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建筑业碳排放特点,对2005~2019年湖北省建筑业直接与间接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模型方法将建筑业碳排放因素分解为能源消费直接碳排放强度、单位面积能耗、单位产值创造能力、间接碳排放强度、建筑业经济规模5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建筑业碳排总量呈现先大幅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间接排放...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省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运用LMDI模型分析了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系数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规模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引发2000~2010年四川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对四川省的碳排放影响甚微,能源强度的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排放量增势。  相似文献   

3.
蔡国琴  李敏纳 《绿色科技》2023,(5):254-258+264
基于2000~2020年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借助“旅游消费剥离系数”的概念,运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年以来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年均增长率为5.718%,呈中低速增长。且旅游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碳排放在旅游业碳排放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4.093%,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选取游客规模、旅游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作为影响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各个影响因素对海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城市化水平>旅游能源强度>旅游业经济发展水平>游客规模>产业结构,其影响程度分别为1.385、0.419、0.258、0.190和0.172。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1)合理控制游客规模,宣传低碳旅游观念;(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3)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旅游能源强度;(4)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南京统计年鉴》,运用相关模型,对2008至2012年南京市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城市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南京市要建设成为低碳城市,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从建筑,交通,生产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代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碳排放源,测算了湖北省2008~2017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近年来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湖北省在低碳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碳排放量的构成来看,农用化肥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次是农药。进一步采用Kaya模型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有较大的驱动作用,而农业结构、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劳动力等因素也会抑制农业碳排放。据此提出了湖北省贯彻实施农业低碳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从世界各国应对紧张的能源环境问题的政策入手,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加强政府监管和增加企业环保意识方面论述了我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量是评估胶合木生产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现有碳排放数据多引用国外和基于理想模型测算,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当下生产条件碳排放水平。以赤松(Pinus densiflora)胶合木柱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研分析胶合木柱生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源,从辅料、能源两个方面建立碳排放边界模型和物料清单,计算产品碳排放量,并分析生产过程碳排放特征,从生产工艺角度提出减碳方式。结果表明:胶合木柱的碳排放量为330.16 kgCO2e/m3;锯材生产阶段、胶合木及木柱制作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78.5%和21.5%;窑干、接长、施胶、搬运经优化后,可实现碳减排44.3%,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姚婷  陈凌炜  罗耀帅  周杨  杨莉 《绿色科技》2022,(12):12-17+21
以南京市中山南路典型路段及附近街区为研究对象,获取车流量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应用视频识别算法、油耗模型测算了交通碳排放,面对对象分类法测算了碳汇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西部张府园路街区和北部富民坊居住小区绿地匮乏;路段交通碳排放受不同时段小汽车占比影响较大,阶段性变化趋势显著;路段交通碳排放量远高于研究区域碳汇量,碳氧失衡状况严重。为此,从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增加碳汇量两方面提出了搭建智能交通系统、合理配置乔灌草等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火作为干扰因子, 影响着森林演替、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森林燃烧所释放的含碳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对森林火灾释放的含碳气体进行有效估算, 可以弄清林火产生的含碳气体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文中介绍了2种林火碳排放模型, 即基于有效可燃物模型和火干扰下碳循环模型。通过对这2种估算方法的比较, 指出未来林火碳排放估算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临安市为研究案例,根据2003-2013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借鉴IPCC提供的碳排放相关数据及估算法,计算得出临安市近11年的工业碳排放量呈坡形曲线变化、先升后降,表明前5年的工业迅速增长及后6年的碳减排已收到成效;利用LMDI模型进行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总人口数、人均生产总值、能源利用效率是临安市工业碳排放的推进因素,工业化率、能源结构是临安市工业碳排放的衰减因素;结合计算结果的图表分析提出,作为一个中等城市,临安市应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使工业碳减排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黔东南地区气候变化与其工业生产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系,采用资料文献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黔东南地区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8年,黔东南地区化石能源消费量及碳排放量呈快速增加趋势,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原煤消费;1998~2008年,其平均气温较1985~1997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小,但年际波动性更显著;1998~2008年期间,年最高气温≥35℃的天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年最低气温≤0℃的天数则呈降低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黔东南地区化石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对其区域的天气气候带来显著影响,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该地区在1998年后工业发展与城市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天气气候的变化对碳排放量增加作出相关性的响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地区气候变化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黔东南地区气候变化与其工业生产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系,采用资料文献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黔东南地区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8年,黔东南地区化石能源消费量及碳排放量呈快速增加趋势,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原煤消费;1998~2008年,其平均气温较1985~1997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小,但年际波动性更显著;1998~2008年期间,年最高气温≥35℃的天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年最低气温≤0℃的天数则呈降低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黔东南地区化石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对其区域的天气气候带来显著影响,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该地区在1998年后工业发展与城市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天气气候的变化对碳排放量增加作出相关性的响应变化。  相似文献   

13.
核算了我国31个省区旅游住宿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该碳排放在2000~2003、2004~2006及2007~2010年间分别经历了起伏、线性与起伏3个增长阶段。两次起伏可能是由于"非典"疫情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作用。2分省区看,北京总量和人均量均最大,表明其旅游住宿资源开发最为齐备,未来可开发的空间相对较小。同样地,海南、广东和上海也较小。但海南的碳排放强度总最大,表明其经济增长对旅游业依赖性最大。相反地,北京经济增长越来越不依赖旅游业发展。碳排放密度则西北小,东南大,呈现类"胡焕庸线"特征。3影响因素按大小可依次排序为:交通活动、研发活动、电信配套设施建设活动、宏观经济活动、城镇化建设活动、教育活动、传媒活动、医疗卫生活动及人口增长活动。据此,提出了一些降低旅游住宿碳排放的对策建议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碳排放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影响的传导机制,利用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和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且产业升级和绿色创新是其重要机制;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数字经济水平低于0.0991时会增加碳排放,高于0.0991会减少碳排放。研究还表明,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的碳排放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下游地区和中心城市起到了碳减排作用。因此,要因地制宜制定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加快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引领产业升级和绿色创新,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市2005-2011年工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得出了北京市碳排放量先增后降、清洁能源使用量逐年提高、制造业仍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及工业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的结论。基于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主动调整工业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使工业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结合北京市工业低碳发展的现状,对北京市工业低碳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碳排放的估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与《湖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资料,利用ORNL提出的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对湖南省2000~2005年期间化石燃料消耗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2005年湖南省碳排放量为23351.97×104t,折合CO2量为85623.97×104t,其中化石燃料是最大的排放源,占89.74%,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占10.26%;在各类碳排放源中,煤炭的碳排放量最高,占碳排放总量的68.10%,占化石燃料碳排放总量的75.89%;碳排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增长率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人均碳排放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低于同时期的全国平均水平;万元GDP碳排放量在2002~2004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又急剧上升.分析了湖南省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原因,并提出了碳减排的措施建议,为湖南省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集中供热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北方城市,冬季漫长,供热时间长达半年左右,开展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基准线及降碳潜力研究,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为此,基于2011~2020年环境统计数据,核算了集中供热行业多年碳排放量,根据城市特征,探析了行业碳排放基准线及降碳潜力。结果表明:全省多年平均碳排放量为3140.8万t/年,在研究时段内行业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并未达到峰值;行业碳排放的基准线选择“煤炭消耗排放情景”和“热电联产排放情景”,上述情景模式充分考虑吉林省集中供暖行业碳排放的变化特征,符合城市供暖需求;全省行业碳减排量为1178.37万t/年,降碳潜力37.8%,主要以热电联产的供热方式为主导。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对生态与经济发展两者调和的有力方法。要求低碳排放量的同时去谋求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符合我国的发展理念。通过低碳经济的含义、作用、发展现状及发展措施等探讨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与未来走向,以期为基于基尼系数赋权的低碳经济在我国的更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按照旅游业"碳减排"的"测定—减排—补偿"三步走的逻辑主线,旅游业碳排放的计量是旅游业节能减排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以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旅游卫星账户、环境经济综合账户等经济与环境计量技术,构建"自上而下"的旅游业碳排放计量方法体系,并实证计量了2002年我国旅游业碳排放量。研究发现,2002年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为135.90 Mt,占我国所有产业碳排放总量的3.95%,占我国碳排放总量(包含生活消费碳排放)的3.50%;其中,旅游业直接碳排放为55.65 Mt,分别为交通42.25 Mt,游览1.08 Mt,住宿2.5 Mt,餐饮2.76 Mt,商品销售4.12 Mt,娱乐0.59 Mt,邮电通讯0.43 Mt,其他服务1.92 Mt;旅游业间接碳排放为80.24 Mt,主要贡献国民经济部门为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机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约占总贡献率的60%。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已成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究环境规制对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影响,有助于促进生态旅游产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方法】以国家级十大城市群为例,首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探究2009—2020年国家十大城市群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其次利用重心模型分析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和环境规制的重心演变规律,并考察二者时空动态轨迹,最终以计量模型为基础,探究环境规制对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1)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旅游碳排放效率均值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发展态势,且各城市群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分布重心整体呈现东偏北转移态势,环境规制分布重心整体呈现西偏北、西偏南转移态势。3)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间呈“U”型的非线性关系;从控制变量来看,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生态旅游业碳排放结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对外贸易水平对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生态旅游产业资本为负向抑制作用。【结论】政府部门应从加强环保技术创新与污染整治水平、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