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脱除了桐木木片中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APW化学结构中出现胺基官能团;元素分析结果显示APW的氮含量(3.96%)较未处理桐木木片的氮含量(0.46%)明显提高,表明桐木木片胺化改性成功。吸附试验结果表明,APW对铅离子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45℃、pH 6、铅离子质量浓度为140 mg/L的模拟废液中,APW的吸附量为111.35 mg/g。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APW吸附铅离子过程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胺化改性木基吸附剂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易于回收的优点,可用于水体中铅离子的高效去除。本研究避免了传统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组分分离,在保持生物质原本结构条件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